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超声在诊断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应用价值

2010-08-15 00:42郭玲玲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21期
关键词:淋巴结炎截面积长径

郭玲玲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9月至2009年9月,在我院经腹部超声检查筛检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儿68例,其中男35例,女33例,年龄1~12岁,病程1~2周;多以脐周或右下腹疼痛为主要表现,部分伴有恶心、呕吐,体温 37℃~38.5℃。并有流涕、咽痛、咽部充血、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腹部无固定压痛点,未能触及明确肿块,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略升高。

1.2 方法 采用GE公司的LOGIQ500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10 mHz。患儿取仰卧位,先使用低频探头常规腹部扫查,除外胆囊炎、肠套叠等腹痛疾病,再用高频探头仔细检查脐周及右下腹肠系膜区域,必要时加压探查,尽量使探头接近肠系膜淋巴结,提高肠系膜肿大淋巴结的检出率。发现淋巴结时,记录其部位及数目,测量其大小,详细观察形态及内部回声,以长径>1.0 cm,长径/短径>2,呈弥漫性均匀性改变拟诊为炎性淋巴结肿大;并观察内部血流分布情况,发现动脉血流时,记录其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经过抗感染、对症治疗1~2周,患儿治愈后,高频超声复查,以淋巴结明显减小(长径<1.0 cm)或消失为治疗有效的判定标准。

2 结果

68例患儿中,单纯回盲部34例,单纯脐周11例,混合出现者6例,其他部位17例,超声在腹部特别是右中下腹可见串珠状椭圆形低回声区,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均匀,无融合,直径10~30 mm不等,肿大的淋巴结纵横比≥2.0,彩色多普勒显示低回声区可见点状血流信号,RI>0.6。本组所有患儿经抗感染治疗1~2周后临床症状消失,超声复查可随访的34例患儿,其中肿大的淋巴结消失的10例,缩小至10 mm以下的24例,1个月后复查肿大淋巴结消失的有30例,4例尚能探及淋巴结,但纵径均<10 mm,横径均<5 mm。

3 讨论

影像学检查能够为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确诊提供佐证,而常规超声检查在多数情况下是首选的检查手段[1],提高超声对肠系膜淋巴结炎性肿大的识别有很大临床意义。常规腹部超声检查一般采用低频凸阵探头,分辨力有限,往往难以发现小的肿大淋巴结;但儿童腹壁较薄,超声衰减少,图像质量比较好,使肠系膜淋巴结的高频超声检查成为可能。本组患儿均在高频超声检查时获得明确诊断。

Simanovsky等[2]认为,无任何症状的儿童,超声检查也可发现正常淋巴结,所以,只有当有腹痛症状的儿童腹腔淋巴结超过1.0 cm并且排除其他导致腹腔淋巴结肿大的疾病时,才考虑肠系膜淋巴结炎。还有学者[3]提出采用淋巴结截面积指数作为判断淋巴结肿大的指标。在脐上2.0 cm处测量腹主动脉截面积,最大淋巴结截面积用椭圆面积公式,腹主动脉截面积用面积公式,两者之比为淋巴结截面积指数,肠系膜淋巴结炎时该指数明显增大,可作为小儿淋巴结肿大的指标。

本组患儿肿大淋巴结多见于回盲部,与文献报道一致,可能是由于回盲瓣的作用,肠内容物易在回肠末端停留,肠内病毒及细菌产物在该处被吸收而进入回盲部淋巴结,故该处应列为重点检查部位。临床上须与急性阑尾炎鉴别:肠系膜淋巴结炎无明显的腹膜刺激症状,血象不高,超声检查可探及肿大的淋巴结回声,腹部反复扫查未能发现肿大的阑尾回声,即可明确诊断。

[1]Puylaert JB.Ultrasonography of the acute abdomen:gastrointestinal conditions.Radiol Clin North Am,2003,41(6):1227-1242.

[2]Simanovsky N,Hiller N.Importance of sonographic detection of enlarged abdominal lymph nodes in children.J Ultrasound Med,2007,26(5):581-584.

[3]戚胜杰,马瑞兰,王雪梅,等.彩超观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的临床价值.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1,17(12):119-120.

猜你喜欢
淋巴结炎截面积长径
基于全三维动网格技术的变长径比间隙环流的研究
刚性基础下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有效长径比研究
玄武岩纤维长径比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扁桃体炎并发颈淋巴结炎 贴敷见效快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医疗法
不同长径比下狭缝节流气体静压轴承的特性研究
风轮叶片防雷金属网等效截面积研究
一种高温烟道截面积的在线检测装置设计及方法研究
贴敷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利用体积法推导螺旋箍筋的长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