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士文学与武侠小说的社会角色论

2010-08-15 00:43旭,杨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侠士骑士形体

徐 旭,杨 迪

(武汉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 430072)

骑士文学与武侠小说的社会角色论

徐 旭,杨 迪

(武汉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 430072)

从公共管理的角度来看,骑士文学与武侠小说中都活跃着各类公众人物,并扮演着相应的社会角色。公众对公众人物进行基于崇高期待的行侠角色的假设或基于才资期待的尚武角色的假设。公众人物则通过借助于首因效应的形体形象或借助于晕轮效应的人格形象这两种方式,双管齐下地展现自己的角色形象。

武侠;社会角色;公众人物;公共管理

社会角色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是“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1],而与公众人物相对应的社会角色则是普通公众。公众对公众人物的知觉是一个始于假设而不断修正的过程。本文依据公共管理学相关理论,从公众人物的角色扮演和公众对公众人物的知觉这两个维度出发,在角色类型与公众假设、角色形象与公众印象两方面对骑士文学和武侠小说作社会角色论的全新比较。

一、角色类型与公众假设

陌生人物频繁活跃于公众领域将顺理成章地成为公众人物,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引起公众关注。公众会从不同角度出发,对公众人物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类型进行不同的假设,并作出相应的期待。

1.行侠角色与崇高期待

公众基于美好的愿望,对公众人物产生崇高人格的预期,从而在道德层面赋予其相应的内容。崇高期待“主要是指理想形象中的‘品质’要求”[2]。骑士文学里的“骑士精神”和武侠小说中的“侠义精神”就是公众崇高期待之所在,公众期待罗兰式的忠君骑士,也期待郭靖式的爱国侠士。

在《罗兰之歌》中,罗兰遭遇萨拉戈萨大军伏击,敌军数十倍于己,形势极端不利。但明知寡不敌众的罗兰仍顽强不屈,奋勇抵抗,还时时鼓舞部下舍命报效君主,直至全军覆没。“罗兰是西欧中世纪骑士的优秀代表和楷模,他的事迹和精神教育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骑士们。”[3]作为一名骑士,勇敢和忠诚的高贵品质在罗兰身上体现得一览无遗。站在世俗的角度,罗兰英勇果敢,忠君爱国;站在宗教的角度,罗兰坚定信仰,扫除异教。罗兰以生命的代价诠释“骑士精神”的深刻内涵,无愧为骑士的楷模,而郭靖同样以生命的代价演绎“侠义精神”的崇高境界,更无愧乎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射雕英雄传》里的郭靖生性朴实正直而光明磊落,闯荡江湖不失侠士风范。但最为难能可贵的是他处江湖之远而心系庙堂,矢志不渝地以岳飞为榜样,秉持精忠报国之志。襄阳保卫战中,郭靖也处于敌众我寡的不利境地,深知孤城难守,其妻黄蓉就曾提议城破后夫妇二人骑马出逃,但被大义凛然的郭靖严辞拒绝。抱着玉石俱焚的坚定信念,郭靖义无返顾地率领中原武林众豪杰死守襄阳。

作为骑士,忠君爱国、护教任侠是其基本道德规范;身为侠士,扬善惩恶、行侠仗义,是其根本行为准则。罗兰与郭靖,或为骑士之典范,或为侠士之楷模,殊途同归地诠释公众对行侠角色的假设。但是,在骑士文学和武侠小说中,公众对公众人物行侠角色的假设还是同中存异,体现不同的倾向性。

公众对骑士的假设相对倾向于先赋性。先赋角色是“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的或生理的因素基础上的社会角色”[1],也即俗语所云“龙生龙,凤生凤”,强调的是先天的遗传因素。公众所期待的优秀骑士大多血统高贵,如《亚瑟王之死》中的亚瑟和陶尔。亚瑟本是王子,血统之高贵不言而喻,所以惟有他才能轻而易举地拔起象征王权的石中之剑。而生养于放牛人之家的陶尔特立独行,其性情与众兄弟迥然相异,不事生产却爱舞枪弄棒。原来其母带孕出嫁,其真正生父乃是英勇善战的伯林诺王。反观武侠小说,公众对行侠角色的假设则更倾向于自致性。自致角色指“通过个人的活动与努力而获得的社会角色”[1],强调的是后天的个人历练,大有“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之感。古龙小说一向天马行空而极少述及侠士的成长经历,但“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仍旧可以从中看出自致角色的倾向性。“陆小凤传奇系列”里的西门吹雪可谓天才型剑客,七岁便能学剑,但也历经七年的苦练而成绝世高手,其中的艰辛困苦,可想而知。至于金庸小说中的公众人物,则绝大多数都遭逢逆境,无怙无恃几成惯例,但又都久历江湖、几经磨难而威震武林,如陈家洛、袁承志、郭靖、张无忌、石破天等人。

2.尚武角色与才资期待

公众进行行侠角色假设的同时,也会对公众人物的才能提出要求,并相应地进行尚武角色的假设。才资期待“主要是指理想形象中的‘能力’要求”[2]。无论是骑士文学抑或武侠小说,武功都是公众人物的特色专长和主要才能,也是公众的期待之所在。

一如力量强大的贝奥武甫(《贝奥武甫》)徒手与魔怪格兰道尔相搏竟扯下其臂膀,令魔怪身负重伤而逃,最终疼痛致死。再如西格夫里特(《尼伯龙人之歌》),膂力非凡而武功高强,只身一人便杀死尼伯龙两王子及一众勇士,更曾亲手杀死凶猛的巨龙。但是,贝奥武甫与西格夫里特演绎的骑士武功不过是原始而实在的格斗术,而侠士武功则不止于此,更多的是“意境打斗”。“金庸的‘意境打斗’是运用浑厚的笔力,深入浅出地写出‘以弱胜强,以无胜有’的意境,充满哲学意味,却能雅俗共赏,故深受大众喜爱,但始终不离武打。”[4]以金庸笔下的“降龙十八掌”为代表的侠士武功其实是一种以虚打实的中国“气功”,显然有别于骑士以实打实的肉搏术,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而“古龙武功描写强调一个‘快’字”[5],《风云第一刀》中李寻欢的飞刀绝技例无虚发,不出则已,一击毙命,谁也不知道飞刀在哪里,也不知道李寻欢如何出手。

贝奥武甫和西格夫里特勇战妖魔,骑士的高超武艺振奋人心;李寻欢和叶长青技压群雄,侠士的精妙武功令人惊叹。公众期待公众人物武功盖世,惟其如此才能扫荡邪恶,保护公众。但是,在骑士文学和武侠小说中,公众对公众人物尚武角色的假设也是同中有异,并赋予其不同的内涵。

骑士居庙堂之高而与贵族身份紧密相连,且杰出骑士往往下属众多,故其尚武角色极具功利性。功利性角色“指那些以追求效益和实际利益为目标的社会角色”[1],骑士行为的源动力就在于实际经济利益的获得。“骑士的生活离不开经济,甚至骑士制度的兴亡都与经济密切相关。”[6]熙德(《熙德之歌》)四处征战,除掠夺战利品以满足生活需要外,最重要的是为部下提供军饷,所以每次凯旋都将绝大多数战利品分诸众骑士。虽然熙德高举扫除异教的宗教旗帜,但若没有切实的经济利益为基础,显然招徕不了武艺高强、人数众多的骑士,自己也会因势单力薄而逐渐消亡。但是,武侠小说中的侠士处江湖之远而与平民身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且多是独来独往之人。所以侠士行为的源动力往往不在于实际经济利益的获得,而是纯粹为维护江湖正义而蹈锋饮血,故其尚武角色多具表现性。表现性角色“不是以获得得经济上的效益或报酬为目的,而是以表现社会制度与秩序、表现社会行为规范、价值观念、思想道德等为目的的社会角色”[1]。方兆南(卧龙生《绛雪玄霜》)心怀正义而聪明机警,为报师仇而涉足江湖,随即卷入纷繁复杂的正邪斗争之中。此时,师仇与情爱都已不重要,他最大的心愿则是为武林正义贡献自己的心力,并锲而不舍地付诸实践。方兆南的所作所为非旦毫无经济利益可图,甚至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但他无怨无悔而不懈努力,这正是侠士与骑士的本质区别之所在。

二、角色形象与公众印象

公众对公众人物所作的社会角色类型的假设极富主观性而不一定与客观事实相符。此时,公众惟有通过目标公众人物在扮演社会角色时所展现的客观形象去知觉,并随之修正心中的假设。

1.形体形象与首因效应

形体形象指一个人在身材容貌、衣着打扮等外在方面所展现的特征,诉诸视觉说服。公众所假设的社会角色是否符合事实,首先便是通过视觉对公众人物的形体形象进行验证。

“从形象心理学看,外形和容颜由于其诉诸视觉说服,容易先入为主地给人以某种印象暗示。公众比较容易‘直观’地以外形来初识其人甚至感情介入。”[2]长相英俊、身材魁梧的骑士或侠士自然会带给初识之人美好的第一印象。“素不相识的人初次见面彼此留下的印象称为第一印象。第一印象也称‘先入为主’,将直接影响对他后来行为的解释与评价。”[7]阿夫坦季尔(《虎皮武士》)如梧桐树般挺拔,雄姿英发又不失儒雅,一双明眸如水晶般清澈,所以虎皮武士塔里埃尔一见他便引为知己,惺惺相惜,倾吐衷肠。再如《亚瑟王之死》里的兰斯洛特骑士、特里斯坦骑士,无不是英姿飒飒、风度翩翩,前者竟使亚瑟王之妻桂乃芬心醉神迷,后者更令马克王之妻伊索尔德一见钟情,自然也无可置疑地在公众心中留下先入为主的美好印象。

形体形象虽然为公众知觉公众人物提供一种便捷途径,却也可能误导公众,因为首因效应有其局限性。“人们根据最初获得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较不容易改变,甚至会左右对后来获得的新信息的解释,这就是首因效应。”[8]公众受首因效应的主导而对公众人物第一次展现的形体形象留下深刻印象,并不自觉地对其后来的行为作出相应解释。如果公众人物的真实形象与形体形象相符合,首因效应使公众能够更为迅速地知觉公众人物;反之,后果不堪设想。

在骑士文学中,公众不自觉地遵循首因效应而判定相貌堂堂的骑士必定身怀绝技而济世怀人,这似乎并无不对之处,因为骑士的真实形象往往与其形体形象相符合。虽然武侠小说亦不乏英俊潇洒的侠士,如梁羽生《萍踪侠影录》之张丹枫、金庸《天龙八部》之段誉、古龙《风云第一刀》之李寻欢、卧龙生《剑无痕》之何寒衣,但这并不代表全部。

骑士文学对骑士的“脸谱化”坚决地否定了成语“以貌取人”的贬义性,而武侠小说则生动地阐释了“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古谚。在金庸《笑傲江湖》中,华山派掌门岳不群五柳长须,面如冠玉,一脸正气,四处结纳又毫无掌门人架子,一个正人君子欲然纸上;而令狐冲先是诓骗乞丐讨酒喝,后又混迹妓院疗伤,言语粗俗,放浪形骸,俨然一个登徒子。事实上,岳不群欺世盗名,貌似祥善实则伪善,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而令狐冲虽放荡不羁,却不失真诚率直。但公众还是囿于首因效应,为形体形象所惑。当《辟邪剑谱》失踪之际,都不约而同地怀疑令狐冲而独不疑心罪魁祸首岳不群。同样地,在卧龙生《剑无痕》中,第一堡堡主高天健展现在世上面前的也是一副正义凛然的面孔,实则图谋不轨,危害武林。但是,身为阴阳堡五大剑使之一的叶长青眼睁睁地看着高天健为夺圣水而滥杀无辜,却仍不怀疑他的险恶用心,反而对阴阳堡的信仰产生动摇。而古龙《风云第一刀》中的林仙儿貌美如花,天使般的面容下隐藏着蛇蝎般的险恶用心,阿飞却为其外表所惑而自甘堕落,对李寻欢的一再警告置若罔闻。

2.人格形象与晕轮效应

人格形象指一个人多元素构成的内在的精神品质而主要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去展现。形象的穿透力和影响力的关键在于内在人格而非外在形体,人格形象诉诸心理说服,是内心真实的体现,故而也是真正意义上的角色形象。

骑士往往将形体形象与人格形象完美结合,相映成辉。在《亚瑟王之死》中,兰斯洛特骑士离开朝廷寻觅奇迹,一路上锄强扶弱,行侠仗义,先是力战陶昆营救被掳的众多骑士,接着又杀死强抢妇女的邪恶武士和霸占渡桥的恶徒,随后又打败奴役贵妇的两个巨人并解放整个城堡。特里斯坦骑士更是救民于水火,为免却爱尔兰安国心王每年向康沃尔马尔克王征收的贡税,大战前来征税的马汉思骑士,令其遭受致命打击负伤而逃,自己也身负重伤,生命岌岌可危。兰斯洛特和特里斯坦的英雄事迹无愧于各自英俊的外表和骑士的荣誉。而武侠小说也不乏兼聚潘安之貌、荆轲之志的英俊侠士。张丹枫、段誉、李寻欢、何寒衣各是梁羽生、金庸、古龙、卧龙生笔下最为俊朗的正面典型。但是同样地,他们留给公众的深刻印象并不在于形体形象的赏心悦目,而在于人格形象的慑人心魂。张丹枫与朱明王朝有不共戴天之仇,但他不愿导演异族入侵、生灵涂炭的人间惨剧,最终一笑泯恩仇。段誉身为大理镇南王世子,集皇室恩宠于一身,闯荡江湖之际却侠肝义胆,不惜牺牲性命。不会武功之时,便奋不顾身地冲入刀光剑影的仇杀现场,劝诫双方放下屠刀、息事宁人;因缘际会得到逍遥派的至高武学北冥神功和凌波微步之时,却只学自保的凌波微步,而不学伤人的北冥神功。李寻欢文武双全,堂堂探花郎的飞刀绝技独步天下,但他甘愿为成全他人而虐待自己,以至落魄潦倒。而何寒衣身为名门正宗武当派的入室弟子,为维持江湖正义却不惜自毁名誉,投效声名狼藉的阴阳堡。

当外在的形体形象与内在的人格形象实现完美的统一时,便会造成强烈的晕轮效应。晕轮效应是指“对个体某一行为特征形成的突出印象,影响了对个体其他行为特征的认识和评价的心理现象,也称‘以点代面’的倾向”[7]。受晕轮效应的影响,公众往往只注重公众人物角色形象的某一种特征,而“不管这种单独特征是什么,它都可能凌驾于所有其他特征之上,形成以偏概全的知觉偏差”[9]。但是,以点代面和以偏概全未必尽是贬意而不可取,只要这个点和偏能够正确代表的公众人物的主要形象特征。骑士的形体形象与人格形象高度统一,所以公众对兰斯洛特、特里斯坦等公众人物形成的以点代面和以偏概全的知觉偏差,便丝毫也不妨碍他们得出真实客观的印象。虽然在武侠小说中,侠士的形体形象与人格形象并不全都和谐统一,甚至严重背离;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样反而给公众以出乎意料的惊奇之感,进而使其抛却对形体形象的片面知觉而专注于人格形象。晕轮效应以点代面和以偏概全的知觉偏差将使公众对公众人物的崇高人格形象刻骨铭心,以至忽略甚至忘却所谓的瑕疵。公众不会斥责张丹枫置国恨家仇于不顾,也不会嘲讽段誉不自量力身赴险地,更不会介意李寻欢和何寒衣将名誉弃若敝履,而只会感佩这些侠士的大仁大义。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横枪骑士沙场角逐,仗剑侠客笑傲江湖,貌似神离令人茫然无度。但若以公众之角色融入其中,不惜“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终将不负所望,尽为书中公众人物之精彩角色扮演所陶醉。此时感叹“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不再有“纸上得来终觉浅”的闷苦,这恰是身历其境,躬行知此事之故。

[1]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 秦德君.领导者公共形象管理[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

[3] 倪世光.西欧中世纪骑士的生活[M].石家庄:河北大学出版社,2004.

[4] 李玉萍.新派武侠小说研究[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5.

[5] 罗立群.中国武侠小说史[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2008.

[6] 倪世光.中世纪骑士制度探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7] 丁晓红.管理心理学理论与实践[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

[8] 徐仁辉,杨永年,张昕.公共组织行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9] 黄维德,刘燕,徐群.组织行为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石柏胜

I106.4

A

1671-8275(2010)03-0101-03

2010-01-31

徐旭(1986-),男,浙江瑞安人,武汉大学文学院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侠士骑士形体
对抗大帝国的骑士
克里夫兰骑士
浅析侠文化中的“隐逸”之道
西夏文形体研究述略
鸡霉形体
试论《琅琊榜》中所蕴含的侠士文化
翻洗酒坛(下)
早期形体训练对产妇产后形体恢复的积极效果
邱雨玟&张肇达时装发布在京举行
New Enem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