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华水精神”的若干思考

2010-08-15 00:55葛伦春
关键词:研究型华北水利水电

葛伦春

(1.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河南郑州,450011;2.内黄县产业集聚区,河南内黄,456300)

关于“华水精神”的若干思考

葛伦春1,2

(1.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河南郑州,450011;2.内黄县产业集聚区,河南内黄,456300)

“华水精神”是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60年办学历史和办学经验的结晶,它是由科学的办学理念、独特的人才培养机制和鲜明的教育特色等组成的有机整体。它集中体现在学校建设与发展的“四个历史时期”。当前,学校确立了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战略目标,更加需要以这一精神为指引,认真总结办学经验,不断开拓创新,实现学校的科学发展。

华水精神;教学研究型大学;科学发展

2010年我校将迎来 60周年。60一甲子,在这一重大历史时期,回顾总结学校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加强对一些理论热点问题的认知,树立正确的校内外舆论导向,对于更好地履行学校的教育和培养功能,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等,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华水精神”的实质与内涵

“华水精神”是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60年办学历史和办学经验的结晶,也是广大华水师生崇高理想和独特品格的浓缩。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创建于1951年,她的前身是北京水利水电学校。近 60年来,伴随着新中国水利水电事业的发展,她历经岁月洗礼、风雨砥砺,虽然经历了多次政治运动的冲击、国家三年自然灾害期间部分专业停招、“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三次搬迁四易校址 (1969年学校由北京搬迁到岳城,1977年由岳城搬迁到邯郸,1990年学校主体由邯郸搬迁到郑州)以及主管部门多次变更等坎坷历程[1-2],但却始终坚持办学,坚持探索,由无到有、由弱变强,直到今日发展成为以水利电力为特色 ,以工科为主干,理、工、农、经、管、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大学。无论是遭受磨难、处于困境,还是艰苦创业、取得成绩时,广大华水师生都本着“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坚守岗位、开展教学、勤奋学习、勇于探索,以一种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一首首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在 60年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孕育形成了“情系水利、自强不息”的华水精神。

这一精神是对学校办学精神的科学总结和升华,是不断进取、不断探索、永不停歇的华水之魂。她世代传衍、历久弥新,始终激励着广大华水人励精图治、开拓创新,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这一精神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倡导科学的办学理念。学校有一大批情系水利、忠于教育的教职员工。他们秉承华夏子女“自强不息”、“百折不挠”、“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等优良传统,坚持贯彻“从严治校、从严执教”的办学方针,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探索,逐步发展形成了“在创业中精诚团结、艰苦奋斗,守业中居安思危、积极向上”的办学精神和“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科研强校”、“立足黄河,面向三北 (华北东北西北)”的办学理念[1-3]。二是发挥独特的人才培养优势。学校以培养学生脚踏实地、勇于竞争、甘于奉献、团结协作的作风为己任,始终保持“博学善思,知行统一”的学风,既注重工程能力和专业实践等方面的科学培养,也重视开展人文、思想、政治等方面的综合性教育,使广大青年学生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广大华水毕业生分布在国家建设的各条战线与工作岗位上,默默耕耘、奉献汗水,他们无疑都是学校“下得去、吃得苦、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培养优势的伟大结晶。三是坚持鲜明的教育特色。60年来,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建设了一大批发展基础良好的学科专业和具有比较优势的科研院所,逐渐形成了学校独特的管理模式、完善的教育机制和鲜明的办学特色以及优良的校风、教风、政风、学风,几十年来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取得了一大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特别是我国的水利水电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近 60年的办学实践充分证明:“情系水利、自强不息”的华水精神是在中国水利水电事业建设与发展的历史条件下,在教育探索及自身发展的伟大实践中,认真总结新世纪前后学校搬迁、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历史经验和郑州 20年来建设与发展的新鲜经验,并全面考虑到中国水利电力行业形态、特点、规律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由我校科学的办学理念、独特的人才培养机制、鲜明的教育特色和优良的校风、教风、政风、学风以及与时俱进的管理模式等因素构成的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统一整体。它在我校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办学定位、办学思路、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系统回答了在这样一个特殊的 60年发展大背景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建设这样一个大学等关键问题。

在新的历史时期,华水精神将永远贯穿于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历史画卷中,并逐步融入到广大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生活以及行动中,使其得到不断巩固、不断丰富、不断深化,成为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成为“华水人”特色鲜明的心理特征。

二、“华水精神”与学校发展的“四个历史时期”

从华北水利水电学院近 60年的探索、建设和发展历程入手,基本上可以将她划分为四个历史时期,即“因水而生、奋发有为”的北京时期 (1951—1969)、“艰苦磨砺、矢志不移”的岳城时期 (1969—1976)、“恢复调整、发奋图强”的邯郸时期 (1977—1989)、“兴校强校、今日辉煌”的郑州时期 (1990—)[2]。

在正确认识和理解这“四个历史时期”及其相互关系的时候,必须要将每个历史时期的阶段性任务和办学紧密结合起来,必须要用历史的眼光来评判新世纪前后学校的发展历程,尤其需要将“四个历史时期”放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实践的大背景中考察,必须防止两种片面的观点或错误的倾向。一种观点在肯定新世纪以来尤其是郑州时期取得历史性进步的时候,有意无意地贬低甚至否定新世纪前特别是前三个历史时期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从而认为“华水精神过时了”;另一种观点在肯定新世纪以来成就的时候,有意无意地淡化郑州时期具有的革命性意义,甚至认为前三个历史时期尤其是北京时期具有开创性成果,而南下郑州办学实属无奈,以为“华水精神是穷过渡”,不能全面地看待华水精神。

对此,我们应当如何正确对待,又如何来树立科学的办学理念,并在此基础上用“华水精神”来指导学校发展的实践呢?

第一,充分肯定“北京时期”开创了我校历史的先河。这一时期的发展,为我校的学科基础、科研方向、人才培养观念和社会地位等打下重要基础,不能把之后的多次外迁移址说成是无奈之举,或把之后遇到的各种状况尴尬说成什么都不如。我校 60年的历史发展进程,充分说明她的兴衰荣辱已经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特别是我国水利电力事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了。

第二,充分肯定新世纪前 40年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要认识到新世纪前 40年是我校广大师生情系水利、积极探索、创业图强的 40年。特别是两个方面的成就和进步,需要永远铭记:一是艰辛的创业发展史基本铸造了“情系水利、自强不息”的华水精神,包括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特色等很多方面,为学校今天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根本的制度前提和改革基础;二是学校在比较困难落后的条件下,逐步建立和发展了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师资力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比较强劲的社会服务能力等,为学校今天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和硬件环境。

第三,认识到新世纪前 40年与“郑州时期”20年不是一般的承继关系,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和行业建设的一般规律。60年来,我国围绕江域河流建成了一批大坝、桥梁、发电站等水利电力基础设施和三峡、小浪底等世纪性重点工程,这其中基本都有华水人的身影。60年来,学校有过紧抓机遇的快速发展,也有过与机会失之交臂的沉重伤痛。这段历史值得我们重新回顾,认真总结。同时也要认识到南下郑州办学具有的革命性意义,是对过去形成的办学理念、教育模式等方面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第四,充分肯定“郑州时期”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关键,是学校取得辉煌成就的 20年。在学校发展中,尽管还有许多难题需要克服,许多薄弱环节需要加强,但是学校已经破解了许多历史性的难题,比如博士授权单位的成功立项、省部共建协议的顺利签署等。迁郑办学 20年来,校园环境逐步改善,学科建设发展迅速,在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社会服务、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办学规模和办学空间也实现了新的跨越,为学校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正确审视学校 60年峥嵘岁月,从大处着眼,用这样的历史眼光来看待学校发展,我们就可以深切体会到,“华水精神”是承前启后、一以贯之、一脉相承的有机整体,它集中体现在华水发展的“四个历史时期”里,用它来指导我校的办学实践以及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可以避免因一些具体问题而作出错误的判断。

三、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办学实践与“华水精神”的时代特色

2004年,学校提出了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战略目标。2006年制定的《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十一五”规划》又对这一目标和中心任务进一步加以明确[4]。根据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武书连教授提出的观点,教学研究型大学是我国本科高校中比较重要的一种,它的主要特征表现在:第一,具有比较齐全的学科专业和少数优势学科;第二,以本科教育为主,硕士与博士研究生培养具有相当能力;第三,师资力量较强,拥有部分知名学者和专家;第四,大力结合行业、地方经济文化需要开展科学研究,在少数优势学科能产生高水平的科研成果;第五,积极主动为地方经济建设、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服务,培养大批高级技术应用和技术创新人才;第六,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5]。

经过这几年的大力建设,学校各方面都取得了一个比较良好的发展基础,办学思路逐步明晰,办学定位也更加准确。但从总体上看,我校的科研水平还不够高,研究型的特点还不够突出,核心竞争力还不够强。因此,目前学校的发展还处于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初级阶段,仍有很多难题和矛盾需要逐步解决。在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过程中,“华水精神”具有跨世纪的时代特色,她永远不会过时。多年的办学实践证明,“华水精神”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始终是学校永葆青春,推动各项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和重要思想保证。今天,在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过程中,“华水精神”历久弥新,与时俱进,呈现出更加鲜明的时代特色。

当前,我校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更加需要大力弘扬“情系水利、自强不息”的华水精神。认真总结建校 60年来的经验与教训,一方面要牢牢抓住省部共建协议签署、博士授权单位立项、更名大学、加快新校区建设、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等重大历史机遇,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华水精神,宣传老一辈华水人的高尚情操,抢抓落实、开拓进取,努力赢得发展先机;另一方面要继续坚守以科学的办学理念、独特的人才培养优势、鲜明的教育特色为主要内容的办学方向,从省部共建、两校区办学的基本校情出发,从我国高等教育大好形势和水利水电的建设实际出发,不断探索和运用有益经验,自觉肩负起历史责任和社会重担,以崭新的姿态、饱满的精神、创新的勇气,不断推动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上水平提质量,从而引领学校各项工作逐步迈入科学发展的快轨道。

[1]朱海风.在办学实践中把树立科学发展观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紧密结合起来[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7,(3).

[2]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校史馆.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大事记[Z].华北水利水电学院主页,2010-05-11.

[3]朱海风.应将华水精神融入新的办学实践中[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社科版),2007,(5).

[4]朱海风.以省部共建为契机,加快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 [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社科版),2009,(8).

[5]武书连.再探大学分类 [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2,(4).

Abstract:“Hua Shui Spirit”is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Water Conservancy and Electric Power 60 years’history and experience.It is the organicwhole of the scientific running school concept,uniquemechanis m of talents training and education of the distinctive features.It is embodied in the school’s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of"Four Historical Periods".Atpresent,the school has established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research university strategic objectives,needs this spirit as a guide,sums up experience,develops the innovation unceasingly,and to realiz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Key words:Hua-shui spirit;Teaching-research Universities;Scientific development

(责任编辑:宋孝忠)

Thinking On“Hua-Shui Spirit”

GE Lun-chun1,2
(1.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 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electric Power,Zhengzhou450011,China)

D647

A

1008—4444(2010)04—0136—03

2010-05-26

2009年度校级教改课题立项《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办学定位与办学特特色研究》;2010年度校级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我校办学理念、办学精神和办学特色研究》。

葛伦春 (1987—),男,安徽合肥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2006级学生,内黄县产业集聚区公务员。

猜你喜欢
研究型华北水利水电
《湖南水利水电》2021年总目次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华北玉米市场将进入筑底期
河南省水利水电学校
农村水利水电
Literature Review on Context Translation Mode
Review on Register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ranslation
时军:定锚现代化研究型医院
定锚研究型人文医院
水利水电工程赶工索赔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