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冷链物流发展模式研究

2010-08-15 00:46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运输及经济研究所北京100081
铁道货运 2010年2期
关键词:易腐冷藏冷链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运输及经济研究所,北京 100081)

社会经济发展最明显的体现是人们生活、消费观念的更新,对日常副食品供应要求的不断提高。对食品安全质量要求的提高,必然会带动食品冷藏供应链需求的增长。各类高附加值产品数量和比例的增加,也会带动冷链流通需求的增长,对其发展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从冷链流通对我国经济的促进作用可知其发展的必要性。一方面我国是人口和食品消费大国,易腐食品的市场需求在不断增长,城市化进程进一步促进了易腐食品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我国土地资源紧缺,降低农产品损失、减少资源浪费有着十分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目前我国农产品在流通领域损失严重的事实也表明,必须加快我国冷链的发展步伐。有关研究证明,将果蔬损耗率从30%降低到5%,约可节省5%的全国耕地面积[1],可提供1.5亿人1年的口粮。另外,发展冷链对中国的服务行业及消费市场也有很好的拉动作用。

由此可见,发展冷链流通对中国的经济起着重要作用。食品冷链发展过程中,对时效性、经济性和高效性的不断追求,推动了冷链物流技术的发展,冷链物流是冷链技术深化发展的产物。

1 国内外冷藏运输发展回顾

1.1 中国冷藏运输发展状况

中国铁路于1953年正式开办冷藏运输业务[2]。初期的铁路易腐货物运量仅约110万t 。至1960年发展到约300万t,到1978年时增加到758万t,为开办初期运量的近7倍。20世纪80至90年代是我国铁路冷藏运输发展较迅速的阶段,此阶段铁路所占冷藏运输市场份额约为90%,最高期运量达1 669万t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公路运输的发展迅速占领了大部分冷藏运输市场份额,铁路冷藏运输步入衰退阶段。目前我国铁路易腐货物运量不足500万t,其中由冷藏车完成的易腐货物运量2006年前约200万t,目前已降至120万t。

在铁路易腐货物运量下滑中,普通货车的运量占较大比例,冷藏车运量相对稳定,但发展较缓慢。这一方面说明人们对易腐货物运输的要求有所提高,传统的普通货车“土保温”运输已不能满足市场对易腐货物运输的质量要求;另一方面说明铁路还难以适应新的市场发展需求。

目前我国主要易腐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但易腐货物冷链运输的建设与发展较缓慢,专业的冷藏运输及配送中心零星分散,规模很小,第三方冷藏运输组织服务机构也较缺乏。据我国易腐货物生产及产品消费状况,社会冷藏运输需求量约在2亿 t左右,但实际完成的冷藏运量不足5 000万 t。这表明我国冷藏物流行业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究其原因,一方面因我国属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尚需提高;另一方面,我国易腐产品市场发展条件欠佳,不仅缺乏食品流通标准,食品的市场供应及管理状况较差,还缺乏基础冷链建设,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冷藏运输的发展。

1.2 美国冷藏运输的发展历程

冷藏运输起源于19世纪上半叶欧美国家的铁路[3]。从美国冷藏运输的发展过程来看,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世纪中至20世纪上半叶(1851年—1930年),是兴起并迅速发展阶段;第二阶段在20世纪中后期,为衰退阶段;第三阶段从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1999年—2005年),为重新复苏阶段。

回顾19世纪中期的美国农业发展黄金期,当时美国交通网络尚不发达,尤其公路条件较差,农产品运输过程不仅费时费力、运费昂贵,且货物损失严重。美国铁路的兴建及其网络的迅速完善,很快打通了全国范围的运输通道。铁路运输以速度快、运力大、成本低的优势,成为当时农产品流通的主要力量。1851年北美铁路最先出现以天然冰为冷源,采用普通货车进行的易腐货物冷藏运输。1878年铁路研制出有隔热车体、车端部带容冰箱体的冷藏专用车,开始了正规的冷藏运输。到1913年,美国铁路冷藏车迅速发展到10万辆,1930年时达最高值18万辆[3]。

进入20世纪以来,公路建设迅速展开,高速公路的发展为易腐货物流通市场开辟了更好的运输渠道,使汽车快捷、便利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制冷技术的发展也使冷藏运输市场发生了重大变革。1925年至1930年机械制冷技术用于卡车运输,并很快得到普遍认可。与此同时,铁路冰冷车开始进入老化期,车辆状况恶化,服务质量下降。公路很快吸引了大部分冷藏货源,迅速占领了易腐货物运输市场,铁路冷藏运输进入衰退期。

到21世纪,公路运输中的问题不断加剧,如道路拥堵、汽油涨价、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等,人们又开始关注传统的铁路运输方式,铁路逐渐走出了低谷期并成为增长最快的运输市场。北美冷藏运输的一份市场调研报告介绍:“21世纪初铁路冷藏运输市场开始回暖,2003年北美冷藏运输市场止跌回升,2004年继续持续上升态势。2004年的冷藏运输装备市场,也较上一年有了较大的增长,年收入约上长了23%。”

铁路冷藏运输市场回暖的一个特点是:由公路主导开发研究铁路运输解决方案。许多公路运输公司希望铁路能提供长途冷藏运输业务,并积极促进铁路开展此业务,公铁联营协作开发联运产品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将铁路运输作为公路长途运输产品中的一部分,不仅能减轻司机长途驾驶的劳动强度,缓解司机数量紧缺问题,还能改善运营管理状况,降低油耗,节省运营成本。同时有利于改善公路拥堵现象和环境保护。

2 发展冷藏运输要素分析

分析国内外冷藏运输的发展变化过程可知,影响冷藏运输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农业生产规模、交通运输格局与运输技术发展、食品流通模式、市场环境条件及制冷技术等。社会环境条件(包括社会经济实力、农业生产规模和布局状况)决定了冷藏基础设施条件和运输需求;交通运输的发展决定了运输速度和时效性,这些都是冷藏运输发展的关键要素。

2.1 交通运输格局

由美国冷藏运输发展过程可知,冷藏运输起源于铁路是因为当时的公路运输尚不发达,缺乏网络性通道。而铁路路网通达,运输速度相对较快,是当时运输速度快、服务质量好的运输方式。一旦公路网建成,高速公路崛起,即以方便、快捷的运输优势迅速抢占了铁路的市场份额,成为市场的主角。可见,交通运输结构和时效性对冷藏运输起着重要作用。

2.2 农业生产规模化

美国农业具有以大型农场为主的区域性特点,使农产品生产日趋集中化、规模化,各产区栽培品种趋向单纯化;而市场供应则需品种多样化,必然产生一定的长途调运量。可见,农业生产规模及产区格局对冷藏运输市场需求也有较大影响。

2.3 社会经济状况

冷藏运输形势会随国家经济状况产生波动。每当GDP增长较快、社会经济形势好转时,食品及饮料购买力增加,冷藏运输的需求就会增长,反之则下降。

2.4 综合实力

冷藏运输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密切相关,同时也取决于冷藏运输经营运作的复杂性。首先,冷藏运输市场需求的变动性较大,存在很多不稳定因素。另外,其管理成本和运营成本较高,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则难以发展。冷藏运输不仅需要专门的冷藏运输装备,固定设备投资较大,且运输中的运输设备和制冷机组均需消耗燃油,成本消耗也较大;还需要有具有较高专业知识技能的操作及管理人员。冷藏流通体系涉及多领域、多行业、多部门,衔接环节多,影响因素多、工况复杂,管理难度大。因此,在经济发达国家冷藏运输发展较快,欧美等发达国家易腐货物运输的冷藏率可达80%~90%以上,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冷藏率则较低,我国仅为10%左右。

3 冷链物流技术及在我国的发展

3.1 现代冷链物流技术

冷链物流技术是针对特殊货物品种的物流运作过程,是在冷链里溶入现代物流技术,更加强调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注重冷链环节间的有机配合和统一的高效运作,强调整个链条的系统性。冷链物流的特殊性在于其服务对象需求的特殊性,主要包括运输时效性、低温冷藏运输环境条件和整个过程的高效性和经济性,对体系的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软件管理系统及业务站点的网络布局等都有较高要求。

冷链物流的关键在于对低温冷藏供应链体系高效、经济地有效运作,这又取决于低温制冷装备技术、食品保鲜技术和物流管理技术,包括科技创新和对高新技术的有效运用和综合管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供应链全过程的系统设计规划、统一管理,实现各环节间的无缝衔接和社会资源的综合利用,是现代冷链物流的基本特性。

3.2 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

人们对食品供应质量安全要求越高,对食品冷链流通的需求越大。虽然冷链技术于20世纪90年代便引入我国,但就整体冷链体系而言,中国的冷链建设才刚刚起步,完整的冷链流通尚未形成。

我国早期的冷链物流基本上是运输和仓储相对独立地运作,处于半脱节状态。这种长期的条块分割运作和存在形式,使人们在意识上还不习惯将两者视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即冷链的社会认知度还较低。目前,我国的冷链基础设施建设匮乏,缺乏专门的冷链物流营运机构,第三方冷链服务商极少,冷链各环节尚处在形式的结合上,鲜见整体系统化的真正冷链物流运作。现代冷链技术在我国的发展较缓慢,其发展更多地体现在学术界及业界的研讨上,这也从另一角度说明冷链物流的发展还存在许多实际困难。

从我国冷链发展现状来看,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①完整的食品冷链体系尚未成形。②冷链基础设施及软硬件基本建设较薄弱,缺乏技术规范标准体系等。硬件设施主要指基础冷藏贮运设施的系统建设,如各类冷库设施、冷藏加工场所、预冷设施、冷藏运输装备(冷藏车辆、冷藏集装箱)、冷柜等。软件设施指运作管理体系建设和人员培训机制。冷链过程的业务流程规划及过程管理决定着整个体系的效率,而各项工作中的人为因素很大,因此,不可忽视人员培训工作。③食品冷链的市场化、社会化程度较低,第三方服务的介入很少。冷链上下游之间缺乏整体规划和整合,缺乏有足够实力和能力的企业部门对整个冷藏供应链系统进行统一规划和运营。因此,也缺乏冷链物流服务网络系统建设,包括业务网点布局和信息网络系统,缺乏产品信息追溯机制。

4 铁路平台冷链发展模式

4.1 形势分析

4.1.1 冷链市场的需求旺盛

我国具有冷链物流发展的最基础市场需求条件,即冷藏货源基础雄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副产品的生产一直呈持续增长态势,目前全国主要易腐产品(包括肉类、水产品、蛋、奶及水果、蔬菜等)的年总产量已达8亿~9亿t,其中冷藏运输需求在2亿t左右。而目前社会上实际完成的冷藏运量比例很小,这是由于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缓慢,薄弱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庞大,需要相当的资金和时间。因此,研究依托铁路运输条件发展冷链物流模式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探索。

4.1.2 铁路发展冷链物流的有利条件

铁路作为冷链物流体系的重要环节,应积极参与并融入这一体系的发展进程中。依托日益完善的运输网络及不断充足的运力条件,铁路可在冷链物流体系中充分发挥大通道的作用;而冷链物流系统的发展又会对铁路的易腐货物运输提供更好的外部环境,进而促进铁路冷藏运输的发展。目前铁路建设大发展的新形势也为此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铁路建设快速发展,客运专线的建成,铁路客货分线战略的实施,必然会释放大量货物运输能力,为铁路特种货物运输创造有利条件。

(2)铁路多年的改革发展,服务理念、服务方式及货运产品都发生很大变化,层次化、定制化的更贴近客户需求的货运服务产品不断涌现。铁路快捷货运网络已基本形成,五定班列、时速120 km货运快速列车及直达化运输比例不断增加,这将使铁路货运形势发生根本性改变。这一新形势为以铁路快捷货运体系为平台的冷链物流技术创造了良好条件和发展机遇。

(3)铁路多年的冷藏运输实践,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冷藏服务体系,具备一定规模的冷藏运输装备和运营管理经验。铁路近几年的易腐货物冷藏运输率已达30%~40%,是我国各种运输方式中最高的。目前铁路在冷藏运输装备上进行不断的改进工作,铁道部相关部门已开始组织新型冷藏集装箱的试运研究工作。另外,铁路多年的运输生产经营,也为铁路与上下游企业建立良好战略协作机制打下基础。

4.2 冷链物流发展模式

国外比较成熟的冷藏物流发展模式,一是由食品或农产品生产主要企业为主导,联合供应链各方参与模式。二是由政府引导行业企业联合发展模式,政府以扶持政策措施等引导冷链物流行业建立高效流通体系,通过行业协会、企业联合会等组织进行产销一体化的经营。三是第三方服务发展模式。根据我国农业生产、食品生产规模较小,生产的工业化程度较低,缺乏有足够实力的行业龙头企业,政府引导企业联合运作模式也缺乏良好的基础条件等情况,近期以上3种发展模式的开展仍有较大困难。因此,建议探索以铁路快运网为平台的发展模式。

分析国外铁路冷藏运输的发展历程可知,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是关键因素,铁路根据自身特点进行相应的技术及组织创新也很关键。美国铁路冷藏运输市场的回暖,得益于铁路高科技的运用和运输技术的不断创新。如GPS卫星定位及无线信息传输技术的运用,改变了铁路运输时限的不确定性。远程遥测控制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对货物运输全程情况的监控,确保运输质量,提高了车辆使用效率。铁路在运输管理和运输组织中的积极努力,尤其是运输一体化、多式联运快运产品等,为铁路开辟了冷藏运输新局面。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与切西滨海铁路公司合作开行的“快运走廊”,为东西海岸间易腐货物的交流提供了无缝联接式的快运通道,吸引了大量货源。

总之,在我国旺盛的冷藏运输市场需求形势下,铁路只要能提供满足市场要求的冷藏货运产品,就能吸引货源,即可为冷藏物流的发展发挥作用。当然,满足冷藏运输市场需求并不容易,我国铁路还有不少有待改进的方面。

5 铁路发展冷链物流的建议

基于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未来首要工作应是加强冷链基础设施建设及整个体系的总体规划。同时,还应研究有效的冷藏物流发展模式,寻找突破口。要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加强政府与行业组织和相关企业联动机制;还要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发展多种模式的冷链体系建设。其中,以铁路快捷货运网为平台,联合上下游企业,开展冷藏物流服务业务是一种可行的发展模式。

这一发展模式可从铁路内外部两方面来展开。从外部展开指发展社会冷链物流体系,铁路作为其中的一部分积极配合整个冷链系统的发展。从内部展开是指从发展铁路冷链物流服务入手,建立铁路系统的冷链物流龙头企业,引领冷藏物流业务的开展。为此,铁路应在以下几方面着手开展工作。

(1)开辟冷链运输服务线路。从引导消费、诱导市场的角度,采取先建立和开辟一条较为完整的铁路冷藏链,以提供完整冷链服务产品和服务平台的方式来逐步开展冷藏物流业务。运输服务线路选择要结合铁路快捷货运网和主要易腐货物的货流方向,还可综合考虑我国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和城市建设布局等。同时,应考虑在区域性物流园区内开辟铁路冷链配送服务区,开展专业化、定制化服务。

(2)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型冷藏运输装备,提供基本运行条件。目前的铁路冷藏车辆构成、车辆性能等尚不能充分适应市场发展需求,应进行改进。今后铁路冷藏装备的发展要以精良为原则,以小批量、渐进发展形式为宜。冷藏集装箱是今后冷藏运输工具的发展方向,铁路不仅应尽快提供基本运用条件,提供冷藏箱运输服务,还应在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网络基础上,积极开展冷藏箱运输业务。

(3)改善冷藏运输计划组织方式,提供运力保障,提高快运直达化运输比例。

(4)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特种货物信息追踪服务管理系统,既可为客户提供服务,又可对设备状况及货物质量进行监控,便于实施精细化专业管理。同时,也为社会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5)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政策。根据国外经验,农产品的生产和运销经营风险大、利润低,常需要国家政策的扶持。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水平较低,因此更需要扶持政策的支撑。政府的扶持可以是多形式的,如通过法律法规及监管体系,加强对食品的市场管理,建立准入制度,规范市场行为,也是对正规企业经营活动的一种支持。

[1]宋振宁. 冷链与中国经济[C]∥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中美冷链标准交流会议资料. 北京: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09:120.

[2]王 强. 国外冷链物流发展的主要做法与经验[J]. 物流技术与应用,2007(2):89-91.

[3]Wikipedia.Refrigerator Car. [C]∥Wikipedia.The Free Encyclopedia. [EB/OL]. [2009-12-23]. http://en.wikipedia.org/wiki/Refrigerator_car

[4]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5]张仁堂. 现代果品物流发展的冷链模式研究[J]. 物流技术,2005(3):51-53.

猜你喜欢
易腐冷藏冷链
易腐果蔬动态保质期评估和库存管理策略探讨
——基于集成射频识别技术
阿U漫说垃圾分类
要不要做冷链物流?
易腐垃圾处理技术及其效果研究进展
新型冷链物流用复合相变材料制备及过冷度影响因素
家庭易腐垃圾处理现状分析与建议
哪些应该放冷藏?哪些应该放冷冻?哪些不用放冰箱?
冷链物流用复合蓄冷材料的研究
劲达电装联手开发冷链物流市场
冷藏保温车发展潜力被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