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2010-08-15 00:43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岗位计算机

李 凌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安徽淮北 235000)

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李 凌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安徽淮北 235000)

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应以岗位需求为基本依据、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构建“多层次、活模块、双证制”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应体现实用性、先进性,实现与企业应用的“无缝连接”,以满足学生就业、升学以及个性发展的需要。

课程体系;职业;技术;岗位

计算机应用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领域,它已经成为一种广泛使用的工具。网络的普及以及信息化建设的飞速发展,需要大量从事网络建设、维护与管理的技术人员,他们主要从事局域网规划、组建、维护与管理以及小型网站规划、建设。计算机技术在传媒、影视、教育等领域的应用也日趋广泛,如平面设计、三维动画等,这也需要大量的多媒体信息设计、技术处理人员。资料统计表明,百分之七十以上使用计算机的人员仅懂得与本职工作有关的操作,而对有关计算机系统更新与维护知识知之甚少;修改现有的软件或者开发真正适合本岗位的应用软件,就更是困难。这从一个侧面说明,计算机应用存在着大量的就业岗位,这些岗位都是技能型岗位,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应该比本科生更适合这些岗位[1]151。然而,对近年来毕业的学生进行跟踪调查的结果表明:许多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却改行从事其他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工作。因而,完善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体系,培养出实用性强、应用技能高的学生成为迫切需要。

一、课程体系现状

课程体系是专业设置的核心要素之一,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着眼点。高等职业教育要面向职业岗位,培养服务一线、高技能型人才,因此课程体系设置要考虑所培养的人才的高等性、技术性、知识能力的职业性,毕业生去向的一线性和基础性等。

目前大多数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设置种类较多,涉及的应用方向比较广,导致每个应用方向都是点到即止,形成了毕业生“什么都学过,什么都懂得不多,什么都不能做、不会做”的尴尬局面;另外,专业课程没能形成与职业岗位相关联的技能体系,难以适应 IT技能工作岗位的需要;在课程的教学中重视传授专业知识,轻视培养职业素质以及职业技能训练,造成所培养的学生不能胜任IT工作岗位。

因此,在进行专业定位以及课程设置前,必须清楚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确定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将任职的职业岗位,以及各个岗位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要求,确定本专业的专业特色,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学有所用、学以置用”。例如网站设计,美术专业的学生侧重网站美工设计,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生侧重后台代码的编写以及网站的维护,这样就能使不同专业的学生各得其所,充分发挥各自的技术专长。因此课程设置应根据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使学生达到所学即所用,所用即所学。

二、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课程设置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以技能培养为主要目标[2]9,技能又是建立在“职业”与“技术”基础之上的,因此课程设置应坚持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本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同时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生源复杂,基础参差不齐,课程设置应灵活多样,允许学生按自己的特长、兴趣、知识基础选择专业方向,使学生的学习更具主动性、自由性和灵活性,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增强就业竞争力和工作适应性;另外,课程内容、授课方法以及考核方式均围绕能力培养进行设计,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培养实际应用能力为主线,重点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衡量教学成功的标准是“会不会做,做的效果如何,做的效率如何,与实际工作有无差距”。

课程体系应体现职业的要求,将教学计划和职业标准、行业要求有机结合起来,将职业标准融入课程标准中,在培养方案中嵌入职业证书的要求;同时教学活动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课程内容以工作过程为组织逻辑,以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为课程的实施原则,并符合动态性、开放性和灵活性的人才需求模式,当学生面向就业市场的时候,同时拥有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计算机应用专业是我院最早的专业之一,我们经过长期的研究和探索,构建了以企业岗位需求为核心、以实践教学为主线、兼顾学生个性发展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这就满足了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为职业提供了深度适宜、宽度适当的基础知识,同时有多个职业岗位模块课程供学生选择,即:“多层次、宽基础、活模块、双证制”。

我们根据计算机应用专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以及学生的知识基础情况,按照计算机应用技术相关职业资格标准构建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六大课程模块。公共基础模块(简称A模块)和应用技术基础模块(简称B模块),A模块和B模块是该专业所有学生都必须掌握的“宽基础”模块,“宽基础”模块一方面为后续的“活模块”打下必要的基础,同时使学生具备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

公共基础模块培养学生基本人文素质以及职业素质,搭建专业基础知识结构。素质教育贯穿于相关课程的学习、实训、实践等整个教学活动中,以培养、提升学生职业竞争力,以及对未来职业技术变化适应的能力。

应用技术基础模块构筑学生专业基本能力,培养学生岗位基本技能。课程的设置依托对岗位工作能力影响较大的主流技术或工具,适当兼顾一些学科理论知识,为学生进一步提高、发展作铺垫;而不是追求全面的、华而不实的“撒佐料”式课程设置,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讲授功能类似的多种工具或技术,从而形成主次分明、重在实用的专业课程体系。教学重点放在对学生岗位基本技能的培养上,通过讲、练、做结合,重在实践,以灵活应用为目标,对应用型知识以有用、够用、必须为度,将相关知识点分解到实际项目中,通过对项目的分析来讲授相关理论知识;选择技术实用性、知识拓展性强的实际案例,学生在教师的协助下完成,从而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公共基础模块和应用技术基础模块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每个学生必须学习的,在完成了A模块和B模块的学习之后,由学生根据“基础模块”的学习情况以及个人爱好选定“活模块”。“活模块”有四个专门化课程模块:程序开发课程模块(软件开发与维护工作)、多媒体设计模块(多媒体信息设计、处理工作)、网页设计(网站设计)、办公应用(计算机的使用、维护与管理)。在“活模块”中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较强的职业岗位技能培养,学生必须从四个模块中选择一个进行学习。每一个“活模块”都对应着一种职业岗位,依据其职业能力确定其核心系列课程。同时,“活模块”的课程设置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生个性特点及时调整、更新。“活模块”中,课程教学设计在宏观上采用“项目驱动”,在逐个完成各个任务单元的过程中,实现以项目实战为载体,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培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完成一个阶段的学习之后,让学生从事与岗位相关的技术和管理工作,这充分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职业性”。通过顶岗实习,学生对自己的将要从事的职业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同时融学、做为一体,提高了学生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为今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活模块”的课程安排改变传统“学期制”,而是根据课程知识在工作任务中的应用而开展,采取分段教学的方式,即将一门专业课程分几个阶段讲授,由浅入深,如对于应用程序开发模块,主要设置了《数据库基础》、《C#程序设计》、《HTML基础》、《asp.Net程序设计》、《软件项目管理》课程。将《C#程序设计》分为几个有机组成部分,分段展开教学,采取如下的教学顺序,《C#桌面编程》(周学时20,6周)、《数据库基础》(周学时20,5周)、《C#数据库编程》(周学时20,7周)、《HTML基础》(周学时20,2周)《asp.Net程序设计》(周学时20,8周),在该模块中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的机会、表达的机会、创作的机会”。课程结束后,让学生真正地参与项目的开发以及评价,因此实践内容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学生所学的知识以及获得技能在工作中得到应用;同时项目任务安排要考虑多层次,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确保绝大多数学生能学有所得、做有所获,使学生在专业技术领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的考核采用终结性考核与过程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实验(20%)+项目(40%)+期末笔试(40%),并将行业的从业标准引入学生学习评价过程中,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使考核成绩真正反映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以真正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和竞争能力。在活模块学习结束后,学生必须参加行业考试,并取得至少一种证书。

这种“多层次、宽基础、活模块、双证制”的课程体系,充分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依据学生个性和市场需求动态设置课程结构以及课程内容,课程设置与职业要求接轨,打破学科体系、知识体系的惯例;课程考核采取以实践为主,理论笔试为辅的考核办法;将技能培养和职业素质培养贯穿教学始终,注重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培养,从而使培养的学生能够符合行业要求并能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较好地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因此也较好地实现了学生的求学目标,满足了家庭和社会的需要。

[1] 铁锐.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大众科技,2006(6).

[2] 王章豹,赵赓.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深化高职院校教学改革[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G420

A

1671-8275(2010)03-0084-02

2010-03-29

李凌(19712),女,安徽萧县人,淮北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信息处理。

责任编辑:之 者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岗位计算机
计算机操作系统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