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探索

2010-08-15 00:49时勇鹏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贵州省体系大学生

王 俊,时勇鹏

(遵义医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3)

贵州省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探索

王 俊,时勇鹏

(遵义医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3)

大学生创业教育既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又是适应当前就业形势和学生个体发展的实际需要。然而高校创业教育的实际效果还有待全面提升,全面构建高校创业教育体系任务紧迫。

大学生;创业教育;创业教育体系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涵

20世纪80年代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21世纪国际教育发展趋势研讨会上,提出了“创业教育”这一新的教育概念。教科文组织指出:从广义上说,创业教育是为了培养具有开拓性的个人。教科文组织要求高等学校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要求将它提高到与学术研究和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在大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实际上是大学生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一部分,是适应世界经济的发展、拓展学生就业门路和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长远大计,也是高等教育功能的创新性发展。

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各种可利用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创业者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我国的创业教育始于20世纪末,以1998年清华大学举办的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为开端。2002年教育部确定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9所大学为创业教育试点院校,给予政策和经费的支持,探索我国高校学生创业教育的基本方法和发展模式。2003年以来,在全球经济遇冷,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的情况下,走自主创业之路成为大学生择业的新方向。在这种背景下,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呼声日益高涨,不少高校纷纷开展创业教育和研究工作。总的来说,近十年来,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国外创业教育的发展状况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且远未能满足大学生的创业需求。

二、贵州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

早在2002年左右,贵州省旅游学校就将创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种新的发展形式注入常规教育,是省旅游学校大力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之外,着力磨炼的另一手“硬功夫”。但是在当时,贵州省的高校还没有将创业教育全面开展。

2006年,贵州省第一所创业教育基地——贵州师大福特基金贫困大学生创业教育基地启动,它的成立为贫困大学生搭建了通往创业之路的新平台。由福特基金会出资成立的贫困大学生创业基地以生物技术为主要开发领域,通过大学生自行组织项目进行开发研究、市场拓展,实现基地的健康发展。同时,在该基地指导中心的管理下,有针对性地开展SYB培训班、社会调研、创业设计大赛和创业论坛等活动,规范创业过程,实现创业育人。

2009年,贵州省有68695名大学生毕业,省教育厅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高等院校要加强毕业生思想政治工作,加强理想教育、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拓宽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渠道,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创业教育逐渐提高到战略地位。唯有创业教育得到很好的宣传,才能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刺激大学生的自主创业,在自我实现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经济危机带来的就业困难的问题。

三、贵州省建立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必要性

虽然贵州省的创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开展,并取得一定成绩,但是作为一个创业教育体系,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首先,高校尚未形成将培养创业精神与开展创业实践融为一体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一方面,创业教育课程彼此孤立,缺乏内在有机联系;另一方面,创业知识和实践课程的实施缺乏有效途径和载体。从贵州省高校得知,高校基本上只在MBA课程中开设创业教育课程。

其次,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师资类型与质量不能满足培养创业型人才的需要。目前从事创业教育的指导教师,一般都缺乏创业经验,更无创业理念等关键问题的传授和指导,导致这门课程大多只是雾里看花,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再次,创业教育的筹资体系还尚不完善,创业教育体系的依托之一是雄厚的资金。惟有拥有雄厚的资金才可能建设更多的实践基地、藏书丰富的图书馆、现代化的信息资源和雄厚的师资力量,由于资金的不足,使得创业教育更像纸上谈兵,根本无法使具体的实践活动展开。

最后,虽然高校创业教育得到了政府、高校、企业、科研机构的扶持,但这些支持仍停留在“点”上,没有形成一种合力,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统化的创业教育体系,学生创业缺乏持续发展的动力。目前贵州省大学生中,蕴含创业热情和潜能的学生,与实际参与创业的人数之间存在明显的差距。

四、如何创建贵州省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

首先,学校加快创业知识的课程体系的建立,形成多元化课程体系。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创业的必要条件。高校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增设创业教育课程,将其列为必选科目,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丰富他们的创业学识,让学生了解和熟悉有关创办及管理小企业的知识和技能。合理的知识结构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二是全面的创业相关知识,包括市场知识、财务知识、管理知识、法律知识等。注重创业知识的传授,要求在大学教学计划中,在安排系统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设一些文化课、创业课,形成多元化课程体系,使学生掌握在创业实践中应具备的理论知识体系和结构。为此,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在软化学科界限,加强交叉性的同时,增设一些包括创业理论、创业风险、创业心理、创业技巧、创业指导、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创业法规等内容的创业教育系列课程。二要开展灵活适用的教学形式,将必修课与选修课、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课堂教学与讲座、竞赛等社团类活动、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其次,要营造一种良好的环境体系。创业环境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接受创业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重创业氛围的营造,第一,要大力宣传创业的意义和价值。要利用各种宣传工具,进行创业宣传,使培养创业人才的思想深入人心;要树立勇于创业的榜样,形成崇尚科学、求实创新、勇于进取、乐于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第二,要积极创造多学科相互交流、融汇的环境,形成师生在学术上自由平等讨论的氛围,提供有利于学生发展个人兴趣、特长的土壤,造敢于冒险、宽容失败的氛围。第三,要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创业计划竞赛、创业论坛等。学校还可以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和校友网络,凝聚一批具有丰富创业和经营管理经验的社会人士组成创业者联盟,学生可以在这个组织里学习、积累和检验创业知识。

然后,要培养一支具有创业经验的师资队伍。一是通过多种方式,培训贵州省内高校就业创业指导教师和高等职业学校就业指导教师。汇集精兵强将,形成一支肯于吃苦、乐于奉献、业务精通、特色突出的就业指导队伍。二是切实加强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教材和教研室建设。各高校应该全部成立就业创业指导教研室,并在人员、场地、经费等方面予以充分保证。

再次,建立完善的筹资体系。一是要确定筹资的主要来源、筹资的基本条件,以及改善筹资关系和位势的基本对策。二是发展多渠道的筹资体系,除了国家的配套资金以外,还要大力拓展社会和学校等有关方面的筹资方式,通过完备的筹资体系,给创业教育体系提供强大的物质支持。

最后,政府、高校、企业、科研机构之间对大学生创业的教育应形成一种合力。如何把经过理论培养的学生变为企业需要的人才,院校单靠自己的力量很难做到,这就需要利用企业的环境来综合培养。企业应积极与政府合作,建立一些由政府主导的训练基地;企业与高校合作,推进大学生就业;政府与企业合作,加强培训保障。企业要一切从就业出发,与高校合作,整合企业资源,针对大学生开展职业教育,在高校教育中把握训练和评估两个环节,切实提高学习者技能,帮助其成功就业再就业;在企业培训中,将员工技术技能过硬化,提升其职业素质等软技能,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努力做到“让无业者有业,让有业者乐业”。

[1]刘吕高.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实践新途径的探索与实践[J].新西部,2009,(4).

[2]吴婕.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探讨[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09,(1).

G64

A

1673-0046(2010)01-0091-02

猜你喜欢
贵州省体系大学生
贵州省种公牛站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不动产登记地方立法的思考——以贵州省为例
大学生之歌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
贵州省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信息系统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