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艳面纱下的“真我”*
——解读千年『源氏物语』

2010-08-15 00:43
外语与翻译 2010年3期
关键词:藤壶藤原源氏物语

蔡 荷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湖南长沙 410205)

香艳面纱下的“真我”*
——解读千年『源氏物语』

蔡 荷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湖南长沙 410205)

『源氏物语』以写实的手法再现了日本王朝文化的多彩多姿,在日本文学史上具有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小说通过虚构源氏一门的繁荣,预示源氏将取代藤原氏成为朝廷柱石、独揽朝廷大权。可是,长久以来,学者们大多偏重于从香艳情事中去诠释小说内涵,而较少从原作者的创作动机去加以解读,致使这部古典巨著被普遍当作经典爱情故事诵读而忽视了她兼具政治小说的一面。其创作动机犹如隐藏在香艳面纱下的“真我”,期待着读者的发现。从“真我”的构成因素及其对小说内容的影响中可以切实地感受到它的存在。

源氏物语;创作动机;爱情故事;政治小说

一、探询“真我”的意义

『源氏物语』问世千年以来,一直被普遍当作经典爱情小说诵读。展卷细读,那长达54回、洋洋洒洒逾百万言的香艳故事宛如一幅悠长绝美的画卷,为读者带来了高度的精神享受。那倾国倾城、天资国色的青年贵族,五彩缤纷的和服与香飘百步之浓烈衣香,盛大而奢华的宫廷仪式以及充满浪漫和神秘色彩的宗教典式,愉悦读者心灵的同时也模糊了读者的视觉。或者说,那些香艳情事宛如一层精美而厚实的面纱,忠实地掩盖着作者的创作动机。因而,无论是将『源氏物语』译成中文的我国当代著名翻译家及各路译者,还是研究“源学”的日本学者,都较少从原作者的创作动机去解读『源氏物语』。

上个世纪60年代最早将『源氏物语』译成中文的著名翻译家丰子恺先生在其译著后记中说:“本书内容,充分揭露了日本平安朝(九至十二世纪)初期封建统治阶级争权夺利、荒淫无度之相,反映了王朝贵族社会的矛盾及其日趋衰败之势”。丰先生作为将『源氏物语』首次翻译成中文的人物,其思想立论、翻译技巧(此项不属于本文要讨论的问题暂且忽略)等深深影响了广大中国读者和后来的译者。丰先生的观点中,“争权夺利、荒淫无度”“日趋衰败”构成其翻译过程中的指导性思路——这种思路,是对『源氏物语』那一幅艳丽而悠长的画卷的理性观照,是基于理性观照下的高度内容概括,其正确性无庸置疑。也正因为如此,叶渭渠先生《源氏物语图典》导读中也说:“通过对主人公源氏的生活经历和爱情故事,描写了当时贵族政治联姻、垄断权力的腐败政治与淫逸生活,并以典型的艺术形象,真实地反映了这个时代的面貌和妇女的命运”。叶先生的观点中——“爱情故事”“腐败政治”“淫逸生活”“妇女命运”此类中心内容,尽管拓宽了看待原作的视野,但依然没有脱离归结式话语的框架,其特点是归纳得更全面。丰、叶二位的观点,又影响到后来的各位译者。其中如黄锋华、夏元清、殷志俊等:“《源氏物语》主要是以……权力斗争为主线,通过源氏的生活经历和爱情故事,对……进行了描述,揭露了贵族阶级的内部矛盾及其必然崩溃的趋势”“作者在触及贵族腐败政治时,却袒护源氏,在政治上把希望寄托在源氏身上”;“小说叙述了三代天皇和皇子皇孙及大臣们的故事,主要叙述了他们与成百妇女之间的两性关系,以艳情为主要内容,其中源氏情史是全书的重点,薰君情史则是补充和印衬”;“上半部写了源氏公子与众嫔妃、侍女的种种爱情生活,后半部以源氏公子之子薰君为主人公,铺陈了复杂纷繁的男女纠葛事件”“原作在结构上显然有些庞杂、冗长”。从上述导读式话语中,“艳情”“男女纠葛事件”无疑属于译者的主要观点。此类观点的特点是单刀直入、浅显易懂,但形式上依然没有脱离“归纳式”的范畴。译者的观点或许不过寥寥数言,就整个译本而言所占的比重似乎很小,但这类“后记”“导读”中的话语带给读者的影响却不容小觑。对大多数读者来说,或许不止是参考价值而是一种指导性意见。这种指导性意见很容易造成一种先入观,使读者欲罢不能。其影响一旦辐射到读者群、读者圈,即形成一种广泛的社会性认识。而社会性认识一经定格即在人们记忆的深处扎下根来,便可能妨碍人们对事物进行再认识。可以说,《源氏物语》之所以被普遍视做艳情小说,与译者的影响亦是分不开的。

译者为什么会如此看待『源氏物语』呢?这恐怕和日本人自身的观点不无关系。日本电影『源氏物语』中,那哀怨女性的镜头充斥画面,使观众很容易联想到小说的“谴责”性质,思想一下子就落入“『源氏物语』是对女性悲惨命运的描述”这样的框架中去。日本国文学者芳賀矢一(1867—1927)做为『源氏物语』的校订者,在谈及『源氏物語』时曾说:「このような乱倫の書物が日本の大古典であることは情けない」(weblio辞書:芳賀矢一)。此处「乱倫」「情けない」等关键词汇,清晰地表明了芳賀矢一的观点。其中「情けない」是个形容词,有“无情的”“可怜的”“可耻的”等意。令人略感意外的是,以芳賀矢一这样的日本语文界大家,对「大古典」的印象竟为“乱伦”“可耻”之念所左右。从芳賀矢一的话语中,无疑也可以管窥到日本人对『源氏物語』的普遍认知。姑且撇开芳賀之言,再来看看其他日本学者的观点吧。日本著名言情小说家渡辺淳一(1933—)在其文学随笔《光源氏钟爱的女人们》中,详细解读了光源氏与藤壶女御、葵姬、紫姬等13位贵族女性之间的恋情。渡辺淳一认为,『源氏物语』之所以千年来被人们爱读至今,是因为“它把人间永恒不变的真实、特别是男女之间的真情都率直地表现了出来”。『源氏物语』主要描述了“男女之间的事情”,这是渡辺的观点。还有对古代汉诗颇有研究的中西进(1929—)也说,“《源氏物语》中包孕了“禁止淫奔”的思想,必须警惕盲目淫奔和沉醉艳色”。由此观知,“淫”“艳”可以归入中西进看待『源氏物语』的主要观点之中。从上述思想中不难发现,“『源氏物语』是一部描述男女情事的作品”,似乎是各家不约而同的一种共识。『源氏物语』作为日本古典文学的精粹,身为日本人尚且如此看待,其观点不仅影响本国读者,亦难免会影响到将『源氏物语』翻译成其他文字的译者,这一点是不难想见的。

综上所述,无论是中译本的译者还是日本学者,各家对『源氏物语』的看法,几乎都缘自从同一视角来看待问题的结果,即偏重于从香艳情事中去诠释小说内涵而忽视了作者的创作动机。站在同一个角度观察问题,显然不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如果说『源氏物语』仅仅是一部富有人情味的爱情小说,那如何理解小说冗长的结构安排、为什么在光源氏逝去之后还要絮絮叨叨地讲述薰大将、匂亲王与宇治桥姬之间的恋情瓜葛?为什么桐壶帝要一味提拔光源氏、且死后还要显灵干预朝廷政事?为什么光源氏会毫无怨言地照顾所有皇室人员、亲近被藤原氏排挤的大臣官员?为什么冷泉帝巡幸朱雀院之后,朱雀院马上就生起病来并决心出家、辞去天皇监护人的职务,还一定要将三公主托付给光源氏呢?为什么光源氏要以紫夫人患病为由迁居二条院呢?尚有多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光源氏逝世之前,几乎清除了皇室继承人身上的藤原氏血脉,而代之以同样出身皇族的源氏血脉……『源氏物语』以写实的手法再现了日本王朝文化的多彩多姿,对探索日本历史如何由古代转入中世具有参考价值,在日本文学史上具有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因此,探寻作者的创作动机、挖掘隐藏在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香艳情事背后的政治含义,在日本文学研究领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二、“真我”之构成因素

1、社会性因素。『源氏物语』问世之时,藤原氏势力正好步入全盛时期。藤原兼家和藤原道长(966—1027)父子,把持皇室继承人的废立大权,视天皇如同傀儡,如一条天皇的太子甚至比天皇年长4岁,只因太子乃藤原兼家的女儿超子所生。摄政大臣藤原道长威慑九重,“庄园遍布天下,尊贵与帝王无异”。尤其有关皇室继承人问题方面,自45代圣武天皇以来,至作者存世的、第66代天皇一条天皇时代,其中多代天皇均出自藤原氏母腹,如61代朱雀天皇等甚至于藤原氏外戚家出生、成长,皇室继承人与藤原氏之间联接着坚韧的血缘纽带。其时,代表皇族势力的源氏一族,其力量远不足与藤原氏抗衡,如969年右大臣源高明被无端贬至偏远的九州即是一例。“非藤原氏的源氏皇族,不宜参与政事”,源氏在朝中的地位,几乎与“靠边站”无异。藤原氏依靠裙带关系、世袭封爵及寄进式庄园等不断扩张势力,在朝中为所欲为,不仅导致地方官僚不满(如940年前后引发平将门扯旗造反等),甚至连天皇都不得不忍气吞声。如『源氏物语』在创作过程中即已被贵族们争相传阅,一条天皇亦有所闻。小说的故事情节分明影射到皇统的纯洁问题,然而作者不仅平安无事反而得以入仕后宫,一条天皇对此竟“不闻不问”,这一方面反映了藤原氏在朝中一手遮天的局面,但也说明万人之上的天皇面对藤原氏的尴尬与无奈。藤原氏历经多代苦心经营,可谓根基牢固羽翼丰盈,即使身为天皇,要分化削弱其势力亦非易事。然而,天皇的身份和地位决定了他对于藤原氏的嚣张跋扈不可能一味隐忍下去,于是天皇开始扶植源氏一族。源氏具有皇族血统,代表天皇之外的皇族利益,也间接代表天皇自身的利益。与藤原氏外戚相比,源氏与天皇的利益更趋一致。在天皇的扶持下,源氏一族亦在暗中网罗势力,至小说成立的11世纪初为止,已渐成气候。从表面看,朝野间一派歌舞升平,即使偶尔路遇饿殍也丝毫影响不到藤原氏当权阶级的享乐生活,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在天皇的庇护下,各方反对藤原氏的势力如一股股暗流涌动,对于这一切,生性敏感的作者不可能察觉不到。

2、个体性因素。分析个体性因素之前,不妨先设想一下,『源氏物语』是写给谁看的呢?答案似乎并不难找。第一,当然不是写给现代人看的。其次,也不是写给广大的庶民阶层看的——其时文字作为一种泊来文化,其流通尚局限于上流社会。作者紫式部出身于藤原氏中等贵族家庭。父亲藤原为时官拜越前守;丈夫乃藤原道长堂弟,在即将升任参议时故去。身为越前守的女儿、朝廷官员的妻室,即使日常生活亦与国家政治丝缕相连。对于藤原氏族人的擅权行为以及由此引发的诸多不满,作者不可能毫无所闻。作者在入宫之前即已开始创作『源氏物语』。在创作过程中,手稿或抄本便在族人中广为传阅,因而文名远播,受到藤原道长的器重而被委以彰子皇后伴读之职。作为藤原氏贵族中的一员,在传闻或亲眼目睹了族人种种为所欲为的擅权事件后,预感到了生存的危机并不自禁地为藤原一族的未来忧虑,当属情理中事。尽管当时藤原氏正处于全盛时期,源氏的势力尚不至为藤原氏所忌惮,但作者凭借敏锐的洞察力,预感到了源氏的崛起和藤原氏的衰败。后来的日本历史已经清楚地证明了这一点。无庸置疑,『源氏物语』是写给姓藤原氏的贵族看的,或者说是作者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向族人发出的警示。从文学艺术本身的特点来看,“政治性”原属其特性之一,但文学艺术尚兼具含蓄性与趣味性。『源氏物语』中作者对政治的预见,在那样的一个年代应当是惊世骇俗、耸人听闻的。政治斗争的严酷也不允许作者将可能被族人视做“神经过敏”的预见直言相告,还可能招致来自源氏一族(甚至包括天皇在内)的毁灭性打击,这都是作者不愿意发生的。将这种无法直陈的预感通过小说的含蓄性与趣味性表现出来,既能引起藤原氏当权者的重视,尽到劝谏或告诫的义务,又可免却杀身之祸,还可将一朝实情传之后世——此即香艳面纱下的“真我”。文学作品要受人喜爱,作者的审美情趣要能为读者接受并产生共鸣。为了让读者能看清“真我”并接受“真我”,作者选中了“人间永恒不变的真实,男女之间的真情”作为描写的对象。于是,一组组香艳的爱情故事如鲜花一般在案头绽放。倾国倾城、天资国色的青年贵族,盛大而奢华的宫廷仪式如焰火般灿烂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它们忠实地掩盖着作者的创作意图,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鲜花之艳丽与芬芳有时会迷惑人的视觉与听觉,如此既可使“真我”不至太暴露,又可为读者带来感官的愉悦,可谓双管齐下。

三、“真我”对小说内容的影响

作者的创作动机对创作手法和创作技巧的选择、作品内容及作品风格等均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一部作品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的创作动机。现以桐壶帝及光源氏人物个性发展中的典型事例说明“真我”对小说内容产生的影响。

(一)桐壶帝为削弱藤原氏势力、夺回旁落的大权而处心积虑

1、桐壶帝的处境。朝政为左右大臣把持,而左右大臣均出自藤原氏。连一母所生的胞妹也嫁给了左大臣。正室弘徽殿女御为右大臣之女。弘徽殿女御所生皇子已被册封为太子,即下一任皇室继承人。桐壶帝可谓在藤原氏的“夹缝”中维持着万乘之尊的体面,国事大事都得看藤原氏的脸色。任何一位试图有所作为的天皇,都不可能对此一味忍受。如何削弱藤原氏势力、夺回旁落的大权,特别是将藤原氏的势力赶出宫廷、掐断其与皇室继承人之间的血缘联系,成了桐壶帝梦寐以求的心愿,甚至死后还要显灵以遂未竟之愿。然而,要得到能与藤原氏势力抗衡的股肱之臣,谈何容易。朝廷中但凡与藤原氏政见相左的,都惨遭打击而一蹶不振。如夕颜之父“原是三位中将,因仕途不顺,抑郁身亡”(第4回);明石道人“是一位大臣的后裔,只因脾气古怪,在宫里与别人落落寡合,便将好端端的近卫中将辞掉,要求来播磨当国守”(第5回)。三位中将、近卫中将大约相当于天皇身边的侍从长、卫士长之类的职务。连天皇身边的红人都“仕途不顺”“落落寡合”,显然是遭藤原氏排挤所致。桐壶帝于苦思对策,发现除了培植新势力之外别无他法。因此当“诸子中才艺特别出众”的光源氏降生后,桐壶帝即有意将他视做培养对象,而不惜忍痛割爱,将爱子降为臣下。在桐壶帝的栽培下,光源氏逐渐显露出少年老成之态和非凡的政治手腕,桐壶帝笃定其“必成治国安邦之大器”,不仅赐予光源氏大量封赏,且有求必应,使光源氏的政治势力和经济势力得以迅速扩大、强化。

2、栽培光源氏,为排除藤原氏势力积极创造条件。

(1)光源氏的婚事安排。桐壶帝先后宠爱的桐壶更衣和藤壶女御,均非藤原出身。而在光源氏的婚事安排上,却选中了左大臣家的千金、藤原氏出身的葵姬。光源氏元服之前,在桐壶帝的栽培下,“他从7岁开始就在皇上身边,日夜不离左右。凡有奏请,无不照准,所以朝廷上下,文武百官,无不受到源氏公子的庇护,何人不对他感恩戴德”(第12回),已经打下了良好的政治基础。但要真正拥有与藤原氏抗衡的势力还言之尚早。为了将光源氏培养成一株“参天大树”,还必须借助外戚的力量。左大臣家不仅势力雄厚,左大臣的夫人又是桐壶帝胞妹,亲上加亲,葵姬正是最佳人选。后来左大臣鼎力扶持光源氏,印证了桐壶帝的安排是多么正确。但桐壶帝并不希望光源氏夫唱妇随,葵姬的姓氏是横亘在夫妻之间的一道鸿沟。为了有意拉开他们的距离,桐壶帝将淑景舍赐予光源氏作为宫中的住处,“而且将先前伺候桐壶更衣的宫女全部留下来侍侯源氏公子”,以吸引这位少年的心;并在二条院为其营建私宅,使光源氏除了左大臣家外有更多的地方可以住宿。

(2)对光源氏的要求有求必应。日本平安时代的官场制度,贵族向朝廷举荐国司时,「推薦された国司は、その国からの収入の半分を自分を推薦した皇族や貴族に納入するものである」。桐壶帝在位期间,对光源氏的要求不仅“无不照准”“使文武百官都对他感恩戴德”,还允许光源氏举荐国司,致使光源氏羽翼迅速壮大,经济实力大大加强。光源氏少年时代即举荐了纪伊国守、伊予介、太宰大贰、摄津守、播磨守等官职。从复出后扩建二条院时“挑选了几个深谙情趣的国守”来看,他举荐的国司还不止前述3任。“每逢盛事,皇上总是让源氏公子出尽风头”(第8回),然后再借故提拔他。光源氏仅仅做一首诗、跳一段舞、吹奏一支曲子就使桐壶帝感动得热泪纵横,光源氏的官位也因此一升再升,及至桐壶帝退位时,已擢升为当朝宰相。

(3)默许光源氏与藤壶女御私通。光源氏12岁行元服仪式之前,桐壶帝临幸诸妃嫔时也随同前往,使光源氏得以自由出入后宫,成了桐壶帝之外唯一拥有此种特权的男性。这种特权为光源氏日后与藤壶女御私通创造了有利条件。当藤壶女御见到光源氏而“含羞躲避”之时,桐壶帝竟说:“你要好好疼爱这个孩子。他对你亲近,不要以为是无礼……我觉得你们作为母子也是相称的啊”(第1回)。于是,光源氏更加大胆地接近藤壶女御。从双方的年龄来看,藤壶女御比光源氏顶多年长几岁,与其视作“母子”倒不如视作“姐弟”更恰当。光源氏元服之后,虽不能再象从前那般出入宫闱,但桐壶帝举办管弦之乐时,依然可以与藤壶女御隔帘相见。恰好桐壶帝又是酷爱音乐之人,隔三岔五地举办音乐会,于是光源氏也就有了经常接近藤壶女御的机会。可以说,光源氏与藤壶女御的私情,乃是桐壶帝故意纵容的。这种纵容当然是有目的的。假使桐壶帝退位,由现任太子、即弘徽殿女御之子即位的话,下任太子的人选问题也须预做打算。若拥有纯正皇室血统的藤壶女御能生下皇子,再将那位皇子册立为太子的话,那新太子身上就不再有藤原血统。而这位新太子必须依靠拥有强大经济势力和政治势力的大臣来做后盾,方能根基稳固,才不至于被藤原氏压倒而惨遭夭折。进一步说,假使那位大臣与新太子之间有父子亲情的话,那大臣就会专心辅佐新太子,做到毫无异心。一般来说这种情况只限于假设之中。可是,在桐壶帝处心积虑的安排下,那种假设居然可以变为现实了。对于桐壶帝而言,光源氏既是爱子,在万般无奈之下由爱子代替自己生出新太子,乃是一种巧妙的策略吧。藤壶女御的皇子出生后就更加证实了这一点。“虽说小皇子的长相与光源氏酷似,一眼就能看出来,但皇上对此豪不介意,认为都是无与伦比的美男子,相貌相似是理所当然的”(第7回)。桐壶帝退位后,随即命令光源氏作为皇太子的保护人,把一切都委托给他,光源氏果然“心里很高兴”。

(二)光源氏深谋远虑,果然不负桐壶帝厚望

1、为清除皇室继承人的藤原血统不遗余力。要削弱、排除藤原氏势力,最首要的是要剪断藤原氏与皇室继承人之间的血缘关系。为了改变皇室继承人的血统,光源氏不惜背负与继母私通的恶名及一辈子良心的自责,与藤壶女御私通生下后来的冷泉天皇,总算一时切断了藤原氏与皇室继承人之间的血缘纽带。与其说光源氏乱伦是出自一种恋母情结,倒不如说是政治目的更恰当。从流放地复归京都之后,为了将藤原血统彻底排除在皇室继承人之外,光源氏为冷泉帝册立六条御息所的女儿为皇后,使内大臣的女儿(即葵姬的侄女,属藤原一族)落选。可惜造化弄人,“光源氏为了冷泉帝让位后没有亲生皇子即位,心中颇为不满”(第34回)。由于冷泉帝后继无人,只得按先前的约定由已故弘徽殿太后之嫡孙、朱雀帝之子登基。如此一来,新天皇身上依然保留着藤原氏血脉。于是,新天皇册封光源氏的女儿明石姬为后(当然是出自光源氏的安排),且将明石姬所生嫡子立为太子。至此,“源氏皇族血统的人累代当皇后,世人都引以为憾”(第34回),不仅皇后的位置由源氏独占(秋好皇后乃光源氏养女,其母六条御息所亦有源氏血统),天皇血脉中的藤原血统也微乎其微了。

2、网罗朝野间源氏各派的势力,为击败藤原氏做准备。光源氏的家眷或亲密女性中,几位重要人物均与源氏有血缘关系。桐壶帝身边的源典侍出身于源氏皇族;藤壶皇后的娘家兄弟几乎都是被降为臣下的源氏皇族(其兄兵部卿亲王除外);紫姬的外祖父按察大纳言及六条御息所均于六条京极拥有巨宅,暗示宅院主人与源氏的渊源(六条京极属于源氏地盘)。后来迎娶的三公主亦为源氏后代,“三公主之母是(朱雀帝的)藤壶女御,这藤壶女御是桐壶院前代的先帝所生,先帝赐姓源氏”(第34回)。这些人物各代表源氏的某一股势力,尤其是兵部卿亲王的女儿、诸夫人中倍受宠爱的紫姬,双亲都与源氏一族血脉相连,可算是源氏利益的代表性人物。这些描写暗示光源氏有意网罗朝野间源氏各派的势力。光源氏的诸夫人中,只有正室葵姬出自藤原氏。葵姬亦是光源氏唯一保持距离的“亲密女性”。光源氏总是与她若即若离,过疏恐失去左大臣一族的扶持,太亲近又违背自身本意(尤其是桐壶帝的一片苦心)。追求集高贵、美貌、风雅韵致于一身的六条御息所,对葵姬是个致命的打击。光源氏并非不爱葵姬,葵姬去世后,充满深情地吟诵“芳魂化作潇潇雨,漠漠长空也泪淋”悼念她。葵姬去世后,直到步入不惑之年三公主下嫁为止,光源氏没有续娶正室。从某种意义上说,葵姬的姓氏正是导致她与光源氏婚姻悲剧的原因。

3、照顾桐壶帝未亡人,做皇室的后盾;照顾六条御息所母女、末摘花、槿姬、姑母五公主等,维护皇族的体面与尊严。藤壶皇后出家后,“他忽然想到应该为将来长度尼姑日子的这个出家人准备日常用品,便吩咐下属紧急筹办,务必于年内办齐”(第10回);无微不至照顾花散里姐妹(花散里之姊为桐壶帝之丽景殿女御),流放须磨前对她们的生活进行了周密安排,流放中得知花散里家围墙倒塌又“立即命令留守京城的家臣,召集附近领地的庄园人夫前去修补”(第12回)。光源氏如此热心周到地照顾桐壶帝遗孀,倘若桐壶帝泉下有知,亦当含笑九泉了。屡屡照顾六条御息所母女、末摘花、槿姬斋院、姑母五公主等,及时充当皇族保护者的角色,自觉地履行着皇族代表的责任。尤其是对末摘花的照顾,不仅是物质上的(末摘花本人也觉得受之无愧),对于她的恪守古风、不合潮流的性格总是巧妙遮掩,以维护皇族的尊严和体面。光源氏不愧为桐壶帝为从外戚手中夺回权力而培植的最佳人选。

四、结 语

『源氏物语』是一部典型的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浪漫主义有消极与积极之分,积极的浪漫主义,突破现状预示事物的发展方向。小说通过虚构源氏一门的繁荣,预示源氏的崛起和藤原氏的衰败,体现了作者高度的政治敏感和政治素养。『源氏物语』不仅是一部经典爱情小说,同时亦是一部写实性的政治小说,对探索日本历史如何由古代过渡到中世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在通过妥善取材、巧妙的情节安排及写作技巧多样化来掩饰创作动机方面,可谓匠心独运,堪称日本古今一绝。

[1]紫式部.源氏物语[M].丰子恺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2]紫式部.源氏物语图典[M].叶渭渠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5.

[3]紫式部.源氏物语[M].黄锋华译.呼和浩特: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1.

[4]紫式部.源氏物语[M].夏元清译.长春:吉林摄影出版社,2002.

[5]紫式部.源氏物语[M].殷志俊译.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1996.

[6]陈涛,等.日汉辞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7]渡边淳一.光源氏钟爱的女人们[M].姚继中译.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03.

[8]中西进.源氏物语与白乐天[M].马兴国,孙浩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9]蒋立峰.日本天皇列传[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1.

[10]紫式部.源氏物语[M].曹芳译.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2007.

[11]唐则铭.日本歴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2.

2010-09-01

蔡荷(1967-),女,副教授。

猜你喜欢
藤壶藤原源氏物语
海洋中“最难缠”的寄生虫:藤壶
20 世纪20—40 年代《源氏物语》在中国的引介与接受
选住处,藤壶比人更挑剔
不想被喂“狗粮”,日本姑娘发明分手通知灯
不想被喂“狗粮”,日本姑娘发明分手通知灯
浅析源氏恋母情结——读紫式部小说《源氏物语》
在礁岩上惬意的藤壶
在礁岩上惬意的藤壶
《源氏物语》文本的道教文化研究
《红楼梦》与《源氏物语》英译史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