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医治疗肿瘤

2010-08-15 00:44杜丽华胡慧菁上海市杨浦区市东医院中医科200438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年17期
关键词:癌症中医药化疗

杜丽华 胡慧菁 上海市杨浦区市东医院中医科(200438)

谈中医治疗肿瘤

杜丽华 胡慧菁 上海市杨浦区市东医院中医科(200438)

中医肿瘤学;临证思路;用药特色

1 中医对肿瘤的认识

中医对肿瘤的认识最早可追溯到殷周时代,甲骨文上已有“瘤”的记载,我国现存最早医书《内经》对肿瘤的病因、病理、病名及症状均有较为详尽的记述,并提出了肿瘤的发生与情志、外邪、饮食及正气虚弱等因素有关,历代医家对肿瘤的病因、病理及分类有进一步的论述和发展。中医药应用于恶性肿瘤的临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随着对恶性肿瘤治疗观念的改变,据上海中医药大学统计,有85%左右的肿瘤病人在接受西医综合治疗同时接受中医药治疗,其作用越来越显现。但对中医药在治疗中的作用机理的认识可以说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具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每年大约有160万左右的人患上肿瘤,130万左右的人死于肿瘤,令人们谈癌色变。但大多数人因缺乏对肿瘤的认识,不能做到早预防、早发现及合理治疗,致使病情延误,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造成无可挽回的遗憾。中医学认为肿瘤发生的原因,主要包括外因和内因二方面,所谓外因,包括外邪因素和饮食因素,其中外邪因素则又包括了天时、地理及环境;饮食因素则包括了嗜酒、肥甘厚味、暴饮暴食、发霉不洁等内容。内因则包括精神因素、先天不足和脏腑虚亏。“七情”被认为在肿瘤发病及发展上起重要作用;“内虚”则被认为是肿瘤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强调内因重于外因。认为人体在被“七情”所伤或由于脏腑虚亏、气血失调等“内虚”的情况下,致癌因素外因作为变化的条件,通过“内虚”导致发病,即外因因素一定要在体内阴阳不和,气血亏虚和脏腑功能失调等内因因素的作用下,才会导致肿瘤的发生。如果机体各脏腑、气血功能正常,阴平阳秘,虽有外因侵袭,但“邪不能独伤人”,是不会发生肿瘤的。

因此相对而言癌症的预防是最重要的。癌症的预防一般分为三级,一级预防从病因入手,例如乳腺癌患者,与产后喂乳的时间长短有一定的联系,尤其是哺乳时间越长患乳腺癌的危险性则越小。二级预防是早期诊断,定期的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疾病,诊断清楚。三级预防是指治疗方面即早期手术或保守治疗。因此,正确认识肿瘤,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即使发现病情,早期合理治疗非常重要。

西医认为恶性肿瘤是人体的器官和组织细胞发生变异后引起的无限制生长和扩散的异常细胞,它破坏了人体的器官和组织功能,消耗体内的有限能量而使人的器官受到损害,甚至导致人体的死亡。造成肿瘤的病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的因素。这些因素使人体的正常细胞经过长时间的诱导,逐步转变为肿瘤细胞,最终演变成肿瘤,这一过程是相当漫长的,一般需长达15~30年的时间。

2 中医药治疗肿瘤的方法

中医药治疗肿瘤历史悠久,最早起源于周朝,千百年来,经历代医家不断总结经验,其治疗水平不断提高,并逐渐显示出其内在的科学价值。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立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如在《内经》中就提出了治疗肿瘤的原则:“虚者补之”、“劳者温之”、“结者散之”、“坚者削之”以及“活血化淤、扶正培本、软坚散结、清热解毒、利湿逐水”等治疗大法。这些原则实际上包涵了外治法、内治法和针灸治疗。特别是近年来,大量科学的临床观察和实验数据进一步证实,中医药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作用日益明确,逐渐被愈来愈多的医学工作者和患者所接受,目前已是中国治疗肿瘤主要方法之一。但是由于肿瘤的发展进程快,病因复杂,治疗中的掺杂因素很多,对中医中药的应用要求也就更加严格,几千年来的临床实践,形成了肿瘤治疗比较完整独特的认识,并取得了中医学治疗的特点区别于其他方法,它强调人体的整体观,根据《黄帝内经》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理论,采用辨证施治的原则,如八纲辨证、脏腑辨证、气血辨证等等,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相应用药,从而达到调节功能、改善症状、提高人体的自身抗病能力而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但临床中如果应用得不得法,也往往会导致相反的效果。随着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工作的不断深入,采用多学科、多手段的综合治疗方法治疗肿瘤已为广大中外肿瘤界专家所承认。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是我国与西方国家不同的、独具特色的治疗方法。在用中药配合放、化疗以减轻其毒性副作用的同时,人们也看到了配合中药治疗后效果的提高。采用纯中药制剂应用于临床治疗,给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经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纯中药能通过增加淋巴细胞中的脱氧核糖核酸的含量,诱导并激活生物反应调节系统的活性因子,从而提高巨噬细胞功能,达到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加机体抗肿瘤能力的目的。中药的抗肿瘤优势在于既有双向调节人体失调的生理功能,同时具有极强的止痛、止呕、散瘀、增强食欲、提高体力的作用。治疗期间服中药安全可靠,不损伤正常细胞组织,对失去西医治疗机会的病人更为适用。配合放化疗使用,可增加疗效,减轻痛苦及不良反应。适用范围广泛,对各种肿瘤均可治疗。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得了癌症只有手术切除肿瘤,或用放疗、化疗等方法,将癌细胞彻底杀死。其实,对癌症的治疗应有正确的理解,该用哪种治疗方法,需根据病情来定。如是早期,可做手术、放疗、或化疗等。若是晚期又发生转移的患者,则不适宜手术。若是非要手术,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反而会增加病人的痛苦,降低生存质量。所以,对晚期癌症患者应针对病情,采用对症治疗方法,让癌症患者与癌“和平共处”,提高他们的生存质量。在2005年举行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上,与会的大部分研究癌症的科学家承认,人类永远不会赢得对癌症的战争,彻底治愈癌症只是人们的希望而已,但也意识到也许不必杀死癌细胞,只需用药物把它们控制起来,不让它们任意扩散就可以了,把注意力放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上,而不是非要把病治好。这实际上就是现代医学从“杀灭”到“共存”的转变,把癌症作为一种慢性病来治疗。让癌症患者与癌“和平共处”,是现代医学观念的根本转变,通俗地讲,就是当癌症处于稳定期,即人体内的肿瘤停止生长或生长非常缓慢时,癌症患者和肿瘤就可以“和平共处”,和癌症打一场以提高自身免疫力为主的“拉锯”战。

3 中医治疗肿瘤的特色和优势

中医治疗肿瘤的特色和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治疗方法多样化,辨证论治、治疗法则和方药是中药肿瘤治疗的核心内容,加上气功、针灸等手段,对于肿瘤复杂多变和个体治疗反应差异较大的临床特征是比较切合的。二是临床经验丰富。中医治疗肿瘤历经几千多年,积累了极有参考价值的临床经验。三是临床疗效确切可靠,中医药治疗肿瘤能改善病人生存质量,减轻痛苦,提高缓解率,延长生存期,预防肿瘤的发生和延缓肿瘤的发展。对部分患者还有预想不到的缩小瘤块、消灭癌细胞等特殊的效果。特别是对中晚期不能手术和放化疗的患者,通过控制病情、改善症状、减少痛苦、增强机体抗肿瘤因子的活性,抑制和杀死肿瘤细胞,铲除肿瘤细胞生长的“土壤”,达到治疗目的。

例如临床上我曾遇到一个男性胃癌病人,当年是78岁,因他平时体质比较好,所以他的家人让他做手术,在手术打开后,主刀医师发现患者的肿瘤扩散已与周围器官融合粘连在一起,无法进行切除,只好缝合起来,并跟他的家人说,最多还可以活1~2个月,让他家人准备后事,他们是抱着试试看的思想,来看中医的。当时病人的精神状态很差,不能吃东西,持续呕吐,吃什么吐什么,我根据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结合他的全身情况,给予平补平泻的中药服之,以参苓白术散为基础方,佐以降逆止呕的代赭石、柿蒂以及润肠通便、软坚散结的大黄、山甲等中药,经过两周的慢慢调理后,病人不吐了,胃口好了,再开始给予较大剂量的清热解毒、软坚散结配合扶正药,治疗约半年左右,患者慢慢恢复体力,不要陪同,自己来看门诊了,现每隔两周自己来复诊,多次复查,胃部的肿瘤明显缩小,虽肝上有转移灶,但病人的全身情况很好,能吃能睡,每天还坚持散步,虽是带瘤生存,但不影响他的日常生活,病人很开心,至今乃健在。所以说中医的治疗是非常有效的,它通过调节人体的全身情况,利用中医的扶正顾本兼以驱邪的原则,达到人体的延年益寿要求,给我们治疗肿瘤开创出新的途径。总之,肿瘤重在早发现、早治疗并根据病情进行辩证施治,相信大多数患者都会取得满意的疗效。

4 中医中药在肿瘤中的治疗作用

通过数千年来的临床经验以及现代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中医在肿瘤中的治疗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中医药配合肿瘤放化疗应用可以减轻放、化疗毒性,提高放、化疗完成率,增加疗效。

4.2 中医药用于肿瘤手术后的患者不但可以促进康复,更重要的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肿瘤术后复发、转移。

4.3 对于不适应手术和放、化疗的患者,包括晚期肿瘤患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肿瘤发展,减轻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4.4 在高危人群中用药,可以预防和减少肿瘤的发生。

5 中医药治疗肿瘤分期

5.1 手术前后 健脾和胃,气血双补为主——促进康复;手术康复后:益气、活血解毒为主——提高免疫功能减少复发转移。5.2 化疗治疗期间 补气养血,健脾和胃、滋补肝肾——减少化疗毒性,提高化疗完成率,增加化疗疗效。

5.3 放射治疗期间 养阴生津、活血解毒、凉补气血——减少放疗毒性,提高完成率,增加放疗疗效。

5.4 肿瘤缓解期或稳定期 :益气、解毒、活血为主结合辨证论治——提高免疫功能,抑制肿瘤发展。

5.5 不适宜手术、放、化疗和晚期肿瘤 益气养血、解毒散结为主结合辨证论治——抑制肿瘤生长、减轻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另需要对患者的具体情况,或扶正或祛邪,或扶正与祛邪兼顾等进行治疗。

6 中医药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中医药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何时应用以中医为主的治疗?何时选用中西医合并治疗?其间存在极大的临床技巧,需要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大量中西医治疗肿瘤的知识。

6.1 治疗肿瘤的中医师水平参差不齐,许多医生没有经过肿瘤的专业学习,因此不了解西医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所带来的效果及毒副反应,因此无法合理的应用中药并恰当将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有机的结合起来,相互取长补短,易误治。

6.2 中医的治疗应该是“有序治疗”与“整体治疗”,既根据病人病情进展、机体邪正消长状态,采取不同的阶段性的治疗策略;何时以扶正为主,何时以祛邪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一些医生缺乏整体治疗观念,往往是一味攻下或一味的补养,而不能进行合理的有序治疗和整体治疗。

6.3 肿瘤的最佳治疗选择是中西医结合治疗。合理的中医与西医治疗搭配可以明显减轻痛苦,提高疗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7 中医治疗肿瘤临床用药特色

用药是临床治疗的关键,不同的疾病有着不同的用药规律和特色。中医临床治疗肿瘤用药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强调辨证用药和辨病用药结合,如在辨证用药的基础上,肺癌可配伍石见穿、石上柏,白花蛇舌草,肝癌配半枝莲,干蟾皮、地别虫,脑瘤选用藤梨根,蜈蚣等。宜平补,忌大补,宜温平,忌苦寒,肿瘤是一种全身属虚,局部属实的病变,一般来说肿瘤患者特别是晚期或放化疗后的患者,全身状况较虚弱,古人云;“虚不受补”,因此,临床中不宜大补,往往采用平补的办法,可收到较理想的临床疗效,同时,中医认为肿瘤性疾病属阴瘤范围,加之肿瘤患者体质较弱,苦寒之药宜败伤脾胃,不利于肿瘤消散,所以,临床中不宜用大苦大寒的药物,往往采用温平之药使脾胃得健,阴瘤得散,强调扶正药的应用,正气不足贯穿于肿瘤发病的始终,因此,肿瘤治疗十分强调扶正药的应用,常用的药物如,黄芪、山药、茯苓、女贞子、黄精、补骨脂、鳖甲、冬虫夏草、灵芝等,用药量宜大。肿瘤病情复杂,病势沉疴,临床非重剂不可为,所以,临床用药时,一定要注意药物剂量,如生黄芪50g、薏苡仁30g等,但在使用毒性药物时,一定要严格按照药典剂量标准,做到中病即止,避免中毒发生。

8 情绪调摄

中医强调肿瘤的发生与人的心情密切相关,时时处处计较小事,长期心情不开朗导致抑郁过度,使人体出现正虚邪实,脏腑失调的局面,久而久之则气滞血瘀,瘀积成徵积而发肿瘤,古人云“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居之”。长期生活在祥和的环境与气氛中,保持良好的状态,人则自然轻松愉快,坦荡、安然,无忧无虑,人心则会感到无限的快乐与幸福,人的身体也就自然会少生疾病而健康长寿!总之在当今以病人为中心,强调提高生命质量,采用安全有效的药物为宗旨的大形势下,在肿瘤内科治疗过程中,中医药学显示了其自身的特征和顽强的生命力,也拥有着比以前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更广阔的前景,中医学应在积极发挥重视整体辨证论治及注重生命质量的优势前提下,大胆借用现代先进科学手段与方法,完善自我,发展自我。目前临床上的患者,根据肿瘤细胞增殖动力学规律,要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无瘤”生存这一现代医学治愈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几乎是不可能的,既往肿瘤内科治疗中正是由于片面追求最大程度的肿瘤抑制,追求无瘤而导致了肿瘤的过分治疗,结果给患者带来许多医源性的损害,如治疗肿瘤增加相关器官功能受损,生存率并无改善,生存质量反而下降等。因此,这种肿瘤治疗观目前逐渐受到质疑,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生存质量概念的提出,使人们认识到有效的治疗并不需要肿瘤的完全消退,生存期应该成为疗效评价的原则,肿瘤内科治疗的疗效评价应注重患者的生存质量,对于可治愈肿瘤应给予正规治疗,保证剂量强度,争取达到治愈。对于中晚期肿瘤应以减轻症状,提高生存质量为目的,避免不合理的过度的治疗。某教授在关于癌瘤治疗概念的新模式中提出,有效的治疗并不需要肿瘤的完全消退,机体的反应性对癌症治疗最为重要。这种肿瘤治疗观点与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特点带瘤生存相一致,目前的中医肿瘤治疗通常不是根除疾病,而是长期控制其发展。中医药以其在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方面的独特优势使西方国家的部分人士认识到,在肿瘤内科治疗过程中配合中医药治疗,提高临床疗效,结合治疗中晚期肿瘤在我国已经被肯定。总之,在当今以病人为中心,强调提高生命质量,延长生命,采用安全有效的药物为宗旨的大形势下,在肿瘤内科治疗过程中,中医药学显示了其自身的特征和顽强的生命力,中医《内经》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以及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人体正气强盛了,邪气自然也就消除了,所以说,中医治疗肿瘤有着想象不到的神奇效果,它拥有着无可比抑的发展环境、人气和更广阔的前景。

中医药治疗肿瘤是我国肿瘤治疗的特色之一,随着中医药介入西医综合治疗肿瘤的行列,中医药在治疗、调节、调整因手术、放疗、化疗而带给患者的种种不适中,正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为延长生命期,提高生存、生活质量起着积极的作用。这个作用,就是恢复和重建人体内的动态平衡,中医药不是追求特异对抗肿瘤的方法,而是紧紧依靠人体具有的强大自我抗病能力、自我修复潜力、自我调节功能,去帮助、调节和推动人体实现自我修复的能力。相信随着对中医药治疗肿瘤作用认识的深入,中医药对肿瘤的治疗,对人类的健康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1] 周岱翰.临床中医肿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76-590.

[2] 张代钊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癌瘤思路的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年鉴,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1-3.

[3] 麒麟医学协进会 麒麟组通讯.第36 届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 2000(10):2-3.

[4] 孙燕.内科肿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25.

10.3969/j.issn.1672-2779.2010.17.203

1672-2779(2010)-17-279-03

2010-05-10)

猜你喜欢
癌症中医药化疗
体检发现的结节,离癌症有多远?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癌症“偏爱”那些人?
对癌症要恩威并施
不如拥抱癌症
跟踪导练(二)(3)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