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健康状态的研究近况

2010-08-15 00:44陈文锋广州中医药大学510205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年17期
关键词:亚健康中医药状态

陈文锋 广州中医药大学(510205)

亚健康状态的研究近况

陈文锋 广州中医药大学(510205)

亚健康状态;发病;综述

亚健康状态是世界卫生组织(WHO) 提出的一组临床症状,介于健康与疾病边缘状态,又称次健康状态、第三状态、灰色状态。在80 年代中期,由前苏联医学家布赫曼教授通过研究首先提出。近年来国内外对亚健康状态的研究正逐渐形成一个热点,但因为亚健康状态是介于健康与疾病状态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临床上找不出实质性病变,而主观上确有种种不适感觉症状,故在诊断与治疗上颇为棘手,至今尚未有特效治疗药物。中医学是一门以临床证侯研究为核心的应用医学,其精髓在于丰富的对各类症状的治疗实践经验。在这方面具有明显的潜在优势。现结合近年来中医药在防治亚健康状态中的一些进展及笔者临床实践中的一些体会,阐述中医药在这方面的一些研究现状。

1 发病

WHO报道,全世界约有70%以上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1]。据统计[2],美国每年有600万人被怀疑处于亚健康状态,年龄多在20~45岁之间。由亚健康发展引起的慢性疲劳综合征及过老死等,在美国及日本正日益受到重视。我国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已超过7亿[2],占全国总人口的60%~70%,多发生于35~45岁,以脑力劳动者居多,近几年来下岗职工中也不少见[3]。卫生部对10个城市上班族调查发现[4],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占48%以上。湖南省妇女联合会公布5000例40~ 60岁中年妇女调查报告表明,70%处于亚健康状态[5]。也有研究表明[6],我国中年知识分子60%~70%处于亚健康状态,目前25~35岁的患者比例上升速度惊人[3],1998大年国家教委对12.6万名大学进行亚健康调查发现,近40%的大学生处于亚健康状态[7]。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口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呈上升趋势,亚健康已经成为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

2 亚健康状态的主要诊断方法

2.1 症状标准诊断法 较早关注亚健康问题并在研究中走在前列的美、日两国,针对亚健康状态中最普遍的慢性疲劳综合征,先后制定了诊断标准[8]。美国标准认为必须具备2项主要标准和6项以上症状标准加2项以上体征标准,或单纯症状标准超过8项以上者,可确诊为慢性疲劳综合征。日本在修订补充美国诊断标准不足的基础上,确定诊断慢性疲劳综合征标准。需要指出的是,疲劳综合征的诊断是一个除外诊断,应在确信排除了其他疾病的基础上进行,不能以病史、体格检查或实验室检查作为特异性诊断依据。

2.2 量化诊断法 亚健康者大多以个人感受为主,处在亚健康状态的人体检无阳性体征,各种实验室检查多为阴性,在诊断上有一定难度,因此,需要进行综合量化分析。检查分为一级检查和二级检查。一级检查就是一般的体格检查。如果症状明显,而一级检查不能查出病因时进行二级检查,如运动实验、脑电图、24h动态血压监测、标准量表的心理状态测试等;还可采用微观手段进行个体化体检,如机体免疫细胞功能检测、血液超高倍的形态检查、与疾病相关的DNA和基因PCR检查等,都能发现人体微小的生理改变。

2.3 MDI健康评估法 很多学者用世界流行的MDI健康评估法对亚健康状态进行定量研究,它本来是WHO用于对人类死亡危害最大的疾病所提示的各项指标进行测定,根据被测者的实际检测状况逐项打分(采取百分制,满分为100分),对应于WHO的健康定义,进行综合评价,其标准是:85分以上为健康状态,70分以下为疾病状态,70~85分为亚健康状态(第三状态)。MDI所依据的提示包括依次排列的对心脑血管疾病监测及中风预报、恶性肿瘤征象提示、脏器病变提示、血液及过敏性疾病提示、体内污染测定、内分泌系统检查、肢体损害探测、服药效果探测等躯体性指标,以及近年来增加的心理、社交障碍指标。

3 亚健康状态的主要表现形式

亚健康状态是机体在无器质性病变情况下发生了一些功能性改变,因其主诉症状多种多样,且不固定,也被称为“不定陈述综合征”,大体有以躯体症状为主的躯体性亚健康状态,以心理症状为主的心理性亚健康,以人际交往中的不良症状为主的人际交往性亚健康。

3.1 躯体性亚健康状态 主要表现为躯体慢性疲劳。疲劳已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它虽然不像癌症、心脏病那样直接而迅速地造成死亡,但它作为一种危害现代人健康的隐形杀手,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现在我国也已开始面临这一问题。近些年来,中年知识分子体质普遍下降,慢性病多发,主要原因是长期工作、劳累过度、不能及时缓解疲劳,致使积劳成疾或导致死亡。此外,我国的青少年群体也存在着疲劳表现。一项对北京某中学毕业班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96.59%的人有下午打瞌睡的现象,81.23%的人有头昏脑胀、记忆力下降等现象。3.2 心理性亚健康状态 最常见的是焦虑,主要表现为担心、恐慌。担心和恐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不安,这种精神状态若持续存在,无法自我解脱和控制,就会进入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阶段。除焦虑状态外,还有烦躁、易怒、睡眠不佳等多种表现形式。焦虑症者常常觉得生活中危机四伏,且认为自己没有能力解决这些难题,陷于焦虑沉思时,便会出现心悸、不安、胃绞痛、慌乱,进而手足无措,无所适从。这些可怕的结果长期停留便会造成心灵疾患,并诱发心脏病、癌症。

3.3 人际交往性亚健康状态 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竞争的激烈,在人际交往上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它主要表现在个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变大,交往频率下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稳定。对人际交往性亚健康问题的初步研究发现,人们受教育程度的提高,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增强,信息接收来源的广泛、及时和量的充足,个性发展的多样化,这些都会导致人际关系的淡化。孤独、冷漠、自卑、猜疑、自闭,更是在人与人之间树起了一道道屏障,这也是现代人患心理障碍和疾患人数多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这种情况下,有很多人患上了感情饥饿症和社会不适应症,特别是年纪较大的人会产生一种被社会抛弃和遗忘的强烈孤独感。

4 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药防治概况

4.1 病因病机研究 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为躯体与心理上的不适感觉,从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尤其是精神、心理学的临床中得以发现,中医认为主要病因为七情内伤、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其次为饮食不节、劳逸损伤所致;何氏认为[9]:将会导致气滞、血瘀、痰湿、郁久化热而出现热、毒、瘀、虚等一系列病情变化。姚氏认为[10]:其病变多涉及心、肝、脾(胃) 、肾等脏器,病机多以心神不宁、脾胃虚弱、肾气亏耗、气血不足;其次为肝郁气滞、阴虚火旺。马氏认为[11]:亚健康状态的病因病机除了从饮食不节、起居无常、情志不遂、劳逸无度、年老体衰等导致的脏腑气血阴阳失调以外,更应从中医体质学的方面认识亚健康状态。中医学认为人的体质是由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所形成。除了健康体质外尚有病理性体质,如气虚体质、血虚体质、痰湿体质等,具备病理性体质的人,体内阴阳气血已经失调,心理性格也不健康,但尚未发展成疾病,正处于病与未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由于病理性体质是其相关疾病发生的主要物质基础,具有发生其相关疾病的倾向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疾病发生以后的发展与转归。因此可以根据个体体质的不同进行辨证。早期给予相应的中药治疗,有助于阻断亚健康状态发展到疾病状态。

4.2 中医辨证分型研究 余氏[12]根据临床上患者的表现把亚健康状态分为4型,即心脾气虚型、肝郁气滞型、脾虚湿盛型、肝肾两虚型。赵氏[14]根据110例亚健康状态的表现特点及病因不同分为4型:脾虚湿困型(22例)、肝郁脾虚型(31例)、心脾两虚型(23型)、肝肾阴虚型(34例)。马氏[11]认为:亚健康状态中医可将其分为5型进行施治:即肝郁气滞、痰湿内生、心脾两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姚氏[10]认为:亚健康状态的临床证型中多以虚证为主,虚实夹杂兼之。王氏[14]认为:就亚健康状态而言,其表现可以归结为中医的某些“证”,如肝气郁结、瘀血内阻、痰湿内阻、湿热内蕴等,“证”是一种状态,有轻度心身失调的亚健康状态,有疾病前的潜临床亚健康状态,又有疾病恢复期的后临床健康状态,而不同疾病的潜临床亚健康状态及后临床亚健康状态均不同。由于个体差异,其轻度心身失调的亚健康状态又表现为各种“证侯”。因此在强调专病微观辨证的时候,应当分析不同疾病的潜临床亚健康状态及后临床亚健康状态;借助能够对功能失调进行诊断和提示的方法来进行治疗。吴氏等[15]近两年在对50余例亚健康状态的临床观察中发现,其中以气血虚弱型或兼有气血虚弱者为多(50%~70%),并多涉及心脾两脏(55%)。刘氏[16]在对66例大学生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型、症状研究后认为大学生亚健康证型主要有肝肾阴虚证27例(40.9%),肝阴虚证9例(13.6%),肝郁脾虚证6例(9.1%),脾胃湿热证6例(9.1%),脾虚湿蕴证5例(7.6%),心脾两虚4例(6.1%),肾阴虚证2例(3.0%),心火上炎证2例(3.0%),心肝阴虚证1例(1.5%),心血虚1例(1.5%),脾气虚证1例(1.5%),胃火上亢证1例(1.5%),外感寒湿证1例(1.5%),其中虚证45例(68.2%),实证10例(15.2%),虚实夹杂证11例(16.7%)。

4.3 中医药调治研究

4.3.1 辨证施治 肝郁气滞型:疏肝理气解郁。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11]。有人主张以柴胡疏肝散、四逆散加减,首选柴胡、枳实、白芍药、远志各9g,夜交藤、五味子、麦门冬各10g,甘草6g等煎服[12]。肝郁脾虚型:治疗疏肝理气健脾和胃。用逍遥散加味治疗,药用柴胡、白术、陈皮、郁金、香附、川芎各10g,白芍药、当归、茯苓各15g,炙甘草8g,薄荷6g[13]。心脾气虚型:养心益脾。可用养心肠、归脾汤、天王补心丹等加减。首选白术、党参各10g,酸枣仁、茯神、柏子仁各15g,兼有心血、胃阴不足者酌情加入天门冬、麦门冬、当归、生地黄、北沙参、五味子等[13]。也有人以益气养血,健脾安神的归脾汤加减治疗。药用白术、远志、柏子仁各10g,党参、黄芪、茯神、龙眼肉各15g,当归12g,甘草6g,酸枣仁20g,木香5g[13]。笔者在临床中多选用生脉散合炙甘草汤加减。气血两虚型:笔者治宜补益气血。方用炙甘草汤加黄芪、当归等。脾虚湿盛(困)型:健脾益气、淡渗利湿。治疗用参苓白术散合藿朴夏苓汤。药用党参、白术各10g,薏苡仁15g,白蔻仁、砂仁各5g,藿香、川厚朴、佩兰、法半夏、杏仁、泽泻、淡豆豉各10g[12]。也有人治以健脾燥湿、行气和胃,用平胃散合四君子汤治疗。药用陈皮、厚朴、白术、当归各10g,苍术12g,甘草6g,党参、茯苓、黄芪各15g[5]。痰湿内生型:健脾祛湿。代表方:二陈汤合香砂六君子汤加减[11]。脾肾阳虚型:温肾健脾。代表方:金匮肾气丸合理中汤加减[11]。肝肾两虚型:治疗以滋肾水、益肝血为主,方选六味地黄丸、七宝美髯丹等加减。首选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牡丹皮、何首乌、牛膝、菟丝子、当归、枸杞子、冬虫夏草、紫河车各10~15g[12]。其中肝肾阴虚(亏)型用六味地黄丸加减[11],或杞菊地黄丸加减[13]。

4.3.2 专方调治

4.3.2.1 安神补脑液 针对亚健康状态临床上多表现为神经衰弱,心悸、失眠、健忘、多梦易醒、精神不振、头昏目眩、神疲乏力、注意力不集中、胸闷气短等症状。中医认为: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肾藏志、脾藏意。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各种情志变化都要影响心神的功能,所以睡眠的正常与心神的关系最为密切。安神补脑液针对亚健康状态的临床表现,从镇静安神入手,根据中医药传统理论进行配伍,药用梅花鹿茸、淫羊藿、何首乌等。因其具有生精补髓,益气养血、醒脑安神,补益心脾之功,适用于失眠患者和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17]。

4.3.2.2 柴胡桂枝干姜汤 根据30例亚健康者均有精神不佳,四肢困倦,乏力胸闷、虚汗,寐差,腰酸等症状,治疗以柴胡桂枝干姜汤为基本方:柴胡15g,桂枝12g,瓜蒌10g,黄芪9g,牡蛎20g,干姜、甘草各6g。脾虚甚者加薏苡仁15g,党参10g,杏仁、藿香各6g;心神不安者加远志15g,夜交藤、五味子各10g;肾虚者加山茱萸、杜仲各15g(袋煎中药,1次1袋,每日3次,20天为1疗程)[18]。

4.3.2.3 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的适应证与亚健康状态有诸多相似之处,二者多为中医辨证的虚证,肾为人身一身之本有濡养脏腑之功,亚健康状态往往因为肾阴亏损、津液暗耗、导致脏腑虚损而致功能紊乱。该药可补肾滋阴,达到养肝潜阳,生金润心醒脾的目的。其以补肾药物为主,涉及多脏腑,从现代医学来看,具有消除自由基,强身健体之效[19]。

4.3.2.4 安亚康汤剂 笔者对50余例亚健康者(气血虚弱型)具有心悸、胸闷、乏力、眩晕、不寐、出汗、纳呆等主证,治宜补益气血、活血化瘀。药用黄芪、党参、瓜蒌、薤白、桂枝、益母草、冬虫夏草、当归、鸡内金等。(袋煎中药,1次1袋,每日2次,28天为1个疗程)。

5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亚健康的研究目前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有以下几方面:①确切的病因尚未成共识。关于亚健康状态中的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成因有多种说法[2]:有人认为是病毒感染,有人认为与免疫系统失调有关。目前至少有9种DNA或RNA病毒被认为与其有关,但都没有能证实是致病因子。②诊断标准尚未统一[20]。关于亚健康状态,尤其是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诊断,美国和澳大利亚于1988年,英国于1991年,日本于1993年,相继制订出了诊断标准。各国在诊断标准上都有一定的区别,例如关于疲劳程度的诊断,美国诊断标准认为只要日常活动减少一半以上即可确诊属于疲劳,而英国和澳大利亚的诊断标准则强调疲劳必须很严重,在其他许多方面的诊断上也存在分歧。达成世界范围的统一标准,虽然有利于更好地开展研究和治疗,但非一日之功。③辨证分型有待规范。④治疗效果难分高低。目前亚健康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缺乏针对性,有药物疗法,也有非药物疗法,但大多是对症治疗,如小剂量药物改善睡眠、增强免疫系统功能、抗疲劳和抗抑郁治疗等及支持疗法(补充膳食等)。从现有报道看,中医药治疗虽然异曲,但也同工,疗效均较明显,难分优劣。可以相信,随着中医体质学说对亚健康状态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药防治亚健康状态的特色及优势必将与日俱增。

[1] 董玉整.亚健康初探[J].广州医学院学报,1998,26(3):77-78.

[2] 赵瑞芹,宋振峰.亚健康问题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社会学分册,2002, 21(4):10-13.

[3] 马云枝.亚健康状态与中医药防治[J].河南中医,2001,21(3):11-12.

[4] 祝恒琛,谢成.亚健康[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0,9-19,43.

[5] 马寰,张伯礼,雒明池.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药研究现状[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 2002,21(2):36-37.

[6] 陈国无.教师亚健康现状及预防对策研究[J].职业卫生与病伤,2000, 21(2):101.

[7] 朱寒笑.大学生亚健康状况及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2,(3):72-73.

[8] HolmesGPetal.LanternMed,1988,108:387-389.

[9] 何以蓓,刘鲁明.中西医结合防治亚健康研究展望[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11(12):719.

[10] 姚亚南.中医学与亚健康状态[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2,14(1):56.

[11] 马云枝.亚健康状态与中医药防治[J].河南中医,2001,21(3):11.

[12] 余静.辨证分型在亚健康状态治疗中的应用[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9,9(6):381.

[13] 赵英明,刘玲,周文艳.中医调治亚健康状态110 例临床观察[J].天津中医,2001,18(2):20.

[14] 王艳君,胡朝阳.从亚健康看中医诊疗现代化发展趋向[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2,21(4):1.

[15] 吴童,任心,王志国.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药防治概况[J].中医药学报, 2004,32(1):57-58.

[16] 刘文兰.66例大学生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型、症状研究[J].河南中医,2004, 24(12):21-23.

[17] 张爽.安神补脑液挑战亚健康[J].吉林中医药,2002,22(4):62.

[18] 刘晓琳,赵连皓,王润国.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亚健康病30 例[J].陕西中医,2002,23(9):814.

[19] 王强,苏桂新,段方,等.六味地黄丸在亚健康状态下的保护作用[J].天津中医,2001,18(6):44.

[20] 周宝宽,李德新.中医对亚健康状态的认述与调治考辨[J].中医药学刊,2003,21(2):250-251.

10.3969/j.issn.1672-2779.2010.17.196

1672-2779(2010)-17-0268-03

2010-07-01)

猜你喜欢
亚健康中医药状态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状态联想
甩掉亚健康 我们在行动
跟踪导练(一)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坚持是成功前的状态
《内经》治未病与亚健康的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