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系统原理》教学的思考

2010-08-15 00:55吕俊亚
关键词:数据库系统软件技术学时

吕俊亚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郑州 450002)

《数据库系统原理》教学的思考

吕俊亚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郑州 450002)

根据当前《数据库系统原理》的授课现状和开设数据库系统原理各专业的专业特点以及这些专业对该课程的不同要求,分析并提出了区别于各专业的知识点和各专业对该课授课学时、实验学时的要求。同时还对前导课程及教师团队的构建给出了可行性的方案。

数据库系统原理;SQL;学时分配;前导课程;教学团队

一、《数据库系统原理》教学中存在的难题

首先,授课对象的专业不同。一般来讲,信息管理专业、计算机技术专业、软件技术专业、计算机网络专业、地理信息系统专业都开设《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 (以下简称《原理》),并且各专业都把《原理》课作为一门专业必修课来开设。以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各专业的《原理》课为例,很多专业并没有相应的原理课教学大纲,这样使得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没有大纲遵循,只能凭个人对专业的认识来决定对各章节内容的取舍。这样同一届同一专业的学生对《原理》课内容的掌握情况会因任课教师不同而不同。所以各专业应该有各专业的《原理》课教学大纲,使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依据大纲的要求来讲,这样各专业的学生对原理课内容的掌握才更具有科学性。

其次,授课对象的层次不同。通常情况下授课对象的各专业都有专科层次和本科层次,同一专业的不同层次对原理的要求有很大的不同。这就要求任课教师根据不同的层次来安排授课内容,内容的确定和标准的把握是《原理》教学中的又一大难题。

再次,课程涵盖的知识点多。传统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数据模型及传统的数据模型、关系数据库、SQL、关系数据理论、数据控制 (数据库恢复技术、并发控制、数据库安全性、数据库的完整性)、数据库系统设计等。这样安排的目的是让学生系统地掌握数据库系统原理,但由于课程内容涵盖的知识点过多,使得学生对每一部分都掌握不好。因此,是面面俱到还是突出重点,成为《原理》教学中的第三个难题。

二、关于《数据库系统原理》教学的思考

(一)不同专业层次的教学思考

首先,各专业层次对原理内容的要求不尽相同,主要区别体现在以下几个知识点:a.常见的数据模型部分中的层次模型、网状模型部分;b.关系代数部分的除法;c.关系演算的元组演算部分以及域演算部分中关系代数的五种基本运算的表示;d.关系演算的域演算部分;e.规范化部分的 5NF、DK/NF;f.数据库系统设计部分的 E-R图的扩展;g.Amstrong公理系统、Fm、F+、(X);h.关系模式分解的部分的 3NF的分解;i.BCNF的分解;j.规范化部分的 4NF;k.主从式结构、分布式结构和客户/服务器结构的数据库系统。

计算机技术专业对原理课的要求比较高,所以数据模型及常见的数据模型 (包括 a部分)、关系数据库 (包括 b、c、d部分 )、SQL、关系数据理论 (包括e、g、h、i、j部分 )、数据控制、数据库系统设计 (包括 f部分)都应讲解。这样安排的目的是让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数据库系统原理,既达到专业要求的广度,又具有专业要求的深度。

信息管理专业与计算机技术专业对原理课的要求就低一些,教学内容就应把计算机技术专业内容中的 b、c、d、e、g、i、j部分内容删去 ,仅剩 a、f、h。这样既满足了专业的需求,又避免了难度较大且对专业有不必须的部分,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和教师讲课的难度。

软件技术专业和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本科层次则应区别对待,软件技术专业应该和计算机技术专业对原理的要求基本相同,而计算机网络专业 (增加 k部分)则与信息管理专业对原理的要求基本相同,同时还要掌握主从式结构、分布式结构和客户 /服务器结构的数据库系统;如果是专科层次则两个专业对原理的要求基本相同,与计算机技术专业相比对原理课的要求就低得多,软件技术专业应该在计算机技术专业对原理课的要求基础上删去 a、b、c、d、e、f、g、h、i、j、k部分 ,仅剩基础部分 ,而计算机网络专业则应保留基础部分和 k部分。这样就满足了专科专业的要求。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与信息管理专业对原理的要求基本相同,应该在信息管理专业对原理课的要求基础上删去 a、h部分。对于 SQL虽然各高校的课程设置不尽相同,但是相近或相同专业的大纲基本相同,对 SQL的要求也基本一样。但计算机技术专业和软件技术专业 (本科)应把 SQL分离出去,把SQL作为一门专业课单独来开。其它本科专业或者软件技术专业 (专科)和计算机网络专业 (专科)把SQL作为关系数据库语言单独安排一章或作为一节放在关系数据库一章中应该就可以了。

其次,各专业层次在授课时数上的要求也不相同,无论是在工科院校、理科院校还是文科院校,计算机技术专业和软件技术专业 (本科)在不包括SQL的情况下周学时一般是 4+2(2为实践课),信息管理专业周学时一般是 3+2,软件技术专业 (专科)和计算机网络专业 (专科)以及地理信息系统专业 (本科)则可以为 2+2。这样的学时分配对相应专业是最基本的,同时计算机技术专业和软件技术专业 (本科)尽可能地不要与其他专科专业或者本科专业合堂上课,由于对原理的要求差异太大,效果肯定不理想。

再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还有前导课程。在几个专业上合堂课时经常会发现部分内容有些专业的学生听不懂。经过调查,原因在于有些前导课程没有学。计算机技术专业、软件技术专业 (本科)和计算机网络专业 (本科)一般会在原理前安排数据结构、离散数学等前导课程,而信息管理专业、软件技术专业 (专科)、计算机网络专业 (专科)和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就根本没有安排。当然有的专业就不需要,但是如果开原理课就必须让学生了解相关的前导知识,可以安排 54节左右的学时讲授,这样就可以避免由于前导课程的欠缺而带来的问题。

(二)教学团队构建的思考

建立优良的教学团队也是解决原理教学中难题的重要方法。计算机教学应该走教学、研究、开发的综合性计算机教育体系的道路。高校计算机专业应该设立自己的研究所,深化教学实践内容;同时建立自己的开发公司,把理论运用到实际中去,为学校创效益的同时丰富课堂教学,通过相应知识的教学和实践,培养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锻炼学生参加实际工作的能力,让一些优秀的学生参加项目的实际开发,培养他们的项目开发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以开发促教学,以科研带教学,以教学指导开发,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科研和开发能力。这三个方面各有优势,并且相互渗透、优势互补。从三个方面培养教师,形成一定的教学团队,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并使计算机教学健康稳定长足的发展。

虽然,《原理》教学有课程的内在要求和方法,但由于各高校情况不同,用同一模式去规划和要求他们的教学肯定太过教条,这就要求我们从事《原理》及计算机教学的广大教师从教学、实践、科研、开发的各个方面不断地创新、实践,摸索出具有我们自己特点又具有珍贵参考价值的教学模式。

Abstract:Based on the current teaching status of Database System Principles,and the features of differentmajors and their requirements about this course,this paper analyzed and presented the corresponding knowledge points for differentmajors,and their different requirements about teaching hours and laboratory hours of this course.In addition,this paper also put for ward a feasible scheme of its preceding courses and the building of teaching team.

Key words:Database System Principles;SQL;Division of class-hour;Preceding course;Teaching team

(责任编辑:宋孝忠)

Research and Thought on Teaching of Database System Principles

LV Jun-ya
(Henan University of Econom ics and Law,Zhengzhou450002,China)

G642

A

1008—4444(2010)04—0178—02

2010-06-07

吕俊亚 (1970—),男,河南许昌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讲师,硕士。

猜你喜欢
数据库系统软件技术学时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集合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软件技术的应用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微细铣削工艺数据库系统设计与开发
江苏省ETC数据库系统改造升级方案探讨
基于长三角地区需求的软件技术人才的培养
利用Java开发智能软件技术研究
实时数据库系统数据安全采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