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中亚高山区抗旱造林技术

2010-08-15 00:48刘子忠
山西林业科技 2010年4期
关键词:起苗幼树抗旱

刘子忠

(山西省五台山国有林管理局,山西 繁峙 034302)

五台山中亚高山区,土层厚 30 cm~ 50 cm,年均降水量约 400 mm,且多集中在 6月至 8月。该区气候干旱,致使荒山造林苗木成活率很低。通过调查研究,笔者认为以下 6个环节是五台山中亚高山区抗旱造林的关键技术。

1 整地

科学细致的整地,可以改变土壤水分、温度、通气状况和理化性质,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活动,加速营养物质的分解,促进可溶性盐类的释放和各种营养元素有效化;还可以增加栽植点的土层厚度,蓄积雨水、疏松土壤,为苗木创造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同时也有利于造林施工,提高造林质量。

1.1 整地时间

五台山地区春季干旱、少雨、风大,整地时间应选在春季土壤解冻后至 5月底之前完成,最迟要在雨季来临之前完成。在有严重冻拔危害的地方,不可整地。

1.2 整地方式

在五台山中亚高山石质山区,主要采取鱼鳞坑整地和穴状整地两种方法。鱼鳞坑整地的规格一般为 60 cm×40 cm×30 cm,穴状整地的规格一般为40 cm× 40 cm× 30 cm。

1.3 整地要求

1)沿等高线水平布点,成“品”字形排列。

2)开挖时,将表土堆放在坡的上方,生土堆放在坡下。当开挖到规定深度时,再将上方的熟土连同坡面的表土一起回填到坑内,直到填平为止,坑内活土层深度在 40 cm以上。在回填过程中,应适当进行人工踩实,以利于蓄水保墒。

3)表层阳土上翻,阴土垒堰。垒堰高度 30 cm,底宽不低于 30 cm,并踩实拍光,坑面呈里低外高反坡形。穴面平整无杂物,围堰完整牢固,整体效果整齐美观。

2 苗木处理

2.1 树种的选择

树种的选择要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根据立地条件和造林目的,优先选用乡土树种或者具有开发价值和抗逆性强的树种。适合在中亚高山石质山区进行荒山造林的树种主要有油松、落叶松、刺槐、樟子松、山桃、山杏等。

2.2 苗木的选择

树种确定后,则要选用该树种的优质壮苗用于造林。所谓优质壮苗是指苗龄符合要求、茎杆粗壮、顶芽饱满、木质化程度高、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根系发达、根系上微带细土,且经过检验具备“一签两证”的苗木。如:华北落叶松,苗龄 2 a的切根换床苗,苗高≥30 cm,地径≥ 0.4 cm,大于 5 cm的侧根数要达 12根以上;油松(樟子松),苗龄 2 a的容器苗,苗高≥20 cm,地径≥0.4 cm,大于 5 cm的侧根数要达12根以上。

2.3 苗木的起运

苗木选好后,要根据栽植进度做好起苗、运输、造林等环节的衔接工作,最大限度地缩短起苗到造林之间的时间,以减少苗木水分散失。起苗要选择在无风的阴天进行,避免在强阳天和大风天起苗。起苗前3 d~ 5 d浇 1次透水,使苗木体内蓄水充足。起苗时要保证根系完整,尽量不损伤树干、根。苗木起出后,要进行分级归类,将弱苗、病虫害苗、木质化程度低和级外苗剔除,对合格苗木及时进行修剪、包装。苗木起出后应及时运送到造林工地栽植,运输途中要将苗木根系埋入湿土中或用篷布遮盖,避免阳光暴晒。不能及时栽植的,要在造林地就近选择阴凉、背风、安全处假植。

2.4 苗木栽前处理

1)截干处理:截干可保存苗木体内的水分,有效地减少苗木地上部分的水分散失。萌芽力强的树种可将苗干截掉,如刺槐保留主干10 cm~ 20 cm。

2)浸根处理:经长时间运输、假植的苗木,栽前要使根系浸水 1 d~ 3 d,使苗木吸足水分。

3)生根粉处理:将 ABT生根粉用水和成泥浆,泥浆稀稠以能“吊线”为宜,将苗根蘸泥浆后造林。

4)保水剂处理:将保水剂与水按质量比为1∶200的比例混合,形成冻状物,蘸根后造林。或将10 g~ 15 g保水剂充分吸水后直接填入树坑中苗木根部后覆土。

5)植物蒸腾抑制剂处理:选择无风、晴朗的早晨或傍晚,将蒸腾抑制剂用水稀释 200倍~ 300倍,均匀喷洒于苗木的叶面和枝干,以滴水为度,可有效抑制苗木水分蒸腾。

3 造林时间

3.1 栽植季节

栽植季节一般选在初春、雨季、秋季或初冬。春季造林的关键是掌握一个“早”字,宜早不宜迟,应在土壤解冻后立即“顶浆”造林,在苗木萌芽后停止造林;雨季栽植是提高造林成活率与保存率的有效途径,但雨季栽植要根据天气预报,随雨而动,在第 1场透雨后开始栽植,并注意利用连阴雨天、下雨间歇抓紧栽植,避免在大风天、强阳天造林。

3.2 栽植时间

栽植时间要根据各树种的物候期而定,如:阔叶树应在苗木发芽前进行栽植,针叶树则要在新芽萌动前进行栽植。

3.3 栽植顺序

一般先平地后山地,先低山后高山,先阳坡后阴坡,先萌芽早的树种后萌芽迟的树种。

4 合理栽植

4.1 栽植方法

栽苗时一手提苗木基部,将苗木放入坑中央,一手整理苗木根系,使苗根自然舒展。之后将表土填入穴内,土要细、碎,捡去草根、石块,填至一半时把苗木轻轻向上提一下,把土踩实;然后再埋土,埋土高度超过原根茎部 1 cm~2 cm,踩实;浇足定根水后在穴面上盖一层松土,防止水分蒸发。

4.2 栽植要求

一是要按苗木的高矮进行栽植,这样可以避免大苗欺小苗的现象,大苗栽植时还要注意按苗木原生长方向进行移栽。二是苗木栽植要做到苗正、根舒、适当深栽、根土密接、分层压实,防止大风摇动树干而导致根部灌风失水死亡,且栽后及时浇足定根水。三是小苗栽植过程中要放入盛水的水桶中,或者用湿布包裹苗木。容器苗栽植时,要将苗木放在植苗桶中,取 1棵栽 1棵,杜绝“风干苗”、“濒死苗”、“无须根苗”入穴。四是在雨季栽植时,要考虑这个时期苗木正处在生长期,容易失水,且怕暴晒,应选择在阴天或小雨天栽植,以减少水分的过度蒸发。五是造林单位要充分做好安排部署工作,做到起苗、运输、栽植环环相扣,否则会影响成活率。

4.3 抗旱造林技术

1)深栽浅覆。即造林时将植苗穴挖深到湿土层,覆土时不填满坑穴,以便蓄水。

2)容器苗造林。容器苗根系完整、抗旱性强、无缓苗期,造林成活率高。在远离水源和交通不便的干瘠立地,容器苗造林效果更佳(塑料薄膜容器苗造林时要撕掉容器底部)。

3)浸根、蘸根造林。浸根造林是指在造林前对裸根苗根系进行浸水处理(一般浸水 24 h),以增强苗木活力、提高苗木含水量和造林成活率的一种措施;蘸根造林是指造林时对裸根苗根系进行蘸泥浆处理的一种方法,如果泥浆中加入适量菌根制剂或生根粉,造林效果更佳。

4)地膜覆盖。栽苗之后,在坑内覆盖一层地膜,使穴面低于地面,既保墒,又能提高地温,也不影响蓄水,有利于苗木生长。采用地膜覆盖措施,造林成活率比不覆盖地膜高 10%~18%,保存率高35%~47%。

5)就地取材覆盖。苗木栽植后,将树盘修成外平内低的漏斗形,可有效截留降水。在树盘表面就地取材,以苗木为中心,将枯枝落叶、草皮、农作物秸秆、石块等材料,覆盖于根系上部表层土上,可有效减少蒸发,提高蓄水保墒能力,提高苗木成活率。

5 新造林抗旱抚育

新造幼林一般要经历缓苗、扎根、生长的过程,这是个关键的转折阶段。这一阶段的根本任务在于创造优越的环境条件,满足苗木对水、肥、气、光、热的要求,使之迅速成长,达到较高的成活率和保存率。

抚育方法:第 1年第 1次是用镐扩穴,除草松土,扶正培土踏实,防止倾斜和漏根,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排除杂草与幼苗竞争,从而达到保墒的目的;第 1年第 2次是在造林行间进行,割除行间内影响幼树生长的杂草和灌木,保证幼树有充足的阳光,茬高不得超过 5 cm。作业时防止砍伤幼树,应以幼树为中心,先把幼树周围的草割除,再割四周的杂草和灌木;第 2年第 1次抚育用镐从幼树周围5 cm~10 cm外开始,除草松土,由里向外、里浅外深。第 2年第 2次抚育和第 3年抚育方法同第 1年第 2次相同。如有条件,可人工去除枯枝,修剪下层活枝,使树木尽快健壮生长,增强树势,提高对恶劣环境的抵御能力。

[1]张建伟.抗旱造林技术探讨[J].甘肃科技,2004(11):180-181,190.

[2]巨换梅.浅谈抗旱造林技术研究进展 [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5):148-149.

[3]惠晓玲.节水抗旱造林技术[J].陕西林业,2009(6):39.

猜你喜欢
起苗幼树抗旱
美国联邦政府拨款8 400万美元用于西部地区抗旱
种子穿新“外衣”锁水抗旱长得好
果园抗旱“24字方针”
矮化中间砧苹果幼树抽条调查
特色农业“顺地”起苗——“让什么样的地产什么样的粮”
植树造林苗木的起苗和选苗技术分析
浅谈如何提高新栽蜜柚幼树成活率
防汛抗旱
植树造林苗木的起苗和选苗技术分析
苗木出圃应注意的几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