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90后”大学生辅导工作的思考

2010-08-15 00:47
河北职业教育 2010年3期
关键词:成才普通高校辅导员

黄 洋

(湘南学院,湖南 郴州 423000)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高校的进一步扩招,学生数量激增,一方面将增加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工作量;另一方面,入学学生年龄层次的变化,也给辅导员工作带来了许多新问题。如何教育和管理好“90后”学生,作为学生管理一线工作的每一位辅导员都应认真面对、反复思考、积极探索。

一、“90后”大学生辅导员工作分析

1.“90后”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特点

(1)追求独立自主。在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90后”,信息接收量大,思想早熟,智力发达,在知识结构上的复杂和多样性远远超越了以前,是一个极其敏感的群体。他们对与自身有关的事物往往体察得细致入微,又处在这个特殊的年龄阶段(18岁左右),生理发育日渐成熟。他们强烈要求社会把他们当成独立人看待,极力摆脱成人对他们的约束和干涉,强烈要求独立自主。

(2)追求公平公正。在对很多社会问题的认识上,他们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讨论问题时的观点深刻、逻辑严密,善于表达,他们有强迫自己用成年人的思维思考问题的倾向,并愿意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竞争意识强,在积极参加活动的同时,也强烈地渴望公正、公平。包括评优、干部竞选等方面。迫切需要就业公平、社会公平,追求自由,他们有参与社会事务的期待和需要,对于学校评优,干部竞选等,都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行动,想体现自己的力量,实现自身的价值。

(3)心理状态不稳定。由于“90后”学生的心理成熟落后于生理成熟,容易受社会热点因素的影响,情感不稳定,情绪变化起伏大,易受周围环境变化的影响,心境变化快。学业、生活、人际关系等等变化会引起情绪的波动,容易偏激,在很多时候容易冲动。主要表现在处理和对待异性问题上。特别是表现在对待社会问题的认识方面,往往显得不成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对困难的估计有时不足,失恋、干部落选、学习成绩的变化、突发事件的出现,都会使他们心理容易遭受打击。

(4)对学校与教师提出了新要求。“90后”的大学生希望高校能给他们提供一个和谐、团结、幽雅的学习生活环境,期望老师能成为他们成才道路上传道授业解惑的良师益友,能在思想上引导他们树立理想和信念,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在学习上指导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提高自理能力,使他们在迈向成功的道路上少走弯路。

2.社会对“90后”大学生的期望

(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与时俱进,放眼世界,牢牢把握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潮流,学习和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

(2)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一个具有良好心态和心理素质的人,才有能力面对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社会的竞争是残酷的,适者生存,劣者淘汰。因此当代的大学生应该具有充足的自信心和顽强的毅力,要有面对逆境,不怕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态与心理素质,这样融入社会后,才能自强不息,事业有成。

(3)具有强烈的终身学习欲望和较强的学习能力。人类近50年的发展成果,比此前1000年成果的总和还要多得多,而且信息呈几何级数增长,知识的更新换代日益加剧,这就要求每个人都要会学习、肯学习,否则很快就会落伍。敏捷高效的思维和决策能力,取决于长期的知识积淀与运用。没有结合当代社会新形势的思考,没有针对当代社会新变化的决策能力,在快节奏的社会中其成功的可能性将大大降低。人类社会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和人类具有的丰富想象创新能力是分不开的。在未来社会,一个不会学习,缺乏知识没有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人,将永远是打工者。

(4)具有团队合作能力。个人英雄主义的时代已经结束,团队合作时代已经来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代社会仅凭一个人的力量将寸步难行。小到手表生产,大到航空航天,没有合作将没有发展。团队精神的培育与发挥,需要组成团队的个体不仅要具有各种基本能力,如科研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理能力和自立能力等,更重要的还需要团队合作能力,要能相互体谅,相互配合,共同为实现团队的奋斗目标而努力。

3.普通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现状

(1)辅导员的专业与技能结构不合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如何加强高校学生辅导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在这方面重点高校比普通高校的情况要好一些,他们的辅导员是由知识技能构建上广博而精深的高学历人才担任,形成专业化学生管理队伍。而地方高校的辅导员队伍学历不高,知识技能构建上不够合理。目前,普通高校的辅导员大学期间学什么专业的都有,各普通高校新招收的辅导员缺乏从事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专业素质,未经有效的专业培训即匆忙上岗。有部分普通高校的辅导员想改变这一状态,但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多,普通高校无法按教育部1∶200的要求配备专职学生辅导员。另一方面,辅导员工作涉及面宽,从检查上课情况、课外活动、晚自习、寝室的卫生等都离不开他们。总的来看,学生管理者管的枝节末稍多了些,而主动研究一些学生工作规律很不够,繁重琐碎的工作使得一些辅导员对本职工作热情和兴趣降低,进一步还会诱发工作心理疲劳和厌烦。辅导员由于工作投入时间过多而忽视了自身素质的提高,对学生成长成才最基本的素质,诸如专业方向的选择,心理问题的开导,对就业、考研等方面却引导得较少。

(2)工作定位不准确。高校里也有这样一种观点,认为学问做不好或者没什么本事的人,才去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普通高校对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发展定位不明确。普通高校辅导员一直处于边缘化、离散型的非职业化、非专业性状态,整体素质出现了严重的滞后,致使普通高校的辅导员存在一种“对职业倦怠”的现象,队伍人心不定,缺少一种埋头苦干、艰苦奋斗、要在辅导员岗位上建功立业的精神。

(3)工作方式落后。传统的高校辅导员工作做法是从学校的条条框框出发,对学生进行“管、卡、压”的被动局面,要求学生去适应各种各样的规章制度和教育管理方式,这样脱离了学生实际,造成学生的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

二、“90后”大学生辅导员工作的创新思考

1.辅导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与能力

“90后”的大学生思想活跃、思维敏捷、情感丰富、视野开阔,他们非常现实,喜欢新潮流、新思想、新观念,不愿意接受观念陈旧的肤浅的说教。而现在普通高校辅导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他们没有受过专业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理论水平不够高,工作方法只是自己当学生干部时期积累的经验。这就需要普通高校辅导员从各种途径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

对于高校辅导员,最重要的是政治思想素质和理论素养。正确引导学生,只有深入理解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备较高的理论和政策水平,才能澄清各种错误思潮,明确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弘扬什么、抵制什么。辅导员要密切关注和全面了解国际国内时事政治,善于抓住国内外的热点、焦点问题,因势利导,深入浅出地向学生讲述深刻的道理,提高他们区别不同性质的矛盾和识别是非界限的能力。

系统地学习心理学知识,既能提高正确解读、矫正大学生心理问题,又能使自身具备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和稳定的工作情绪,此外熟悉学生的专业特点,既能更好地接触学生,又可为学生的专业选择、就业、考研提供真知灼见。

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班级干部、团委、学生会干部的骨干作用,把学生方面的一些工作放手交给学生干部和相关同学去共同完成,才能既培养他们的能力,又能使学生工作得以顺利展开,还能使辅导员自身挤出一定的学习时间以提高自身学历层次,获得更强的辅导员工作能力。

2.辅导员的工作要以学生为本,由管理转化为服务

面对“90后”大学生思想和心理上的特点,普通高校辅导员工作要以“依靠人、为了人、服务人”为基本出发点,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塑造学生大爱、和谐的心灵。要从学生的内在需要出发,配合学生的成才愿望,全心全意为学生成才服务。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上,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舒适和谐的、有利于学生成才的、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在学生日常教育和管理中,要努力建立自由宽松、严谨务实的有利于创立优良校风、学风的教育管理制度,从严管理;在组织学生日常教育活动中,要以有利于学生成才且学生自觉自愿参加为宗旨,使这些活动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良好载体。学生工作干部要进一步转变作风,深入学生,贴近学生心灵、贴近学生实际,设身处地为学生成才着想。要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创造力的发现、训练,强化、激发受教育者的创造热情和创造才能。要重视心理问题,要开展心理调查与心理测试,建立心理档案。对不同个体的心理状况进行记载和跟踪管理并及时进行疏导,适时解答学生提出或遇到的心理困惑,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引导学生自尊、自爱、自主、自律,认真思考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的发展需要,确立法律意识,按照平等的原则处理好师生关系,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杜绝主观臆断和超越法律法规和学校制度的行为,教育和管理学生真正做到有理有据,以理服人真正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辅导员要变“管理型”为“服务型”,满腔热情地对待学生,把满足学生需求,服务学生成才,作为辅导员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3.从社会需求出发,运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

对于“90后”大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不能完全采用过去的模式与方法,而应把握住他们的心理状况,正确认识学生作为个体存在的具体特征,充分发挥教育管理者与学生的双方互动性。注重对学生自信心和挫折承受能力的培养,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比赛活动,在参与中自立,在竞争中自强,正确面对每一次的成功和失败。积极地去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任何一个闪光点,相信每一个学生的可塑性,鼓励他们树立起成功的信念。要打破那种唯分数评定人才的陈腐观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张扬和特长发挥,使学生能在自己感兴趣和喜爱的领域自由发展。

采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让学生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寒暑期社会实践、勤工助学、自主创业等活动,增加社会经验,主动适应社会竞争,勇于接受挑战,让学生在广泛的社会实践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为辅导员工作带来了现代科技教育新手段,“90后”的大学生也熟悉和喜爱网络。网络的信息量大、传递速度快,可以为学生提供平等、开放的交流学习平台。辅导员通过现代化的网络技术,把新思路、新知识、新信息传递和灌输给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促进其个性发展。

充分调动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和党团活动,秉持学生自主参与、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原则开展工作,为他们提供广阔的施展才华的舞台,在活动中要注意激发他们的个性与潜能,培养自主能力、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和学习能力,尽快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需要。

[1]章荣琦.论以人为本的我国高校教育管理[J].现代管理科学,2004,(12.).

[2]孙孔懿.素质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辛志勇,金盛华.新时期大学生价值取向与价值观教育[J].教育研究,2005,(10).

[4]刘琰,魏永强.强化辅导员角色意识培育学生健全人格[J].中国成人教育,2008,(16).

猜你喜欢
成才普通高校辅导员
牢记“三心育人”嘱托,坚守“育残成才”使命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为更多农民工读书成才创造条件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探析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
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探讨
成才先成人 雷锋好榜样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