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的职前主义与职业主义的职业教育理念

2010-08-15 00:43孙作艾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主义科目英国

孙作艾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电大工作部,安徽淮北 235000)

英国的职前主义与职业主义的职业教育理念

孙作艾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电大工作部,安徽淮北 235000)

人才是未来社会最重要的支柱与资源,一个国家教育的成败更是该国盛衰的最大关键,世界各国莫不重视教育的发展。诸多先进国家,为有效提升国力,在21世纪来临之际,纷纷致力于教育改革。这股教改的声浪,波涛汹涌,无法抵挡。从英国教育改革的现况,展望未来职业教育努力的方向,就可见这种教育理念的改变。

英国;职前主义;职业主义;职业教育

职前主义与职业主义系上个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英国职业教育学者所争论的教育理念。其思想的来源可追溯到学徒式教育、职业中学以及综合中学等的教育思想。英国政府本来采取放任的教育思想,即地方分权式自由设校的教育模式,后来工党上台,想要改变保守党的教育政策,才引发一连串的辩论,结果虽仍各有自己的理论,但整体上却渐趋一致了。

简单地说,职前主义学者主张“教育是为就业作准备,教育课程必须具有就业导向功能”;而职业主义学者则强调“教育课程必须取自职业世界,教学内容应该就是工作世界的内容”。虽然二者都有职业准备的思想,但职业主义者比较强烈表明谋生的现实主义,其影响所及,在课程设计上,以职业证照制度最为明显。老一辈的英国人对于把教育的神圣工作沦为工商业社会谋生的工具,颇为感慨。

一、辩论的起因

英国可说是最早工业化的国家,早在1777年瓦特发明蒸汽机后,不断地有新发明在英国产生,他们认为非形式化的教育才能给青年人自由思想的机会,所以政府并未强迫青年人接受形式化的教育。19世纪英国殖民地遍布全世界,而有“日不落国”之称。但自美国取代英国而兴盛以后,英国就逐渐萎缩,在思想上也比较崇尚古人了。经过两次世界大战,虽然都是战胜国,但德国势力的崛起却大大震憾英国人心。英国的绅士淑女逐渐改头换面,为了求生存,学校教育必须重新检讨,本来的理想是“教育领导社会”,现在变成“教育配合社会发展”。[1]这种形势地转变,迫使英国的教育学者产生大辩论。

1974年英国工党党首可拉汉执政时,社会上就潜在一股暗流——短期主义,希望工商业能在短期内获利,以挽救英国经济的颓势。Callaghan先生鉴于经济需求,就在1976年于牛津大学演讲时强调:学校除了要提供给学生生动活泼、有建设性的活动场所外,也要给学生有就业的准备。就是这个“学校与工作生涯”引起学者们的辩论。主持辩论的乃是英国教育科学部。

二、职前主义的教育理念

职前主义教育系由英国学者ShirleyWilliam于1977年所提的教育改革绿皮书开始,不断受到政界人物的支持,到1984年约瑟夫爵士(SirKeithJoseph)所提的谢费蓝图(Sheffieldblueprint)达到最高点。当时一般人已体认到青年人必须接受训练,使其成为企业界或工业界有力的竞争者,而经济的成功必须依赖制造业从业人员,文史艺术课程只是消遣性的活动,良好的沟通技巧则是从商的主要利器,文学则被视为奢侈品。只有极少数的人能体会到不关心学术发展是逐渐导致工业衰退的原因。

可拉汉首相在RuskinCollege提出改变学生观念的步骤,企图将工业界与教育界相结合,而将企业生活内涵放入学校课程中。正好在1979年英国的失业率快速上升,综合中学里的理论课程就变成经济衰退的“代罪羔羊”,许多人认为理论课程太多是造成“技术工人”缺少的主要原因。因此,学校老师逐渐修改课程内容,以适应政治和经济上地转变。此时,“多元文化教育”和“青年创业”是解决黑人失业率的主要方案。[2]

在职前主义的思想中,学习活动被认为是“经验的”、“活动的”、“实用的”和“参与的”。教学科目以模块形态呈现,有核心模块与选择性模块两类。教学强调“程序处理”与“技能”,而不重在内容与事实。学生要经过连续的评估达到某种准则规范要求才能获得认可。凡是参加一些新的创始活动的老师和学生,都被认为是特别重要且赶得上时代的,其中有“积极的技术与职业教育”和“职前职业证书教育”等均被认为是改变流行的教学措施。职业课程所需要的教职员、教材、课表、教具远多于旧式的“文雅科目”。而以往所强调的文史科目已被认为是过时且不相关的了。

在职前主义思想的冲击下,许多学者被迫放弃他们文雅教育的象牙塔而进入真实的世界。然而,政治人物用许多美丽的言辞赞扬职前主义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在教育上是否有真实的意义是值得探讨的。到底课堂中的讨论就不如在实验室做化学实验实用吗?量子力学和黑格尔哲学是否就是使人离开真实世界的观念?莎士比亚的歌剧是否缺少实用性?假如没有电子学基础,计算机键盘的实用性是否会减少?这些问题一再被提出讨论,使得职前主义的提倡者只能模糊地说出,具有经济上实用价值的知识和技术与工作世界的相关性较高。英国教育科学部(DES)在《较佳学校》一文中指出“相关性就是要把学生所学的内容带进将来的职业生活中,使其具有实用价值”,因此,广义地说,所有教学活动对学生将来的生活均或多或少有实用价值。

在职前主义的教育政策中,就业准备的急需科目被强化了,而且政府要支出更多的经费在所谓具有“实用性”的教学设备,例如计算机设备的大量扩充,计算机软件经常的更新,机器设备的汰旧换新……,然而基础科学的教学,例如物理和数学并未受到重视。许多课程中删去或减少基础科学的时数,而增加了技术科目的时数。这种代价的投入是否就如预期的能提高经济的竞争力?事实证明,英国的发明能力下降,老师的学术能力也衰退,获利的只是少数的政客和即学即用的部分学生。现在要找一个能完全清楚亨利八世和都铎王朝历史故事的人并不多,要选一位具有数学涵养的老师作为数学国际竞赛的指导老师也不多见。但失业率仍然居高不下。

三、职业主义的教育理念

要探讨职业主义的教育理念必须追溯到早期的教育思想。早期教育家所提出的教育目的为“使人民免于无知”;后来加上“培养身心健康的国民”,然后又加上“培养能担负国家责任的主人翁”;到了19世纪60年代认知心理学发达以后,教育目的修改为“提供人们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机会”,可见教育目的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有不同的理念出现。各国也有各国自己的定义。英国在19世纪70年代经济衰退时,教育目的被迫修正为“培养人们谋生和就业的能力”,因此,职业教育的思想被强化在一般教育措施里面。

1974年,KeithJoseph爵士废除学校谘议会,接着创立“人力服务委员会”以加强职业教育的服务,他认为教育应对社会大众服务,其中最重要的就是:

1.教育应替学生未来的工作作准备。

2.这种准备工作应重在企业所需要的技能。

3.这些技能应为技术性技能。

4.长期以来,英国学校存在两种对职业教育不利的因素:学校潜在反工业文化的暗潮;学校对于学科较好的学生多予鼓励,而对成绩在40%以下的人漠不关心。[3]

这两个因素就是亟待改进的重点,也就是人力服务委员会的工作重点。他们认为教育就是“工作准备”,教育的结果就是“就业”,教育与训练的目的均在使人们“各有所用”。因此,与就业无关的理论科目应予废除或减少。

在这种思潮之下受冲击的乃是综合高中的文史科目,其次就是基础科学科目。为了改变原有的文雅教育,英国政府在媒体上不断鼓励青年人选修“职业科目”,并且参加职业证照检定。1982年,撒切尔夫人(Mrs.Thatcher)主政时,曾拨款7亿英磅给技术职业教育的课程,以培养14~18岁的青年人,使其获得一技之长。保守党的教育理念比工党更进一步。70年代,工党只强调教育与工作世界要有密切的关系,80年代,保守党则强调教育与职业要直接相关,并且要调和职业课程与学术课程,使学生更具竞争力。1985年,上议会又决定拨25亿英磅作为在职训练,以支持TVEI计划。

职业主义思想到了1987年已经产生的效果就是选修职业科目的人数增加了,而且参加检定的人数也大量增加。学校中课程设计变成以“检定考试”为目标,连在职训练的课程也是以能通过检定考试为目标。由于资本主义的社会观着重在经济生活地提升,就造成英国人强调“读书、就业、赚钱、再进修、再赚钱”的永续教育思想,与美国人提倡的“生涯教育”(careereducation)相似,但是英国人在职业主义理念下所做的,比美国人更“直接面对生活问题”。此时,就有人质疑: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是培养人格还是培养就业技能,学校的角色到底是什么。似乎在80年代英国人所关心的只是“就业”,此外没有别的哲学了。或者说“除了金钱以外,没有别的目标了”。

英国人引用杜威(Dewey)的“从做中学”观念,认为做就是训练,因此课程均应以训练为主,而不是以理论为主。在 TVEI的课程中,可转换的技术,可协商的课程和实验的学习就是它的注册商标。其中可协商的课程,是指老师和学生可由协商而决定课程的执行。

四、结论

从英国的职前主义理念发展到职业主义理念,可以看出经济问题对教育问题大有影响。政治人物为了改善经济情况,就以教育为工具,来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职前主义把学校教育视为职业准备工作,课程安排以与工作世界相关为原则,职业主义则更进一步把整个生涯规划为职业生涯,除了初中三年为试探期,高中以上的课程就以技术发展为主,以取得职业证照为目标,而在职进修则以获得即学即用的技术为目标。

在功利主义的诱因下,教育学家似乎都隐藏起来了,只有政治人物有所作为,文史科学的教育逐渐没落,技术教育日渐被看重。虽然有再教育的课程为着已在职的成人,如果原来的基本知识不够,其再就业的能力势必会受到影响。以前培养绅士淑女的文法中学逐渐被 TVEI取代,长此以往,英国的社会风气将变成更现实、更缺少人性化。美国学者NortonGrubb研究过英国的教育后说:“职业主义的作法固然可以应付社会上短期的需要,但是长期而言,人力素质将整体性地衰退。”[4]少数英国学者已经预见到持久的经济力量还不是靠纯技术化的职业教育,乃是要提高人们一般的水准,才有力量去发展高科技。我国在检讨技职教育、推展综合中学之时,应以英国的经验为鉴戒。

[1] 王伟廉.课程研究领域的探索[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

[2] 司琦.课程导论[M].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9.

[3] 李子健,黄显华.课程——范式、取向和设计[M].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4.

[4] 徐名滴.课程理论与课程设计[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1.

G710

A

1671-8275(2010)03-0077-02

2009-12-25

孙作艾(19572),男,安徽淮北人,淮北职业技术学院政工师。

责任编辑:张彩云

猜你喜欢
主义科目英国
2024年拟在河北招生的普通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发布
英国的环保
新写意主义
欧盟同意英国“脱欧”再次延期申请
近光灯主义
英国圣诞节
这是一部极简主义诠释片
让讨厌的科目“牛”起来
冬日 新碰撞主义
汉语或成俄罗斯高考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