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传统文化观与现代文化的矛盾及解决方式

2010-08-15 00:49潘艳兰
关键词:文化观维吾尔维吾尔族

潘艳兰

维吾尔族传统文化观与现代文化的矛盾及解决方式

潘艳兰

论述维吾尔族传统文化观的特征,分析维吾尔族传统文化观与现代文化的矛盾,提出了解决方式。

维吾尔族;传统文化观;矛盾;解决方式

新疆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维吾尔族面临着传统文化观与现代文化之间的矛盾。在维吾尔族传统文化中,充分体现了内在的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团结互助、热情好客等精神,至今仍然有用,必须加以继承,吸纳进新的文化中来;有的虽然旧了,不能构成社会主义的新文化,但应加以保护;部分古老的传统会在现代的竞争中被刷新[1]。在某种程度上,维吾尔族较为缺乏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和独立意识,尤其是对外部环境变化所做出的应对不够敏感,应当给予重视。

一、维吾尔族传统文化观的主要特征

泰勒认为,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伦理、风俗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通过学习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文化可以反映这个民族的全部特征,包括物质生活特征与精神生活特征。传统文化指所有属于文化范畴的、过去的或者正存在的一切事物,是从过去到现在、不断被传承的、连续不断的,属于文化层次上的。笔者从以下两方面总结维吾尔族的传统文化观:

(一)维吾尔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1.维吾尔人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维吾尔族早期信仰过原始宗教、萨满教、摩尼教、景教以及佛教。11世纪后主要信仰伊斯兰教,至15世纪,伊斯兰教在维吾尔族地区逐渐占据统治地位,成为全民信仰的宗教。伊斯兰教对维吾尔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习俗方面的影响都十分深远。维吾尔人提倡诚实和廉虚,提倡从爱人到爱物的博爱等思想。总体说来,维吾尔人的世界观是将自由、平等、博爱、服从、正义等精神内化成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2.维吾尔人的人生观。人生观是指人们对人生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维吾尔”(ujur)是维吾尔族的自称,为“凝结、团结、联合”之意。从族名可看出,维吾尔人很早就有团结、联合、和睦的思想;维吾尔人即使遭遇最大的不幸和困难也能挣扎着生,而不会厌世去死,他们会用坚定的信念和积极进取的态度去战胜困难;维吾尔人对生活具体的看法有禁食自死物、血液、猪肉等;禁止酗酒、赌博;反对滥杀和自杀;主张孝敬父母、夫妻和睦、爱憎分明、分清敌友;鼓励团结,不要分裂;倡导谦虚谨慎、平等待人、注意礼貌、以德报怨等。另外,还有起“经名”、割礼及婚、丧礼等习俗,这些都表达了维吾尔人热爱生活、珍惜人生、团结协作,坚强勇敢的观念[2]。

(二)维吾尔族所呈现的民间文化观

民间文化又可称为下层文化,其范围包括存在于民间的物质文化、社会文化、精神文化和口头语言等各种社会习惯、风俗习惯。民间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根基,在民族生活中发挥过巨大的作用,其中有些还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优秀代表。总体说来,维吾尔族的民间文化观有如下主要特征:

1.维吾尔族具有遇事乐观、勤劳勇敢的精神。有的人认为在维吾尔族生活中除胡达、做乃麻孜之外不做其他事情,这种看法有失偏颇。其实,维吾尔人除了在某个特定时间关注宗教外,更多的时间是勤劳地工作,勇敢地面对大自然,快乐地生活。新疆土地干旱贫瘠、气候恶劣、生产力低下、经济落后。维吾尔人不但没有退缩,反而以自己的勤劳勇敢,坚强的毅力战胜了种种困难,并且艰苦的物质条件促成这个民族具有能歌善舞、幽默风趣,乐观的性格,我们可以从丰富的民间歌谣、神话、故事、笑话中,以及随时随地都能看到听到的舞蹈音乐中很容易地发现这一点。对宗教的虔信和对生存的坚毅乐观的精神在维吾尔族的精神世界中并不是互相矛盾的,它恰好反映了维吾尔族感情生活的丰富与心理上的乐观。

2.维吾尔族具有重诚信,轻权财的精神。维吾尔族很长一段时间从事商业,同周边地区和国家保持贸易往来,新疆的丝绸之路就是见证。维吾尔族人把诚实、公平、正直地进行商业交易视为责任。《古兰经》中说:“信道的人们啊!你们要敬畏真主,要和诚实的人们在一起。”多次提到信守诺言,履行信托[3]。这些优良的文化传统被广大人群所接受和利用,对推动社会发展的价值与作用是前所未有的。维吾尔族的诚信观念从道德良知层面上也起到自省、转化、由里及表的正义性互动,从而建立主动性的守诚观念,营造和睦融洽的社会氛围,提高社会中个人人格向着更高的方向发展。

3.维吾尔族具有坚韧、忍耐、乐于济贫的民族精神。维吾尔人认为坚韧是一种美德和精神气质。如果没有坚韧人们就会因为祸患的降临而一蹶不振、难以自拔,或者落伍于生活潮流,成为社会的负担。忍耐是物质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真正界线。《古兰经》提倡忍耐的美德,是一切美德的基础和根本。比如:“宽宏大量就是对各种刺激性和挑战性的忍耐;勇敢是对战斗中各种艰难困苦的忍耐。行善是人们应尽的义务,人们要像安拉施恩于人类一样,将恩惠施与他人。”

4.维吾尔族具有强烈的群体意识和团结意识。维吾尔族的祖先是骑马游牧民族,为了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维吾尔人必须互相团结,共同面对困难和敌人。在历史的发展中,逐步形成很强的群体,团结意识。后来维吾尔族以传统手工业和商业为主,逐渐转向以农业为主,兼营畜牧业。虽然经济方式变化了,但是最初的心理特征传承下来了。维吾尔族强烈的群体意识也代表着维吾尔族的整体价值观及民族自觉意识,对于维吾尔族的团结、凝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对于任何民族,传统的民族文化观生长于悠久灿烂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中,它是不可割舍的,是一个民族的自豪感、自信心、凝聚力皆赖以维系的关键或核心所在。

二、传统文化观与现代文化观的矛盾及其解决方式

现代文化表现了政治上的民主观念和政治组织多元化,社会上的法律化及和谐的道德秩序等。在宗教、哲学、科学等主要文化及价值体系日趋分化、世俗教育日趋普及时,新型的文化观是进步、改良、幸福、能力与情感的自然表现。相对于新型文化观,维吾尔族传统文化中有少量的观念落后了,产生了一些矛盾。

(一)传统文化观与现代文化观的矛盾

1.独立创新意识与听命意识的矛盾。独立意识是现代人重视人权、强调个人尊严和自我价值的体现。创新意识是一种与时俱进、勇于探索、开拓进取的思想状态和精神风貌,体现在实际工作的各方面。现代社会分工高度专门化,为适应在日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生存,人必须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在维吾尔族传统文化观念的深处,由于经济、文化、宗教等因素的影响,许多人不知也不敢自己思考和判断,广大人民的文化知识水平总体不高,以致造成一种习惯和心理定势。这种情况现在虽有很大改观,但在少量人的观念中依然存在。听命意识与现代独立意识是相背的,要想发展经济,步入现代化社会,必须要寻求适当有效的方法解决这一矛盾。

2.竞争意识与封闭、守旧意识的矛盾。在现代社会,人不仅要有独立创新精神,同时也要有竞争意识。由于社会生产越来越趋于专门化,现代社会要求人们不断加强专门知识的学习及专门技能的训练。一个人要适应社会不仅要接受专业教育,更要积极主动地去提高并扩大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个人工作能力,实现“一专多能”。在维吾尔族中,由于封闭、守旧及保守意识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缺乏竞争意识。据一些社会调查研究,现今维吾尔族的文盲在维吾尔族人口中还占有相当比例。缺乏教育导致人面对新生事物没有较高的、准确的判断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在新疆,面对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人们不能及时把握时机,缺乏相应的竞争意识。

3.现代科学意识与传统宗教意识的矛盾。现代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达,同传统社会相比,现代科学技术在能源、通讯及应用技术领域内取得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在此基础上,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包括对自身的了解也获得极大的深入,现代科学意识成为社会的主流意识。在一定程度上,维吾尔族的创新与发明精神受传统宗教意识和科学文化意识不强的影响,从而会影响到新疆现代化的发展。

(二)解决传统文化观与现代文化观矛盾的方式

1.从经济方面着手,以经济的发展来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进步。首先,要把维吾尔族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在建设中统一起来,而文化的发展必须要以经济的发展作为前提条件。任何一个国家、民族或地区,都必须有经济的发展才能有文化的发展。维吾尔自治区应以优势资源为依托,集中力量扶优扶强,加快发展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使新疆的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着力推进重大科研成果产业化,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起点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强的高新技术产业和企业集团,增强市场竞争力,繁荣新疆的经济。

其次,抓住历史机遇,全面推进新疆的深入发展。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新疆工作座谈会分别于3月29日和5月17日在北京召开。北京、辽宁、天津、江西、广东等多个省区市帮助新疆解决发展问题、特别是基础问题、民生问题,建立起人才、技术、管理、资金等全方位对援疆的有效机制。中央也有决心全面推进新疆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使自我发展能力明显提高,民族团结明显加强,社会稳定明显巩固。应抓好这一历史性机遇,推进新疆经济的迅速发展,以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发展、地区的稳定与和谐。

2.对于信仰伊斯兰教的组织和民众,要积极引导使其为新疆的现代化服务。要让伊斯兰教人士积极参与发展民族教育,让他们协助各级政府稳定社会治安及政治环境,利用自身优势发展民族经济,开展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学术研究,为社会服务等。并调动利用一切有益因素,推动各民族穆斯林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并维护祖国统一。

3.抓好基础教育,改善和提高全区人民的知识水平,培养独立创新、积极进取、科学的意识。现在,维吾尔自治区的义务教育及基础教育水平还有待提高,受过良好的专业培养的教师还远远不够,教师待遇、教学质量问题还没有有效解决。现阶段要从新疆相对落后的教育抓起,重视青少年的教育问题,培养他们接受新事物,适应社会等方面的能力,提高全区人民的总体知识水平。

4.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吸取传统文化中的优秀与精华成份,有利于提高民族的文明水平及程度。维吾尔族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好的方面,如遇事乐观、勤劳勇敢、坚韧忍耐、乐善好施、重诚信、讲团结等都应该充分继承和发扬。这需要伴随经济的发展,教育的发展同时进行。

5.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是新疆经济文化发展的前提条件。认真实施“稳疆兴疆、富民固边”战略,以发展促稳定,以稳定促发展,不断开创改革发展稳定工作的新局面。只有社会稳定,人心安定,才能使人民生活得到改善,也才能使新疆全面健康发展,才能对新疆的经济文化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总之,处理好维吾尔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对于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我们既要十分重视在批判地继承的基础上去保存和发扬维吾尔族传统文化的优秀传统,又要十分虚心地继续向各民族文化中的一切先进的东西学习,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根据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需要,去创造能够引导未来的、富于民族特色的、又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需求并提升他们整体素质的文化。也就是说,我们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把维吾尔族民族文化与现代文化统一起来。只有当我们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处理好,真正继承和发扬维吾尔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又勇于吸纳其他先进的文化,并在此基础上自主创新,这样才能使民族文化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灿烂辉煌。

[1]孔令宏.试论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共时性[J].现代哲学,1997(3).

[2]刘志霄.中国维吾尔历史文化研究论丛[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8.

[3]海热提江·乌斯曼.维吾尔古代文学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1996.

book=158,ebook=304

G127

A

1673-1999(2010)21-0158-03

潘艳兰(1978-),女,硕士,喀什师范学院(新疆喀什844008)汉教部教师,研究方向为维吾尔语言文化研究,汉维双语教学。

2010-08-05

猜你喜欢
文化观维吾尔维吾尔族
四、准噶尔对天山南北麓维吾尔人的统治
维吾尔族手艺人
习近平的传统文化观
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研究
维吾尔医治疗卵巢囊肿40例
维吾尔医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临床总结
基于JAVAEE的维吾尔中介语语料库开发与实现
浅析中国室内设计的文化观
Ad36感染对维吾尔族肥胖患者progranulin表达的调节作用
基于超越的创造性转化——林毓生之现代中国文化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