《针灸大成》主要学术思想及其影响探索

2010-08-15 00:44马秋平广西中医学院2009级在读硕士530001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年17期
关键词:针灸学杨氏医案

马秋平 广西中医学院2009级在读硕士(530001)

《针灸大成》主要学术思想及其影响探索

马秋平 广西中医学院2009级在读硕士(530001)

《针灸大成》;学术思想;影响;应用;发展

明代是针灸学发展昌盛时期,《针灸大成》是继《内经》、《针灸甲乙经》之后对针灸学的又一次总结,是中国古代一部针灸百科全书。本文就《针灸大成》所体现的学术思想进行阐述,并探索该书对后世的影响以及临床上对其理论的应用与发展。

1 《针灸大成》成书背景及其内容概要

1.1 《针灸大成》成书背景 明代是针灸学发展昌盛时期,《针灸大成》是继《内经》、《针灸甲乙经》之后对针灸学的又一次总结,是中国古代一部针灸百科全书。《针灸大成》的作者,以往文献多记作“杨继洲”。杨继洲,字济时,明代三衢(今浙江省衢县南六都杨村)人,约生于公元1522~1620年间,是明代著名针灸医家。据《中国医籍考》记载,杨继洲家学渊源,其祖父杨益曾任太医院太医,声望很高。杨氏家中珍藏有各种古医家抄本,所以杨继洲得以博览群书,通晓各家学说。他年幼时专心读书,博学绩文,热衷科举考试,后来又弃儒学医。杨继洲一生行医40多年,临床经验丰富,尤其对针灸精通,治病时常常针、药并重。据查,杨继洲所编之书为《卫生针灸玄机秘要》三卷,于1580年付梓。在嘉靖年间,杨氏经选试至北京,任职太医院,在职期间其声望越来越高,后因山西监察御史赵文炳痿疾,群医久治未效,经杨氏予三针而愈,又以《玄机秘要》相示,赵氏拟出资刻印,将付梓之时[1]。又令,靳贤在《卫生针灸玄机秘要》的基础上,博采群书,补辑重编而成《针灸大成》一书共十卷,然后为之付梓传播。

1.2 《针灸大成》内容概要 《针灸大成》共十卷。卷一是摘录《内经》、《难经》中有关针灸的论述,其中有些篇目是从《针灸节要》、《针灸聚英》、《古今医统大全》等书中转录。读此可约略窥见医经中有关针灸之论述,但其中《刺法论》一篇,乃后世假托者,内容也太玄虚。卷二、卷三主要为针灸歌赋,頞多可取。其中只有“胜玉歌”一首是杨继洲所作,其余均是杨继洲、靳贤集自其他书。歌赋之后附有“杨氏考卷(策)”四篇议论精深,为他书所未见。卷四、卷五主要为刺法、针法,其中卷四选辑有关针具及针刺补泻文献,继《内经》、《难经》之后发展的各家补泻手法,基本都包罗进来了。此卷还有杨氏问答三十余则,多为心得之谈;卷五主要为“子午流注”、“灵龟八法”、“八穴八法”等时间针法内容。卷六、卷七为腧穴卷,内容主要集自高武《针灸聚英》。其论述十四经脉,多引内功文献以资说明,经穴的注治也比他书有所补充。卷八主要抄录《神应经》中腧穴及针灸证治内容,卷末辑录《针灸聚英》、《针灸大全》、《乾坤生意》等书中针灸治疗内容,编成“续增治法”,条理明晰。卷九首载“治症总要”、“名医治法”、杨氏“针邪秘要”,足资参考;次为灸法选集;末附杨继洲针灸医案三十条,有论有法,脉证俱备,情节分明,实为针灸书中之不可多得者。卷十首载小儿按摩,内容主要辑自《小儿按摩经》,似为全书录入,小儿按摩专书当以此为最早了,是很宝贵的古代小儿按摩专著。另有高武之“附辨”(转录自《古今医统》)及“请益”(相当于“补遗”),故卷十实际上是全书的附录部分。

2 主要学术思想及其影响

《针灸大成》自明·万历年间刊行以来,该书翻刻次数很多,流传很广,影响也很大。不只受到国内学术界的重视,在国外影响也很大,至今已有50种左右的版本,并有日、法、德等多种译本。本书内容丰富,有系统完整的针灸学理论,并有相当丰富的临床经验。该书总结了明代以前我国针灸的主要学术经验,其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兼容并蓄,博采众长 《针灸大成》是我国针灸学的一次重要总结,也是有明以来300年间流传最广的针灸学著作,是一部响誉针坛的历史名著。凡明以前的重要针灸论著,《针灸大成》都直接或间接、一部分或大部分予以引用,是对我国明以前针灸学术发展的总结,在基本理论、歌赋、经络、腧穴、针法、灸法、临床治疗各方面,收集的资料都超过了以前的针灸著作。特别是收载了众多的针灸歌赋;重新考定了穴位的名称和位置,并附以全身图和局部图;阐述了历代针灸的操作手法,并加以整理归纳;记载了各种病证的配穴处方和治疗验案。

《针灸大成》一书是在杨氏家传《玄机秘要》的基础上编撰而成的,它以《素问》、《难经》之针灸内容为基础,博采《针灸聚英》、《神应经》、《针灸大全》、《医学入门》、《古今医统》、《小儿按摩经》等书中有关针灸内容,重新增订,直接选用了包括《玄机秘要》在内的共12部医书,转引的文献也不下20余种,汇集了历代针灸医家的重要论著,为清代以前最完备的综合性针灸文献。所谓“集针灸之大成”,名副其实。该书首卷,精选《内经》、《难经》有关针灸之原文,并附以杨继洲按语,为全书之理论中心。卷二、卷三全面收集历代针灸歌赋,对重要歌赋加以注释,以促进流传[2]。另有四则《策问》(医之考卷)为杨氏经验之谈,文辞脍炙人口,论理透彻精深。在古代针灸专书中,《针灸大成》辑录的针灸歌赋数量最多。

2.2 重辨证而兼针方、病案 由于杨继洲不仅具有很高的中医针灸理论素养,同时还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中医针灸临床家,从而使得《针灸大成》一书带有鲜明的临床气息。辨证准确是治疗取效的前提,杨氏临证时很重视辨证施治,或依据脏腑经络,或依据脉理,或舍证从脉,或舍脉从证,灵活多变。

《针灸大成》临床份量最重、价值最高的是第九卷卷首的“治症总要”和卷末的“杨氏医案”。在杨继洲之前虽已有记载,但作为专篇,以年代为序集中总结者,杨继洲当属首创。从杨氏30余例的针灸医案反映了明代的针灸临床实际状况。所载医案中,既有专用针灸,也有先药后针的实例,并强调,针与灸治疗须因人因症而灵活应用,“时可以针而针,时可以灸而灸,时可以补而补,时可以泻而泻,或针灸可以并举则并举之,或补泻可以并行则并行之,治法因乎人而不因乎数,变通随乎症而不随乎法”。

2.3 精选腧穴,强调手法操作 赵文炳感杨继洲愈病之德,在为《针灸大成》写的序言中说因患“痿痹之疾,磨人接踵,日试丸剂,莫能奏功,乃于都门延名医杨继洲者至,则三针而愈。”由此可见杨氏使用针灸治疗的特点之一,即是对腧穴的精选,在《医案》中几乎没有一例超过lO个腧穴,大都是2~6个,如治王念颐的咽喉之疾, 取膻中、气海、足三里;夏中贵的瘫痪,针刺环跳,一针而愈。杨氏的又一特点是重视单穴的应用,在《医案》中,内关穴的验案就有三则,一是王会泉夫人患危异之疾,半月不饮食,目闭不开已久,六脉似有如无,针内关穴,目即开,即能饮食,徐以乳汁调理而愈。二是夏梅源患伤寒,六脉微细,阳证得阴脉,针内关穴,六脉转阳,辅以汤散而愈。三是蔡都尉之女,患风痢甚危,针内关穴而苏。杨继洲所以能做到“兵惟不动,动然克敌”医惟不旖,施必疗效 (见《策论》)。穴少而效彰,主要是辨证确切。他在《策论》中又指出“冶法因乎人,不因乎数,变通随乎证,不随乎法。”同时,一再调强手法操作的重要意义,诚恳告诫用针之士,贵乎专心诚意,对于要害部位的下针,尤宜小心谨慎,如:“凡学针人眼者,先视针内障羊眼,能针羊眼复明,方针人眼,不可造次”(见《经外奇穴》)。

2.4 通权达变,重视针法 《针灸大成》对针刺得气、手法、透针刺、疗程、晕针等具体问题都有一定的发挥。杨氏将针刺补泻分为大、小两类,他认为“刺有大小”,一是手法较轻(平和)的“平补”、“平泻”;另一是手法较重的“大补”、“大泻”。他将针刺补泻进行大、小分类,实质上是对刺激量的定性分类,开启了针刺补泻分强弱的先河。对后世,特别是现代有关针刺手法刺激量的研究有较大影响。该书总结发展了多种针刺手法,如《三衢杨氏补泻》所载“十二字分次等手法及歌”,是杨氏根据针灸医疗实践,将前人针刺“十四法”予以总结调整为:爪切、持针、口温、进针、指循、爪摄、退针、搓针、捻针、留针、摇针及拨针“十二法”,用歌诀体裁说明其操作要点与作用,并总结成简明易记的“十二歌”。上述“十二法”,除“口温法”需改进外,其余诸法迄今仍有参考价值。杨氏《三衢杨氏补泻》包括了数十种单式和复式补泻手法,这对手法理论无疑是较大的发展。

2.5 谨察病源,针药有机结合 唐代孙思邈“若针而不灸,灸而不针,皆非良医也”针灸而不药,药而不针灸,尤非良医也,知针知药,周是良医。”这种整体综合的治疗思想,现在看来,仍然是先进的,值得进一步探讨和研究。杨继洲继承和发扬前人的优良传统,治病中也不拘于针灸。他在《策论》中说:“其致病也,既有不同,而其治之亦不容一律,故药与针灸,不可缺一者”。接着又指出“夫何喜怒哀乐,心思嗜欲之汨于中,寒暑风雨温凉燥湿侵于外,于是有疾在腠理者焉,有疾在血脉者焉,有疾在肠胃者焉。然而疾在肠胃,非药饵不能济;在血脉,非针刺不能以及,在腠理,非熨不能以达,是针灸药者,医家之不可缺一者也。”尝观《珏案》33例,其中用针者9例,用灸者例,用药者4例,针灸合用13例,针药合用8例,针灸药物合用2例,手法药物合用l例杨氏治法之运用恰到好处,主要在于谨察高源,针药有机结合。如《医案》首例滕柯山之母,“手背不举,背恶寒而体倦困,虽盛暑喜穿棉袄,诸医俱作虚冷治疗,杨氏诊其脉象沉滑,断为痰在经络,针刺肺俞、曲池、三里,药投除湿化痰之剂而愈。若作虚寒,愈补而痰愈结,不可不慎”。

总之,《针灸大成》的内容极其丰富,在继承和发展我国针灸学术,推广针灸的应用,开展针灸教育等方面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示人以规矩,开人以思路,使我们在临床上藉以触类旁通,左右逢源。

[1] 明·杨继洲.针灸大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

[2] 明·杨继洲.针灸大成[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1998:4.

10.3969/j.issn.1672-2779.2010.17.006

1672-2779(2010)-17-0009-02

2010-03-31)

猜你喜欢
针灸学杨氏医案
针灸学教材中行针手法来历考证
Fort Besieged
医案聊斋续篇 吐泻案
医案聊斋续篇 晨泄案
一个坏官员导致冤假错案
新加香薷饮医案6则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针灸学教学方法的探讨
古医籍中刺络放血医案浅析
军事院校针灸学任职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
《针灸大成》中“杨氏医案”的灸法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