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灵魂在,文章始动人——谈写作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

2010-08-17 09:00王凤林
天津教育 2010年2期
关键词:文题文章作文

■王凤林

王凤林 天津市塘沽外国语学校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新课程改革极力倡导的。中学生作文创新,是语文教师多少年来孜孜以求的目标。高考语文大纲重新修订后,在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对作文创新做出了明确的引导,在“发展等级分”中设立了“创新”一项,其中规定,凡有创新的作文,即可在基础等级40分标准之上,加1~20分发展等级分。这无疑对培养学生的创新写作意识和能力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近年来,我在对学生的作文创新指导方面,有意识地进行了作文创新思维的培养和训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指导学生进行文题创新训练

文题创新的要求是:精巧传神。

“题”字的本义是人的额头,是人体最明显的部位。后来引申为题目、标题,文题是文章的旗帜,它一下子抓住读者的眼睛、读者的心灵。所以说,作文创新,首先从炼“题”开始。

1.文题要准确、鲜明、简洁。

准确,是指文题与文章的内容相符,与文章的风格相符,文题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是文章风格的第一表征,不能脱离内容而存在。鲜明,是指与文章的感情色彩相协调,喜怒有别,爱憎分明。简洁,指文题精巧简约,豁达醒目,表现力强。如鲁迅先生的《药》,只是简洁一字,却表明它是治小栓痨病的药,又是治中国百姓愚昧的药,有爱、有憎、有同情、有愤怒,有象征意义。

2.文题要趋新避俗,隽永传神。

常言道,“题好一半文”。好的标题,会使全篇文章增色生辉。趋新避俗,就是要求学生在作文时避免不加思索,信手拈来。如,记叙童年的一段往事,有的学生不加思索地拟出“我的童年”、“一件小事”等俗不可耐的文题。同样的内容,有的学生就拟出了“那时年少衣衫薄”、“黑巧克力”等创新的文题。换一个标题,文章就生动起来。隽永传神,就是深邃、有诗意、有哲理、诙谐俏皮。历年的高考作文,都出现一些较好的文题。如“一花一世界”、“赤兔之死”、“花开两岸”、“当记忆流经奥斯威辛”、“无声的经典”、“表决”、“黑苍蝇乐队”等。

3.文题要避免晦涩难懂。

作文题目除了避俗以外,还要避免晦涩难懂。应该做到新而能懂,深远而不晦涩,明确却不浅白。特别是不应该出现病句错字错词等低级错误。如,以2008年北京奥运为主题的文题“有风吹过北京 ”、“ 微 笑 的 2008”、“ 北 京 做 了 一 个梦”,就是既不晦涩难懂又精巧传神的好标题。

二、指导学生进行立意创新训练

立意创新的要求是:高远新奇。

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主题(也称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中心论点)。命题或半命题作文,题目中就包含着立意,要根据命题或半命题,从自己的生活中找出写作素材,进行选择、加工、提炼,确立作文的主题。材料或话题作文,首先要把材料或话题读懂吃透,要冷静地思考,从材料或话题中提炼出主题。

1.立意要高远。

要根据标题和材料,从自己已知的生活图景中去体味标题和材料中所得到的感受。并且,这些感受要积极、健康、向上。如《棋友》的立意有二:其一,下棋者能看出三步、五步,表现下棋技艺高超。其二,下棋如人生,人生亦如下棋,每个人亦应看出自己今后人生的三步、五步。这两种立意,高下自现。

2.立意要新奇。

新奇是指能够发现新问题,提出新看法,给人以新的启示和教育。“发人之未发,言人之未言”。考试作文的特殊性,为避免产生雷同和相似,则更要以立意新奇取胜。如《训兽观感》的立意,学生产生了三种层次:一是从训兽中感受到“熟能生巧”的立意,再联想到自己的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二是从训兽中感受到“保护动物,保护自然”的立意,呼吁人们保护自然,保护自己;三是从训兽中感受到人性的残暴凶狠的一面,是人性的扭曲改变了兽性的本来,是人性的一种悲哀。可以说,每一层立意都很好,但比较起来,当然是第三种更深刻一些,更有内涵一些,更新奇一些。

三、指导学生进行结构创新训练

结构创新的要求是:新颖独特。

结构创新即布局谋篇的创新,就是围绕立意安排开头、中间和结尾,做到前后连贯,浑然一体。学生作文往往在结构上存在着全文思路不清晰,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明确。所谓“内在联系”是指各段落之间内容上的联系。是并列、承接,还是递进,写作前都应有一个明确的考虑,不能信马由缰,写到哪算哪。

一个新颖的结构往往能出奇制胜,如镜头体、日记体、小标题体、书信体等。结构创新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构思与列提纲来完成。要多想几个思路,比较比较,选择一个较能发挥出高水平的创新思路,做到胸有成竹,一气呵成。如《沉默的父亲》构思:

6岁时,父亲是怎样对待我遇到的“挫折”的;

16岁时,父亲是怎样对待我遇到的困难的;

昨天,父亲是怎样对待我人生最重要的考试——高考的;

今天,我坐在考场里,思考着父亲这些年来如此对待我的目的,我被父亲的深沉的爱所感动。

列出这样的构思提纲,写出一篇新颖的作文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再如,《花开两岸》是近年一名考生的高考作文,此文的结构是这样的:

记忆是花种,在时间流水的滋润下,开出了迷人的花。还记得那个叫李春燕的汉族女子吗……

记忆是花香,在时间之风吹动下,飘散到更远的地方。还记得记忆中那叫王雪原的男子吗……

记忆是时间长河两岸的繁花,时间不仅不曾让它们风化,还给了它们滋养,让它们愈加美丽。还记得一人一马的邮路上的王顺友吗……

这些让我感动,让我成长的记忆永远不会被风化。相反,它们会在时间长河的两岸开满迷人的花,装点我的人生。

这种结构也是新颖别致的。

1.作文开头要简洁明了,起笔生风;先声夺人,抓住读者。

如果是考试作文,最好用100字左右作为开头第一段,这样给人简洁明了的感受。开头一段应该打好草稿,写在稿纸上就显得干净利落,可以尝试运用排比、对偶、比喻修辞手法或名言警句等,以达到先声夺人的目的。如《棋友》的开头:多年父子成兄弟,我和父亲是棋友。写中学生早恋《留给明天》的开头:“哪个少男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我和她不幸被歌德这老头言中,“钟情”得厉害,“怀春”得一塌糊涂。写人生感慨《人与路》的开头:做人恰如行路,有人昂首阔步,气势凌人;有人亦步亦趋,低唱徐吟;有人正气浩然,仰天长啸。但要记住:怎么走都要走在自己的路上!

开头有许多方式,因表达的内容和感情不同而各具特色。有背景式,如杜牧《阿房宫》的开篇:“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提示当时秦朝盛气凌人的社会背景;有抒情式,如峻青《雄关赋》的开头“:哦,好一座雄关!山海关,这号称‘天下第一关’的雄关!”情绪外溢,充满对山海关的赞美之情;有气氛式,如《孔雀东南飞》的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渲染了孤独、徘徊、忧郁、哀伤的悲剧气氛;有题旨式,如毛泽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的开头“: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提示出中心论点。

2.作文的中间部分要运用脉络句进行分段。

脉络句就是能够提示主题或中心的有哲理、有意蕴的句子。它是一个句子的重复使用或相似的句子反复出现。运用脉络句的好处,在于它能够突出主题,避免跑题,能够使文章思路清晰,节奏明快。如果是考试作文,最好划分为五六段,这样给人清新通透感受。

脉络句应运用对比、排比、名句、典故等表达方式,来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例如,高中新课程教科书中选编了马丁·路德·金《我今天有一个梦想》一文,这篇文章在每段的开头运用了下列的脉络句:

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会站立起来……

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的红山上……

我梦想有一天,甚至连密西西比州这个正义匿迹、压迫成风……

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孩子将在一个……

我今天有一个梦想……

我梦想有一天,亚拉巴马州能够有所转变……

我今天有一个梦想……

我梦想有一天,幽谷上升,高山下降……

脉络句的运用,使这篇演讲意蕴深刻,思路清晰,节奏明快,气贯长虹。

3.结尾要因势收笔,干净利落;或者别开生面,回味无穷。

文章结尾一段不要太长,最好100字左右,运用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创造出有哲理、有韵味、有诗意的句子,来升华文章的主题。另外,不要怕别人不明白而把所有的话都说尽了,要留有余地,产生余味,让人回味无穷。如《心灵的选择》的结尾:就在俺准备为了活命赶路的时候,俺又看见了讲台前站着的监考教师,目光犀锐,似乎在看着俺,仿佛在告诉俺,如果这样……

再如《花开两岸》的结尾:这些让我感动,让我成长的记忆永远不会被风化。相反,它们会在时间长河的两岸开满迷人的花,装点我的人生。花开两岸,记忆永存……

又如毛泽东的《别了,司徒雷登》的结尾:“司徒雷登走了,白皮书来了,很好,很好。这两件事都是值得庆贺的。”真是风卷残云,干净利落,铿锵有声,对美国的对华政策给予了辛辣的嘲讽。

2006年,天津市高考以“愿景”为题作文,有一篇高分作文的结尾是这样的:愿景为我驱散心中的迷雾,愿景为我描绘一片湛蓝的天空。那是我永远的希望,永远的目标……

四、指导学生进行语言创新训练

语言创新的要求是:清新流畅。

长期以来,中学生作文的语言存在着“学生腔,八股调”的现象。叙述不简练,议论不精辟,描写不细致。这些均是没有语言创新所造成的。语言创新就是运用生动的用语、灵活的句式、漂亮的修辞进行表达,让语言富有感染力、震慑力、穿透力,达到清新流畅,富有文采。

1.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修辞在语言创新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喻、拟人,可使表达形象生动;对偶、排比,可使语句容量大,有气势,且有整齐美;设问、反问,可引人思考、增强穿透力……多种修辞的综合运用,会让文章生动起来、美丽起来。例如:“还记得那个叫李春燕的汉族女子,嫁入苗寨,从此便成了照亮苗家的月亮。”“她的无私,她的奉献,她的坚持就如同一朵玫瑰,散发着大爱的芬芳,弥漫在记忆里,时间越久越浓郁。”“记忆是花香,在时间之风的吹动下,飘散到更远的地方。”“寂寞是一根断了的红线,有心人紧紧抓着它,默默等待另一头的牵线人,即使那人早已远去。”这些句子都运用了不同的修辞手法,所以才给人生动、清新、美丽、流畅的感觉。

2.穿插有意蕴的句子。

所谓有意蕴,就是文句凝练、含蓄,有丰富的内涵,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营造深邃的意境,富含深刻的哲理。例如: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鲁迅的“夜正长,路也正长……”都是很有意蕴的句子。

3.积累生活中生动的语言。

生活的丰富多彩,决定了语言的丰富多彩。新鲜、生动、有活力的语言是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的。因此,应该指导学生留心现实生活中的语言,并积累起来。例如:“啊,伞在开会呐!”这是学生看到雨后室内地上放着一圈打开的伞,像一伙人围坐在一起低头开会的样子,就“冒”出这样一句生动的话语。“墙上那血红的大大的‘拆’字,将四面的高楼吓得浑身颤抖!”这是学生从住宅小区发现这个特殊的“拆”后,写在作文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高楼的状态写活了。“远远望去,公交车来了,卖票的小姑娘飘在车外。”这是乘公交车的学生在上学等车时看到的一幕,就把它写在作文里,其中一个“飘”字的动词运用得非常传神,写出了车挤人多,也写出了卖票的小姑娘揽客心切。只要留心,生活中新颖、鲜活、生动的语言就会为己所用。

4.向课本中的名篇文章学习语言。

课本中的名篇文章都是语言的典范,在教学中要很好地加以利用。一般情况下,先指导学生进行模仿和化用,学生熟练之后,就会自如地创新语言。模仿也是一种创新。例如,2004年天津市高考以“简单与复杂”为话题作文,一个考生拟就的作文题目是“材者,用之使然也”,这个标题是考生模仿荀子的《劝学》里的句子。文章的结尾是模仿鲁迅的《故乡》句子:其实世上本没有材,会用的人多了,也便有了材。而另一名考生的《人与路》是模仿余光中的诗句:“小时候 ,路是一条羊肠小道,你在这头,我在那头”……这种名句的模仿,会提升文章的质量。化用是将课本中学过的故事、典故活化运用,写进自己的文章。如:“移山填海开先路,戴月披星育后人”,这是化用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故事赞扬教师的诗句。“执手无言心自语,折枝有泪柳随风”,这是化用柳永“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句子和“折柳送客”的典故来表达离别之情的诗句。

五、指导学生进行思维创新训练

思维创新的要求是:灵活多变。

考试作文最忌思维雷同。雷同思维的现象有“假大空”、“仿套抄”、“老陈旧”。要指导学生运用求异思维和逆向思维,在选材、立意、布局谋篇、语言等方面进行创新,避免自己的文章落入“假大空”、“仿套抄”、“老陈旧”的俗套。

1.要冲出教科书,摆脱教科书的束缚。

教科书是范本,是例子,可以学习、借鉴、模仿,但不能成为捆绑学生思维的绳索。阅读的时候要学进去,写作的时候要跳出来。

2.要挑战教师,跳出教师思维的圈子。

每一个语文教师都会形成自己固定的写作指导思维,或者叫思维风格、思维习惯,这种思维习惯,既拴住了自己,也拴住了学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维,久而久之,学生会形成单一的思维模式。这种模式会间接抹杀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跳出教师思维的圈子,展开自己思维的翅膀,尽情联想和想象,写出有新意的文章。

3.超越自我,战胜自我,变求同思维为求异思维,发展写作个性,形成创新思维。

每个人都很容易走自己思维的老路,这是写作的大忌。因此,要引导学生有超越自己思维习惯的意识,看问题、想事情要从多种角度去思考,或者从逆向角度去思考,想人之未想,发人之未发,写出新的东西,或写出别人心中有、笔下无的东西。如《训兽观感》一文,习惯思维让许多学生从训兽中感受到“熟能生巧”的立意,这就是走了思维的老路。而有的学生则从训兽中感受到人性的残暴凶狠的一面,这就是一种求异思维、创新思维。长期坚持这种思维习惯,就会形成自己的写作个性,写出有新意的文章。

创新灵魂在,文章始动人。愿师生在创新写作中写出优美的文章,创造出美丽的人生。★

猜你喜欢
文题文章作文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1年第27卷文题索引
《天津护理》2020 年第28 卷文题索引
《中成药》2019年第41卷第1~12期(总第472~483期)总目次 文题分类索引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中成药》2017年第39卷第1~12期(总第448~459期)总目次文题分类索引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