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锦艺术与现代设计

2010-08-15 00:42熊红丽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黎锦黎族图案

熊红丽

(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海南海口 571158)

黎锦艺术与现代设计

熊红丽

(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海南海口 571158)

文章从设计学角度出发,对黎锦艺术独特的内在价值以及其在艺术上体现出的“现代”倾向作了基本归纳,同时对黎锦艺术介入现代设计的外在条件作了一定分析,并进而由此对黎锦艺术当代转化的途径做了简要探讨。

黎锦;艺术传统;图案;现代设计

黎族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着明确地域性,主要集中于海南岛的黎族居住区。海南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条件,酿就了黎族独特的传统文化。海南黎族织锦技艺历史悠久,特点鲜明,由黎族棉纺织工艺、麻纺织工艺及缬染工艺合并而成,是黎族人民创造的一项古老文化。据史书记载,宋代以前,黎族妇女就会纺织布,织出彩色床单幕布。“崖州被”①古时的崖州指今海南省三亚市。黎锦在历史上被称为“崖州被”。曾远销中原。自汉代以来,黎锦已成为历代封建统治者的贡品。黎族织锦既是黎族同胞日常穿着的衣物,也是一种精美的艺术品,它制作精巧,色彩鲜艳,图案花纹精美,富有夸张和浪漫色彩,集中反映了海南岛本土的艺术特色。这里以黎锦艺术为例,谈谈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的转化问题。

在20世纪的百年时间里,现代主义的理念将世界均质化,设计语言与设计风格的趋同让我们开始反思——从西方回归东方,在“失去”的过程中,有什么能给我们以启示?能使我们在走向世界的同时,依然保持着民族自我形象?

黎族文化艺术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重新引起了设计界的关注。它厚朴、深邃、绝艳、充满着无尽的生命热力,不断地激活我们对美的觉悟。特别是黎锦艺术所显示出的古拙的意象、原始的幻想、热情的浪漫精神,一直是后代艺术难以企及的。这种植根于本土的纯朴的艺术样式,与现代设计在风格上有着惊人的一致性;另一方面,黎锦装饰图案含意深刻,具有深厚文化背景和底蕴,是经过几千年沿袭和创新后流传下来的,本身就具有丰富的文化信息和潜在商业价值,成为现代设计创作的宝贵源泉。

一 黎锦艺术的内在特性与“现代”倾向

东西方艺术源于两种不同的文化本体,形成了不同的艺术体系。两者也存在共同性,它们相互影响,交融渗透。我们在考察黎族织锦艺术时,发现其图案中许多高度巧妙的变形、抽象以及纯粹的色彩所产生的强烈而丰富的对比效果,对线条的强调及富于创造性的大胆运用,都与西方现代画家的某些作品有惊人类似之处,有些甚至可以称作中国原始的“现代派绘画”②“现代派绘画”是指西方国家从二十世纪初发展起来的现代美术中某些流派——野兽派、立体派、表现派、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等的统称。“现代派”一词是和某种新的,非传统的,区别于过去的艺术思想联系在一起的。。如果我们顺着这种思路来比较,黎族艺术中很多原始意味浓厚的艺术现象和作品,甚至和波依斯①德国著名艺术家,被认为是20世纪70、80年代欧洲前卫艺术最有影响的领导人。这一类当代艺术家的一些巫术式表演和艺术行为所体现出来的艺术精神具有相通性。同时,黎锦艺术原始状态与现代设计强调“回归”的艺术观也极具相似之处。这种相似为黎锦艺术介入现代设计提供了绝好条件。具体结合黎锦艺术的特征可归纳为以下几点,这些特征与现代艺术设计观念在不同程度上不谋而合。

(一)单纯与简洁

黎族民间艺人在创作时,不拘泥于自然形象的客观性,强调“出自内心”的主观感受,对自然形象进行艺术加工、删选、概括和简化,以使其符合主观的审美要求。黎锦装饰图案造型简练,图案多以人形纹、动物纹、植物纹、生产工具纹以及利用直线、平行线、三角形、菱形等多种几何形的纹样。这些图案纹样单纯,写意性强,极具装饰意味。这种艺术特征与现代设计的造型观念如出一辙,现代设计强调的“少则多(less is more)”②著名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米斯·凡德洛曾提出过一句经典设计名言:“少则多(less ismore)”,奠定了明显的现代主义风格,后来也成为现代设计的主要原则。的设计理念及“简约”设计风格,从造型艺术上说也就是对形态的简化与概括。这种极端简约的设计风格在单纯的形式美之外,对于日益复杂化、矛盾化的社会与人也能带来一种精神上的相对平衡。这正是黎锦装饰独特的艺术魅力所在。

(二)夸张与强调

在反映客观物象真实感的基础上,对物象进行夸张变形,是黎锦装饰图案表现手法的重要特征。“夸张”是指对物象特征的强化,“变形”则是夸张的结果[1]。现代设计往往采取夸张的手段以谋求视觉冲击力,而黎锦装饰则通过夸张变形来增强艺术的感染力。在黎族传统观念里,青蛙有表达母爱和避邪的功能。因此黎锦艺术中的蛙形纹样极为丰富,有的以“田”字形纹样为主体,中间四只简化的青蛙纹,用动和静的对比手法,显示青蛙在田间生活的主要特征;有的则把青蛙前腿省略,后脚加长,表现出青蛙跃跃欲跳的神态,图案构思大胆,造型夸张,装饰性及艺术性极强。

除了图案造型上的“夸张”,黎锦艺术还强调色彩运用的强烈对比。“黎锦光辉艳若云”[2]就是古人对黎族织锦工艺发出的由衷赞美。在色彩上,善于运用明暗间色和高纯度色,青、红、黑、白等色互相配合,色彩对比强烈,富有高层次的审美意识和现代装饰之美。如龙被色彩搭配就以黑色凸显黄色,尊贵、绚丽,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这种强烈对比的色彩搭配也是现代设计常用的设计手法之一。同时,黎锦色彩语言作为一种民间色彩,是大众的情感表达,是大众色彩审美心理、文化观念的反映,在现代设计中运用民间色彩能够更有效的传达主题。

(三)形式与秩序

重视形式感、程式化是黎锦艺术的又一特点。黎锦图案在造型上十分重视“形式感”的处理,注重点、线、面及形式要素的处理关系。黎锦图案有100多种,其中人形纹、动物纹和植物纹是最常用的织锦图案。这些纹样在造型上一般都摒弃对自然物象的忠实描绘,大多由简单的直线、平行线和方形、三角形、菱形等几何图形构成,再利用形式美感和秩序法则进行排列、安置。使黎锦整体风格单纯、厚朴而又精美,显示出丰富的想象力和绝妙的艺术表现力。

而现代设计的审美特征同样也追求形式的视觉处理,设计理念通过形式美感表达出来,才能达到一定的艺术高度和视觉冲击力。由此,不难发现,黎锦艺术与现代设计在追求形式美感上的一致性。特别是现代装饰设计,在遵循形式法则的前提下,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构成原理,形成充满秩序感和富有装饰美感的作品。

(四)抽象与象征

抽象造型似乎是20世纪现代艺术的专利,然而我们在考察黎锦艺术时,发现黎锦装饰极其善于使用抽象的艺术语言来抒发对客观世界的感受。如蛙纹装饰,上部有3个菱状尖角,中间代表蛙头,左右代表上肢,下部旁折菱角及垂直线象征下肢。虽然是抽象的写意,但仍能看出蛙的整体形象。另一种则以上部菱形为头,中间双“十”字组成身躯和上肢,下部四垂线代表尾部和下肢。这种类型的纹样具有极强的抽象象征与写意性。

此外,黎族织锦用色也讲究色彩的象征性,黎锦有五色之分,红、蓝、黄、黑、白五色各有不同的表意作用。红色象征博大至上、尊严权贵,蓝色象征智慧广博、美好祥和,黄色象征健美威武、性格刚强,黑色象征庄严大方、吉祥平安,白色象征圣洁美好、真善永恒[3]。

通过图形和色彩的象征意义来传达信息是现代设计的常用手法,象征性是现代设计的要诀之一。黎锦装饰图案和色彩在象征性处理上与现代设计异曲同工,对现代设计特别是视觉传达设计来说意义更大。

以上,是黎锦艺术素材能够为现代设计广泛运用的内在条件。

二 黎锦艺术转化外在条件

随着现代化浪潮由城市推向乡村,黎族生存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许多传统生活方式和传统习俗正在加速从现实生活中退出。黎锦织造的龙被,其纺染织绣的绝活已濒临失传,即使是普通的黎锦服饰,会做的老年人也越来越少。随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深入,艺术教育已成为文化遗产发掘、保护、研究和教育各领域的重要手段和核心地位,可以说,现代设计教育及设计行为本身对所涉及民族文化遗产的研究带有抢救性质。

其次,在国际化设计行业里,设计师都在寻求来自周围的任何一次灵光闪现。而民族艺术,无一例外早已成为时尚潮流的体现。黎锦艺术相对于我们已经习见的以中原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样式来,具有一种“新颖性”,甚至给人一种惊奇感。虽然在现今社会中,我们仍可见到黎锦艺术样式,但从总体上看,黎锦无论作为艺术样式还是艺术精神都已被遗忘,遗忘的重拾带来惊奇。当然,这种新奇感更深层原因还在于,黎锦艺术所显示出的原始浪漫、乡土情怀极其符合现代人文化心理特征。

这些,是黎锦艺术转化的外在条件。

三 黎锦艺术当代转化途径

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把黎锦艺术融入到现代设计中来呢?笔者认为其途径大致有以下三种:

(一)继承黎锦文化的内在精神

中国艺术发展的决定因素是内在的,强调精神的传承,要求艺术的内在精神不论是在什么社会精神下,不论外在条件有多么大的改变都必须延续下去。然而近代中国在其现代化探索的初期,曾激进的反传统,把传统资源不是视为民族自新的基础,而是作为阻碍,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传统的断裂和中国艺术精神的缺失。当我们以惊奇的眼光重新直观民族艺术时,发现尽管艺术的基本精神是古今相同,但因为传统的断裂,我们却失却了基本的精神。黎锦艺术中所表现出的丰富的想象力,浓烈的创造激情,原始的浪漫主义精神,是我们这个市场消费时代久违了的,是那些追求感官刺激的徒有其表的空洞艺术所缺乏的。因此,要想将黎锦艺术真正应用到现代设计中来,就必须融会黎族文化的精髓,继承黎族文化的内在精神。

(二)对艺术形式的拟仿和创新,形成新的艺术母题、样式

在传统黎锦的种类中,加入现代时尚元素,研发设计出新的门类。黎锦的品种主要是筒裙、被单、头巾、鞋帽等。在继承的基础上,可以将其多样化,形成新的视觉语言,如装饰品、服饰系列、收藏系列等。在黎锦艺术风格创作方面,黎锦坊作了大量有益的尝试,如黎锦家居用品开发、黎锦婚庆博览会等。

在艺术母题上,有些符号我们可以直接运用,有些则可以根据当今时代特色变化运用,使之成为民族的特定符号,为人所知所用,突出的例子如黎锦研究基地之一保亭县的城市广场景观规划就以黎锦纹样为题材对河道沿岸和主体建筑进行装饰,将黎锦符号作为黎族聚居城市的象征,使大家都知道这是黎族文化的代表性符号。

(三)把黎锦艺术的造型符号作为再创新的基本母题

更为本质的是深刻领会黎锦文化艺术精神以后,把黎锦艺术的造型符号作为再创新的基本母题,而不是仅仅当作题材,使东方民族内在艺术精神在世界艺术总体格局中获得当代性的弘扬。“设计的内涵就是文化”①这是国际著名汽车设计大师乔治·亚罗的观点。。在这点上,同属东方民族的日本给了我们反思和启示。细观日本包装设计,不难发现日本包装不仅赏心悦目,而且颇具文化品位,其图案样式、文字形式、色彩运用上无不透着强烈的“和风”②“和风”指日本民族风味、日本式的意思。,看似随意,实则精心安排的点、线、面,尽显日本传统文化的空灵与神韵。然而它的图案分布、文字编排、色彩搭配又使人毫不质疑它所具有的时代感,那些点、线、面也同时具有西方文化的大胆与豪爽。日本包装设计成功之处在于:充分弘扬传统文化内在精神,同时又把西方文化、现代设计中的精华全方位吸收,精心巧妙结合而成。而不是像有些当代艺术家,为了国际而国际,把作品简单贴上东方标签,成为西方艺术市场猎奇的目标。

结 语

在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深入研究、汲取海南岛本土民族艺术的滋养,将黎锦艺术这种特定文化积淀和视觉符号融入现代设计之中,其中的意义,是远远超越设计本身的。21世纪的市场竞争,是设计的竞争,而设计的竞争背后则是文化较量。通过设计,开发具有黎锦文化元素和当代审美价值的设计产品,不仅能更好配合国际旅游岛开发建设,服务于海南经济文化现代化发展,更能实现对黎锦艺术保护、传承和开发,让黎锦艺术发扬光大,走向全国,推向世界。

[1]周菁葆.黎族织锦中的图案艺术[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34.

[2]高泽强,文珍.海南黎族研究[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8:198.

[3]蔡於良.黎族织贝珍品.衣裳艺术图腾百图集[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7:19.

(责任编辑:王 珏)

J 522.8

A

1009-9743(2010)04-0062-04

2010-09-07

熊红丽(1981-),女,汉族,湖北天门人。硕士,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设计学。基金项目:本文为2009年度海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科研资助项目(项目批准号:QN0910)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黎锦黎族图案
黎族小伙闯“深海”
《黎族母亲》等
胡茜萍、李莉、唐雨军、黎锦作品
黎锦传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黎族元素建筑再生设计方案》
海南“黎锦经纬”十年记
画中谜
画中谜
画中谜
黎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