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从倾听“另一种声音”开始

2010-08-17 09:00钱友红
天津教育 2010年2期
关键词:心灵班主任学校

■钱友红

钱友红 江苏省溧阳市外国语学校

德育,不是简单的“告诉”和传递,更不是生硬的说教和灌输,而是一种熏陶、唤醒、润泽……我们的学生,是一个个幼小而鲜活的生命。尽管我们对他们的成长满怀美好的期待,希望他们的心灵时刻沐浴着阳光和雨露,然而,毕竟现实社会涂抹着多重色彩,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学生的心灵深处往往会发出“另一种声音”。教师作为德育工作的实施者,应该从倾听学生内心的“另一种声音”开始。

倾听学生“蠢蠢欲动的欲望”

【故事】开学前,一位班主任邀请隔壁班的五个男生帮着搬运课本。他担心学生们怕累、不乐意帮忙,便在临行前表态:只要搬一趟就行了。五个男生轻松爽快地答应了。可能是年少力薄,他们搬了一大捆课本爬上四楼后,个个累得面红耳赤,上气不接下气。更大的问题是,存书处还剩下一半的课本没有搬!怎么办呢?最后,那位班主任还是开口说:“同学们,再帮我搬一次,好吗?”不出所料,五个男生都露出为难的神色,更有甚者已经准备“临阵脱逃”了。毕竟不是“嫡系部队”,根本不听指挥!班主任心想。这时,一个男生悄悄地说:“您给我们每人2元钱,让我们买冷饮吃,我们就搬!”班主任犹豫了一下,还是点头答应了——虽然要花去10元钱,但是可以迅速省力地完成一项艰巨的任务!男生们的脸上迅速露出只有孩童才掩饰不住的喜色,飞也似地下楼去了。班主任,也跟着学生们乐颠颠地下去了。

【我的思考】当学生们津津有味地吃着冷饮时,不知道那位班主任的心是否变得沉重起来,他是否开始扪心自问:我对学生实施了应有的教育吗?表面上看,学生用自己的劳动换来了报酬——一支小小的冰棍,可是他们此时此刻迷失的又是什么呢?学生的心灵是稚嫩的,他们对于自己的言行不会有理智而深刻的反省。作为教育者,难道也缺乏理性的认识吗?2元钱、一支冰棍是“小事”,其背后却隐藏着功利浮躁的心态对青少年思想的一种侵蚀:讲究等价交换,缺乏乐于助人的热心,片面追求物质利益,这是一种以物质、金钱、自我为中心的消极思想。但是,当学生们在教育者面前暴露出自己的思想缺陷时,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引导和教育。此时,如果那位班主任这样对学生们说:“你们帮助老师,老师很感激。如果你们太累了,就休息休息,不用搬了;如果还想帮助老师,老师会很感动。但是不管怎样,老师都要奖励你们每人一支冰棍,好吗?”相信教师平易近人、入情入理的话语,可以引领学生认识到人与人之间不是只有冰冷的物质交换,还有温暖人心的帮助和奉献,体验到酬谢和感激比利益交换更加富有意义。可惜,那位班主任错过了教育契机,更耽误了学生的健康发展。

倾听学生“千奇百怪的理由”

【故事】开学初,学校号召全体师生给本市“青少年爱心基金会”捐款。周一,我根据学校精神在班里进行宣传发动,要求学生们在本周内把零花钱捐到班长那儿去。到了周五,我一了解,还有三四个学生没有捐,其中就有小政。我问小政:“你准备捐吗?”

小政说:“准备捐,这几天把这事儿忘了。”我相信小政是忘记了,因为上个学期他捐了50元,我还在班上表扬他呢。于是我再三嘱咐他下周一务必把捐款带来。

新的一周开始了,我一进教室就处理捐款的事情,因为在即将举行的升旗仪式上要举行全校公开的捐款活动。

这时,小政红着脸说:“老师,我只带了2元钱。”小政可能嫌自己捐少了,有些不好意思,毕竟上次捐了50元啊。

我大方地说:“没关系,捐2元也行!”

“可是,我来校时坐公交车,用掉一元了。”小政的脸更红了。

这也在情在理。我说:“那你把剩下的一元捐了吧!”

小政开始支支吾吾的,“我用五角钱买了一条红领巾”。

“五角就五角吧!”我心想,小政今天怎么“婆婆妈妈”的?

此刻,小政的声音已经小得如同蚊子一般,“老师,那五角钱,我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可能在买红领巾的路上给弄丢了”!

我这才明白,小政又把捐款的事“忘”了,他这段时间在想什么呢……

【我的思考】不知道大家读完这个真实的故事后,是不是笑出声来了。的确,小政捐款的故事在常人看来是“不可能”发生的:不仅是因为他在教师再三嘱咐下,仍旧“忘记”捐款事宜,也因为小政捉迷藏、挤牙膏式的“交代”,教师随意且经验式的推理和判断,使得师生对话过程就像两人在合作表演“赵本山”式的小品。我不由想起在《读者》上读到的这样一个故事:曾经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美国教授费曼,在中年时突然对绘画产生了浓厚兴趣。熟人们都认为搞理论物理的他不可能在绘画艺术上有什么收获,可是费曼“偏不信邪”,坚持学习绘画数年,最后他的作品竟然在画展上高价售出。读了这个故事,每个人都会感受到,其实生活中存在各种各样的“不可能”。教育教学过程也是如此,也会发生诸多“不可能”。“不可能”发生的故事一直在提醒我: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背景、个性特点、思维方式、处事习惯都与成人有所区别,他们有时做事偏离常理,违背成人处事规律,和现实生活中的约定俗成格格不入,经常会做出令人惊讶和啼笑皆非的“不可能”的事。因此,我们要更多地与学生交流、沟通,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保持一种可爱而可贵的心态——“不可能”是“快事”,以一种平和、宽容的心态面对学生的“不可能”,享受学生的“不可能”,从“不可能”中获得教育智慧的启迪。让我们把那些“不可能”当作教育生活中的“快事”吧,因为那是值得挖掘和研究的宝贵教育资源。

倾听学生“熊熊燃烧的愤懑”

【故事】最近,我给学生布置的口头作文是“对校长或教师说几句话”,让学生给学校提出意见和建议。学生会提些什么意见和建议呢?对于这帮“小机灵鬼”,我有时捉摸不透。但是我清楚,要指导学生“说”好这“几句话”,就必须鼓起学生的勇气,给予他们言论自由的权利,只有让他们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他们才能做到我口言我思,我口抒我情,从而圆满完成本次学习任务。

课堂上,在我稍加引导启发后,学生们果然开始畅所欲言了:不满、抱怨、气愤、怒火源源不断地流泻、喷发出来。

他们说:学校要求大家爱护花草树木,可就是有同学故意践踏草坪。

他们说: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太多。有学生补充:光一门课的作业是不算多,可是语、数、外三门作业加起来就多了。所以,三位教师布置作业前要相互通气、相互协调好!

他们说:学校的自行车停车处没有车棚,一到下雨天或下雪天,自行车座垫上全是水,人一坐上去,衣服都湿了,紧贴在屁股上,怪难受的。所以,学校应该为大家建车棚!还有,学校连廊的下水道不通畅,一下雨,连廊上积水就很深,很容易弄湿鞋子,特别是冬天,冷得很。

他们说:学校规定在校内不准骑车,可是有的教师,还有教师子女,照旧大模大样地在校内骑车,“红领巾监督岗”根本不敢拿他们怎么样。特别是教师子女,我们是学生,他们也是学生,为什么他们就可以搞特殊?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管好自己的子女,不能让他们“高人一等”。

他们说:校门口醒目处挂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校内禁止吸烟”,可还是有教师在校内吸烟,而且是在学生面前,毫不顾及形象。

整整一节课,学生们都在尽情地倾诉、发泄;整整一节课,我一直在做一名忠实的听众,耐心聆听学生们压抑在心里多少个月、多少天的肺腑之言。

【我的思考】面对朝气蓬勃、颇有理智且充满正义感的学生,我的内心感到一丝沉重,“沉重”于我们肩上教书育人的担子,任何时候都不能轻易卸下;“沉重”于我们尽管高举着“一切为了学生”的进步教育理念,但在行动上还是存在许多空白,至今没能真正走近学生。但是,我们除了感到“沉重”,更应该做些什么。我想,首先,我们应该拓宽渠道,给学生提供一个平台,让他们随时随地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建议、不满甚至愤怒,如果不是这次别开生面的口头作文课,学生心中“熊熊燃烧的愤懑”何时才能得以发泄?缓解心中的矛盾,发泄心中的不快,学生的心灵才不至于扭曲。其次,我们在倾听“发泄”的同时,不仅要了解学生的“愤懑”,更要解决导致他们产生“愤懑”的问题,从根源上消除学生心中的阴暗面。最后,我们要引导学生发现和欣赏周围美好的事物。雅斯贝尔这样说:教育是一朵浪花推动一朵浪花,一个心灵激活一个心灵。我们要推动学生,激活学生,引导学生,让他们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世界,看待生活,看待他人。

教育者的职责就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而努力。在日常教育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倾听学生内心的“声音”,尤其是“另一种声音”,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关心、呵护他们的心灵,促其和谐发展。我们要加强自身的教育使命感,拥有一颗善于捕捉教育契机的敏感之心,拥有一颗及时实施教育的责任之心,拥有一颗善于开展教育的智慧之心。★

猜你喜欢
心灵班主任学校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夸夸我的班主任
扩充心灵的“兼容性”
唤醒心灵
班主任
学校推介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
在大地上寻找心灵的栖息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