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例肾上腺转移瘤的CT诊断体会

2010-08-15 00:42刘剑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20期
关键词:原发癌肾癌低密度

刘剑

肾上腺转移瘤无典型形状与体征,临床不易发现,肾上腺转移瘤的CT诊断率高达99%,已成为发现肾上腺病变的最有价值的诊断方法[1]。本文总结1995年3月至2009年8月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转移瘤58例,分析探讨CT表现特征和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42例,女16例;年龄27~73岁,40岁以上占82%。临床表现:临床上除有原发癌的表现外,肾上腺转移瘤多无功能,多无肾上腺内分泌功能改变的表现。少数因腺体严重破坏而出现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症[2],原发肿瘤:肺癌42例,肝癌、肾癌各3例,结肠癌2例,胸腺癌、膀胱癌和子宫平滑肌肉瘤各2例;另2例未查到原发肿瘤,但同时伴有其他脏器转移,结合临床和CT导引下活检确诊为肾上腺转移瘤。

1.2 方法 采用岛津4500CT机和西门子SOMATOM Sensation16 CT机,常规扫描前30 min,口服1.5%泛影葡胺200 ml,临扫描前再服200 ml,用以充盈胃、十二指肠,避免将未充盈造影剂的肠管误为肾上腺肿物[3],常规平扫,患者取仰卧位,先扫定位片选择层面或以剑突下20mm水平作为起始线,向下逐层扫描。一般层厚5mm,间隔4mm,扫描下界应包括肾门,以免遗漏低位肾上腺肿物。在工作站将图像信息进行三维重建及MPR后处理。本组40例做CT增强扫描。

2 结果

2.1 肾上腺区 58例中42(72%)例为单侧,16例(28%)为双侧,总计为74个肾上腺肿瘤。

2.1.1 肿瘤大小 范围1.5cm×1.5cm~10cm×12cm。双侧受累者两侧瘤体均不等大。

2.1.2 肿瘤外形 圆形(30/74)、卵圆形(29/74)或分叶不规则形(15/74),肿块边缘清楚(62/74)、模糊不清(12/74)。圆形、卵圆形多见于<5cm的肿块,分叶状不规则形和边缘模糊不清者多见于直径>5cm的肿块。

2.1.3 肿瘤密度 本组74个肿块中,平扫呈实质密度68个,CT值29~78 HU。呈囊性低密度16个,CT值8~35 HU。本组增强病例中的肿块及囊壁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CT值56~85 HU。

2.2 侵袭周围结肠 本组18例侵袭下腔静脉,肿块将下腔静脉包绕或与下腔静脉壁粘连;6例侵袭腰大肌。

2.3 其他脏器并发转移 肝脏转移11例(其中伴肺、腹腔多脏器转移各3例),腹腔淋巴结转移13例(伴脑、肾、胰周转移各1例),肋骨转移3例(伴1例椎体转移)。这说明肾上腺转移瘤是全身多发转移的一部分。

3 讨论

肾上腺位于肾上极的上前内方。右侧肾上腺通常从右肾上极上方1~2cm平面开始显示,正好在下腔静脉的后方,右肾上腺肿瘤多位于下腔静脉之后。左侧肾上腺与肾上极的关系更为贴近,头部常位于肾上极前内侧及胰尾后方,当肿块在脾血管后表示起自肾上腺,在前侧起自胰腺。肾上腺CT扫描应以2~5cm薄层及间隔为宜,增强扫描是必要的,以便于观察病灶有无坏死以及与周围血管的关系,辅以三维重建更有利于观察肿瘤的来源及与周围脏器的解剖关系。肾上腺转移瘤较常见,转移瘤的来源按发生频率依次为肺癌、乳癌、胃癌、肝癌和胰腺癌等肝癌和肾癌可直接侵犯肾上腺造成转移[4]。肾上腺转移癌最常见的原发癌是肺癌。本组源于肺癌的转移38例(73%),Lee等[5]报告肺癌转移到肾上腺发生率为55.6%[5]。我们认为凡肺癌患者作胸部CT时,将肾上腺区同时作扫描是很有必要的。

肾上腺转移瘤的CT表现有如下特点:①发生在单侧或双侧;②肿快大小多变;③多数肿快密度不均匀;④轮廓多不规则,呈分叶状;⑤边缘清楚;⑥增强扫描多为不均匀强化;⑦常合并其他器官或淋巴结转移,因此当肝癌、胰腺癌、肾癌和其他腹腔肿瘤患者做CT扫描时,也应有意识的观察肾上腺。

肾上腺转移瘤CT表现肿块大小变化较大,本组肿块直径1.5~12cm,文献资料为 3 ~11cm,平均直径 6.4cm[6]。双侧肿块不少见,本组占28%。本组8例呈囊状低密度肿块直径均>5.0cm。其低密度灶系为肿瘤中心坏死所致。肾上腺肿块的恶性征为肿块直径>5cm以上,常呈分叶不规则外形,密度不均匀,倾向于囊状低密度区。双侧肾上腺肿块应考虑恶性可能。肾上腺转移瘤的诊断是综合性的:原发癌史、恶性征和(或)并有其他脏器的转移。当肾上腺肿块<2~3cm时,密度不均,边缘光滑,则可能是良性病变[7]。尤其是不伴有其他脏器转移时,或单侧肾上腺肿块时,诊断肾上腺转移瘤要慎重。这时做CT导引下活检来确定诊断是很必要的。

肾上腺转移瘤不具备肾上腺的分泌功能,对单侧性或未发现其他器官和淋巴结转移的无功能性肾上腺肿块,有可能是无功能腺瘤。由于恶性肿瘤患者并发肾上腺无功能腺瘤的病例也有报道,对肾上腺肿块的定性诊断,必须结合临床及各种影像检查,综合判断。B超、CT检查均是本病诊断的主要方法,随诊观察或细针活检有助于确诊。及时发现和诊断可增加手术治疗的机会。

[1]焦次来,王宇翔,胡桂荣,等.肾上腺转移瘤的CT诊断.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09,10(4):245-249.

[2]张雪林.磁共振成像(MRI)诊断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

[3]何新民,段云燕,杨旭,等.肾上腺肿瘤CT征象分析.现代肿瘤医学,2009,16(9):1592-1595.

[4]蒲敬泽,钟洪伟,蒋华庭.CT、MRI对肾上腺病变的诊断分析.海南医学院学报,2008,14(2):177-178.

[5]Lee MJ,Hahn PF,Papanicolaou N,et al.Benign and malignant adrenal masses:CT distinction with attenuation coefficients,size,and observer analysis.Radiology,1991,179:415-418.

[6]Hussain S,Belldegrun A,Seltzer SE,et al.Differentiation of malignant from benign adrenal masses:predictive indices on computed tomography.American Journal of Roentgenology,1985,144(1):61-65.

[7]Berland LL,Koslin DB,Kenney PJ,et al.Differentiation between small benign and malignant adrenal masses with dynamic incremented CT.American Journal of Roentgenology,1988,151(1):95-101.

猜你喜欢
原发癌肾癌低密度
低密度隔热炭/炭复合材料高效制备及性能研究
松南气田低密度低伤害随钻堵漏钻井液技术
低密度超音速减速器
多原发癌46例临床分析
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肾癌期间引发高血压的分析
自噬与肾癌
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对小肾癌诊断的对比研究
VEGF165b的抗血管生成作用在肾癌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装置的先进控制应用
探讨上消化道双原发癌20例的内窥镜检查及临床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