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间制备的血浆及冷沉淀的质量对比

2016-11-22 01:50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0期
关键词:血液制品凝血因子血浆

林  彬

(大连市血液中心,辽宁 大连 116001)

不同时间制备的血浆及冷沉淀的质量对比

林 彬

(大连市血液中心,辽宁 大连 116001)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段制备的血浆及冷沉淀的质量并进行对比。方法选取8 h以内和8 h以外的血浆制品50份和冷沉淀制品50份,一共100份,分为两组。观察组为冷沉淀制品、对照组为血浆制品。将8 h以内制备的血浆和8 h以外制备的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活性、凝血因子Ⅷ、以及凝血因子Ⅴ的活性进行比较;将8 h以内制备的冷沉淀和8 h以外制备的冷沉淀中纤维蛋白原活性、凝血因子Ⅷ、以及凝血因子Ⅴ的活性进行比较;将8 h以内制备的血浆和8 h以内制备的冷沉淀中纤维蛋白原活性、凝血因子Ⅷ、以及凝血因子Ⅴ的活性进行比较。结果8 h以内制备的血浆和8 h以外制备的血浆相比,纤维蛋白原活性、凝血因子Ⅷ、以及凝血因子Ⅴ的活性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 h以内制备的冷沉淀和8 h以外制备的冷沉淀相比,纤维蛋白原活性、凝血因子Ⅷ、以及凝血因子Ⅴ的活性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 h以内制备的血浆和8 h以内制备的冷沉淀相比,纤维蛋白原活性、凝血因子Ⅷ、以及凝血因子Ⅴ的活性没有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着时间的延长,血浆及冷沉淀中的纤维蛋白原活性、凝血因子Ⅷ、以及凝血因子Ⅴ的活性出现下降趋势,制备好的血浆制品,应该在8 h以内制成冷沉淀,保证纤维蛋白原活性、凝血因子Ⅷ、以及凝血因子Ⅴ的活性较好,这一应用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不同时间;血浆;冷沉淀;质量对比

血浆及冷沉淀是输血科中常见的血液制品,常常用于临床上危重患者的抢救,如出血性疾病需要补充凝血因子者、凝血系统功能异常需要补充凝血因子者、急性失血过多、以及意外创伤引起的大量失血等[1]。在临床紧急用血的情况发生时,我们不仅要保证快速的配送血液制品到达临床科室,同时要保证血液制品的质量。因而,血液的配置时间显得格外重要,只有把好血液制品的质量关,才能及时有效的抢救患者,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本研究旨在对比分析不同时间段制备的血浆和冷沉淀中纤维蛋白原及凝血因子的变化情况,具体的情况详细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血液制品来源:我市血站2014年1月至2014年7月采集的全血血液制品规格为200 mL,共100份,所有全血制品符合《自愿献血者的一般检查要求》,查血后经检查血液制品没有传染病和性病传播的潜在可能。

将全血血液制品分别进行处理,时间为<8 h以及8~12 h,温度选取4 ℃,离心速度选取为3500转/分,离心时间为5 min,将制备好的血浆置于-30 ℃的冰箱进行保存,以便进行相关的化验检查。2周以内将冰冻的血浆从-30 ℃冰箱中取出,经过特定温度为4 ℃的血浆冰冻箱进行解冻后,温度选取4 ℃,离心速度选取为3200转/分,离心时间为8 min,将离出的上清液移除,沉淀物与血浆进行一定比例的混合,制成一种冷沉淀。

1.2 实验仪器和实验试剂

1.2.1 实验仪器与厂家,见表1。

表1  实验仪器与厂家

1.2.2 实验试剂与厂家,见表2。

表2  实验试剂与厂家

1.3 实验方法:实验前将所有血液制品缓慢均衡置于温度为30 ℃的水浴箱中进行溶解,待血液标本彻底溶解后进行缓慢混匀,然后进行相关项目的检测。检测前,需要用肉眼观察血液制品是否合格,如是否有浑浊现象的出现,颜色外观是否正常,血液制品是否存在较多起泡等等。经肉眼检测合格后,使用本院检验科CA15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进行检测,取适量的样本进行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Ⅷ以及凝血因子Ⅴ的测定。

1.4 评定标准:根据国家制定的全血及血液成分规定的要求,观察实验中的检测结果。

1.5 统计学方法:对实验中得到的数据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进行t或卡方检验,α=0.05作为数据的检验水准,以P<0.05作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

2  结 果

2.1 8 h以内与8 h以外制备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活性、凝血因子Ⅷ以及凝血因子Ⅴ的活性的情况比较:不同的时间段,即8 h以内制备的血浆和8 h以外制备的血浆相比,纤维蛋白原活性、凝血因子Ⅷ以及凝血因子Ⅴ的活性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3。

表3  8 h以内与8 h以外制备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活性、凝血因子Ⅷ以及凝血因子Ⅴ的活性的情况比较

2.2 8 h以内与8 h以外制备的冷沉淀纤维蛋白原活性、凝血因子Ⅷ以及凝血因子Ⅴ的活性的情况比较:不同的时间段,即8 h以内制备的冷沉淀和8 h以外制备的冷沉淀相比,纤维蛋白原活性、凝血因子Ⅷ以及凝血因子Ⅴ的活性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4。

表4  8 h以内与8 h以外制备的冷沉淀纤维蛋白原活性、凝血因子Ⅷ、以及凝血因子Ⅴ的活性的情况比较

2.3 8 h以内与8 h以外制备的冷沉淀血液制品合格率的情况比较:不同的时间段,即8 h以内制备的冷沉淀和8 h以外制备的冷沉淀相比,将血液制品的合格率进行比较。具体结果见表5。

表5  8 h以内与8 h以外制备的冷沉淀血液制品合格率的情况比较(n)

3  讨 论

在临床工作中,针对患者的输血抢救,血液制品显得尤为重要,在输血的同时,要保证血液制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根据全血及血液成分质量的要求规定,每袋100 mL新鲜的冰冻血浆,制备成冷沉淀凝血因子后,要求凝血因子Ⅷ的活性≥40 IU,纤维蛋白原的含量要≥75 mg[2]。

目前,我站采集血液的最主要方式是街头流动采血,与血站站内采血相比,不能对血液制品进行及时的处理。要制备冷沉淀,血浆是主要的制备原料,确保制备的时间,才能保证血液制品的高效性[3]。

实验数据表明,8 h以内制备的血浆和8 h以外制备的血浆相比,纤维蛋白原活性、凝血因子Ⅷ、以及凝血因子Ⅴ的活性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 h以内制备的冷沉淀和8 h以外制备的冷沉淀相比,纤维蛋白原活性、凝血因子Ⅷ以及凝血因子Ⅴ的活性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8 h以内制备的血浆和8 h以内制备的冷沉淀相比,纤维蛋白原活性、凝血因子Ⅷ以及凝血因子Ⅴ的活性没有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总而言之,把握好血浆制品提取和制备的时间,能有效的保证血液制品的质量,应在临床推广应用。

[1] 何亚琴,张建伟,黄彩霞,等.不同时间制备的新鲜冰冻血浆及冷沉淀中凝血因子的比较[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4,27(12):1045-1046.

[2] 郑望春,叶有玩,王艳春,等.血浆制备时间和速冻方法对冷沉淀凝血因子质量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10):734-736.

[3] 刘川桥.不同时间制备的新鲜冰冻血浆的质量观察[J].中国输血杂志,2014,27(11):1172-1173.

R457.1+4

B

1671-8194(2016)30-0024-02

猜你喜欢
血液制品凝血因子血浆
控制冷沉淀凝血因子在室温下制备时长的临床意义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集束化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对产后出血患者的应用效果及其对凝血因子的影响
执业药师在血液制品生产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成都地区医疗机构红细胞类及血浆类血液制品退回的现状分析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少见凝血因子缺乏症3例
冷沉淀凝血因子临床应用调查分析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华兰生物(002007):血液制品回暖 疫苗业务有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