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感恩教育的思考

2010-08-15 00:55
时代农机 2010年11期
关键词:人格意识大学生

郭 俊

(湖南科技职业学院 软件学院,湖南 长沙 410118)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是人之为人的基本,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感恩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在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中,感恩教育尤为重要。近几年,高校开展感恩教育,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大学生感恩意识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但部分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这严重背离了在新形势下大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因此,有必要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这不仅是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需要,也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社会和谐的需要。

1 当前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代社会,高校大学生感恩教育虽然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使一些大学生存在感恩意识薄弱感恩品质缺失的现象,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首先,部分大学生不懂得孝敬父母、体谅父母,不理解父母灌注在自己身上的精力和情感,更不懂得如何去回报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其次,一些同学没有积极的感恩意识,对老师的栽培不以为然,与司学的关系也十分冷漠,更不会主动地去实施感恩的行为;一些同学的自私主义、个人主义思想泛滥,只知道接受别人的恩惠,而不懂去回报或主动给予别人恩惠。最后,部分同学并没有树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念,而是对国家、社会事务极其淡漠。有的同学甚至认为国家社会的发展和自己豪无关系,自己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心国家和社会的事情。这些都充分说明了,部分大学生感恩品质严重缺失,感恩意识急待提高。

2 加强感恩教育的思考

大学生的感恩意识问题有着复杂多样的影响因素,感恩意识的培养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参与和配合的系列工程,笔者认为可以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学生自身人格提高三方面入手,促使大学生形成感恩意识,并且外化为具体的感恩行为。

2.1 家庭教育

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父母,对于孩子感恩意识的培养和形成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我国的家庭教育普遍存在一个通病,即父母一味注重孩子的成才教育,而忽视成人教育。中国的父母有一种传统意识,认为自己对孩子的付出是天经地义的。父母为孩子们创造了优越的生活条件,一味的宠爱、溺爱,从不让孩子感知自己的爱,感知自己生活的艰辛,也从不要求孩子回报,这就使许多孩子形成了只知索取,不知感恩的心态。正因为父母自身对感恩教育的重要性的漠视,势必影响到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形成。部分大学生甚至产生了心理上的偏差,认为父母都是欠他们的,为他们提供的一切都是应该的,感激、尊重和珍惜成了没有必要的东西。所以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父母需要加强道德修养,以身作则,要有明确的感恩意识并身体力行,这样孩子才有学习的榜样。

2.2 学校教育

学校是开展感恩教育的主阵地,特别是高校,肩负着培养祖国未来科技人才的希望和重任。近年来,面对激烈的竞争压力,高校过多地把重心放在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育培养上,过分强调就业率,甚至教学仅以就业为目的。在单一的价值取向的影响下,忽视了对大学生学进行人文关怀和情感教育等方面的培养,颠倒了教育关心的价值本质,一度让感恩教育的有效实施迷失了方向。笔者认为高校应充分认识感恩教育的重要性与感恩意识缺失的危害性,坚决克服实际工作中所存在的“一手硬,一手软”现象,积极开设感恩教育的课程,并建立相应的教学评价体系。注重感恩教育的长期性和生活化,将感恩纳入学生人格的塑造中,以引导学生内化、注重实效为重点,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2.3 社会教育

感恩意识的形成依赖于健全人格的培养,而健全人格的养成也受益于感恩教育。所以大学生更要认识到人格特征对于感恩意识的重要性。努力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注重人格自我建设,使自己的人格特征不断完善,以便懂得感恩、学会感恩,树立正确的感恩观,完善感恩的心理品质,使感恩意识达到更高的水平。在日常的生活中,不要认为别人的付出是理所应当,懂得感恩是一种做人的责任,是一种生活与工作的态度,对于别人的爱护要懂得珍惜。时刻反思感恩思想中自我发展的要求,自我感悟。在这样的相互努力的过程中,达成感恩教育的效果。除此大学生还应懂得施恩不图报,施恩不图报是感恩教育的最高境界,只有达到了施恩不图报的境界,才能真正地拥有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在必要时为祖国献身的信念和品格。

3 结语

建设和谐社会,是要建设一个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关系协调、人与人和谐共处的社会。大学生是社会建设的主力军,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引导大学生识恩、知恩,并将感恩意识转化为行动,以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显得尤其重要。高等学校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地方,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高校承担着培养大学生的重要职责。高校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加强感恩教育,对保证未来国家建设高素质人才,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意义重大而深远。

[1]李晶晶.对感恩教育模式创新的探讨[J].文教资料,2007,(9).

[2]谢敬东.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及培养[J].思想教育研究,2006,(8).

[3]朱美林.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必要性[J].中国科技信息,2007,(9).

猜你喜欢
人格意识大学生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大学生之歌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