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基层党组织面临的困扰及对策研究

2010-08-15 00:49王向华
关键词:党员队伍农村基层领导班子

王向华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基层党组织面临的困扰及对策研究

王向华

分析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仍存在组织设置滞后、领导班子建设不够完善、党员队伍建设不够合理等问题。提出分类设置党组织、创新基层领导班子建设和提高党员队伍建设水平等措施,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着领导核心作用。

新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困扰;创新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把发展现代农业、培养新型农民、带领群众致富、维护农村稳定贯穿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动始终,发挥党组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领导核心作用。目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面临许多困扰,领导新农村建设的能力不强,应该在改革实践中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能力,努力开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新局面。

一、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基层党组织面临的困扰

(一)党组织设置滞后,不适应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农村社会生活的重大变化,农村党员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村党员大量外出打工,党员的流动性也大大增强,由于流动的农村党员们的就业按照地域分割、条块分割的原则,因此,党组织无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而很多地方的农村党组织设置仍然法对外出流动党员进行有效的管理,常年在外的党员干部,思想状况和价值观念的变化都难受到党组织的管理和监督,还容易造成党组织关系接转与户籍管理不协调,也不利于对农村新生的社会经济组织的领导,传统的农村党组织设置模式的狭隘性和局限性日益明显,越来越不适应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的需要。

(二)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作风不良,领导村民脱贫致富能力不强

首先,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素质偏低。一是文化素质不高。通过对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县3个乡的调查显示,党组织领导班子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只占总人数的19.6%;初中以下学历的高达58%。二是干部后劲不足。由于城乡差距的现实,造成了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或者创业,滞留在农村的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或者是头脑不够灵活、文化水平不够高的人群,造成了农村人才的流失,导致领导干部后备人选不够和领导班子严重老化的现象。三是执政意识不强,有的农村领导干部缺乏宗旨意识和公仆意识,感觉政治上没有奔头,经济上没有甜头,在工作上缺乏进取心,在思想上不与时俱进,甚至有部分党员干部不带头交纳党费。其次,干部作风不良,带领群众致富能力不强。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有的党员干部作风不够扎实,官僚主义的作风严重,服务意识不强,行政效率低下,甚至带头违纪,贪污腐败。面对村务复杂的局面上,有些干部简单粗暴,搞强迫命令,伤害人民群众的感情。在总揽全局上,有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埋头具体而琐碎的小事,严重影响党的先进性形象。同时,部分干部带领群众致富能力不强。有的干部不能模范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结合本地实际,正确引导农民走脱贫致富的道路。

(三)党员队伍综合素质不高,教育管理不到位,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

首先,党员思想认识水平不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对农村的冲击,多样化的价值观念也侵蚀农村党员的肌体。有一部分党员党性观念淡化,宗旨观念退化,价值观念扭曲,群众观念淡漠,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有的党员忘记了党员职责,只顾自己富,不愿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甚至有的年轻人对党的感情不深,不愿意加入党组织。其次,党员队伍结构不合理,“三化”现象严重。党员队伍严重老龄化、妇女化和低文化等“三化”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村的青年党员比例较小,并且还有不少外出打工,有的农村党组织存在“家族化”和“亲属化”现象,在群众中造成了恶劣的影响。最后,党员的教育管理不完善。有的农村党支部不经常开展对党员的教育,有的农村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缺乏连续性。基层党组织教育重形式、轻内容,很难体现教育的实效性,还有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不系统,往往留于形式。

二、在创新实践中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消除困扰的能力

(一)分类设置党组织,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农村党组织设置是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基础。农村传统的基层党组织按照乡村行政体制来设置,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不相适应,为此,要按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的要求,把党组织设置作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起点,创新组织设置,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建立健全统筹城乡党建的新型组织架构。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和有利于党的领导和对党员教育管理的原则,根据各地区的不同情况,建立产业基地党组织、行业协会党组织、经济合作区域党组织,或者按照地域设置党组织,同时创建流动党员党组织。对流动党员以流出地、流入地联建党组织或派驻党组织。做到有群众的地方就有党组织,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党组织,有党组织的地方就能显示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

(二)创新基层干部的选拔、培养和激励机制,提高领导班子整体水平

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败,要创新干部队伍建设。首先,形成竞争性的选拔机制。在选拔方式上,继续深化“两推一选”、“两推直选”、“双培双带”等成功经验并逐步推广,形成公开选拔、竞聘上岗、后备干部公推定向培养等模式。在选拔渠道上,要不拘一格降人才,打破身份、行业和区域界限,真正把经济能力强、组织协调能力强、政治素质过硬的先进分子选拔进入领导班子的队伍中来,特别要把那些办事公道、清正廉洁、群众观念强的领导干部选入领导班子,抓好龙头建设。其次,加大干部培养力度,要采取政治素质培训和能力技能培训并重的方针,提高培训的时效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并整合资源,进一步发挥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的综合功能,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在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上,要把握早发现、早培养和早选拔的思路,把大量德才兼备的优秀青年选入后备干部人才库,保证领导班子队伍后继有人。最后,建立健全基层干部的激励机制。农村基层干部也有利益需求,对于他们的合理利益需求应该得到激励和保障。为此,各地农村应该在加强优秀干部的选拔培养的基础上,应该做好激励保障措施,认真解决村干部报酬待遇和职位升迁问题,等等。同时,要从物质上、精神上给予表现突出的基层干部表彰和奖励,引导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加大对农村干部的宣传力度,为其更好服务新农村建设提供物质和精神动力。

(三)完善党员发展培训机制,增强党员“自富带富”本领

首先,建立健全党员发展和管理机制。农村党建过程中,存在农村外出务工党员多和党员老化、后备力量不足的情况,因此,要建立健全党员发展和管理机制。一是拓宽党员队伍建设的“入口”。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十六字方针,把那些政治素质好、致富能力和责任心强、有开拓奉献精神,并且在新农村建设中表现突出的积极分子吸收到党组织中来,同时注意解决党员队伍中老龄化问题,把那些年富力强且具有较高知识层次的各阶层人员作为党员队伍建设的后备力量。二是积极畅通党员队伍建设的“出口”,建立健全党员预警制度和民主评议制度,对于拒不履行党员义务,缺乏先进性的党员发放“党员警戒卡”,对那些宗旨观念淡漠、党性原则丧失、在群众中造成恶劣影响的党员,坚决予以清退。三是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通过建立流动党员管理档案、流动党员服务中心、流动党员管理网络及定期召开流动党员座谈会等方式,了解流动党员在外的工作生活情况,关爱流动党员留守家庭,并为他们提供就业、培训等方面的服务,使流动党员深切感到家乡党组织的温暖和关怀。

其次,完善党员教育和培训机制。各地农村应该积极探索和完善“双培双带”等新的党员培养机制,把发展致富能力强的新型农民培养成为共产党员,还要把农村党员教育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真正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生力军”。首先,要建立常规的教育培训机制,推广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好经验,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使党员的教育培训常规化、制度化。其次,改进教育培训的方式,使之不再流于形式。采取组织专家宣讲团、组建培训班、现代网络远程教育等多种方式,多层次、多渠道、多领域促进农村党员素质的提高,致富能力的增强,培养他们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和推动者。最后,在培训内容上,根据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和当地产业结构的优势,做到有针对性和连续性。尤其注重实用技能方面的培训,增强党员“自富带富”本领,直接推动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1]党的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9.

[2]魏福旗,吴文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J].求实,2007(4).

D261

A

1673-1999(2010)22-0014-02

王向华(1978-),女,湖南湘乡人,硕士,洛阳师范学院(河南洛阳471022)政法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党的建设。

2010-10-16

猜你喜欢
党员队伍农村基层领导班子
关于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有效性的思考
村(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换届选举步骤
如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如何提升农村基层会计的业务水平
领导班子
领导班子
坚持标本兼治 纯洁党员队伍
参与式治理与农村基层民主创新的探析
领导班子要练就过硬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