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等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索

2010-08-15 00:43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意识大学生能力

彭 峰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淮北 235000)

对高等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索

彭 峰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淮北 235000)

我国高校实行扩招以来,大学生数量大幅度增加,毕业生数量也随之增加,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因此,高校应及时采取措施解决好这个问题,积极开展创业教育是高校解决大学毕业生出现就业难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既有利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有利于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顺利推进,更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

创业教育;创业能力;创业意识

创业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就是以培养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开发创业基本素质、提升创业综合能力为目的的教育。从广义上讲,就是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通过相关的课程体系整体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创业能力,使其具有首创、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从狭义上讲,在高等院校开展创业教育就是教育学生自己开创事业,培养学生创办企业的能力。目前,它作为一种新的教育观念,不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涵,而且突出了教育创新和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

一、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创业教育是西方发达国家发展高等教育的成功经验,也是当前我国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保证高等教育又快又好发展的必然选择,这实际上也是高校扩招、继续健康发展的要求。据中国社会调查所的调查显示,2009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达到610万人,加上其他一百多万没有就业的历届大学毕业生,使得该年中国应届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面临着不同以往的难题。面对这样沉重的就业压力,通过建立适合大学生的教育服务体系,对所有的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进行系统的创业教育、创业训练,培养他们的创业能力、创业素质与创业意识,为他们自主创业做好准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创业教育的根本目的和目标

创业教育的目的主要体现为:注重培养人的创新意识,使大学生具有积极向上、善于应变、乐于创新的思想和能力,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充分认识个人的创造潜能;强调培养人的“三自”精神,即“自学”、“自教”和“自做”,引导学生将学会学习与学会做事统一起来。因此,大学的创业教育不仅是促使一些有潜能的学生创办企业或公司,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为学生步入工作岗位,尽快适应社会以致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创业教育的目标主要是创业精神的培养和创业素质的养成,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重视学生独立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树立“以能力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明确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能力的发展,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发展,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情感的专业人才。

三、开展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

1.开设创业教育课,有计划地进行创业教育

创业最核心的问题,从教育的角度说,一是培养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素质,发展学生的个性;另一方面,创业教育可以帮助高校毕业生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带动更多的就业。

完整的创业教育一般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学生在校期间的创业准备教育,着重于对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培养以及创业有关知识的学习;第二阶段是学生决心创业,建立企业的过程中,学校创业教育培训机构对其进行创业计划指导,为创业者排忧解难,提供相关帮助,协助其顺利开业;第三阶段是开展创业咨询、跟踪辅导、创业指导和服务,促进创业者创业成功,使创业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持续生存和发展。所以在每年新生入学后,首先要对他们进行创业启始教育,深入开展创业教育宣传,让他们在学好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以及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的同时,通过创业教育,掌握一定的创业知识和技能,增强创业素质,挖掘自身潜能 ,培养勤奋进取、开拓创新的个性,增强就业竞争力。

2.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创业意识

创业意识,是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人起推动作用的个性心理倾向,它支配着创业者的态度和行为,具有很强的选择和能动性,是创业基本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着重培养大学生五方面的创业意识,即自主的创业意识、吃苦的创业意识、冒险的创业意识、创新的创业意识以及合作的创业意识,大力推进大学生自主创业。

从目前情况看,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开展,就是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有效地进行有关创业的体验,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创业意识。大多数学生都是在企业实习过程中萌生创业意识,涌动创业激情,树立创业信心,从而走上创业之路的。组织学生参观、考察各种类型的小企业,了解创业过程,体会创业者的艰辛和创业成功后的喜悦,帮助他们树立自主创业信心,深入市场调查,了解当地经济发展态势,写调查报告,为寻找创业项目做准备。

3.注重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

开展创业教育实践活动也是创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创业教育的载体。比如开展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模拟企业管理、创业沙龙或者讲座等,通过以学生自主性活动为主的实践,把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增强学生的体验,又便于检验学生掌握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的情况。这是锻炼和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协调合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创业教育的实践活动既要加强教学计划内的实践环节,也要加强教学计划外的实践活动,既要在校园内进行,也要走向社会,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环境和条件,使学生在创业实践中磨炼创业意志、培养创业能力。要通过创业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激发研究欲望,提高所学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实际运用的能力,进而实现创业所需的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其次可以通过不定期地邀请成功的校友企业家讲述自己的创业经历这样一种方式,从创业事迹引导和鼓励在校学生培养创业精神,来加强学生对创业的感性认识。由于有着相同的学习背景,因此校友企业家的成功经验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在校大学生的认同,并促使其增强创业的信心。

4.坚持改革创新,着力培养创业能力

创业能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继学术教育、职业教育之后,大学生应具备的第三种能力护照。创业能力是创业实践的基本前提,成功创业首先需要具有较强的创业能力。但始终令人困扰的一个问题是:一方面,大学生创业的热情异常高涨,据一些地方统计,七成大学生对创业感兴趣;另一方面,又是居高不下的创业失败率,大学生创业失败率高达70%,而成功率只有2%~3%。创业能力教育包括让大学生掌握创业的基本技能、具备职业技术和经营管理能力、具备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等。因此,如何在大学生中宣传贯彻创业思想、提升创业意识、培养创业能力以及为有志创业的大学生做好创业准备,显得尤为重要。

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必须走校企合作、创学结合之路。在企业创立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学校也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创办一些实体,为学生提供创业实战演习场所,提供工商、项目评估审批等服务。同时,配备由创业成功企业家组成的创业导师,让学生享受免费的陪伴式辅导。学校应积极搭建实践活动平台,合理增加实验和实践的时间,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动手能力。

5.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创业教育离不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师资是创业教育课程教学的关键,因此必须把选拔与培养创业教育的优质师资提到重要日程。而且创业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教师的学识、经历和经验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果。

目前在开展创业教育的各高校里,从事创业教育教学和培训的教师一般来自两个方面:一类是原先从事企业管理学科教学的教师,另一类则是学生就业工作指导老师。这两类师资都有一个共同的弱点,那就是自身缺乏创业经历,在为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培训时,纯知识的讲授多于实战中的真知灼见,难免陷入“纸上谈兵”的尴尬。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之一是聘请有经验人士作为创业教育课堂教学的辅助师资,让有经验的企业管理人员或专家给学生和教师上课,活跃校园创业氛围;或者是让创业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以此来培养和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创业师资队伍。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我国高等院校开展的创业教育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还有许多值得探讨研究的问题,我们要把创业教育的思想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之中,在增加知识含量的同时,更多的注重学生的创新技能、创新性思维、竞争意识、信念意识和良好的情操培养。不仅要使学生将被动的就业观念转变为主动的创业观念,而且还鼓励学生将创业作为自己职业的选择,并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兴趣特长相结合,创造出自己所期望的价值。

[1] 胡放.谈创业教育中的育人观念[J].中国高教研究, 2002(10).

[2] 杨晨光.创业教育:该怎样引导大学生创业[N].中国教育报,2006-06-14(6).

[3] 钟一明.关于高职院校学生创业能力之培育[J].职业教育研究,2008(12).

[4] 周长群.践行科学发展观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和谐就业[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9(16)

[5] 陈成文.加强大学生的创业教育[N].光明日报, 2009-08-28(12).

责任编辑:海 蓝

G64

A

1671-8275(2010)03-0073-02

2010-03-16

彭峰(1971-),女,安徽宿州人,淮北职业技术学院政工师。

猜你喜欢
意识大学生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大学生之歌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