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充无鬼论与妖祥说之间矛盾的辨析

2010-08-15 00:45李永洪刘祝环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赵简子王充鬼神

李永洪 刘祝环

(四川理工学院 四川自贡 643000)

王充无鬼论与妖祥说之间矛盾的辨析

李永洪 刘祝环

(四川理工学院 四川自贡 643000)

王充的思想体系看似充满矛盾,在有鬼与无鬼的观念方面就体现为王充在对鬼神迷信批判的同时,又提出自己的妖祥说。实际上,就像王充其他的一些主要矛盾一样,他的这对矛盾是别人对他的思想误解所致。王充的妖祥说具有自己独特的意思,与他无鬼的思想是不矛盾的。

王充;无鬼论;妖祥说;矛盾

在以前,研究王充思想的人,不必为王充思想的基础和前提担忧。人们一致认定王充人性论思想是真实存在的,只是就王充人性论思想的倾向及造诣的高低作不休的争论。目前的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前学术界有一种趋势,看到王充的整个思想体系中矛盾重重,又带有明显的辩论特征,就认为王充及其《论衡》并不表达任何思想,只是为了炫耀才华,和他人作口舌之争。这样,关于王充思想的基础就丧失殆尽,成为人们必须重新审视的话题。

表现在无鬼论与妖祥说这对矛盾上,主要表现在王充对无鬼论作不遗余力的批判的同时,又提出了自己的妖祥说。

一、王充对鬼神迷信的批判

自西汉董仲舒提出“受天之祐,享鬼神之灵”[1]777的鬼神思想以来,各地迷信风气大盛。到了王充所处的东汉,更是空前盛况。仅汉武帝建武二年(公元26年)“初制郊兆于洛阳城南”[2]935时,所祀诸神就达一千五百余处。汉章帝尤嫌不够,下诏书说:“山川百神,应祀者未尽。其议增修群祀宜享祀者。”[2]939在王充的家乡会稽,更是“俗多淫祀,好卜筮”。[2]385针对这种情况,王充在《论衡》中对各种鬼神迷信,特别是对“人死为鬼”的传言进行了批判。

王充针对“死人为鬼,有知,能害人”[3]203的说法,提出“死人不为鬼,无知,不能害人”[3]203的主张。他说:“人死血脉竭,竭而精气灭,灭而形体朽,朽而成灰土,何用为鬼?”[3]203“人之死,犹火之灭也。火灭而耀不照,人死而知不惠,二者宜同一实。”[3]203他进一步说,从古以来,死者亿万,“计今人之数不若死者多,如人死辄为鬼,则道路之上,一步一鬼也。”[3]203他认为,如同水凝为冰,冰释为水一样,人是由无知的气体构成的,“气凝为人”,“死还为气”。[3]203他说:“人未生,在元气之中;既死,复归元气。元气荒忽,人气在其中。人未生无所知,其死归无知之本,何能有知乎?”[3]203因此,“人死无知,其精不能为鬼”,[3]252人由阴阳二气构成,“阴气主为骨肉,阳气主为精神”,[3]222“精神本以血气为主,血气常附形体”,[3]203二者不可分离。他以烛火比喻形体,说:“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3]204也就是说,精神必须依靠形体才能存在,世间没有死人的灵魂存在。

然而有人声称见到过鬼,对此王充解释说:“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3]219不论在病中还是梦中见到鬼,都是由于人们“畏惧鬼至;畏惧则存想,存想则目虚见。”[3]219他还对当时社会上流传的人死为鬼害人的事情加以解说。在批驳伍子胥死后为发泄悲愤的心情“驱水为涛”时指出,河流有波涛是因为河岸狭窄的缘故。他认为伍子胥活着的时候尚且不能“营卫其身”,死后“安能为涛。”[3]38关于傅后怨恨别人掘其坟墓将掘墓人熏死的说法,王充认为掘墓人是被墓穴中的陪葬品经过长时间收藏散发出的大量气味所熏死的,并非傅后作怪。

在当时,社会上盛行祭祀,王充认为,人们所祭祀的鬼神其实都是不存在的。“百祀无鬼,死人无知”,“祭祀无福,不祭无祸”。[3]233但为什么还有人要祭祀呢?原因是:一、“父事天,母事地,推人事父母之事,故亦有祭天地之祀”。[3]252二、出于报功的意思。比如“山出云雨润万物”;[3]252社稷生长万物;“门户人所出入,井灶人所饮食,中霤人所托处”;[3]252“风以摇之,雨以润之,雷以动之,四时生成,寒暑变化”,[3]252因为这些东西对人有功利的作用,所以人们把它们当作神来祭祀。三、出于“人所忌恶”,[3]252如人们害怕水灾旱灾,于是就祭祀天上的龙星。四、“缘生事死”,[3]252出于对先人的恩情的报效心意。总而言之,王充认为所有的祭祀对象都是不存在的,所以,“则虽常祭而不绝,久废而不修,其何祸福于人哉?”[3]252

对于风靡一时的禁忌活动,王充指出,卜筮的东西不过一些“枯龟之骨,死蓍之茎”,[3]236“试使卜筮之人,空钻龟而卜,虚揲蓍而筮,戏弄天地,亦得兆数,天地妄应乎?又试使人骂天而卜,驱地而筮,无道至甚,亦得兆数。”[3]236因此,卜筮是没有任何灵验可言的,卜筮的意义仅在于:“圣人举事,先定于义。义已定立,决以卜筮,示不专己,明与鬼神同意共指,欲令众下信用不疑。”[3]238他对“《书》列七卜,《易》载八卦”作了否定的回答,认为:“从之未必有福,违之未必有祸。”[3]238他对职业“工技”(算卦的人)之家颇有微词,指责他们说“凡人在世,不能不成事,作事之后,不能不有吉凶”,“工技射事者欲遂其术”,便“积祸以惊不慎,列福以勉畏时”,“见吉则指以为前时择日之福,见凶则刺以为往者触忌之祸”。[3]238他们利用“人君惜其官,人民爱其身”[3]238的心理,编造出“奸书伪文”,以达到“巧惠生意,作知求利,惊惑愚暗,渔富偷贫”[3]238的目的。他指出:“衰世好信禁忌,不肖君好求福。”[3]233因此,“诸占射祸祟者,皆不可信用。信用之者,皆不可是。”[3]239“夫论解除,解除无益;论祭祀,祭祀无补;论巫祝,巫祝无力。竟在人不在鬼,在德不在祀,明矣哉!”[3]247

王充还对当时社会上广为流传的人可以得道成仙,“度世不死”[3]14的具体事例作了一一反驳:“淮南王刘安坐反而死,天下并闻,当时并见”;[3]70李少君“死于人中”;[3]72卢敖、项曼都离家求仙,“终无所得”,怕没面子,便说“审有仙人”。[3]74王充用带有道家色彩的语言总结说:“死者,生之效;生者,死之验也。夫有始者必有终,有终者必有始,唯无终始者乃长生不死。”“夫人,物也,虽贵为王侯,性不异于物。物无不死,人安能仙?”所以,“诸学仙术为不死之方,其必不成。”[3]74

二、王充的妖祥说

王充认为人死不能为鬼,但《论衡》中却又有“鬼之类人”[3]216的观点表露。作为一个经验主义者,王充在具体事例中表达了确实有神鬼怪异存在的思想:

《论衡》的《纪妖篇》中记载了关于赵简子的故事。据说赵简子病了,卧床昏迷数日。醒来后对从人说他梦中去了上帝那里,有熊、罴二兽要抓他,他奉上帝之命把熊罴射死了。上帝交给他一只“翟犬”说等到他的儿子长大后再送给他。上帝还赐予他两个有副本的笥,云云。醒来后的一天,赵简子在路上行走,有人挡道,左右禁不住。赵简子一看,那人是梦中侍立于上帝之旁的人。那人向赵简子解释梦中所见的预兆的含义:熊罴挠人意指有二卿作乱,被赵简子平息;“翟犬”象征赵简子的儿子赵襄子将得到代国,“且有革政而胡服”[3]214-215的变化。上帝赐他二笥象征赵襄子将在翟地收服二国。解释完这些后,那人就不见了。对于这个故事,王充并不怀疑事情的真实性,只是认为“是皆妖也”[3]215,“妖鬼象人之形也”[3]217,“所见当道之人,妖人也”,“盖妖祥见於兆,审矣”。[3]215

《纪妖篇》中还记载了关于秦始皇的一个传说:秦始皇帝三十六年,有星坠地为石,上刻“始皇死而地分”[3]217几个字,始皇听说后,尽取石旁之人诛杀,把石头烧了。这年秋,始皇的使者从关东夜过华阴,有人拿着玉拦住使者,要他把玉交给始皇,说:“今年祖龙死。”[3]217说完就“因忽不见”。[3]217王充也不怀疑事情的真伪,只是认为送玉之人非人,被送之玉亦非玉,都是“妖鬼象人之形也”,“以鬼象人而见,非实人也”;“妖气象人之形,则其所赍持之物,非真物矣”,“皆始皇且死之妖也。”[3]217

相类似的还有汉高帝刘邦斩蛇起事和汉留侯张良遇石父授书的故事:汉高皇帝刘邦曾为泗上亭长,曾夜间醉酒过大泽,令人开路。开路者报说有蛇挡路,要他折返。他趁着酒兴用剑把蛇斩了。之后,人们在斩蛇处看到有个老妪悲恸哭泣,说她的儿子化蛇当道,被赤帝之子杀了。人们认为老妪妖言惑众,“欲笞之”,[3]218老妪却“因忽不见”了。王充认为这是“高祖初起威胜之祥也”,老妪不是人,“非人则鬼妖矣。”蛇也不是蛇,“夫以妪非人,则知所斩之蛇非蛇也。”[3]218它们都不是真实的,所以“非实则象,象则妖也。”[3]218

汉留候张良也有相似的传奇经历。他曾因刺杀始皇不遂,“亡匿下邳”。[3]218有一老父坠鞋于桥下,令他取来。因老父年迈体衰,张良勉强取之。老父又特意考验几番,最终送他一本《太公兵法》,曰:“读是则为帝者师。後十三年,子见我济北,谷成山下黄石即我也。”[3]218对此,王充解释为“高祖将起,张良为辅之祥也。”[3]218老父不是人,是“妖祥之气见。”[3]218《太公兵法》也不是真实之物,“以老父非人,知书亦非太公之书也。”[3]218

三、既批判有鬼又主张妖祥说的矛盾的辨析

我们可以看出,王充的妖祥说荒诞离奇,和鬼神之说殊途同归。王充既主张无鬼论,又提出妖祥说,显然矛盾。然而,这对矛盾只是表面的矛盾,从深层次来理解,他们之间是协调一致的。王充的妖祥说和鬼神论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理论,它们构建的基础不同。鬼神论中的“鬼”指人死之后的不灭灵魂,能够游离于肉体而单独存在;“神”则是指有意志的天神,能够对人的善恶作出裁决。鬼神都是精神的存在。王充的妖祥说则完全排斥精神意志的神怪而纯粹建立在物质的基础之上。

和其他的理论一样,王充的妖祥说也建立在“气”的基础上。他认为所有的妖祥都是“妖气”(物质之气的一种)形成的。前面故事中所讲拦道于赵简子之前的人、归还始皇使者玉的人及其玉、蛇及老妪、黄石公及《太公兵法》都非真实之物,“非物则气也。”[3]218那么“气”怎么化成这些妖祥的呢?有三例能说明此点:一是鲁惠公的夫人仲子,生出来手掌中就有“为鲁夫人”[3]218的字样;一是叔虞的手上生有“虞”字;三是鲁成季友手中生有“成”字。“三文之书,性自然;老父之书,气自成也。”[3]218像太公垂钓得巨鱼,剥开得书,云“吕尚封齐”、[3]219武王得白鱼,咽喉下有“以予发”[3]219的字样,也“盖不虚矣”。[3]219“因此复原《河图》、《洛书》言兴衰存亡、帝王际会,审有其文矣,皆妖祥之气,吉凶之瑞也。”[3]219

就连妖祥说中的鬼,也形成于“人所见得病之气也”。[3]219王充认为人得病是“不和”的气伤害人的身体所致。人病重之时,“不和”的气就会很旺盛,旺盛到一定程度时,既凝结成鬼。王充说:“气盛则(鬼)象人而至,至则病者见其象矣。”“故鬼之见也,象气为之也。”[3]220鬼神和人一样,都是物体,只是“性与人殊,时见时匿,与龙不常见,无以异也。”[3]221

传说殷纣之时和仓颉作书的时候都有鬼夜哭的现象,王充认为那只不过是“气”发出象人的声音而已。“气能象人声而哭,则亦能象人形而见,则人以为鬼矣。”[3]221进而,王充认为所谓的妖祥鬼怪,“皆太阳之气为之也”[3]222(太阳之气指极盛的阳气)。天(自然之天)既然连人的身体都能生出来,那么再产生出人的虚像――鬼来,也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王充比较了人和鬼的区别,认为人禀阴、阳两气生成,阴气生成人的骨肉,阳气生成人的精神。他说:“人之生也,阴阳气具,故骨肉坚,精气盛。精气为知,骨肉为强,故精神言谈,形体固守。骨肉精神,合错相持,故能常见而不灭亡也。”[3]222鬼就不一样了,鬼禀“太阳之气”而生,阳盛而阴缺,“故徒能为象,不能为形。无骨肉,有精气,故一见恍惚,辄复灭亡也。”[3]222

因此,王充提出的鬼是自然界的一种物质现象,不具有任何神秘性,与通常的人死为鬼的观点完全不同。由此我们认为,王充在否认有精神之鬼的同时主张物质意义上的妖祥说是不相矛盾的。

[1](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M].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

[2](南朝宋)范晔.后汉书[M].团结出版社,1996.

[3](汉)王充.论衡[M].中华书局,1954.

Wang chong’s thought system is filled with conflict apparently. On one hand, he animadverted on superstition of having ghost, on the other hand, he put forward the theory claiming that some strange things imply the determined result. In fact, his conflict was misread by others. That’s to say, there is really no conflict between his notion of having no ghost and his theory claiming that some strange things imply the determined result.

Wangchong; theory of having no ghost; the theory claiming that some strange things imply the determined result; conflict

李永洪(1974-),男,湖南永兴人,硕士,四川理工学院政法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刘祝环,女,1975-,湖南永兴人,硕士,四川理工学院政法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应用伦理学

2010-06-29

猜你喜欢
赵简子王充鬼神
一狐之腋
《鬼神之明》的文意主旨与“明”字的含义
酷爱学习的王充
赵简子放生
浅谈先秦诸子的鬼神观
弟子规·出则悌(七)
鬼神
王充路
“失职”的大臣
“失职”的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