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职化管理机制的路径选择

2010-08-15 00:43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专职队伍辅导员

刘 明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淮北 235000)

建立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职化管理机制的路径选择

刘 明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淮北 235000)

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职化建设是高校政工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推进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职化管理,需要从强化培养机制,拓宽发展机制,健全考评机制,落实保障机制等方面考虑。只有做到以上几个方面,才能建立长效的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职化管理机制,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坚实的组织基础和人力保障。

专职化;高职院校;辅导员;管理机制

高职院校辅导员是从事大学生德育工作,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和“导航者”,承载着培育人、教育人的重要职责。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职化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不仅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而且是完善辅导员管理机制的有益实践。

一、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职化发展困境

关于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职化问题的研究,理论界和实务界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较为充分的探讨。尽管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在探讨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职化管理方面尚显不足,若在此方面研究有新的突破,必须从分析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职化发展的困境入手。

(一)职能定位不够明确。理论上讲,高职院校辅导员是作为高职院校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高职教师的职能,而且具有高职辅导员的特有职能。实际工作中,高职辅导员专职化发展始终克服不了瓶颈的制约,主要原因是高职辅导员的专职作用难以发挥,职能定位模糊。其实,1995国家教委颁发的《中国高等普通高校德育大纲》、2005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和2006年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等对辅导员的工作身份或角色定位表述得很明确。只是因为辅导员作为一个独立的职业身份没有明确,特别是辅导员所特有的“职业化的工作岗位和专业化的管理人员”属性缺失,高职辅导员缺乏独立存在的合法性和适合发展的空间。

(二)专职化内涵不够清晰。与高职辅导员职能定位不明确相联系,高职辅导员队伍专职化发展缺乏清晰的构架。主要原因在于目前对于高职辅导员专职化内涵缺乏统一认识,甚至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和“盲区”。笔者认为,高职辅导员队伍专职化既是建设目标,也是发展趋势。同时也赞成2008年全国人事管理研究年会形成的观点。年会认为,高职辅导员专职化内涵的确定不仅要立足其工作岗位,更要着眼于其工作岗位所必需的专业水准和业务能力。即高职辅导员专职化内涵最基本的应包括专职化的工作岗位,专职化的工作人员,制度化的教育培训和科学化的考核管理。这几个方面较为全面准确地把握了高职辅导员专职化建设的前提、依托、途径和手段,为高职辅导员专职化建设提供理论上的指导和实践上的支撑。

(三)政策导向规定不够完备。高职辅导员队伍专职化建设离不开正确超前的政策导向。目前,高职辅导员队伍专职化建设观念陈旧,发展意识落后的现象普遍存在,意识不到良性的政策导向不仅能激发辅导员敬业爱岗的热情,而且能为辅导员素质提升、健康发展搭建平台。政府及其教育主管部门关于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职化建设方面的政策很难见到完整的规定,即便提及,往往也是把其归入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的内容加以描述,实践中也就容易带来诸多矛盾,如:高校教师与辅导员继续教育培训的内容、形式不同,职称系列评定的标准、要求不同,津贴待遇构成比不同、自身发展趋向因基础不同形成发展空间不同,等等。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职化建设重点要把握的关节点

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职化建设的深层内涵,主要体现在政治素质、专业素质和能力水平等方面。建设一支政治素质优良、专业素质牢固、能力水平较高的专职化辅导员队伍,是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职化内涵建设目标。因此,从高职院校大学生教育管理的特点出发,不断推进辅导员专职化内涵建设与发展,重点要把握几个关节点。

(一)严格标准条件。辅导员肩负着对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方面指导、关心和帮助的任务,始终处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第一线。辅导员地位作用的特点以及高职院校性质决定选拔任用标准条件的特殊性,切实做到选任条件指标化、选任操作程序化、选任质量监督化。从一些高职院校在招聘辅导员工作经验来看,注重招聘资质条件的硬化,即必须具备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的三个基本标准,这是辅导员队伍建设严把入口关的基本要求,也是从源头上提高专职辅导员队伍质量的客观需要。

(二)明确岗位职能。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其岗位职能应是明确的。正因为辅导员具有双重身份,其岗位职能是承担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和服务等相关工作,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按照辅导员专职化队伍建设的要求,必须做到岗位类别要细,职责内容要明,职能发挥要准。岗位类别精细要求根据辅导员专业背景和发展特长,实行科学配对,细化岗位。职责内容明确要求辅导员要有岗位强化意识,切实履行岗位职责。职能发挥准确要求辅导员从繁杂的关联性事务工作中解脱出来,专心突破重点工作,提高工作效能。

(三)把握职业方向。作为高校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把握好职业方向是影响辅导员工作质量和学生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正确把握辅导员的职业方向必须做到深刻领悟辅导员职业素养内涵,整体构建辅导员职业化培训框架,正确诠释辅导员职业素养提升机理。辅导员职业素养内涵包括职业态度、职业意识和职业知识与能力,这四个层面也是构成辅导员职业素养内容的主体部分。构建辅导员职业培训框架必须依据辅导员职业发展的水平和要求,从培训内容、性质和形式等角度去构建,对于国家有职业认证的相关岗位,如就业指导、心理咨询等则要鼓励辅导员参与培训。诠释辅导员职业素养提升机理是实现辅导员素养整体提升的规律性要求。对此,某些地区的教育主管部门在高职院校进行实验,取得了显著效果,这些经验值得总结和推开。主要做法是以实践“三步走”为主线,制定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切实把辅导员职业素质培养工作落到实处:第一步是“轮岗交流”,使辅导员工作的全面性和多岗执行能力得到提高,实现了把合适辅导员安排到最适合岗位上;第二步“留岗访学”,使辅导员不断开阔工作视野,增强开展工作能力;第三步是“在岗科研”,鼓励辅导员积极参与院级、省级课题研究,在加强理论和实践的联系中,提高辅导员研究能力和工作水平。

三、建立科学规范的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职化管理机制

保证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职化建设持续、稳步、健康发展,必须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通过实地跟踪调研,笔者认为,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职化,在管理层面应从强化培养、拓宽渠道、完善考评、保障发展等方面入手。

(一)建立强化培养机制。强化培养是保证高职院校辅导员专职化建设的基础。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及高校德育工作成效,都依赖于辅导员素质。因此,对高校辅导员建立强化培养机制,提高其专业能力,是对辅导员队伍专职化管理的基础。实践探索证明,对高职院校辅导员实施强化培养是其队伍专职化管理的前提。首先,对高校辅导员实施岗位和专业培养。具体做到有效建立分层次、分类别、多形式的辅导员队伍专职化培训体系。执行岗前培训、在岗培训、业务培训和脱产培训相结合制度,实施持证上岗制度。培训内容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高等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法律知识、就业指导、大学生事务管理为重点。培训主要采取邀请知名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辅导员之间工作交流和学习体会等形式。同时,按照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培训计划,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培训基地,开展对辅导员培训和轮训。其次,借助学科专业发展,注重理论指导。高校辅导员队伍专职化必然产生专家型、学者型的辅导员。积极投身学生工作实践,善于总结学生规律,提炼和升华学生工作理论是对专家型、学者型辅导员的基本要求。以此为基础,积极组织辅导员进行专题研讨。例如,结合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程探讨如何正确理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有效方法;结合“两课”教学,分析如何提升学生理解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的能力。这对促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提供理论指导是非常有利的。再次,加强实践锻炼。近年来,全国各省市深入落实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对高校辅导员加强实践锻炼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和工作方案。上海建立辅导员专业培训基地,并选派优秀辅导员赴外培训,同时启动“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教师”和“职业咨询师”职业能力资格认定制。湖南实施辅导员轮训制,辽宁实行高校辅导员持证上岗制度等。实践表明,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性质和作用决定了加强高职院校辅导员实践锻炼是提高其专职化水平和素质的根本要求。

(二)建立拓宽渠道机制。拓宽渠道是保证高职院校辅导员专职化建设的资源。拓宽渠道是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专职化的重要资源。第一,储存后备辅导员人才库。按照高职院校辅导员专职化培养原则和要求,结合当下紧张的就业形势,选调那些政治品行良好、学业成绩优秀的本科以上毕业生作为高职院校辅导员后备队伍。第二,发挥老辅导员的“余热”。选聘那些经验丰富曾经担任辅导员工作身体状况良好的退休教师,这些老辅导员善于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熟悉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丰富的工作阅历使他们可以担当大学生的心理咨询师,工作成效明显。第三,注重交流,发挥潜能。从事高职院校管理工作和行政后勤工作的干部,由于具有较为丰富的管理工作经验并对大学生的生活需求和学习需求十分了解,做起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这是不可忽视的辅导员专职化的部分资源。第四,发挥“两课”教师的作用。高职院校开设的“两课”是大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由于“两课”不是大学生专业课,许多“两课”教师的课时受限,课酬津贴不高,影响了这部分教师的工作情绪。可以采取教师资源充分利用和有效配置的措施,使这部分教师担任辅导员,更好地发挥“双师型”教师的作用。

(三)建立综合考评机制。完善考评是保证高职院校辅导员专职化建设的手段。在专职化辅导员队伍管理上,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对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及考核办法。实行档案化管理,建立辅导员业务档案,档案记载内容包括工作目标、工作业绩、工作量、业务学习、理论研究、考核情况、奖励惩处等内容。充分运用对上述内容的考核结果,把这种结果作为评级晋升的主要依据。同时,根据工作需要和辅导员实际情况,学校既可以按照辅导员职称评审标准评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或其相关学科的专业技术职务,也可以同时根据工作年限和实际表现晋升相应的职务待遇。对连续从事辅导员工作一定年限的辅导员,可通过设立非领导职务岗位,解决他们的职级和待遇问题。教育主管部门和高等学校根据辅导员的岗位职责要求成立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委员会,具体负责高校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制定辅导员职称评审标准和实施细则。评聘中要充分考虑到辅导员工作特点,主要考核其思想政治工作的实绩,特别是在关键时刻的表现。

(四)建立保障发展机制。保障发展是保证高职院校辅导员专职化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目前高等院校的辅导员实行的是双重身份的管理体制。他们既是教师又是管理干部,学校应当把他们纳入师资队伍建设和学校党政管理干部总体规划,像重视业务学术骨干一样重视辅导员的培养、选拔和使用。学校应始终坚持专职辅导员队伍相对稳定和合理流动相结合的原则,既完善政策以事业留人,又畅通出口鼓励合理流动。鼓励专职辅导员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专门人才,确保辅导员骨干力量的相对稳定。对专职辅导员实行合理分流的政策能够解决他们的发展出路。当前高校专职辅导员队伍不稳定的重要原因是没有解决好出路问题,没有解决好辅导员“专业化”向“专家型”发展的问题。解决专职辅导员发展出路基本途径,应当是对正常职务性流动和因不能胜任这种工作的人员的流动应予鼓励,并且在管理手段上建立科学有效的指标评价体系。此外,也要注重把专职辅导员队伍作为学校党政后备干部培养和选拔的重要来源,向重点岗位和关键部门推荐使用。高校领导层既需注重专职辅导员的经历,又需注重专职辅导员的职能,参照管理工作岗位确定行政级别和经济待遇。

总之,建立科学规范的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职化管理机制,对于稳定辅导员队伍,充分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营造和谐的大学氛围,实践大学和谐文化建设的科学发展观,推动高职院校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同时,通过对高职院校辅导员专职化队伍的管理内涵界定、分析和研究,对于正确把握高职辅导员队伍专职化规律是大有裨益的,对从事高职辅导员职业的教师来说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1] 张锐,刘建林.以精干高效为目标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初探[J].思想教育研究,2009(1).

[2] 余昌海.浅析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3] 毕丽娜,柳敏.新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困境及对策[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2).

[4] 王波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以安徽某高校为例[J].皖西学院学报,2010(1).

[5] 许小东.管理学视野下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版,2010(1).

责任编辑:石柏胜

G641

A

1671-8275(2010)03-0064-03

2010-03-05

刘明(1970-),男,安徽濉溪人,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法学硕士,在读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法律、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专职队伍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自主筹资筹劳 农村公路要设专职“保姆”
加强企业专职消防队伍建设
专职调解员有了自己的家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专职媒人的变化
还剩多少人?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