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病房(NICU)清醒患者的心理护理

2010-08-15 00:42许瑞宝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20期
关键词:监护室归属感监护

许瑞宝

1 重症监护病房(NICU)患者的心理状况

1.1 对环境和患者角色的焦虑 患者从普通社会角色转变到患者角色,远离正常生活环境,面对陌生的环境,无家属陪伴,会缺乏归属感,对周围环境充满猜疑。

1.2 对治疗的失望 患者大多突然发病,常会导致患者语言肢体功能障碍,表现为言语不清,失语,单侧或双侧肢体麻木、乏力、瘫痪,不管是语言功能还是肢体功能障碍都是患者所不能立即接受的,治疗存在个体差异,语言肢体功能的恢复所需时间不同,急性期治疗时,语言及肢体功能一般很难恢复到患者预期的水平,又有各种监护仪器和管道及长期的输液服药,会使患者产生厌烦情绪,加上其他患者病情重,急诊多,患者表现为焦虑、恐惧不安、无助等负性情绪,并带来巨大持久的压力和痛苦。

1.3 爱与归属感的缺乏 患者突发疾病,进入监护室治疗,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ICU病房是一个完全陌生、令人焦虑不安的环境,患者急需有人陪伴,得到安慰,而家属又不在场,各项生活护理都由护理人员来完成,会产生爱与归属感的缺乏。

2 针对重症患者的心理压力,护理人员应采取的措施

2.1 患者入院时护士要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主管医生、主管护士、监护室的探视制度,使患者能很快融入当前环境,产生归属感,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工作,促进康复。

2.2 要对患者表示理解,多与患者沟通,引导患者多方面看问题,此时应稳定患者情绪,告知其发病原因及诱因,多关心患者,拉好床与床之间的布帘,使其成一个独立的空间,护理人员应有娴熟的护理技能,满足患者基本生活、舒适的需求,如熟练的一针见血,动作轻柔的护理,抢救其他患者时不慌张、不大声喧哗,使其有一个安全的治疗环境,多讲成功案例,建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

2.3 在增强患者自尊方面 ①护士在接班前主动介绍自己的名字,下班交班后和患者告别,以表示对患者的尊重;②护理操作之前要称呼患者全名;③保护患者的隐私权和尊严:在治疗及护理操作过程中尽量减少暴露患者身体;采取任何治疗或护理措施时,须向患者解释目的及过程;在患者未参与的情况下,避免在床旁讨论患者的病情。

2.4 在降低环境压力方面 ①控制噪音:减少不必要的嘈杂声,降低工作人员说话的音调,将监护仪器的声音尽量降低;尽早去除不必要的监护仪器及设备;向患者解释各种仪器的警报声音代表的意义;预防仪器警报声音的发生;当各种仪器报警时,应尽快消除警声并予以处理;②为患者提供安静的环境,促进患者睡眠,并使之不受干扰:控制环境的声音;关掉不必要的灯光,每床有独立的照明系统;在房间内悬挂时钟、日历,适时向患者介绍时间,使患者分清白天和黑夜。

2.5 在降低情绪压力方面 ①在护理操作过程中尽量减轻患者的不适感;②护士应多与患者沟通,关心询问患者,鼓励患者表达感受,引导患者说出不适及担忧的问题;③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要简单清楚的回答,不能回避;④尽量安排固定的护士护理;⑤护士应在可能的范围内为其变换体位,给肢体以被动活动,如背部按摩、调整姿势等。

2.6 探视制度的管理 患者突发疾病,进入监护室治疗,无家属陪伴,应向患者和家属讲解探视的时间及其住监护室的重要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增加家属探视的次数及时间,[1]让患者和家属有一定的时间接触,如帮患者洗漱、协助进餐、背部按摩、肢体被动活动,以增强患者和家属的感情交流,既可加强患者的生活护理,又可减少患者的焦虑和孤独感,促进患者康复。

3 讨论

如果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就会缓和紧张情绪,有助于转危为安。否则,如果在患者心理上高度紧张,再加上抢救时的种种劣性刺激,就会加重病情,甚至造成严重后果,所以良好的心理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克服不良情绪,树立信心,促进疾病康复。因此,监护室护士不要只是重视专科治疗,更要认真做好心理护理工作。

[1]丛亚丽.护理伦理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95.

猜你喜欢
监护室归属感监护
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医学监护研究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文关怀在护患沟通中的作用
护娃成长尽责监护 有法相伴安全为重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整建制接管改造COVID-19重症监护病房的实践与探讨
儿童监护机器人设计
床旁超声与移动DR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应用比较
蒋佩琪 在大陆打拼更有归属感
我国成年监护制度之探讨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