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的科学环境观*

2010-08-15 00:43吴梅燕
外语与翻译 2010年3期
关键词:江泽民沙化黄河

吴梅燕

(长乐市人民武装部政工科,福建长乐350200)

江泽民的科学环境观*

吴梅燕

(长乐市人民武装部政工科,福建长乐350200)

江泽民同志的科学环境观集中体现在《江泽民文选》第一卷的《环境保护,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第二卷的《不失时机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让黄河为中华民族造福》,第三卷的《实现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等文章中,这些观点既有对中国宏观的环境认识,又有对西北、黄河等微观环境的认识,它们是科学的,也是正确的。

江泽民;环境观;环境保护;环境和谐

环境观是人对自然环境发展变化规律的认识。人类生存时刻离不开周围的自然环境,而自然环境是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的,气候、湖泊、河流、土壤、草原、植物、动物、自然灾害无时不在发展变化中。人如何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协调发展,即如何科学的发展?是值得我们深刻认识的一个问题。作为我党第三代领导人的代表,江泽民同志的环境观集中体现在《江泽民文选》第一卷的《环境保护,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第二卷的《不失时机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让黄河为中华民族造福》,第三卷的《实现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等文章中,这些观点既有对中国宏观环境的认识,又有对西北、黄河等微观环境的认识,它们是科学的、正确的,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好好学习,并用以指导我们的具体实践工作。

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极为关注的话题之一,环境问题已超越国界而成为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环境保护工作,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护好环境也就能够保持社会可持续稳定发展。“环境保护很重要,是关系我国长远发展的全局性战略问题”,“可持续发展现在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1]。

我国人口多,自然资源相对不足,在发展进程中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荒漠化、沙尘暴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2]。这个现实是中国历史自然地理发展的结果。中国自然地理的发展变化史表明,中国的自然环境在几千年的长河中是逐步恶化的,表现在:气候的恶化,即气温下降,降水减少。水文的恶化,即河流、湖泊水量减少,河流泥沙增加,湖泊数量减少。土壤沙化严重,水土流失严重。动、植物数量减少,分布范围萎缩。草原退化、沙化严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等。

举例说,黄河是中华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摇篮,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远古时期,这里气候湿润,水源丰富,土地疏松、肥沃,是我国经济文化发展最早、最有名的一个地区。同时,黄河又是我国的一条多灾多难的河流,从先秦到国民党统治时期的二千五百多年内,黄河下游共决溢一千五百多次,大的改道二十六次。

再看西部,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曾经有过比较良好的时期,但千百年来,战乱、自然灾害及人为原因,西部自然环境不断恶化,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化,荒漠化加重。陕西、甘肃曾是植被良好的繁荣富庶之地。“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由于战乱的破坏,加上自然灾害和滥砍滥伐造成的损失,导致了陕、甘等西北地区的严重沙化、荒漠化,经济文化的发展也因此受到极大制约。

历史是面镜子,过去的自然环境变迁规律告诉我们,过去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环境破坏换来的。到如今,社会经济要发展,必须与人口、资源、环境统筹考虑,不仅要安排好当前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决不能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更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我们不能等到生态环境破坏了以后再来治理和恢复,那就要付出更沉重的代价,甚至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在发展中,决不能以浪费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环境保护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光荣的事情。我们绝不能走人口增长失控、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道路,这样的发展不仅不能持久,而且最终会给我们带来很多难以解决的难题。“我们既要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又要抓紧解决人口、资源、环境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着眼于未来,确保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2]。

要做到保护环境,使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做好:“一是坚持节水、节地、节能、节材、节粮以及节约其他各种资源。二是继续控制人口增长,全面提高人口素质。三是消费结构要合理,消费方式要有利于环境和资源保护,决不能走脱离生产力发展水平,浪费资源的高消费的老路。四是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五是坚决遏制和扭转一些地方资源受到破坏,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1]。

举例说,治理黄河主要解决:一是洪水灾害,二是水资源供给,三是水土流失等问题。要根治黄河,必须重视科技,注重统筹,加大投入。同时,改善生态环境是西部发展建设的首要问题。只有植树造林,绿化荒漠,建设生态农业,才能真正把西北地区建设成一个山川秀美的地方。

当然,保护好环境,除了要思想重视外,还应该采取切实措施。一定要从全局出发,统筹规划,标本兼治,突出重点,务求实效,进一步控制全国污染物排放总量,改善重点地区环境质量,努力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要做到“党政领导一把手亲自抓”,要“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1],加强督促检查,把任务和措施落到实处。要把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切实纳入依法治理的轨道。

江泽民同志的环境观是站在对我国过去环境深刻了解,对现在环境客观真实的基础上得出的,是科学、正确的,对未来环境保护工作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1]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010-05-28

吴梅燕(1985-),女,福建连江人,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江泽民沙化黄河
敬爱的江泽民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江泽民同志追悼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黄河』
土地沙化面积年均缩减1980平方公里
五年累计治理沙化土地一千多万公顷
我国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双缩减”
我国荒漠化和沙化面积连续10年实现“双缩减”
江泽民论“世界是丰富多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