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旅游业跨越式发展及其对武汉的启示

2010-08-15 00:51薛兵旺
武汉商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旅游业武汉香港

薛兵旺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湖北 武汉 430056)

香港旅游业跨越式发展及其对武汉的启示

薛兵旺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湖北 武汉 430056)

享有“东方之珠”美誉的香港,凭借其迷人的景色、居亚太地区中心位置及国际交通枢纽地位、完美的酒店设施和优质的服务、高效便捷的航运交通、旅游业的综合意识和教育成就、毗邻庞大的中国内地市场、具有雄厚的资金投入实力等优势,使得香港旅游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香港已成为国际旅游中心。本文就香港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三个阶段的阐述与发展原因的分析,旨在为武汉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献计献策。

香港旅游业;跨越式发展;武汉旅游业;启示;

按照武汉市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2010年6月27至7月10日,我们赴香港金融管理学院,参加武汉市赴香港“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研讨班。培训期间,通过听讲座、实地考察、座谈交流等形式,全面系统地学习了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相关知识,进一步了解到香港现代服务业创新与发展的成功经验,开阔了视野,激发了思维。本人结合从事的旅游管理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实际,仅就香港旅游业跨越式发展及其对武汉的启示作用谈点浅见。

一、香港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原因

香港仅有700多万人口,1069平方公里土地,既缺少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又缺少人文景观,游览景点屈指可数。然而,香港却能够成功地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仅次于美国、加拿大及少数欧洲国家,成为远东的旅游中心。实现了香港旅游业跨越式发展。香港旅游业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一)发展的三个阶段

1、旅游业起步阶段(1828-1945年)。20世纪初,日本人在香港开办了第一家旅行社,1828年第一家华人旅行社成立。1841年英国强占香港后宣布香港为自由贸易港,以发展转口贸易为主,香港旅游发展缓慢,旅游设施极少,旅游等级规模水平低,游客主要以来港洽谈商贸生意人士为主。

2、旅游业较快发展阶段(1945-1969年)。1955年香港成立旅游事业委员会,1957年成立香港旅游协会。香港政府越来越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1954年来访游客为48694人次,1958年突破10万人次,到1970达153.4万人次,旅游业收入逐年递增。

3、旅游业跨越发展阶段(1970-至今)。这个时期,香港旅游业进入综合旅游为特征的大众化、现代化发展时期,香港入境游客人数急剧攀升,旅游业成为香港经济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1988年突破500万人次,1995年突破1000万人次,2004年突破2000万人次,2005年更是达到23359417人次,比2004年同比增长7.1%。旅游业总收入由2000年434.93亿港元增长到2005年758.23亿港元,年均增长9.4%。2006年,香港入境旅客人数为2500万人次,其中,外中旅客1120万人次,内地旅客1380万人次(650万人次是自由行)。2009年,香港的入境旅客人数达300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2740亿港元,占香港经济总量的5.2%,实现了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

(二)原因分析

素有“东方之珠”美称的香港,其旅游业自20世纪60年代就得以蓬勃发展,到70年代,已成为亚太地区的一个著名旅游中心,位居亚洲各旅游城市之首。成功的原因主要在于香港在旅游的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方面具有特色与竞争力。

1、在“吃”上,香港是“美食天堂”,世界各地的美味佳肴在此汇集。法国大菜、;日菜、韩菜、泰菜、意大利菜极为普遍。另外在香港还能尝到并不多见的地中海菜、尼泊尔菜、北越菜、西班牙菜、阿根廷菜、葡国菜、俄国菜、澳洲菜、印度菜、古巴菜、美国菜等,中餐以粤菜为主,兼收国内各大菜系的风味。

2、在“住”上,香港旅游酒店业能满足众多游客服务的需要。2010年,香港拥有各类酒店、宾馆、旅馆1196家、房间数目141943间,平均入住率为86%,其中星级酒店117家、房间数目42778间;宾馆5126家,房间数目51261间;旅馆598家,房间数目47904间。文华、丽晶、和半岛等大酒店几乎每年都入选“世界十大最佳服务酒店”。

3、在“行”上,香港加强交通运输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为来旅游者提供方便、快捷、安全的交通条件。香港三面环海,地处东北亚至东南亚和南亚交通的中心位置,是国际交通中枢,众多国家的航海航空线路在此交汇。海峡两岸三通未实现前,台湾旅客也必须经由香港前往大陆。

4、在“游”上,不惜投入巨资修建人工景点,是香港拓展旅游业的重要途径。如俯瞰港九市区、夜景的太平山顶和赤柱等景点;如亚洲最大的海洋博物馆——海洋公园和香港迪斯尼乐园。此外,还开发了42个泳滩以及为数不少的度假村。香港每年借助长洲抢包山、端午扒龙舟、大坑舞火龙、天后诞、黄大仙、车公庙等民间节日活动,不断掀起旅游活动高潮。

5、在“购”上,香港是“购物天堂”。香港有5万余家各种档次的百货公司、购物中心、超级市场和专卖店、连锁店遍布港九地区大街小巷;商品种类繁多齐全,世界各国有名的商品在香港几乎都能买到;而且香港商品价格较世界主要城市低廉,物有所值。

6、在“娱”上,香港娱乐项目丰富多彩,来港游客玩得开心。香港保留和创建了具有东方色彩的娱乐项目,如龙舟赛、中秋灯会、迎春会、文物展览、书画展览等。还引进了一些西方的娱乐项目,如赛马场、夜总会等也具有国际一流水平,吸引了大批境外游客。

二、武汉市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武汉市旅游业经过“十一五”期间快速发展,到2009年,全市共接待旅游者6426.8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508.65亿元。其中,接待海外游客66.9万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3.29亿美元。其旅游接待量、旅游总收入分别比“十五”末增长了118.41%和116.27%,其中海外游客接待量和旅游外汇收入分别比“十五”末增长了62.26%和90.72%。2009年,武汉市旅游总收入和国内旅游收入等经济指标首次迈入全国19个副省级以上城市的前10名。旅游业已成为全市国民经济产业中成长性最好、增长速度最快的现代服务业,并开始由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性产业向支柱性产业转化。

(一)旅游发展的优势分析

1、资源优势

武汉自然生态环境良好,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多彩;旅游产品类型多样,特色突出;城市分区布局脉络清晰,为发展城市旅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城市商业高度发达,人流、物流和信息流高度集中,有利于发展以商务会展和休闲度假为主体的都市旅游;人才集聚、教育优势明显,可有效满足旅游业对各类人才的需要;各产业均衡发展,优势产业特点突出,有利于旅游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和业态创新。

2、区位优势

武汉东西交汇,南北贯通,水陆综合交通体系四通八达,是全国四大铁路运输枢纽之一,中部地区最大的公路交通主枢纽城市,长江黄金水道的水运交通枢纽中心,拥有国内第四大枢纽机场。武汉1000公里范围内囊括了中国大部分的经济发达城市,是中国人口和经济的地理中心和内陆多功能的经济中心,也是华中地区唯一可办理落地签证的出入境口岸。

3、市场优势

武汉客源市场优势明显,有效进入的旅游市场庞大。武汉对省内游客市场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周边华中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口基数大,旅游需求市场旺盛,城市居民具有相对较高的出行能力;良好的地缘优势和交通便利性,以及地域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也使武汉对华南、华北等客源市场形成了强大的吸引力。

4、产业优势

近年来武汉旅游业取得迅猛发展,游客接待量、旅游总收入、旅游外汇收入等各项经济指标保持持续稳定增长,全市旅游固定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旅游供给能力全面快速增长,产业规模总量和产业整体实力位居全国前列,武汉旅游发展拥有了较为成熟的产业基础,被列为全市十个“千亿元”产业之一。

(二)旅游发展的存在的问题分析

1、产业化程度不高

缺乏大型龙头企业,集团化程度不强,旅游企业整体效益偏低,竞争力较弱,目前武汉市还没有一家旅游上市公司;产业技术扩散效应不明显,旅游产业的技术创新与全国同类城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传统观光型产品同质化竞争较为严重,产品化程度较低,产品多而不大、多而不精、散而不聚,主题不明、特色不鲜、名而不亮,在旅游开发中重开发、轻保护,未能充分发挥武汉旅游资源多而富集的优势。

2、国际化程度不高

目前,武汉入境旅游收入占全市旅游总收入的比重不到1%,入境旅游已经成为制约武汉都市旅游产业发展的严重桎梏,无法实现入境旅游与国内旅游“双轮驱动”的良性运转。此外,武汉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开发和接待的意识还不强,城市旅游氛围不浓,城市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还不够。

3、管理体制不顺

旅游协调管理机制不健全,使得武汉市对旅游产业调控、部门协调、综合管理等方面等行政决策职能发挥不够充分,行政决策的广泛性、宏观性和权威性不够,对旅游行政决策所涉及的社会、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决策还无法上升到政府决策层面。

4、旅游品牌不鲜明

多年来,武汉旅游形象先后被定位为“白云黄鹤知音江城”、“精彩武汉魅力江城”,城市旅游形象主题不够鲜明,尤其是对海外市场缺乏足够的形象感染力和旅游吸引力。武汉从传统工商业城市向国际化、特色化的现代旅游城市的形象转型需要进一步加快,城市文化内涵需要进一步挖掘和提炼,城市营销和品牌塑造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香港旅游业的发展对武汉的启示

旅游业是朝阳产业,正处于行业发展上升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目前仍处于行业上升阶段,全球旅游市场在21世纪将呈现快速稳定增长,并发展成为主导产业之一。香港作为全球旅游市场的一部分和最具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之一,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对发展武汉市旅游业具有巨大的启示作用。

(一)借鉴香港旅游管理体制的长处,探索旅游管理新模式,破解武汉市旅游管理主体性不突出的问题。

香港涉旅管理部门主要有三个,即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旅游事务署(政府部门)、香港旅游发展局(半官方机构)和香港旅游业议会(行业组织)。在旅游机构设置和职能划分方面,即主张相对独立运作,又强调相互配合推进,充分体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小政府、大市场、专业化和社会化的运作方式。香港旅游事务署作为政府部门,其职能的核心是规划旅游业整体发展方向、实施重大项目和协调部门及行业共同推进旅游业发展。香港旅发局作为政府出资机构,与旅游业内的界别或组织没有任何从属关系,在管理人员组成上也均采取政府任命委派的方式,代表政府行使管理权力和体现政府的意志。根据《旅行代理商条例》的规定,事务署下设的旅行代理商注册处和旅游业议会共同肩负规范和管理经营香港居民出游和接待外来旅游者到港旅游的旅行代理商工作,彼此相辅相成,交叉任职,议会则是香港旅行业日常管理的主要职能部门。

目前,武汉市各类旅游资源分属省、市、区的园林、文化、宗教等多个部门管理,缺乏产业联动机制,多头管理、各自为政,导致开发中各定各的调、各吹各的号,对于整合旅游资源、打造旅游精品、整体包装促销、盘活存量资产都是非常不利的。武汉市应大胆借鉴香港旅游业管理的经验,积极探索构建武汉市旅游宏观总体管理(市旅游发展委员会)、行政职能机构管理(市旅游局)、行业内部管理(旅游联合会)三责分立、三机构分管的体制新模式。成立统一协调全市旅游业发展的领导机构——旅游发展委员会,由市政府领导负责,市旅游局牵头和相关部门参加,定期召开会议,决定旅游工作的重大事项,协调解决旅游开发和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研讨解决市内旅游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在区、街道设置旅游机构或旅游工作负责人,承担旅游工作职能。在政府主导下,整合东湖、黄鹤楼、红楼、农讲所、长春观、宝通寺、紫阳湖公园、洪山广场等旅游资源经营权,打破部门分割,实现区内景区景点的统一开发与专业化经营。

(二)借鉴香港“大旅游”发展观念,加快整合力度,推进武汉旅游资源区域合作与重组

“大旅游”观是指旅游的大资源、大市场、大产业带、大产业链等方面的产业整合和空间整合。香港的旅游界人士认为:现代旅游地必须能够给旅游者一个整个旅游地感受,而不只是为旅游者简单地提供几个旅游景点,它是一个旅游整体,旅游者在旅游地内的每一活动都在享受一种完美的旅游体验和旅游服务。因此,武汉市旅游业必须借鉴香港经验,树立一种大旅游观念.实施大旅游发展战略

为了满足发展“大旅游”的基本条件,加快旅游产业的发展,武汉市必须加强区内旅游资源整合,形成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的发展格局。充分利用东湖、黄鹤楼景区、首义文化园的强势品牌效应和游客资源,有效辐射周边长春观、宝通寺、都府堤等旅游景区,完善交通、餐饮、住宿等配套设施,加强传统旅游六要素企业和泛旅游企业之间的整合,建立有效合作机制,实现共生共荣。加强与周边旅游区域合作,尤其是与武汉“1+8城市圈”的区域合作关系,建立沟通机制,定期召开会议,交流信息,促成旅游政策的统一和优惠政策的共享,建成无障碍旅游区;实现旅游产品互补、精品线路整合、客源互动与市场共享等目标。

(三)借鉴香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思路,拓展旅游发展空间,推进武汉旅游核心城区交通网络建设

香港高度重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注重旅游核心吸引力的打造。港地域狭小,本身旅游资源缺乏,但为增强旅游核心吸引力,香港在城市建设中强化旅游功能,香港狠抓了维多利亚海湾的建设,加强了交通运输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为来旅游者提供方便、快捷、安全的交通条件,在地域狭小的情况下极大地拓展了旅游发展空间。

武汉市应借鉴香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思路,加快武汉旅游交通网络建设。首先要完善武汉中心城区道路系统建设,特别是旅游资源相对集中的武昌地区旅游交通网络建设。目前武昌地区主要旅游景点的配套设施不足,旅游容量有限。黄鹤楼、户部巷、都府堤、昙华林等街区地处老城区,街道狭窄,宝通寺和长春观则是位于市区交通主干道旁,旅游通道拥挤,停车空间十分有限。在“十二五规划”建设中,要形成武昌区“5纵6横”快速骨干路网。实施丁字桥路口、石牌岭路口、中南路口等立交工程,加快白沙洲、小东门高架桥建设;打造武昌区“5桥1隧道3地铁”的过江交通格局,形成“快进、快出、慢游”的交通网络。完成紫阳路扩建,新建紫阳东路、复兴路延长线(包括复兴大道穿蛇山工程)、临江四期、静安路、津水路等主次干道;加快首义文化区等重点区域的道路网络建设。实施体育馆路、中南三路等道路建设;实施友谊大道、中山路、和平大道、解放路等综合整治,提升重点道路档次。

(四)学习香港完善配套旅游六要素建设经验,深挖武汉历史文化底蕴,完善旅游目的地体系建设

香港旅游资源不丰富,没有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又缺少人文景观,游览景点屈指可数。然而,香港却能够成功地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主要是香港加强了旅游六要素完善配套,使得香港在旅游的“吃、住、行、游、购、娱”方面具有特色与竞争力。

武汉市应围绕“旅游六要素”做文章,以辛亥首义100周年庆典为契机,以“敢为天下先”的首义精神为核心,借助节庆平台,结合首义文化、黄鹤文化、红色文化、城邑文化、山水文化、宗教文化等文化精髓,开展一系列文化旅游特色活动,进一步提高武汉文化旅游知名度,促进文化旅游业的快速繁兴。构建以黄鹤楼、东湖、首义文化区为主体,区域处处皆景的大旅游系统,彰显地方特色;在已有的规模上形成合理的档次结构和布局体系,构建住游合一的住宿体系;构筑特色化、精细化、品牌化的地方旅游饮食特色;优化旅游购物产品结构;培育具有地方化、民俗化的休闲娱乐系统,注重聚集发展效益。

(五)学习香港强化行业自律经验,推进依法治旅,努力建设高素质旅游队伍

目前香港七百多万人口,有1500余家旅行社组织,旅游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从有利于香港旅游业长远发展出发,政府引导专门成立了行业协会组织——香港旅游业议会,来协调处理各种矛盾纠纷。这一机制长期运行,使香港旅行社业得到健康规范的发展,有效避免了恶性竞争。

武汉市要适时建立旅游行业协会组织,以此协调成员关系,解决经营纠纷,避免恶性竞争。要逐步建立行规行约,完善旅游业内在机制,促进旅游企业健康成长。加强旅游人才培训基地和机构建设,对旅游行政管理人员、经营管理人员、旅游服务人员开展制度化的培训。推进导游的社会化进程,加强景区导游的培养,优化导游队伍结构,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思想和职业道德素质,促进旅游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旅游意识,创造良好的旅游软环境。抓好员工队伍的业务技术培训,实现持证上岗;加强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培养和造就一批在景区管理、酒店管理、旅游营销、旅游信息技术等方面有影响的优秀人才。实施科教兴旅,注重在实践中锻炼培养人才,推进旅游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对旅游行政管理人员、经营管理人员、旅游服务人员开展经常化、制度化的培训。加强景区现有导游的理论素质的培养,优化导游队伍结构。同时,多方协调,积极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旅游从业的人才培训。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借助区内旅游高校资源,实施长期的“旅游人才培训工程”,主要进行旅游管理、文博旅游等专业知识、旅游服务技能和规范以及创新能力的培训,提高旅游队伍服务水平。

(六)借鉴香港利用地域优势的特点,充分发挥武汉九省通衢的作用,迎接高铁旅游时代来临

香港地处华南沿岸,在中国广东省珠江口以东,由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内陆地区,以及262个大小岛屿(离岛)组成。香港北接广东省深圳市,南面是广东省珠海市万山群岛。香港与西边的澳门隔江相对61公里,北距广州130公里、距上海1200公里。香港是亚太区乃至国际的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地区贸易中心,拥有邻近很多国家和地区不可替代的优越地位。香港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与其独特的地缘优势密不可分。

武汉应借鉴香港利用地域优势的特点,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武汉地处长江中游,素有"九省通衢"之称。京广铁路与长江在武汉交汇,京九铁路也在武汉与京广铁路相联结,形成沟通华北、西南、中南、华东地区的铁路网络。京珠、沪蓉高速公路在武汉交汇,沿长江的高速铁路即将建成,武汉至广州的高速铁路客运专线也开通。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与长江水运"柔性联运"的出现,将使武汉作为中国内陆市场枢纽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如果以武汉为圆心,以1000公里半径画圆,北京、上海、成都、广州等大城市都在其中,武广高铁自2009年12月26日开行以来,从广州、长沙来汉高速动车组达20多趟/天,日输送近3万游客到汉旅游,武汉由过去的“组团”城市转变为“地接”城市,未来几年,武汉不仅是中国中部最重要的客源集散地,更会成为中国最主要的旅游目的地。据全国高铁规划,今明两年之内,上海、北京、重庆到武汉的高铁也将相继开通,届时东南西北到汉旅游将更为方便、快捷、舒适,武汉旅游接待人数将增长数倍。武广高铁、合武高铁已经开通,未来全国东西南北4个方向高速铁路的中心点交会在武汉,武汉将成为亚洲最大的高铁编组站,武汉将成为“高铁时代”无可争议的全国交通枢纽城市。这些都将助推武汉作为中国旅游目的地的建设。

[1]朱少颜.香港旅游业: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J].特区经济,2003,11:39-41.

[2]戴道华.香港旅游业的机遇与挑战[J].粤港澳价格,2003,7:4-6.

[3]王涛.香港旅游业发展初探[J].台港澳经济,2004,4:55-58.

[4]丁建平.迪士尼:香港旅游业的救星?[J].沪港经济,2003:36-37.

[5]叶阴光.香港旅游业迎接新挑战[J].粤港澳价格,2001,9:45.

[6]方智.香港旅游业要继续与时并进[J].粤港澳价格,2001,10:44-45.

[7]崔薇.香港旅游业仍具市场潜力[J].旅游行业导刊,2003,2:78.

责任编校:邓小妮

G590

A

1009-2277(2010)06-0027-05

2010-11-19

薛兵旺(1965-),武汉商业服务学院旅游系主任,教授,研究方向:现代旅游与酒店管理。。

猜你喜欢
旅游业武汉香港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别哭武汉愿你平安
我们在一起
武汉加油
决战武汉
繁华背后,是一个念旧的香港
香港之旅
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