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邓小平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新思维

2010-08-15 00:43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总结经验经验历史

刘 翠

(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安徽芜湖 241003)

浅析邓小平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新思维

刘 翠

(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安徽芜湖 241003)

中国共产党人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作为中共第二代领导核心的邓小平,从国家、人民根本利益出发,对社会主义时期建设实践作了实事求是的系统分析与总结,其思维方式具有鲜明的开拓性和创新性。

邓小平;社会主义;历史经验

科学地研究历史、总结经验,是实事求是的要求,更是党实现理论创新、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中国共产党人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共领导集体正确指导下,党开展了一场大规模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党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制定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作了重要思想准备。

作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邓小平正是通过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系统总结,初步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时期邓小平对建设经验系统总结主要有三次:第一次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邓小平在领导拨乱反正基础上指导形成了第二个历史决议;第二次是十三大前后,邓小平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进行深刻思考,提出了很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新论断;第三次是1992年春南方谈话,在国内外政治风波严峻考验的历史关头,邓小平从理论上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民思想的许多重大问题,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

正如江泽民所说:“他立足于中国大地而又面向世界,正视国情而又放眼未来”,“他尊重实践,敏锐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既借鉴世界经验又不照搬别国模式,总是从中国的现实和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出发去总结新经验,创造新办法。”[1]635他敢说前人没说过的话,敢走前人未走过的路,敢创前人未开创的新事业。在总结经验过程中,邓小平的思维方式体现出鲜明的开拓性和创新性。

一、从国家、人民根本利益出发,实事求是地系统总结经验

1.从国家、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

作为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小平在总结党史时,并未计较个人得失。“文革”中两次被打倒“并不是由于做了错事,而是由于办了好事却被认为错事”,面对不公待遇,他仍从国家和人民根本利益出发,无私无畏、沉着冷静地思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和根本规律,对于应承担的责任毫不隐讳。他说:“我这个人,多年来做了不少好事,但也做了一些错事。‘文化大革命’前,我们也有一些过失,比如‘大跃进’这个事情,当然我不是主要提倡者,但我没有反对过,说明我在这个错误中也有份。”“不能把错误的责任完全推到毛泽东同志身上”[2]271。面对“文革”造成的严峻局面,邓小平以其远见卓识、丰富政治经验和高超领导艺术,从端正思想路线入手进行拨乱反正,带领全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从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充分展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襟和对待历史的科学态度。作为伟大历史运动的参与者,只有客观、谨慎地评价自己,才能正确认识历史运动过程,汲取历史经验教训,把握社会发展规律。

2.严格遵循实事求是原则

在研究历史、总结经验时,邓小平始终严格遵循实事求是原则。在谈到党的历史时,总是明确肯定党的历史功绩,又指出党所犯的错误。对建国后历史,他在1987年曾说:“建国后的头八年,我们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一些基础工业。从一九五三年以来二十几年都搞得很好,但是到了一九五七年,我们又犯错误了,反右扩大化。一九五八年,要求过急,搞‘大跃进’,搞人民公社,不对头了,给我们带来很大灾难。我们花了三年时间,纠正错误,才使情况又好起来。经济情况有好转,但是指导思想上没有解决问题,这就是为什么一九六六年又开始了‘文化大革命’。”[2]234正是实事求是地对待历史,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才能系统总结建国后历史经验,才能为党和国家发展确定正确方向。若不肯定党的功绩和社会主义成就,党和人民就可能动摇甚至丧失社会主义信念;若把建国后一切,甚至连“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都加以肯定,则无法进步。只有实事求是地分析建设实践成败,才能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才能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带领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阔步前行。

3.善于总结群众经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广大群众广泛参与的创造性事业,必须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善于从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中汲取营养是邓小平总结历史的重要特征。

第一,尊重群众,走群众路线。邓小平曾指出,我们搞改革的一条经验,就是首先调动农民积极性,同时广泛调动工人和知识分子积极性。邓小平始终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鉴于建设实践中出现脱离生产力水平,盲目拔高生产关系的穷过渡导致人民生活困难的教训,邓小平切身感受到发展生产力“要始终体现到人民生活水平上”,“要使人民得到实惠,得到看得见的物质利益。”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第二,善于在群众实践基础上进行发展创新。邓小平坚信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力量源泉。在实践进程中,他创造性地运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善于概括群众创造经验,从概括中思考问题,制定政策,指导实践,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前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正是邓小平对群众在实践中形成的“大包干”、“包产到户”进行“加工”,并将其作为农村改革基本政策加以推广,从而创造了一个改变中国农村面貌、充分调动亿万群众积极性的奇迹。邓小平始终强调以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立足点,表达了他对党和人民智慧与力量的无比信赖。他坚信依靠党和人民,就有足够能力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总结经验与理论创新相结合

在总结历史经验中实现理论创新是邓小平总结经验的重要特点之一。邓小平善于从丰富的历史经验中挖掘对现实和未来具有重要价值的新思想,把总结经验与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结合,同国家发展结合,强调通过总结经验,走出新路。

在谈到总结历史经验的重要性时,邓小平说:“我为什么讲这个历史?因为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了成功时期的经验、失败时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时期的经验后制定的。历史上成功的经验是宝贵财富,错误的经验、失败的经验也是宝贵财富。这样来制定方针政策,就能统一全党思想,达到新的团结。这样的基础是最可靠的。”[2]234-235“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应该说‘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训。没有‘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就不可能制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和一系列政策。”[2]272任何新思想的提出都基于对历史经验的总结、概括,重视总结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也正是源于历史能给予现实实践重要的思想指导与决策依据。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党需要在解决新问题中实现理论创新。邓小平反复强调要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具体分析国情基础上提出一系列新思想。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功,邓小平理论已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基础性理论成果。

正如江泽民所说:“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中并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1]634邓小平理论正是通过对国内外正反两方面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在实践中解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怎样坚持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奠基于实践基础之上的新理论又成为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极大推动了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它各方面创新,从而不断推进社会全面发展。

三、总结历史经验与面向未来相结合

总结历史经验势必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这既是解放思想的需要,也是安定团结的需要,其目的是向前看、顺利实现全党工作重心转变。邓小平正是着眼于宏观把握,总结过去是为了团结一致向前看,始终坚持面向未来的原则。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时,要“宜粗不宜细”,要从大处着眼,不纠缠于枝节问题,特别是在评价领导人历史功过问题上,更要坚持邓小平提出的“总结历史,不要着眼于个人功过,而是为了开辟未来”的原则,从大局着眼来观察和处理问题,通过对历史经验总结,把党和人民团结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中,充分发挥各方面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邓小平反复强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是一项全新事业,无现成经验可照搬,惟有依靠自己去探索。对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反思是为当今的建设实践提供思想指导,邓小平总结历史的着眼点也由注重过去转变为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由解放思想、冲破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起步,提升到高瞻远瞩、目光远大、开辟未来新境界。

当人们对历史提供的基本结论作了深刻理解把握后,历史基本结论就成了宝贵的财富,成了继续发展的指导方针,研究历史,掌握规律,创造新理论的活动就成了继往开来的中间环节。邓小平正是从国家、人民根本利益出发,把总结经验与理论创新相结合,把革命、建设、改革经验有机整合,把总结历史经验与面向未来相结合来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对历史作出科学论断是为了给实践提供科学指导,进而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新境界,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 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责任编辑:石柏胜

A849

A

1671-8275(2010)03-0113-02

2010-01-23

刘翠(1985-),女,安徽桐城人,安徽师范大学中共党史专业200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

猜你喜欢
总结经验经验历史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韩长赋:总结经验把握规律 大力推进农村改革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提高认识 总结经验 强化责任 全面推动我省防沙治沙工作进程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