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复古诗艺试论

2010-08-15 00:44何方形
台州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诗歌

何方形

(台州学院中文系, 浙江 临海 317000)

戴复古诗艺试论

何方形

(台州学院中文系, 浙江 临海 317000)

戴复古诗歌植根于苦难深重的社会现实,多时事、咏物、送别之作,情丰意永。戴诗众体皆善,对仗精美,拗格技艺较为娴熟,这些均受诗圣杜甫的浸润。戴复古的诗立足于南宋,而能吸取唐人诗艺并加以融会从而有所成就。

戴复古;诗歌艺术;南宋诗坛

有真挚之情,有钟爱之心,有创造之力,自然必有所成。可以说,在戴复古穷厄蹭蹬的生涯中,诗歌始终与他相伴随,给了他无限的人生安慰。戴复古是他所生活的时代的孤独者,更是对这一时代苦闷情怀体验最为深刻的人之一。总体上看,戴复古也和中国传统一般文人一样,萍飘蓬转,承受了悲剧性的命运;戴诗也植根于苦难深重的社会现实,情丰意永,艺术上取得较高成就。为了深入探索戴诗所独具的艺术奥秘,现在就题材、体式、语言等几个方面略作考察。

一、题材多样

与时人相比,戴复古诗歌在较大的程度上反映了诗人所处时代的历史真实,绘景叙人,记事言志,感遇咏怀,阐发事理,流露出诗人的性灵与真情,也反映出生活本来丰富复杂的内容,在题材的选择方面显示出较为开阔的视野,叙写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现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

《淮上春日》、《淮上寄赵茂实》、《淮村兵后》、《盱眙北望》等直接反映现实的篇章,都采用客观叙述的角度,反映动荡不安的社会生活,客观景象被诗人注入强烈的主观情意,都有着丰富充实的政治内涵,且能给人以极真切而强烈的现场感,每一个意象都负载着诗人灵魂痛苦的重压,表现出对艺术力度感的着力追求,显示了跨越时空的历史感。这些富有现实美学精神的诗篇都是对社会生活现象的集中与提炼,也使诗歌最为紧密地贴近了社会现实。现举《淮村兵后》一首为例:“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晓鸦。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真西山帅长沙祷雨二首》之一:“太守持斋戒,精诚动九天。骄阳变霖雨,凶岁转丰年。信是经纶手,行司造化权。唐时相房杜,斗米直三钱。”由于生产力低下,自然力威胁着人的生存空间甚至危及人的存在,原始人视自然为一种神秘力量,把各种自然现象都视为神灵的显现而对此顶礼膜拜,久旱祈雨以求普降甘霖便成为一种古老而又永恒的祭祀仪式,长时期占据人们的心灵,以至表现为一种普遍心态。中国社会一直以农业立国,雨晴与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诗经》就曾经多次歌咏人们祈雨的事情,如《小雅·甫田》,就写到人们“琴瑟击鼓,以御田祖,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企求丰衣足食。戴复古在诗中直言赞美真德秀的精诚动人。真德秀(1178~1235),字景元,后改希元,号西山,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为有宋一代理学名臣。任太学正、起居舍人兼太常少卿,出为江东转运副使,历知泉州、隆兴府、潭州,所至皆有政声。理宗即位,召为中书舍人,擢礼部侍郎、直学士院,立朝刚正,力排众议,屡进鲠言,为史弥远所惮,被劾落职。后除户部尚书、知制诰、参知政事等,于时政多有建言。《大热》五首以组合式的内在结构,通过农村萧条景象的描绘展现出时代的痛苦场景,实际上也希望能够引起统治集团对苦难民生和社会痼疾的重视。这里,作品成了现实苦难的有效载体。如之一:“天地一大窑,阳炭烹六月。万物此陶,人何怨炎热。君看百谷秋,亦自暑中结。田水沸如汤,背汗湿如泼。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个人心灵痛苦的印记和时代的沉重忧患纠结在一起,造语不求奇特,而是在平淡自然中动人肺腑。《映春》构图精工,展现的则是另一种格调,这是对大自然静美的独特发现,表达出诗人对自然的亲情,也体现了写景体物的精微:“池塘渴雨蛙声少,庭院无人燕语长。午枕不成春草梦,落花风静煮茶香。”

戴复古也有许多咏物、送别等题材的作品。戴复古诗歌中涉及到梅花题材的有十余首,这些事物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自然景物,而是融合了诗人的价值判断,突出梅花的雅洁,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开诗境。如《山中见梅寄曾无疑自号云巢,名三异,临江军人》:“香动寒山寂寞滨,直从空谷见佳人。树头树底参差雪,枝北枝南次第春。有此瑰琦在岩壑,其他草树亦精神。移根上苑谁云晚,桃李依然在后陈。”诗中的万物都经过诗人的精心筛选,能够很好体现这一时节的情感倾向。黄永武对颔联尤为叹赏,认为都属于中国古代诗歌中“将梅花看作春的化身,在半点梅花上,春都表现出千钧的气力”的经典之一。[1]《送赵安仁之官上虞二首》其二表达了一种富于时代性的感慨,激发友人,寄托深微,可称得上戴诗的上佳之作:“远庵家学在,持此去为官。冰雪吾身白,风霜吏胆寒。一心毋妄用,百姓自相安。贤者妙为政,谁言宰剧难。”全诗以匡救世风,稗补时弊许人,表现伤时感世的忧患意识。第二联“冰雪吾身白,风霜吏胆寒”,以简练的笔触传达诗人的无限深情,也使诗歌更加形象可感。又如 《送彭司户之官三山》:“祭酒家风重,民曹官职卑。公勤为己任,清白取人知。腊月三山雪,梅花一路诗。旧时来往处,今有梦相随。”诗歌首先颂扬友人的家声身世,然后强调 “公勤”、“清白”的为官之本,真切地描绘离别时的环境和人物的心理,可谓触手成春,毫不矫情。作品既蕴涵醇厚的诗意,也包容着较为深刻的人生哲理。《送王仲彝制机宰浏阳》二首之二也反映了世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理想,渴望乡友奋发有为:“浏阳谁谓小,桑柘万家春。远宦逢知己,推心在惠民。速宜还县债,闻早缀朝绅。说与诸公道,方岩后有人。”诗歌以情开篇,入笔用倒挽法,波澜顿生,中间虚拟场景,尾处又以高扬的诗情绾结,使全诗展现更加深情的色彩,表现了他对于人情世态的独特思考。由此可见,戴复古一生并不满足于单一品种的创作。

二、众体皆善

与当时的许多人不同,戴复古现存作品可以说是众体皆善,律绝、古体均有所成,从而增加了诗歌的美感,技巧多姿,冠绝一代。不同的诗歌形式有着各自不同的美学功能。正所谓文各有体,得体为佳。形式既受制于内容,更服务于内容。今以七古《灵璧石歌为方岩王侍郎作》为例略作展开:

灵璧一峰天下奇,体势雄伟身巍巍,巨灵怒拗天柱掷。平地苍龙骧首尾,两片黑云腰夹之。声如青铜色碧玉,秀润四时岚翠湿。乾坤所宝落世间,鬼神上诉天公泣。谓有非常人,致此非常物。可磨斫贼剑,可倚击奸笏。可祝不老年,可比至刚德。自从突兀在眼前,溪山日夜生颜色。君不见杭州风流白使君,雅爱天竺双云根。又不见奇章公家太湖碧,高下品题分甲乙。二公名与石不磨,今到方岩有灵璧。我来欲作灵璧歌,击石一唱三摩挲。秋风萧萧淮水波,中分南北横干戈。胡尘埋没汉山河,泗滨灵璧今如何。安得此石来岩阿,郁然盘礴中原气,对此令人感慨多。

诗歌总体上展现出一种奇情幻想,但又能从生活实景的描摹推想到家国存亡的大背景:“胡尘埋没汉山河,泗滨灵璧今如何”,在对屈辱历史的追忆中传达出诗人的爱国情怀,与《南岳》诗同一构想。可见,诗歌除了立意的高远外,精心选择史实也是成功的要素。全诗以七言为主,中有五言,构成排比气势,齐言、杂言并用,又以“君不见”、“又不见”提起,构成十字句,首尾各施之以三句一意的结构形式,更加具有一种变化感和层次感,显得跌宕多姿,淋漓透彻,充分发挥歌行体富于变化,不拘一格的艺术特征。

七绝因表面的字数较少而容易被一般人认为是作诗比较好把握的一种,其实不然,因为它虽然易作而却难工,即使是写了出来,也难有每句都安排停当的全篇完美者,只有具备极高艺术造诣的人才有可能作得到。且看戴复古《江村晚眺二首》之二:“江头落日照平沙,潮退渔阁岸斜。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戴复古此诗秉承唐人王昌龄、李白等大家七绝的审美韵味,又能结合自我切身的情感体验,最后化深挚的情感为精美的画面,典故也运化无迹,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使全诗成为情景相生、韵味悠长的艺术珍品。日本作家村上佛山《秋江晚眺》无论从用韵、主体意象、意境都借助于戴诗:“江天归雁杂归鸦,鸦宿汀洲雁宿沙。别有渔船炊晚饭,青烟一缕出芦花。”戴复古《江阴浮远堂》也是不俗之篇:“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诗篇委婉深曲地抒发了山河一统的美好情思,包含着深刻的时代内容,最后更是借用想象扩大诗歌的意境,显示出构思不凡的艺术品性。北宋末年,秦观还有《金山晚眺》这等雄丽壮阔之诗:“西津江口月初弦,水气昏昏上接天。清渚白沙茫不辨,只应灯火是渔船。”而今江河日下,已非昨日之象。诗篇并非泛泛的咏叹,而是感慨时事,具有强烈的现实内容:既有现实的苦难,也有历史的隐痛,并以此构筑深远的意境。

七律《闻时事》表达了对时局的深切关心:“昨报西师奏凯还,近闻北顾一时宽。淮西勋业归裴度,江右声名属谢安。夜雨忽晴看月好,春风渐老惜花残。事关气数君知否,麦到秋时天又寒。”诗人洞察时局的变化,预感到社会的危机。诗歌前半豪气磅礴、雄心高迈,声势不减唐人,气局开阔,南宋“中兴四大家”之后,诗坛上长时间没有听到这样真诚激越的新声了。后半则露出凄厉的时代本色,叙写国运危殆的社会现实,显示着深沉的历史的分量,又能将作品的主旨与自己的感情融于客观景物之中,意境有了更大的扩展,给人以强烈的感受。

《赠万杉老秀痴翁二首》为六言诗,宋诗中并不很多,《松江舟中四首,荷叶浦时有不测,末句故及之》四首均是五言六句,颇为罕见。还有格式独绝的 《题姚雪蓬使君所藏苏野塘画》:“高者为山,坳者为壑。为烟为云,渺渺漠漠。水鸟树林,人家聚落。骑者何之,舟者未泊。三尺纸上,万象交错。天机自然,神惊鬼愕。呜呼,此吾故人野塘苏元龙之墨迹,中有石屏老泪痕,又与野塘添一笔。”诗以四言为主构成,但手法多样,篇章结构舒展灵活,充分发挥歌行体式的优长,于整饬中求变化,在约束中争自由,既有起伏变化之妙,而又仍显委婉自如,结句尤为神妙。诗人笔法之圆熟可见一斑。

三、语言凝练

《溪上二仙亭》:“雨后好风日,出门逢二仙。行吟苍石上,醉卧白云边。山色堪图画,溪声当管弦。梅花动诗兴,犹记杏花篇。”诗篇首先高扬闲适的情致,后接以惬意的神态描写,诗人以“堪图画”一句加以总括,再出之以悦耳的溪声,以情感为动力展开艺术想象,更见动静结合的妙处。

对仗精美是诗人追求的目标之一。戴复古为此作出极大的努力,也表明作者对语言本身的重视与锤炼,以增强诗歌的美感力量。这里不作过多展开,仅就双声叠韵对、借对略而论之。先说双声叠韵对。双声叠韵对的运用能够增强诗歌的音乐性,使作品更具有一种声调连绵回环的美感,或和谐中产生音调的顿挫,戴复古对此有敏锐的感受。如《竹洲诸侄孙小集永嘉蒋子高有诗次韵》:“昂藏病骨兼诗瘦,料峭春风带腊寒”、《长沙道上》:“登山犹矍铄,照水见昂藏”、《游云溪与郡宴用太守韵即事二首》之二:“飘摇短棹游方沼,缥缈高楼倚半空”、《题王制机池上千岩奇观》:“胸次玲珑具丘壑,世间仿佛见蓬瀛”、《山中见梅寄曾无疑》:“树头树底参差雪,枝北枝南次第春”等。次说借对。借对的使用往往使全诗意趣横生,具备一种特有的美感。戴复古《友人朱渊出示廷对策不顾忌讳读之使人凛凛受淮东制置辟》:“龙墀射策对明君,忧国忠言骇见闻。皎皎一心如白日,寥寥千古再朱云。时危诸老皆求去,兵满三边未解纷。要使文臣知武事,不妨王粲且从军。”颔联以历史上的侠客“朱云”对“白日”,可谓有味。又如《李司直会客吴运干有诗次韵》:“白璧一双酬议论,青春十载棹觥船”,以“白璧”对“青春”。相对而言,《怀雪蓬姚希声使君》二首之二 “梅花差可强人意,竹叶安能醉我心”,更为精妙。这里的“竹叶”指“竹叶青”酒,借用来对“梅花”显得诙谐。诗人又多次使用这一手法,如《家居复有江湖之兴》:“庭垂竹叶因思酒,室有兰花不炷香”。固然在戴复古之前,孟浩然《岁除夜有怀》:“渐看春逼芙蓉枕,顿觉寒销竹叶杯”、杜甫《九日五首》之一:“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等已经有此用法,但诗人还是有自己的一份创意。

戴复古在“用俗语入诗”方面也有自己的独到贡献。如《有烹犊延客者,食之有感》:“田家茧栗犊,小小可怜生。”可怜,即可爱;生,词尾,无义,当时的一种习惯用法,如陆游 《读书示子》:“阿可怜生,相守忘夜旦”。又如《李计使领客游白云景泰》的最后一联:“前峰若个神仙宅,指点烟霞见一斑。”“若个”就是当时的口语,相当于“哪一个”、“何方”的意思。又如“端的”。《侄孙景文多女贺其得雄》:“端的传书种,分明是福胎。”

四、拗格技艺

自曹植“深爱声律,属意经音”(释慧皎《高僧传》卷一三《经师论》)起,我国的诗人就开始着力探寻诗歌韵律之美,中经沈约、谢、沈期、宋之问等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最终形成体式完善、格律精美的诗歌样式。审美目的是求取审美表达的奇异效果。于是,如何在这样的艺术规范中寻求新的突破,创造新的诗美,又成了人们的更高目标。拗格的探索与运用便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这主要在律诗中改变一句或一联的平仄规律,同时,也改变诗句的语序组织,使音节和文气不顺畅,由此实现一种不平衡不和谐的非美之美,实现拗峭不平的品格,增强奇特的美学效果,给人以很强的艺术回味。方回《瀛奎律髓》卷二五专设“拗字类”,探讨如何增强诗歌语言的审美功能。杜甫有《愁》诗,题中自注“强戏为吴体”,实际上就是一首典型的拗体诗:“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明。十年戎马暗南国,异域宾客老孤城。渭水秦山得见否,人经罢病虎纵横。”正如王嗣《杜臆》卷七《愁》诗下注中所说:“愁起于心,真有一段郁戾不平之气,而因以拗语发之,公之拗体大都如是。”[2]到了宋代,有一些人热衷于这样的拗体艺术,刻意使用拗律,尤以黄庭坚为甚。黄庭坚“大大地发展了杜甫的这种新诗体,在黄诗三百十一首七律中,拗体就有一百五十三首,竟占了七律总数的一半。”[3]《题落星寺》四首之三便是一首成功的作品,奇峭拗折,别样风姿:“落星开士深结屋,龙阁老翁来赋诗。小雨藏山客坐久,长江接天帆到迟。宴寝清香与世隔,画图妙绝无人知。蜂房各自开户牖,处处煮茶藤一枝。”

戴复古的诗歌多能融会对时代、社会、人生的凄凉感受,展现最为引人注目的美学特质。即使偶有拗格,并不妨其直抒心声。其中七律较为常见,因为杜甫的拗体多对七律这种古代诗歌最完美的形态进行革新,黄庭坚诗也多集中这一诗体,戴复古亦不例外,如《钓台》:“赤符新领旧乾坤,多谢君王问故人。暂作客星侵帝座,终为渔父老江滨。层台不啻几千仞,直钓何曾挂一鳞。莫道羊裘欠图画,丹青难写子陵真。”后二句尤为妙语浅出。吴师道《吴礼部诗话》就说:“严陵钓台题咏甚多,自范希文、黄鲁直三绝句后,殆难措手。戴复古诗亦为人所称道。”[4]又有《访赵东野》(题下自注:名时习,休官隐居):来问讯病维摩,花满溪堂竹满坡。发秃齿危俱老矣,人高诗苦奈穷何。四山便是清凉国,一室可为安乐窝。犹有忧时两行泪,临风挥洒湿藤萝。”音调的拗怒中蕴涵着深情。其他还有《中秋李漕冰壶燕集》等作,也都比较娴熟地运用拗格技艺。

戴复古也有部分作品,句中出现虚字,使诗律得以散化,打破诗句对固有组合形式的依赖,把古文的笔法带入诗中,呈现出以文为诗的倾向。如《汉阳登览呈王中甫使君》的首联:“西州城郭虽然小,江汉规模壮矣哉”、《邵阳赵节斋史君同黄季玉以合江亭三字分韵》的首联:“万里清秋景,都归乎此亭”、《万安江上》的颔联:“镜里姿容虽老矣,酒边意气尚飘然”、《陪虞使君登岳阳楼》的颈联:“钧天广乐无闻矣,袖剑仙人安在哉”、《新安寒食》的颈联:“老矣此身犹道路,凄其归梦绕松楸”等。虚词的介入,改变了原有的句子结构模式,出现美学的散文化倾向,但也增强诗的咏叹意味。又如《舟中》:“客行今老矣,秋思日凄然”、《寄梅屋赵季防县尉》:“石屏今老矣,梅屋病如何”等,都以虚字斡旋其中。

至于《湘中逢翁灵舒》:“天台山与雁山邻,只隔中间一片云。一片云边不相识,三千里外却逢君”,顶真方法的完美运用等等,都可见戴复古诗法技巧的熟练程度,限于篇幅,不再一一加以探究。

戴复古多次表达要调停唐音、宋调的企图,展现出一定的弃宋调而主唐音的趋势。“江湖诗人认为最理想的境地是将二者融和起来,所谓‘声调唐之上,精神江以西’(叶茵《读梅雪村诗》),这是江湖诗派的为人所不理解处,也是江湖诗派的见大功力处。”[5]戴复古是一个生活于宋,而又能吸取唐人诗艺并加以融会从而有所成就的诗人。谢榛《四溟诗话》卷一论七言绝句:“盛唐人突然而起,以韵为主,意到辞工,不假雕饰;或命意得句,以韵发端,浑成无迹,此所以为盛唐也。宋人专重转合,刻意精炼,或难于起句,借用旁韵,牵强成章,此所以为宋也。”[6]戴复古的《江村晚眺二首》之二等作品明显深具唐韵。总之,诗人具有超乎常人的审美悟性,又沉湎诗艺,展现出表达审美感受的高强功力,深刻的透视力与活跃的想像力相结合,化情思为景物,流动着审美主体的生命精神,展示作家真诚心灵,具有多样化的面貌。题材的丰富、体式的多样、语言的凝练、对仗的精美、拗格的运用等都颇受诗圣杜甫的浸润。包恢《和戴石屏见寄韵二首》之一曾这样赞颂:“海邦太守常时有,海上诗翁间世奇。自赋归来石屏去,不烦绳削草堂知。高情岂为时情改,浩气难随血气移。句老律精何酷似,昔题蜀相孔明祠”,洵为确评。杨镰《元诗史》认为:“如果不是元一统天下,可以预见南宋诗坛上江湖派必将‘一统江湖’,成为人数众多、压倒一切的主流派。其实刘克庄、戴复古等诗人已经展示出大家风范。”[7]

当然,戴复古的作品也有缺陷,诸如总体上缺乏一种真正的吞吐宇宙之气,一些作品思想上的命意不深、庸俗无味,偶有无聊应酬之作,艺术上也出现锻炼不精、语意繁复等问题,或失于直白浅露,缺乏那种耐人寻味的诗美。其中一些方面也可以说是宋人的通病,再兼宋室偏安,客观上限制了人们的审美视野,戴诗自然没有全方位反映社会生活的机会。但是,朱庭珍《筱园诗话》卷四的一番判断是完全经不起历史检验的:“南宋人诗,如杨诚斋、尤延之、戴石屏、刘后村、曾茶山、周益公辈,皆浪得虚名,粗鄙浅率,自堕恶道,披沙拣金,百不获一,尚不若九僧、四灵辈,虽规模狭小,力量浅薄,而秀削不俗,尤多佳句也。诗道至此,诚为大厄。”[8]可见,如何在历史文化的大背景下,在文学发展的进程中来权衡其得失,从而恰当地评述戴诗,是一个值得深究的话题,需要人们继续为之努力。

[1]黄永武.中国诗学——思想篇[M].台北:巨流图书公司,1979:24.

[3]莫砺锋.江西诗派研究[M].济南:齐鲁书社,1986:37.

[4]吴师道.吴礼部诗话[A]//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C].北京:中华书局,1983:618.

[5]陈书良.南宋江湖诗派与儒商思潮[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4:86.

[6]谢榛.四溟诗话[A]//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C].北京:中华书局,1983:1143.

[7]杨镰.元诗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334.

[8]朱庭珍.筱园诗话[A]//郭绍虞.清诗话续编[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2407-2408.

On Dai Fugu’s Poetic Art

He Fangxing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Taizhou University,Linhai,Zhejiang 317000)

Dai Fugu’s poetry,rooted in the social reality of suffering,is deep in love and abundant in affection.Moreover,his poetry has achieved a higher success in art for its excellence in the subject matter,style,format,language and so on.

Dai Fugu;poetic art;Nansong poetry

I207.22

A

1672-3708(2010)04-0018-05

2010-06-10

2009年度台州市社科联重点课题《戴复古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09YZ05

何方形(1963— ),男,浙江临海人,副教授。

猜你喜欢
诗歌
诗歌不除外
诗歌两首
马元诗歌10首
诗歌写作怎样学?
诗歌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诗歌是光
每一个“远方”都唱出了自己的诗歌
跟着诗歌畅游道里
诗歌岛·八面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