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校企合作机制分析与构建

2010-08-15 00:49王涛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11期
关键词:产学研校企院校

王涛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渭南 714000)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校企合作机制分析与构建

王涛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渭南 714000)

文章以校企合作为切入点,在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在校企合作进行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弊端的基础上,对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机制的建立做了分析和构建。旨在通过走校企产学研合作之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期望达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并探索一种适应现代企业需求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土建类专业;合作机制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该文件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了方向。高等职业教育特别强调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工作能力、岗位转换能力和人际和谐能力,而且更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校企合作、深度融合、三方共赢”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合作的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它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是在现代社会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适应现代生产第一线需求为目的,以学校和社会紧密合作为途径的现代教育模式。高职院校通过校企合作教育,能使学生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实用技术和专业技能,提高毕业生的岗位竞争力;同时使教师及时更新和改进教学观念,提高学校的市场竞争力和社会知名度。

一、当前高等职业院校土建类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的类型和目标决定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要突出对学生岗位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这显然是高职院校单方面的师资力量和实验实训条件难以完成的。当前用人单位和人才培养单位之间存在一个严重错位,一方面需要大批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具有熟练技能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而另一方面由于人才培养模式的陈旧,造成大规模的企业适用性人才难求。

1.学校理论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实践相脱节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高等教育重理论轻实践,致使学术型人才与技术型人才中间出现断层,缺乏应用型人才。当前,我国正处在基础设施建设跨越性发展时期,如何使工程单位与高职类院校进行合作,弥补当前各自的不足,是一个迫切的问题。目前流行的“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既能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又能共同培养社会与企业需要的人才,是高校与企业(社会)双赢的模式之一。然而,由于高职院校教育内容与企业生产实践脱节,造成学校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教学与生产的结合,以及校企双方互相支持、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实现高校教育及企业管理现代化,促进生产力发展,加快企业自有人才的学历教育,使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2.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发展

我国目前存在的大多数高职院校是从以前的中等专科学校升格而来,高职教育办学的历史相对短,师资力量薄弱,受上级相关职能部门的重视程度也不够。伴随着办学层次的上升,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也大大加强,这对于中专教师是一个严峻的挑战,许多教师在知识结构和层次上存在明显不足。具体表现在:(1)由于历史原因,高职院校教师学历普遍较低,近年来随着一些高学历人才的加入,整体有所改观;(2)教师自身缺乏企业工作经验,动手能力不强,制约着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3)由于受扩招的影响,师资结构不合理,大多数高职院校师生比严重偏低,教师疲于完成教学任务,知识更新不够;(4)由于受教师自身条件的限制,一些教师无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样,一些教师不太重视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不太重视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网络的辅助作用,缺少指导学生利用这些条件来学习和拓展知识面的意识。

3.高职院校收入来源相对单一制约着人才的培养和学院的发展

本科院校由于在相关行业中有着较好的声誉,除了学费收入以外,科研和生产项目在总收入中占有较大比重,可以有效弥补资金不足的瓶颈。而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收入来源相对单一,一些高职院校缺乏资金购置企业中使用的先进仪器和建设水平较高的实验实训基地,从而制约着学院的发展和学生的培养效果。

4.政府主管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力度不足

国家鼓励学校和企业合作,但在实际工作中,校企结合教育普遍缺乏各级政府部门、产业管理部门的指导与支持。一些地方相关政府部门把校企合作仅仅看作是学校和企业的事,没有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推动校企合作。

二、产学研合作是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1.校企合作有利于学院土建类专业建设

高职院校可以根据专业发展需要,邀请行业、企业专家为院校老师和同学做一些关于施工工艺和专业应用的学术报告。每年不定期邀请企业领导和行业专家召开会议,就专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修订、校内外实训基地规划建设、教材建设等进行研讨,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供学校决策参考,同时通过这样的交流,建立和加深企业和学校之间的联系,为接纳学生实习、就业发挥积极作用。

2.校企合作有利于校企双方优势互补

校企合作有利于校企双方互惠互利、优势互补,提高各自的知名度。企业追求的是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学校追求的是办学任务和效益的最优化,学生追求的是成才和就业的便利化。校企合作有利于企业利用学校提供的智力支持,有利于企业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专家)参与企业创新工作,为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帮助企业培训员工,同时为企业及时输送优秀人才,促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应该鼓励老师和学生参与企业中有些工程项目的实施。

3.校企合作有利于加强高职院校的师资建设

校企合作有利于加强高职院校的师资建设,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数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储备,但缺乏第一线生产、经营、管理的实践经验,他们的授课很难脱离书本,教学效果不理想。当前最切合实际的办法是把那些理论知识丰厚、学历合格的教师有计划、有组织地送到生产、服务、建设、管理第一线去挂职锻炼,从事实际工作,在不断的实践中积累经验、丰富知识,并鼓励他们参与实际工作单位的课题研究,通过研究发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加深对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的理解,丰富充实教学内容。同时,学院应制定优惠的政策,吸引企业选派优秀员工到学校兼任教师,优化教师队伍,弥补校内教师在专业技能培训能力上的不足,达到校企双赢合作。

三、当前高职院校在产学研合作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在产学研合作实践中,由于企业和院校资源占有的不对等性,同时加上政府的引导作用不明显,从而造成高职院校在和企业的产学研合作中处于相对劣势。

一方面,一些学校开展校企合作,仅仅希望企业帮助学校克服学校自身师资、实习基地不足的困难和疏通学生就业渠道,而没有从如何满足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要的角度来考虑校企合作。另一方面,大多数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自顾不暇,企业不愿承担培养人才的义务和责任,受短期利益影响,对人才培养参与程度的积极性不高。一些企业还没有认识到自身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潜在危机,在技能人才培养上舍不得投资,缺乏主动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同时,国家鼓励学校和企业合作,但在实际工作中,校企合作教育普遍缺乏各级政府部门、产业管理部门的指导和支持。

四、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产学研合作机制构建

产学研结合办学是高职院校实施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方法。同样,高职院校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必须以改革的思路不断推进工作。在实际操作中,设计不同层面合作教育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不同专业合作教育教学要求与实习结构。高职院校必须坚持面向市场的用人需要,对人才规格和培养方式进行正确定位,进而选择合适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方式。下面是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产学研合作机制模式构建:

第一,遵循互惠互利原则,主动出击,寻求与科研、企业单位的真诚合作。高职院校主动面向社会企业,在企业转换机制的过程中,共同树立起校企共同培养人才、共同进行科技研究的现代企业意识和现代教育思想,互利双赢,校企联携,是学校与企业的双赢合作机制。

第二,高职学院建立自己的对外服务实体。以企业用人要求为导向确定教育目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改革教学组织形式,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在适当的条件下建立对外服务实体,一方面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服务社会,另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适应企业的需要。

第三,高职院校鼓励企业在学校建立研究和培训机构。企业在校区设立培训中心,在此基础上,学校可以鼓励教师和学生在培训中心学习,以校企合作项目进行组合,教学科研并举,教师学生共同参与。

第四,高职院校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学校以几个技术先进、经济状况良好、热心于高等职业教育、与专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作为稳定的实习基地,便于有效地为学生提供工程环境,使学生进行现场实践和就业准备。同时可以解决企业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服务于企业。

第五,高职院校可以联合向相关职能部门建议并引导相应政府部门建立区域性的校企合作基地和区域性的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平台,避免政府对高职教育的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现象出现。

无论哪一种校企合作模式,产学研合作教育都把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较好地统一起来。它的最大特点是利用了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的优势,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以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的方式使学校与企业、教师与社会、学生与企业建立起广泛的联系,并使教师在与企业进行广泛交流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人才,同时全面提高培养者的素质。

[1]王昶,袁军平,申柯娅.“校企合作、深度融合、三方共赢”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08,(7).

[2]王晓波.产学研合作——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J].陕西职业技术教育,2009,(3).

[3]陈军锋.浅谈高职教育中的校企合作[J].陕西教育,2009,(3).

[4]徐宁,姜波.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做好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工作[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4).

G718.5

A

1673-0046(2010)11-016-02

猜你喜欢
产学研校企院校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