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定位分析

2010-08-15 00:49顾伟黎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院校职业

顾伟黎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101)

〔高职教育与教学〕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定位分析

顾伟黎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101)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效显著,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影响了高职院校和高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当前应遵循高职教育的发展规律,科学分析高职院校的定位,全面理解并贯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高”、“职”、“特”。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定位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过二十余年的快速发展,我国高职院校目前正进入由规模建设转到内涵发展的关键时期,推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需要,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现状综述

由于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导致大多数的高职院校缺少历史的积淀和文化底蕴,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培育上存在天然的劣势,但高职院校也有着特殊的优势。

1.成效显著、时代感强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快速发展,通过新建院校、原有中专升格、院校合并整合等方式,基本已完成学校发展的初期积累和规模的扩张,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高度重视高职教育,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高职院校办学条件普遍改善,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学校建筑面积、仪器设备、实训基地、文体设施等硬件建设不断完善,招生规模也不断扩大,为校园文化的建设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此外,由于高职院校建校历史普遍不长,缺少发展的阻力和包袱,更善于接受和引进新事物,正可以充分发挥其在校园文化上可塑性强、后发优势大的特点,积极吸收接纳社会的先进理念,创建有自己特色的校园文化。从这一点来说,职业技术院校校园文化具有更为强烈的时代感与开放性,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性。

2.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可谓是先天不足、后天失调。我国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办学经验相对不足造成其“先天不足”;而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定位不清、认识不足又进一步造成其“后天失调”。

一方面不少高职院校的领导者在思想上对“为什么”建设校园文化认识不够,认为高职院校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与专业建设相比,校园文化是“虚”的,没有实际意义,从而直接导致了校园文化建设内在动力的缺失。同时由于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相关的理论研究也较少,许多高职院校对校园文化缺乏科学全面的了解,导致认识上的偏差,集中表现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上缺乏全局观念和科学规划。

另一方面,许多高职院校对建设“什么样”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更是缺乏理性思考。高职院校不同于一般高校,它是地方性、行业性很强的“职业型”院校,可是当前不少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偏离高职特色,或者追求“本科删减版”,一味仿照普通高校的制度和模式,或者索性是“中专翻版”,照搬照用原来中职教育的经验,目标不清、定位不明,效果当然也就没有了。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定位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着不同于其他教育类型和层次的独特性,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不能一味地模仿普通高校的建设模式,必须按照高职教育的特点和规律,立足于高职院校的实际,找准自身发展的定位。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阶段,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的。因此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准确定位应体现在“高、职、特”等方面。

1.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之“高”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培养的对象是“大学生”而非“中学生”,这是打造高职院校校园文化首要的立足点。我国的高职院校大多脱胎于上世纪80年代的中等专科学校,不少是原有的中专学校、职业学校整合而成,从领导到教职员工有相当一部分是因袭而来,这不可避免地在办学理念、指导思想、教学管理等方面均带有浓厚的中等职业的特征,导致了高职不“高”的现象。而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在培养目标、办学理念等诸多方面都存在根本的差异,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工作者及时准确地进行角色、观念的调整和提升,主动剔除原有中专学校中不适应高校办学要求的精神胎记,以“高等教育”为尺度,努力培育出自由、开放、包容、大气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氛围。这是高职院校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久而弥坚的根本保障。

要达到“高”的标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不仅要有大楼,更要有大师。梅贻琦先生曾说过:“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学术和师德双优的名师是学校最宝贵的无形资产。然而,由于我国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办学经验相对不足,政府重视相对不足,对高职教育的宣传导向、政策引导相对不足,资金投入更是难以满足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导致高职院校的声誉和影响力均处于劣势,特别是无法吸引优秀师资人才的加入。当前我国的高职院校普遍缺乏名师、大师,这是制约高职教育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障碍。对此现状,既需要政府的政策倾斜,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以期吸引优秀的人才进入高职系统;高职院校也要大力倡导和谐的用人氛围,营造一种尊重知识、尊重技能、尊重科研、尊重人才的和谐环境,积极建设优秀教学团队,不断提高师资水平。

(2)要有大气。大气指一所院校的学术视野、学术氛围、学术气度,就是她的校风、学风。大学文化是我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先进文化应该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是在批判的基础上继承并融合人类历史上各个国家和民族一切优秀思想和文化成果的文化。因为教育目标和中心不同,高职院校在学术和科研水平等方面无法与一般综合性大学相媲美,但是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也要具有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之大气。这种大气指的是一种地自由、开放、民主、包容的文化氛围,它将使院校极具生命力从而绵延不息地发展壮大。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欠缺这种大气。

(3)要有品位。校园文化品位讲的是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的档次和文化在其中含“金”量的高低,是从审美角度对校园文化的一种审视。这种品位不单纯指校园文化品质的高低优劣,更是一种院校的思想文化追求和价值取向。校园文化品位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优劣,因此建设高品位、高格调、高层次的校园文化,对高职院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吸收世界文明成果,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要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不仅在物质文化上要优化校园环境、丰富文化内涵,最重要的是突出其思想性。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应有崇高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使校园文化成为弘扬时代崇高精神、弘扬主旋律、培育“四有”新人的丰沃土壤,要避免高职院校的文化活动一味地娱乐化,甚至于庸俗化、低级化的倾向。

2.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之“职”

高职院校不同于一般高校,它是地方性、行业性很强的“职业型”院校,高职院校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实践水平和动手能力上,因此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建设既要重视高等院校应具有的超凡脱俗的文化品位和价值追求,更需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高职院校不一定有雄伟气派的教学楼、体育馆,但须有科学先进的实验楼、实训楼;不一定有一流的专业,但必须有一流的专业实验实训室。追求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交融、学术气氛与实践氛围相辅相承的职业教育文化,这是高职院校面向社会、立足实际的基本原则。“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1)加强专业文化建设。与普通高校不同的是,高职院校建设重点不是学科建设,而应是为了培养以未来职业人为目的而设置的专业,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建设的重点,因此,“专业文化”也就成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专业文化是由专业价值理念及其理论载体(知识和能力体系)和实践载体(实验实训设备、场所、实践教学环节)以及专业内部全体成员(教师和学生)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和所体现出的精神风貌等组成的文化体系和管理体系。高职院校应充分挖掘与专业紧密相关的优秀文化,要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与多种教育形式对学生进行专业理念教育和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的教育与培育。

(2)要强化“对接教育”。高职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最大区别就在于高职学生毕业后有绝大部分要就业,直接从事第一线工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要求应聘者的职业能力要强,上岗要快。这就要求高职学生在校期间就要完成上岗前的职业训练,实现毕业生就业的“零等待”。实行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资格证书获得的所谓“对接教育”,逐步成为高职院校特有的一种校园文化。

目前高职院校需要普及“双证融通”的教育制度。所谓“双证融通”,是指教学过程进行“证书嵌入式”教学,将专业技能或职业资格证大纲与课程标准相衔接,并融入教学环节,使学生得以同时获得学历文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让学生在毕业的同时获得职业准入资格,帮助其顺利就业。这是一项深化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和深化就业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

(3)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引入企业文化。不少高职院校在这一方面已经做了不少卓有成效的探索,获得宝贵的经验。如建立校企长效合作机制,定期聘请企业一线技术工人来校讲授专业知识,使学生加深了解所学专业,并使学生逐步掌握必需的基本操作技术,获得初步的实际工作能力。学校定期安排专业教师进入企业挂职锻炼,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也可邀请企业领导或文化工作者到学校进行专题讲座,使学生与企业文化进行直接接触。学校也要发挥自身优势,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的理论指导,解决企业生产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有的学校形成将优秀毕业生返聘为就业指导兼职教师,通过讲座、报告等形式和在校学生进行交流,更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3.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之“特”

不同院校的传统和历史、办学理念、学科结构等方面不会完全相同,有其个性和特点,这也是一所学校办学的优势。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作为高职院校的灵魂,其建设应以院校的办学理念为核心,充分体现出一所院校的风格与特色,展示其独特的魅力。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特色,不仅要体现高职教育的类型特色,还要办出地区特色,因为高职教育是为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服务。此外,更应当办出自身的个性特色,即各高职院校要根据本校所具有的特点构建校园风貌,培养校园精神,树立校园形象,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各所院校应有品牌意识,从自身实际出发,深刻挖掘本校的优秀文化传统和现有特色,在继承中根据时代精神与社会需要不断创新,打造出独具个性魅力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特色是每一所高职院校的无形资产,具有广告效应。独具特色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将会是一所院校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更是使其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这种特色是在继承办学传统、发挥自身办学优势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地发掘、培植、完善和强化而形成的。

[1]纪宝成.对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的几点认识[J].中国高等教育,2004,(1):12.

[2]朱发仁.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特色研究[D].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G718.5

A

1673-0046(2010)01-0016-02

江苏省教育厅2008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编号:08SJD8800020)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院校职业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