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高校与企业进行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初探

2010-08-15 00:48韦传宝
皖西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产学研安徽省企业

韦传宝

(1.皖西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安徽六安237012;2.安徽省植物生物技术实训中心,安徽六安 237012)

安徽省高校与企业进行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初探

韦传宝1,2

(1.皖西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安徽六安237012;2.安徽省植物生物技术实训中心,安徽六安 237012)

由于高校与企业的联系较少,许多新技术得不到推广,企业技术革新速度缓慢。高校与企业广泛进行产学研合作是解决问题的途径之一。探讨了高校与企业之间对接存在的障碍、所需要的条件、“产、学、研、用”合作运行机制等。

高校;企业;产学研;合作模式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各类高校与企业之间缺乏正常的联系,更谈不上密切合作。高校对企业了解甚少,信息不灵,以致造成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脱节,其结果是,高等教育事业得不到企业的积极支持和配合,企业也不能从高校的人才智力优势中受益,制约了双方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多年努力,这种状况已有较大改善,出现了许多令人欣慰的新趋势。我国传统的封闭式的大学办学模式正在逐渐被“产学合作,共同育人”的新模式所代替。安徽省教育厅积极为高校和企业牵线搭桥,鼓励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文作者长期与企业合作,对安徽省企业对技术的要求以及安徽省高校“产、学、研、用”合作的现状有一定的了解,对成功开展“产、学、研、用”有一定的体会。本文就高校与企业之间对接所需要的条件,以及“产、学、研、用”合作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交流。

1 高校与企业合作存在的障碍

1.1 目标和认知障碍

对于企业来说,出于短期业绩的考虑和资本市场的压力,管理层比较重视技术开发的短期行为,只注重外围技术开发,缺乏对企业长远发展有利的基础技术或产品开发的内在动力。对拿来能用、立竿见影的科技成果十分欢迎,对时间长、耗资金大,需要进一步开发的项目一般忧虑重重。高校、科研院所的教师和科研人员比较重视学术成就和价值实现,以学术水平为衡量标准,市场化动力不足。

1.2 科研模式的障碍

重点大学几乎都将自身定位于研究型大学。虽然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但转化到企业的成果不到三分之一,效果显著的项目不到十分之一。高校科技成果积压,企业的技术问题却得不到解决[1][2](P1)。

1.3 利益分配障碍

如果科研成果成熟度不高,项目投资的风险就会加大,企业领导人既要看到足够的利益,还要考虑项目成本。而高校除了项目直接投入的成本,更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对利益分配上也有高的期望值,加之教师过高看重自己的成果,这就形成了合作障碍[3][4](P1)。

1.4 政府协调有待加强

产学研合作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服务。我国部分地区的政府在这方面还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只有少数地区的政府部门定期召开企业与高校之间的产学研对接会,有些对接会不太注重实效,政府也缺乏有效的监督。

2 高校与企业合作的历史必然性

高等院校与企业合作是现代科技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根本要求,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总趋势。

2.1 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特点是知识与经济紧密结合,经济的增长主要取决于知识的大量生产、快速传播、及时吸收和有效应用,没有知识的不断生产,就没有技术的不断创新,这就使得经济和教育、科技的结合日益紧密。“产、学、研、用”不仅是企业竞争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院校改革和发展的动力[5]。

2.2 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及其职能拓展的需要

现代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特别是知识经济的来临,加速世界经济市场化的进程,高校也置身于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之中,也面临求生存谋发展的问题。

2.3 高校与企业合作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

在知识经济崛起的今天,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加强与高校的合作,走产学研结合之路[6](P28)。

3 新形势下高校与企业合作方式的研究

安徽省共有普通高校上百所,除中国科技大学和合肥工业大学之外,其他均为省属地方高校。地方高校具有地方投资、地方管理、办在地方、服务地方的办学特点,并与地方经济、产业界有着天然的联系。

要使高校与企业成功合作,必须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合作方式。经过多年研究,成功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与协调作用。首先,政府应为“产、学、研、用”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通过政府机构的协调,使高校与企业广泛联系,充分了解企业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政府应为“产、学、研、用”加强组织、协调工作。其次,政府应通过尽快完善制度和市场规则,创造宏观政策、金融、税收、市场竞争等环境,积极支持和推动产学研合作创新。

2、学校成立产学研领导组,全面负责一个学校的产学研工作。学校给予充分的资金作为“产学研风险基金”。

3、对技术需求进行分类、整理、筛选。

4、将技术需求资料分发给教师,对可能解决的技术难题成立课题组,课题组由组长负责,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和资金使用方案。

5、产学研领导组根据课题研究计划需要拨付研究经费,对研究进度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6、解决企业的技术难题获得相关技术,学校产学研领导组对企业转让成熟的技术并获得技术转让费。拿出一定的技术转让费奖励课题组,部分转让费充实到“产学研风险基金”,形成良性循环。

在这种模式下,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厂和有深厚研发基础的科研院所实现了资源的最优配置,两者联合起来集中力量共同对关键技术和共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达到走产学研之路的最终目的。

[1]吴绍波,顾新,刘敦虎.我国产学研合作模式的选择[J].科技管理研究,2009,(5):90-92.

[2]内江市科技局.关于内江市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调研情况的报告[Z].2007.

[3]管煜武,李春晖.河南科技创新进程中的产学研合作状况实证研究[J].科协论坛,2009,(5):168-169.

[4]南充市科技局.南充市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情况汇报[Z].2007.

[5]孙一,杨建梅.建设企业工程研究中心初探[J].科技管理研究,2004,(6):65-67.

[6]王雪原.我国产学研联盟模式与机制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Studies on the Modality for Cooperation among Industries,Universities, Technologies and Application

WEI Chuan-bao1,2

(1.Department of Chemistry and Life Science,West Anhui University,Lu’an,237012,China;2.Anhui Province Plant Biotechnology Training Centre,Lu’an237012,China)

Because of little contact,A lot of new techniques invented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no t been popularized effectively and technical innovation in enterprise.Strengthening cooperation among industries,universities,technologies and application is one of the methods to solve this problem.The trouble in cooperation between industries and universities,the cooperation conditoin and modality for cooperation among industries,universities,technologies and application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enterprise;strengthen cooperation among industries,universities and technologies;modality for cooperation

G647

A

1009-9735(2010)02-0051-02

2009-11-08

皖西学院教学研究项目资助(2009jy11)。

韦传宝(1961-),男,皖西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产学研合作。

猜你喜欢
产学研安徽省企业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成长相册
企业
企业
企业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