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参数检测与重症肝脏疾病的关系

2010-08-21 00:20刘姗姗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0年6期
关键词:凝血因子肝炎病毒性

穆 颖,刘姗姗

(1.长春市儿童医院,吉林 长春 130051;2.吉林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2009级博士生,吉林长春 130021)

血浆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参数检测与重症肝脏疾病的关系

穆 颖1,刘姗姗2

(1.长春市儿童医院,吉林 长春 130051;2.吉林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2009级博士生,吉林长春 130021)

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常因凝血因子合成减少或缺乏引起出血。我们对本院传染科住院重症肝炎、肝硬化急性和慢性肝炎患者进行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纤维蛋白原(FBG)、血小板总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进行检测,探讨检测结果与肝病发展的相互关系和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收集我院感染科住院诊断为病毒性肝炎病人计286例,男224例、女62例,年龄9-65岁,平均36.2岁。其中肝硬化62例,急性肝炎98例,慢性肝炎102例,重症肝炎24例,临床诊断符合《2000年(西安)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1].所观察病例排除肝炎后再障、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病例。对照组选择普通外科择期手术前检测凝血象正常、无出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者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10-60岁。

1.2 方法 采集被观察对象静脉血4 mL,加入有枸橼酸钠抗凝(1∶9)剂的两只试管内,混匀。一管用于检测血小板总数,一管分离血浆,由专人按说明书及方法做凝血因子测定。试剂由上海太阳生物技术公司、四川省迈克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生物化学制药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和江西百特试剂公司提供。检测仪为日本全自动血凝分析仪CA-500 series和美国ABBOTT CELL-DYN1600型血球全自动计数仪。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用 t检验。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重症肝炎组、肝硬化组、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凝血因子检测结果见表1。

2.2 4组肝炎患者外周血血小板总数及相关参数分析结果见表2。

3 讨论

正常人的止、凝血系统依赖于健康的肝脏功能而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已知14项凝血因子有12项是肝细胞合成与分泌的。当病毒性肝炎发生与发展的进程中肝细胞和肝功能受到累及和损害,凝血因子水平的降低与肝功能受损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表1结果显示,重症肝炎PT时间延长最多,其次是APTT、TT时间延长,FBG含量明显减少,与肝硬化、慢性肝炎和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和差异显著(P<0.05)。与急性肝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文献指出,在急性缺血性肝损伤或中毒性肝损伤时,PT延长超过正常值3s(秒)以上,本文所观察的重症肝炎组则明显延长,是对照组的1倍以上。肝硬化组相对延长,是对照组的0.5倍左右,PT时间延长,表明凝血功能降低,是肝功能严重损害的重要标志[2]。

表1 4组肝炎患者凝血因子检测结果比较(±s,s)

表1 4组肝炎患者凝血因子检测结果比较(±s,s)

对照组比较,△P<0.05,※P<0.01

组别 n APTT PT TT FBG(mg/dl)肝硬化组 62 35.8±9.5△ 18.3±3.1△ 14.2±2.4※ 178.6±62.7※急性肝炎组 98 27.1±5.8 11.7±1.4 11.2±2.1 268.7±72.1慢性肝炎组 102 25.8±6.2 13.4±1.7△ 11.4±2.6 245.9±68.5△重症肝炎组 24 59.7±18.5※ 28.5±4.5※ 15.8±4.1※ 123.8±51.3※对照组 32 27.2±5.1 11.8±1.9 10.8±3.5 273.5±43.6

表2 4组肝炎患者血小板总数及相关参数结果

外周血血小板是人体止血、凝血过程中重要的物质,正常的止血凝血时血小板释放PLT第3因子(磷脂),之更多的Ⅷ、Ⅴ因子被激活,可加速反应过程,使更多的凝血酶原转变成凝血酶,血液在短时间内突然凝固[3],这有重要的生理意义。表2结果显示,重症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外周血PLT总数减少,容积下降,分布宽度变小,与急性、慢性肝炎和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和差异显著(P<0.05)。血小板总数及相关参数的分析发现,正常人群血小板分布图像是一条较完整的抛物线,肝硬化、重症肝炎血小板图像是“小抛物线”或“平坦”型,与文献[4]报道相一致。有学者指出,临床近85%的肝病患者至少有一项止血凝血实验异常[5],重症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容易发生出凝血时间延长,并伴有皮下出血或内出血现象,应用凝血象对肝病出血倾向和肝功能恢复有监测意义。

[1]中华医学会传染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病防治方案[S].中华肝脏杂志,2000,8:324.

[3]叶应妩,李建斋.王玉琛主编,临床试验诊断学(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1105.

[4]黄伏生,血小板图像分布及临床意义的探讨[J].武汉医学杂志,1996.20(2):122.

[5]王鸿利主编,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86.

[6]李亚红,病毒性肝炎患者凝血及纤溶指标监测的意义[J].广东医学,1999,20(4)276.

1007-4287(2010)06-0932-02

2009-05-19)

猜你喜欢
凝血因子肝炎病毒性
控制冷沉淀凝血因子在室温下制备时长的临床意义
《世界肝炎日》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世界肝炎日
世界肝炎日
少见凝血因子缺乏症3例
冷沉淀凝血因子临床应用调查分析
关注肝炎 认识肝炎
急性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及治疗效果观察
不同时间制备的血浆及冷沉淀的质量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