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是动人也无情
——试析《红楼梦》中薛宝钗的艺术形象

2010-08-15 00:43王凌晨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薛宝钗宝钗淮北

王凌晨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淮北 235000)

任是动人也无情
——试析《红楼梦》中薛宝钗的艺术形象

王凌晨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淮北 235000)

薛宝钗作为一个受封建道德影响至深女性,她有着作为一个女人的动人之处,但在对待各类人的态度及其行为语言上却依旧是无情的,动人是外在的画皮,无情是其内在的本质,宝钗的悲剧是当时整个社会的悲剧,封建束缚是其无情的根源。

动人;无情;虚伪与冷漠

薛宝钗,是一条横亘在宝黛之间无法逾越的鸿沟。喜欢她的人说她温柔贤惠,大方得体,品貌端庄,才华横溢;不喜欢她的人说她城府太深,野心太大,俗气太甚,感情太虚。就如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对宝钗的分析和评价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想这其实也是遂了曹雪芹创作的本意——就是要丰满她的性格,隐蔽她的个性,让后来的读者都能或多或少从宝钗身上看到自己的生活缩影,从而增强小说的文学性和艺术性。

宝钗出生于金陵四大世家“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的薛家。年少丧父,与寡母相依为命。虽然薛家也曾经依靠皇权,是个具有特权的红顶皇商,做过较好的经营,跻身金陵四大世家之列。但随着父亲的早逝,家道的衰败,更加上有一个极不成器,成天在外鬼混,吃喝玩乐,屡犯命案的哥哥,又折腾出一个野蛮无比、胡闹无双、红杏出墙的嫂嫂夏金桂,薛家已经是山穷水尽,无力支撑起金陵世家的门面,于是只有投靠了贾府。宝钗从小接受了比较系统的封建教育,“是一个符合封建礼教要求的‘德言工貌’四德俱全的封建淑女的形象。”[1]知书达理,善解人意,做人行事严格地遵守封建道德规范。在太虚幻境的正册判词中,曹先生评价了宝钗:“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动人的美貌。在“花招秀带,柳拂香风”的大观园里,钗黛无疑是美丽的代言人。她“脸若银盆,眼若水杏,唇不点而丹,眉不画而翠”,就连“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的宝二爷都为她的一段酥臂,竟然魂悠悠出窍,心颤颤而动,于是被善于起绰号的颦儿讥笑为“呆雁”。宝钗的容貌无疑是动人的,曹雪芹别具匠心地将她和颦儿孤傲清幽的美相区别,让她更符合当时儒家审美标准的雍容娴雅之美,她的美,她的动人代表着一种温柔敦厚,贤淑良品的人格理想,“矜而不争,群而不党”,正与她的“安分随时”的性格相契合,更符合大多数自命正统人士的审美眼光,在儒家思想中,这样的美就是真美,而颦儿的美代表的是个性美,欣赏范围只限于一小部分个性张扬的人或者类似于宝玉这样不要“金玉良缘”却只念着“木石前盟”的情种,曹先生这样的设计就是要让后来人看清楚宝姐姐美貌的动人是媚“俗”的动人,却在那个时代占据了正统位置的动人。

动人的才学。论及诗才,她经、史、子、集融会贯通,诗词歌赋博采广收,甚至连《西厢》、《琵琶》“元人百种”也多有涉猎。她能随便道出《唐诗品汇总序》中的“杜工部之沉郁,韦苏州之淡雅,温八叉之绮靡”来,谈论理财之道时又能顺口道出《朱子文集大全类编》之语。除此之外,宝姐姐对书画知识也有真知卓见,谈及颜料画具娴熟谙晓;医学药理知之甚笃,经验丰富,言之成理,而对于女孩子不感兴趣的参禅悟道那一套也了如指掌,可谓博学杂收,无所不能。

动人的交际能力。宝姐姐的品貌和才学固然是动人的,但是曹先生最想表达的却是这位“品格端方”女子的“人情练达”之动人,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宝姐姐拥有出众的交际能力。“作为一个正统的封建淑女,薛宝钗在生活中一起步就自信而乐观地走在了封建社会为妇女所界定的‘正道’上。她始终脚踏实地地关心着现世功利,灵活圆熟地把握着生活的技巧”[2]。宝钗很善于处理各方面的人际关系,以致贾府上下,无有说她不好的。宝钗秉持世俗的理智,谨守封建的妇德,几乎放弃了个人道德感情和追求,尽心尽力地维持着封建时代贵族女子正统风范,一步一步实现她的“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人生理想:夫有治国才,妻有停机德。这也是封建时代女性的最高人生理想。

“薛宝钗是《红楼梦》最理性的人物,这种理性的冷静不仅使薛宝钗在大观园众多姐妹中突显了‘品格端方’的大家仪态,也给她笼上了‘无情’的色彩”。[3]在那样一个封建礼制、家族利益至高无上的社会背景下,作为出身大家的薛宝钗对于封建统治的礼教、理学自然是信奉恪守的,而信奉恪守封建礼法的代价必然是泯灭自己的个性,因此,在表面品格端方之后也必然是虚伪与冷漠。

对宝玉的无情。百年来,红学界和普通读者争执最多的大概就是宝姐姐对宝玉有没有真感情。在我看来,这种感情是有的,而且也是真挚的,对宝玉的无情是指宝钗接受的教育和行事哲学使得她不得不将自然的情感欲望深深地隐藏起来,体现在面上的无情,在第三十四回,她去探望受笞的宝玉,情切之下说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了,心里也……”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得急了,不觉就红了脸。这处描写非常传神地写出了宝钗对宝玉的真情,宝钗毕竟是个怀春少女,长期和宝玉在一起生活从潜意识中萌发了感情,这种至情所在,却不是森严的礼教和严苛的自律能抵制的,所以在某些场合,宝钗的真情就会不经意地流露出来。当然这种“失态”会很快被她根深蒂固的理性发觉并制止,宁可泯灭自然天性,生生将自己变成一个随时俯仰,随俗媚俗的“木美人”,也不愿向颦儿那样热情的主动追求自己的幸福,非要表现在面上的无情,让宝玉也就近而远之了,这般毁心弃性,丧失自我,已不是一句“无情”所能负载。它既是她个人人格的悲哀,也是那个时代整个人性的悲哀。究其原因恐怕与宝钗一家进京的目的有关,宝钗是待选的皇家秀女,而她恰恰又是个孝顺的姑娘,很希望通过自己的“入宫”来复兴薛家,于是她在元春归省的时候想依靠贾元春的“终南捷径”进入宫中,为了讨好元春便有了那首《凝晖钟瑞匾额》,但事与愿违,元春似乎感受到了来自宝钗的威胁,她于是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就是将宝钗许配给宝玉,这点在她赐予宝玉和宝钗的礼物是相同的这点上可看出,宝钗到这个时候才真正打消了入宫的念头,在宝钗打消这个念头之前,她对宝玉的感情是绝对不敢表露的,甚至还要表现得无情些更好,我们来看由于马道婆使魔法,导致了王熙凤和宝玉中了邪,宝玉醒来后,大家很高兴,宝钗就开了个玩笑,说阿弥陀佛,如来佛真忙,不光要忙着讲经,还要忙林姑娘的婚事。还有一次,黛玉让贾母叫走了,宝玉都没心情吃饭了,匆匆忙忙吃完饭赶紧要走,宝钗说,赶紧让他走吧,要不他惦记林姑娘,林姑娘也惦记他呢。这两次玩笑反映出来的是宝钗一方面要掩饰自己的真实感情,另一方面表现出来潜意识里面的她的那种封建道德观念是根深蒂固的,就是按照封建道德规范,女孩子根本不应该考虑自己的婚事,自己的婚事应该由父母做主,如果父母不在,就由长兄做主。宝钗这种做法,她不是出于虚伪,而是非常真诚,就是她真诚地对别人冷漠,也对自己冷漠,因为她本来就是一块大石头,冷冰冰的,无情的。

对姐妹们的无情。在大观园里,我们看到的宝姐姐似乎是个超级老好人,她尊重李纨,理解李纨的凄苦;她喜欢理解黛玉的清高灵性,虽然总被黛玉嫉妒,不停地被打趣、嘲讽,但总是忍让,友善待之,最终感动了黛玉,成了互剖金兰语的一对好姐妹;她喜欢湘云的洒脱,尊重妙玉的清洁;惜春作画时她曾经耐心详细地指导过;她很赞赏探春,积极协助她持家;她关心贫女岫烟,对宝琴更是关爱备至,但是,这都是基于别人不会威胁到她的利益的时候她所表现出来的表象,比如滴翠亭外,她在扑蝴蝶时无意中偷听了红玉的私房话,其实她本可大大方方地走掉,这不会有什么不好的后果,可我们这位宝姐姐却偏偏喊出了“颦儿”的名字,来了一招“金蝉脱壳”全身而退,以牺牲无辜的颦儿为代价,让她在一众下人中更失人心,姐姐是脱了壳,远离了祸患,颦儿却给不明不白地被扔进了坑里,看她平日对颦儿的怜爱,就为了一点点小小的利益,她就无情地出卖了颦儿,至于其他姐妹,如果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她会一一出卖,她无私的外表里是一颗比谁都自私的无情的心。

对丫环们的无情。金钏投井死后,就连王夫人这样的无情之人,尚且对逼死金钏感到不安,而青春年少的宝钗在这件事上的反应却是无比冷静,她没有表现出一点人性的怜悯和同情,只想着如何安慰王夫人,“笑着”说出了:“不过多赏他几两银子,发送他,也就尽了主仆之情。”这样的话,生命在她眼中就不过如此;无恶不作的“薛呆子”对好友柳湘莲的“冷遁”感到伤心,而她却想着如何安顿跟随哥哥的家人。如果说她的明哲保身尚有可原,但这等损人利己行径已彻底暴露了她人性中虚伪冷酷的阴影。封建礼教所期望她的以及她自己所追求的“完美人格”,在自欺欺人的鲜美外衣下,掩不住可怜而可卑,无义而无情的本质。

宝钗,《红楼梦》里的绝对主角,一个顾盼生辉的角色,百年来人们对她的争论就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一样,谁也不明白她的笑是为什么,笑什么,也许宝钗就是这样,动人之外无情的原因永远争论不完,每个人心中都有他自己的宝姐姐,而我却因为她的无情无法给予她应有的同情,“悲金悼玉”的悲,是为她无情的悲,并不是同情她的悲。

[1] 文致和.论薛宝钗[J].红楼梦学刊,1980(4).

[2] 周蕙林.黛玉别论[J].文学遗产,1988(3).

[3] 开健.浅论薛宝钗的“无情”品性[J].语文学刊,2009 (8).

责任编辑:张彩云

I207.411

A

1671-8275(2010)03-0104-02

2010-03-15

王凌晨(1979-),男,安徽淮北人,淮北师范大学文艺学专业2009级硕士研究生,淮北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文艺学。

猜你喜欢
薛宝钗宝钗淮北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论宝钗的“藏”与“露”与复杂心理机制
王熙凤比薛宝钗差在哪里?
薛室钗:用一生为原生家庭还债
“宝钗扑蝶”意蕴新探
《红楼梦》薛宝钗人物形象分析
什么样的丫鬟才是好丫鬟
淡极始知花更艳——小议薛宝钗
《淮北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