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套作大豆研究与推广工作交流会在四川成都成功召开

2010-08-15 00:52杨文钰雍太文
大豆科技 2010年1期
关键词:套作农业大学农技

杨文钰雍太文

(国家大豆产业技术研发中心栽培与土壤营养研究室/四川农业大学,雅安 625014)

南方套作大豆研究与推广工作交流会在四川成都成功召开

杨文钰*雍太文

(国家大豆产业技术研发中心栽培与土壤营养研究室/四川农业大学,雅安 625014)

2009年12月26 ~27日,由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中心主办,四川省农业厅和四川农业大学承办的首次南方套作大豆研究与推广工作交流会在四川成都召开。来自四川省农技推广总站、云南省农技推广总站、贵州省农技推广总站等南方8省(市、区)主管大豆生产的领导及四川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重庆市农科院等8家科研单位的从事大豆科研与推广的研究人员共计36人参加了此次会议。全国农技推广中心油料处王积军处长、四川省农业厅牟锦毅副厅长出席此次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

套作大豆是四川农业大学杨文钰教授经过近10年的研究与推广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旱地多熟种植模式,相对南方旱地传统多熟种植模式及北方净作大豆,以“小麦/玉米/大豆”模式为载体的套作大豆具有经济效益高、生态效益好、社会效益突出等优势,深受老百姓的喜爱与接受,发展十分迅速。尤其是在农业部产业技术体系及行业科技相关项目的支持下,推广面积逐年增加。仅四川省示范推广面积2007年就达261.3万亩,2008年达350万亩,2009年则达到441万亩。套作大豆的成功应用不仅为农民增收找到了一条新的出路,更为缓解我国大豆供需矛盾,振兴大豆产业寻求到了好的对策。对此,农业部提出在南方新增1000万亩的套(间)作大豆发展计划。为了更有效地推进南方各省套作大豆的示范推广工作,全国农技推广中心组织召开了此次会议。

会议首先由四川省农业厅领导代表会议承办方进行了欢迎致辞,并表示四川明年将进一步依托大豆高产创建等工程,在川南、川中、川东北打造套作大豆黄金示范带,提升大豆示范效果,迎接南方套作大豆现场会的召开。随后四川农业大学杨文钰教授作了套作大豆2009年工作总结及2010年工作思路的报告,并就套作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培训。之后,参会代表就各省套作大豆研究推广情况进行了介绍,介绍过程中,代表们均表示,南方套作大豆种植面积潜力大,在北方无法满足我国大豆需要的前提下,到南方发展套作大豆是振兴我国大豆产业的最有效途径;同时,参会代表还就当前套作大豆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套(间)作模式多乱杂、大豆单产水平低及种植技术落后等问题进行了激烈讨论,表示要积极示范推广四川玉米套作大豆的技术和经验,探索适合本省的套作大豆种植模式与高产栽培技术,在2010年加快套作大豆的示范推广面积。在听到南方各省(市、区)套作大豆美好发展前景后,杨文钰教授建议“希望各省根据自身特点选出2~3种大豆套作模式,围绕高产目标,搞出精品,搞出特色;并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合作共事,把南方套作大豆产业搞的更大、更强”。

最后,全国农技推广中心王积军处长进行了总结发言,他指出,南方大豆近几年呈现出新的发展特点:(1)大豆以套作为主,间作为辅;(2)大豆种植技术内涵发生变化,体现在产量指标与效益指标相对传统的间作大豆指标有极大提高;(3)领导对大豆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4)套作大豆种植面积、产量潜力大。同时,南方套作大豆也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种植技术的规范程度与病虫害防治需进一步加强。在谈到2010年套作大豆工作安排时,他说到:(1)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尤其是要让套作大豆引起高层领导的认识;(2)作好套作大豆示范工作,科研单位要围绕套作大豆主要模式的主要问题深入透彻地进行研究,承担生产示范的单位要早安排、早落实,早订好示范方案,在示范区起好带动作用;(3)10月份,中心将组织南方片区有关大豆研究与推广人员在四川召开套作大豆现场观摩会;(4)搞好大豆产业机制创新,科研和推广单位要与加工企业、行业协会、种子企业等积极合作,探求新的大豆产业化模式。

2010-01-05

杨文钰,男,国家现代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四川农业大学教授。研究方向:大豆栽培与土壤营养研究

猜你喜欢
套作农业大学农技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被国内外数据库收录情况
湖南农业大学通知教育中心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秋冬种及冬季农业开发农技行动”启动实施
桑园全年免耕周年套作技术进行专家测产
远离套作之嫌,力创真我之文—以2019年浙江高考考场作文为例
중국인 학습자의 한국어 발음에서나타나는 오류 분석 연구―홑받침 발음오류를 중심으로
套作条件下不同品种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分析
培育乡镇农技人员立足当下更要看重长远
看仪陇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