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翁氏藏书特点与思想浅析

2010-08-15 00:51滕艳红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藏书家藏书家族

滕艳红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 图书馆,吉林 长春 130028)

常熟翁氏藏书特点与思想浅析

滕艳红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 图书馆,吉林 长春 130028)

江苏常熟翁氏是中国晚清社会有重大影响的名门望族,其在文学、书画及藏书领域均造诣甚深。作为“虞山派”藏书家的重要一员,翁氏所藏质精量博,多国之重宝。其所藏所用为端人正士,且不吝示人,体现了思想开放、热爱祖国的精神风范。

常熟;翁氏家族;藏书特点;藏书思想

2000年4月28日,上海图书馆隆重举行了“常熟翁氏藏书转让入藏仪式”,翁氏后人翁兴庆(万戈)通过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将积六世160余年所收藏的精品古籍80种,542册转让给上海图书馆,[1]这是迄今为止我国从国外收购到的一批数量最多、品相最好、种类最全、价值最高的珍稀古籍善本书。这一文化盛事引起了中国学术界对翁氏及其藏书的浓厚兴趣,对其藏书特色和藏书思想的研究亦愈发重视。

一、翁氏家族

江苏常熟,山水交辉,人杰地灵,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文化重镇,素有文学之乡的美称。这里不仅经济繁荣,文化发达,而且多有名门望族,其中赫赫有名的翁氏家族曾对中国晚清社会产生过重大影响。

翁氏为明末以来常熟八大家族之一。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翁愈祥进士及第,官至吏科给事中。自此翁氏家族耕读而仕,以文入世、经世。翁心存,翁同龢两代任常师,立朝为宰辅,位极人臣,尊荣无比。我国古代私家藏书有浙东派和虞山派(又称常熟派)之分,翁氏则是虞山派藏书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中国古代藏书系统通常分为官藏和私藏两部分,此外还有介于两者之间的书院藏书、寺观藏书。[2]私家藏书在中国文献史乃至文化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勤奋读书是翁家世代恪守的祖训,常熟又是明清以来私家藏书中心地,翁氏受此熏陶,遂逐步建立起家族藏书,积160余年而成明清九大藏书之一。

二、翁氏藏书特点

与中国古代众多私人藏书家不同的是,翁氏家族一直没有一个固定的藏书楼,其藏书历经家族数代聚集,累积甚多,虽经战乱颠沛,宦海沉浮等原因而多有散佚,但存世之数仍可称洋洋大观,其中更不乏极具文物价值的国之瑰宝。本文引言所述之翁氏后人转让上海图书馆古籍中,即有8种特种珍籍被定为国宝级文物。[3]

翁氏藏书特点鲜明。首先,其家族均好宋元本,这也是虞山派藏书家共有的收藏偏好,与浙东派藏书家重史部珍集的传统不太一样,翁氏若遇宋元本文献便倾囊购置,即便是残本也视如珠玑,购回后予以治装整理,从而为后人留下了一批珍贵的宋元文献。如宋本《汉书》,便是由同为帝师、八阁为相的翁心存和翁同龢父子购得并治残整装的。其二,是刻意收藏抄本。在翁氏捐给国家的藏书中有很多是罕见的抄本书。如明代陶宗仪写本《北堂书钞》,是现存抄本中最古的一种,人称海内孤本。其三,翁氏重视稿本的收藏。其四,藏书为读为用而不束之高阁,所以翁氏藏书中有相当数量的批校注本。除家族著述外,翁氏藏书多经家族成员的校勘和装帧,留下了数量众多的批校注本和题跋本。对于名家的批校注本,翁氏更注意收集。其五,翁氏家族爱恋故土,有浓重的恋乡情结,所以十分重视收藏常熟的乡邦文献,这一点明显地体现在他们的著述和所收藏书中。他们注重收藏常熟藏书家曾经收藏过的图书、常熟藏书家的抄本和批校注本、常熟人的著作及有关常熟的文献,在翁氏捐献给江苏省图书馆的藏书中,有关常熟的地方文献即有115册之多。

三、翁氏藏书思想

(一)爱书如命

翁氏家族成员几代勤奋读书,翁同龢曾亲自撰书对联:“锦世泽莫如为善,振家声还靠读书。”读书就要爱书聚书。翁心存是翁氏大量藏书的奠基人,他虽贵为天子之师,出将入相,但家境并不宽裕,尽管如此,他还是节衣缩食购买图书,有时甚至用土地的收成去换书。如遇卷帙浩繁而价格昂贵无力购买的书籍,他就借回抄写。翁心存大量购书,为翁氏藏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其子翁同龢更是嗜书如命的“书痴”。他不惜以俸禄的全部收入悉数用以购书,甚至变卖家中房产去购得书画。翁同龢晚年因支持光绪皇帝维新变法而被慈禧罢官归乡,因他为官两袖清风,宦海40余载而无锱铢积蓄,落得穷途潦倒。此时有人要出重金购买他收藏的宋本《鉴诫录》,提出“计叶论钱”,翁同龢如用此珍本换回金钱,立刻就会由一贫儒而转为富翁,但他却没有那样去做,其视书如命,不为铜臭而典珍籍的精神可见一斑。

(二)藏用为善

翁同龢曾为著名的藏书楼——常熟翟氏铁琴铜剑楼题联,并亲自书写:“入我室皆端人正士,升此堂多古画奇书”。文为心声,通过此联可以看出翁氏强调藏书、读书与端人正士的关系。

翁氏家族生活于文章魁首累世不绝的吴中文化名城,靠耕读起家,历明清两朝,而科甲鼎盛,簪缨不绝,翁心存父子入阁为相,同为帝师,叔侄联魁状元及第,三子公卿四世翰苑,作为政治家,他们有正气浩然的为政风范;作为读书人,他们有中国知识分子的做人操守。居朝堂则励精图治,安邦定国,关心社稷民生;退江湖则修身养性,达观处世,不失儒者之风。晚清政坛的重要人物翁同龢忠君爱国、坚持变革、忧国恤民、不避艰险,在中法战争中他极力支持刘永福抗击侵略者;甲午战争中他力主抗日,反对投降;国运日衰时他力图自强、促进变法,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令人敬仰。他为官40载主管全国财政10余年,不贪不占,一身正气,晚年生活亦需亲友和门生接济。这些都与其强调藏书读书为“端人正士”不无关系。这种藏书思想或称藏书精神,也正是我们今天需要弘扬的。

(三)思想开放

中国古代的私家藏书是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的。那些赫赫有名的私人藏书家大多将收集到的文献置于藏书楼内,束之高阁秘不示人,浙江范氏天一阁应是其中吝书守籍奴的代表之一。在江苏虞山派藏书家中,也有藏书私秘的保守派藏书家,但该派藏书思想的主流却是开放的,藏书致用,流通古籍的思想占据主导地位。翁氏家族继承发扬虞山派的藏书开放思想,通过各种方式传播藏书信息,广传秘籍,共享私藏。翁氏藏有多种宋刻珍善古籍,他们并不独家私藏使之不见天日,而是找合适的机会介绍给他人,共同鉴赏、研究。翁同龢的日记中载有许多与同好一起鉴赏、研读其藏书的记录。不仅如此,他还刻印私藏,化身千万以传播文献。这种开放的藏书思想与行动,在封建士大夫中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四)赤子情怀

翁氏藏书经翁心存起,经六代人的聚集累积守藏,不仅数量巨大,而且珍籍极多,堪称国之重宝。新中国成立后,翁氏后人怀拳拳报国之心,化私为公,将藏书捐给国家。1950年夏,翁同龢曾侄孙翁之憙将所藏3 779册图书分批献交国家(现藏北京国家图书馆),时任文化部文物局局长的郑振铎称“翁之憙捐献的明清抄校本书籍等尤为国之重宝,化私为公,得为人民所有,实为从来未有之举。”[4]1950年12月,翁氏后人又捐献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藏书7 942册。常熟图书馆亦藏有翁氏所捐图书400余种1 712册,大多属善本。

1949年,翁之憙孙翁兴庆(万戈)将翁氏部分遗书运至纽约。几十年来这些珍贵古籍在海外销声匿迹,默默无闻,直至1985年在美国展出,方引起国内外学术界和文物界的震惊与关注。2000年,翁兴庆身带遗书返回祖国,将这批价值连城的珍贵古籍转让给上海图书馆,这批图书中有多种国宝级特级珍籍,仅以其中的《集韵》为例,国人皆知。《集韵》是研究我国训诂和宋代语音的重要工具书,全书10卷,宋朝丁度等撰。传世《集韵》仅有影宋抄本两种,分别藏于上海图书馆、宁波天一阁和日本宫内厅书陵部。翁氏藏宋本是以上各本的祖本,是《集韵》现存最早的刊本,也是这一刊本目前仅存的孤本。由于《广韵》、《切韵》等韵书均无存世本,所以翁氏所藏《集韵》对于研究训诂学、语音学、中国古代工具书的历史等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其文物价值定为”国宝级“,确为实至名归。

翁氏后人将祖藏珍籍回归祖国,是举世瞩目的大事,在学术界和文物界引起巨大轰动,广受世人赞扬。翁兴庆此举与翁氏家族藏书为用、思想开放的精神一脉相承。

[1] 曹培根.书乡漫录[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

[2] 皮高品.中国图书史纲[M].长春:吉林省图书馆学会.1986.

[3] 曹培松.常熟翁氏文化世家[M].扬州:广陵书社,2009.

[4] 郑振铎.郑振铎文博文集[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

On the Books Collection Features and Thought of Weng's Family of Changshu

TENG Yan-hong
(Library,Changchun Finance College,Changchun 130028,China)

The Weng's in Jiangsu is a noble family in late Qing Dynasty,which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for Chinese society,and has accomplishments in literature,painting and collection areas as well.As a key member of"Yushan school"bibliophiles,the possession of Weng's is abundant in both quality and quantity and has multi-national treasures.Their possession is provided to all the gentlemen,and never grudges showing people.It really reflects the high sprit of open-minded and loves the motherland.

Changshu;Weng's family;collection features;books thinking

G253

A

201009 10

16716671(2010)04 0095 02

滕艳红(1971),女,山东招远人,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

杨晓丹〕

猜你喜欢
藏书家藏书家族
HK家族崛起
《小偷家族》
家族中的十大至尊宝
珍惜每一本藏书
千载藏书风 化绩于当下——《嘉兴藏书史》评鉴
清藏书家袁廷梼枉生平发覆[1]——一个苏州家族的兴衰
《先秦至隋唐五代藏书家考略》补考
别宥斋藏书题记拾遗
越鳗堂藏书述略
苏州藏书家许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