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0-08-15 00:43汝玉霞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思想道德德育工作德育

汝玉霞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淮北 235000)

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汝玉霞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淮北 235000)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创新教育方式,构建高职学生德育队伍的管理体制,更新高职教育者的思想道德教育观念,加强“两课”教育教学建设和校园网络育人环境建设。

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工作;问题;对策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都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而受就业压力、学习压力、社会适应性压力和网络环境的负面影响,高职学生面临众多困惑。这使高职学生德育工作面临严峻挑战,需要对高职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德育工作从理论到实践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一、高职学生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高职学生德育工作联系实际不够

高职学生德育工作没有很好地联系高职学生的思想实际。由于高职教育历史不长,高职学生德育工作者对高职学生的思想状况、知识水平、道德水平、心理状况等的特殊性了解不够,对高职教育规律的认识、了解明显不足,在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形势政策等的教育时,仍空谈理论,生搬硬套,理论脱离实际,缺乏与变化着的社会实际相结合。

2.高职学生德育工作方法针对性不强

从高职学生的来源情况可知,“三校生”、高中生成为高职学生后,他们的知识水平、思想意识、道德意识、政治意识、接受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而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生德育工作仍然是采取“大锅饭”,“一人赶一群羊”的方式,用传统的“面”上教育,进行“粗放型”教育与管理,缺乏“点”的教育。

3.高职学生德育工作效果不佳

目前,高职学生德育工作现状仍不令人满意,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能力没有显著提高。日常行为养成没有明显好转,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仍然被动 ,“学而优则仕”的思想观念仍根深蒂固,高职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和创业精神仍很贫乏。

4.高职学生德育工作者素质不高

当前高职学生德育工作者素质不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对本职工作不安心。在高职学生德育工作队伍中大多数是青年教师,尤其是政治辅导员和“两课”青年教师,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受经济全球化、世界多元文化互相融化趋势的影响、多元价值观念渗透的影响,对本职工作态度发生动摇。另外,在高等教育进行改革中,发展相对滞后的高职院校由于多方面原因的影响,教师的物质生活待遇与其他普通高校或科研单位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致使一部分德育工作者思想不稳定,有的不安心工作,想方设法离开此岗位,这样极大地影响高职学生德育工作队伍的稳定性。

其二,社会阅历浅,缺乏应急处理能力。大多数高职学生思想教育者是从普通高校毕业生中选拔出来的,他们从学校到学校,对社会的感性认识很缺乏。

其三,观念和方法相对滞后。高职学生德育工作者大多接受的是正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已习惯于原有的德育工作模式,对新的教育模式在思想上准备不足,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特点、高职学生德育工作的新特点、新变化认识不足,准备不充分,会自觉不自觉地走到传统的方法和思路上去。

其四,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高职学生的思想问题要比其他普通高校学生的思想问题多得多,高职学生德育工作者面对困难,热情不高,业务不专、不精,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待工作中的得与失。

5.网络环境对高职学生德育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

网络的普及和运用给高职学生德育工作带来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的同时,也给高职学生德育工作造成负面影响。网络上充斥着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严重危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由于网络接受信息的方便性和隐蔽性,网络市场的不成熟、不规范,政策法规的不健全,给网络安全、控制等工作增加了难度。

二、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工作的对策

高职学生德育工作存在问题,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因素,加强和改进高职学生德育工作势在必行。对如何加强和改进高职学生德育工作,本文提出以下对策:

(一)构建高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队伍的管理体制

高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队伍是搞好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关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建设一支“信仰坚定、业务精湛、知识广博”的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队伍,建设这样一支队伍,必须改革和创新队伍的管理体制。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管理体制,是高职院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机构设置和管理权限划分的根本性管理体制,即一所学校建立的相对稳定的管理模式。

1.学校要构建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党、政、团、学”齐抓共管的思想道德教育队伍管理体制。高职学校要建立以党委为核心,由校长负责实施,以党、政、团、学为主体,以系部辅导员为骨干,管理干部、学生共同参与的队伍管理体制,形成教育育人、管理育人的齐抓共管的格局。

2.构建党委领导下的学校、家庭、社会互动管理体制

在各级党委领导下,以学校为主体,地方政府大力支持,社会各行业共同参与,家庭积极配合,分工负责,共同担负起建设和培养高职学生这一群体的思想道德教育队伍的重要责任。简而言之,就是创造条件,优化环境,提供理解、支持和帮助,造就更多思想道德教育人才。高职院校应营造一种小环境去贴近社会,但又不同于社会环境的小环境,要充分利用大环境提供的有利资源或积极的道德精神去塑造学生,帮助他们增强对外在环境不良影响的免疫力。

(二)更新高职教育者的思想道德教育观念

1.确立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观念

学校的一切工作是为了育人,育人的重点又在育德,德育的地位和作用涉及到高职院校全面贯彻落实培养目标和实现培养目标要求。高职院校是培养实用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园地,要确立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德育对人才培养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保证高职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正确实施。

2.确立教育平等竞争观念

教育平等竞争观念的确立有利于克服妒忌贤能、压制人才、论资排辈、保守平庸等不良思想。德育工作者要有敢于竞争、乐于进取、不畏艰难的个人气质,坦然面对竞争。

3.树立教育时效观念

目前,高职学校部分教师教育时效观念不强,他们不仅浪费自己的时间,同样浪费学生的时间。他们不认真组织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授课时间,上课“自由度”很大,引起学生的强烈不满。高等教育推行有偿教育,学生付出很大的经济代价,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以教育消费者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上,接受教师的服务。因此,高职教师教育时效观念的确立,不仅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也是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要求之一。

(三)加强“两课”教育教学建设,增强学生自我管理意识

加强“两课”教育教学建设,向学生灌输正确的指导思想,不仅体现在“三观”上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而且在成才观、择业观等方面要有正确的认识,使其树立自我管理意识,成才目标明确的社会化观念。

1.加强“两课”教育教学建设

加强和改进“两课”教育教学是高职学生思想道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思想道德教育的迫切需要。

首先,坚持高职办学的社会主义方向。“两课”的指导思想、内容、原则、方法、途径、评估、管理等多方面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育人过程中的社会主义方向。

其次,在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上既突出重点又兼顾人文道德教育。其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安排是动态发展的,它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调整,增强针对性和说服力。

再次,是革新“两课”教学方法,加强“两课”课程教学论研究,提高“两课”教学的实效性,突出“两课”教学的针对性。“两课”教师应坚持课内教学与课外教育相结合、采取多种教育途径和方法进行教学,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充分体现“两课”教育的综合性特点。

2.增强学生自我管理意识

高职学生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是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另一重要因素就是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淡薄。因此,要求我们在加强“两课”教育教学建设,注重思想道德教育创新的同时,重点是养成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为了避免盲目性,为学生设定成才目标,在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注意人文社科知识的学习,积极开展优秀班级和良好班风、学风、校风的建设。

(四)校园网络育人环境的建设

建立校园网可以实现对网上信息的整合,通过监控、过滤、清除可能侵入学校的消极信息,更充分地利用现代各种信息、通信手段,为师生提供全面、完整的信息服务,引导学生在分析和评判中选择并吸收正确信息。

1.建设校园思想道德教育网络

一是利用校园网络建立起相对完备的思想道德教育网络。如在网上开辟思想道德主页或相关站点,还可以开办电子报刊,设立“聊天室”、公告栏等。利用校园网开通咨询热线、电子信箱进行思想交流、经验交流。

二是大力开展网上宣传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针对学生迫切希望了解新信息的特点,结合其关注国内外政治形势发展、就业指导等热点,在校园网上开辟专门的宣传教育网址,利用从公共信息网、国际互联网下载的资料,制成图文声色并茂的宣传文本,随时提供给学生访问和浏览。

三是结合“两课”教学。可以制作具有丰富教学内容的CAI、CD、VCD等多媒体课件,在网上提供课程的详细内容及各种参考资料;利用网络的交互性,让学生参与自我教育或网上讨论;利用网上丰富的教育资源,以开展观赏爱国主义影片等活动进行隐性教育,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情趣,增强实效性,使科学理论、优良传统美德入脑入心,从而构筑学生坚固的“精神防线”。

2.加强高职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网络道德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公共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在网络领域中的具体应用。网络道德教育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建立起网络道德规范,告诉学生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引导他们建立一种道德信念和道德内省机制,增强他们的道德责任感和遵守网络道德的自觉性。

[1] 袁桂林.当代西方道德教育论[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4.

[2]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 李春秋.教育伦理学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4] 周中之.道德理想与现时代[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

[5] 李春秋.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石柏胜

G641

A

1671-8275(2010)03-0124-02

2010-03-16

汝玉霞(1962-),女,安徽利辛人,淮北职业技术学院校医院书记。

猜你喜欢
思想道德德育工作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创新机制 多措并举 加快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向纵深推进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策略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