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外活动及运动代表队开展现状与发展建议

2010-08-28 07:14单静怡
武术研究 2010年4期
关键词:运动队代表队体育项目

单静怡

(天津中医药大学体育部,天津 300193)

【民族传统体育】

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外活动及运动代表队开展现状与发展建议

单静怡

(天津中医药大学体育部,天津 300193)

课外民族传统体育是高校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在课外的延续和补充,其中包括大众型的各类群体性活动和水平较高的运动代表队。文章根据区域分布,在我国华北、华东、东北、华中、西南、西北、华南、港澳等八个区域,以全国教育部直属高校及部分省市直属高校为范围选取了38所高校,对其课外民族传统体育开展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并针对开展现状提出今后的发展建议。

普通高校 民族传统体育 课外活动 运动代表队

1 前言

民族传统体育是在中华民族中开展的,具有浓厚民族传统特色的各种养生、健身和娱乐等体育活动的总称。经过近数十年的师资培养、运动竞赛和各类科研学术的推动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已经成为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完成教学课程之外,很多高校也根据自身学校的特点建立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各种群体性活动或运动代表队,这对我国高校普及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建立高校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氛围,以及培养学生健康体魄和综合素质等方面都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在内容、形式等方面弥补了课内教学的局限和不足,本文通过对我国高校课外民族传统体育开展现状进行调研和分析,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展望,这对于深层次开发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扩大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以及今后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更好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根据区域分布,在我国华北、华东、东北、华中、西南、西北、华南、特区等八个区域,以全国教育部直属高校及部分省市直属高校(有港澳特区3所大学)为范围,选取38所高校作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文献检索,查阅、收集近10年与本文研究内容相关的国内期刊和著作,获取相关文献资料。

2.2.2 问卷调查法

对所调研的学校进行问卷发放和回收,调查对象包括各高校体育部负责领导、民族传统体育任课教师及参加民族传统体育课外活动的在校大学生。问卷发放和回收的情况如表1。

2.2.3 专家访谈法

对我国部分体育院校、普通高校专家、教授就普通高校课外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进行访谈。

表1 问卷发放和回收情况

2.2.4 数据分析法

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将得到的数据采用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进行定量分析,为研究提供依据。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民族传统体育课外群体活动开展现状分析

经调研了解到,在所调查的高校中大部分学校开展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群体性活动。其基本情况为:(1)开展形式:高校课外民族传统体育群体性活动的开展形式主要为早操、武术协会、单项俱乐部、校内校间比赛等。其中有28所高校设立了武术协会,13所高校设立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单项俱乐部,14所高校定期举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校内比赛,4所高校在早操中安排民族传统体育活动。(2)开展内容:各高校课外民族传统体育群体活动的开展内容可分为三种情况:一种是复习提高课上所学内容,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以太极拳、武术套路、散打等项目居多;另一种情况是学习新内容,以拓宽开展内容,并形成自己学校的特色,如河北大学和河北工业大学的八极拳,中央民族大学的珍珠球,内蒙古大学的博克,海南大学的木球等;再一种情况就是在日常教学课程中选取演练水平较高的学生建立起大型表演队伍,专门在学校或社区大型活动中进行团体表演,如天津中医药大学的太极功夫扇表演队。(3)负责部门:民族传统体育群体活动的负责部门主要为本校体育部或学校团委学生会。(4)活动地点:根据各高校的场地设施情况和参加人数的多少均有相应的安排,活动地点主要为体育馆内、学生活动室、操场等。(5)活动次数:各高校活动次数为每周一至五次不等,其中以每周1-2次活动次数居多。(6)教师情况:担任各项活动的教师为本校体育部教师、学生骨干或外聘教练,如香港中文大学主要由学生骨干带领进行锻炼,香港浸会大学、澳门大学则设立学生太极拳会、精武武术学会,通过外聘教练解决师资问题。

通过以上的调查和分析,各高校课外民族传统体育群体活动开展情况已初具规模,学生参加人数多,形式丰富,受到同学们的认可和喜爱。但在调研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如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众多,而开展内容比较局限。在众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开展最广泛的是武术类项目包括长拳、太极拳、散打等,而养生功法类、民俗体育类、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类包括的项目很多,但开展的却是最少的,而这些项目具有很强的健身性、娱乐性和趣味性,更适合在课外活动中提倡和开展;此外由于受到场地、设施、师资等方面的影响,部分项目无法开展,同时也大大减弱了学生的参加积极性。

3.2 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代表队开展现状分析

在2001年教育部的《进一步开展课余体育训练工作的建议》(讨论稿)中指出:“学校开展课余体育训练工作,不仅要提高学校运动技术水平,代表学校参加校内外、国内外的体育比赛,推动学校群众体育工作的全面发展,而且要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形成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丰富校园文化”。体育运动代表队在国内外高等院校中历来就有,它既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育课程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对于促进高校的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和扩大学校知名度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作用。运动员在运动和比赛过程中体验同自己、同他人、同自然竞争的乐趣,弘扬“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中华体育精神,弘扬“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此外,高校运动队总是高校中最引人瞩目的对象,其训练和比赛总是吸引众多学子前来观摩和欣赏,这对带动全校师生加入到体育锻炼中来,弘扬体育精神,建设活跃的高校体育文化氛围都有积极的作用。因此要在高校大力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形成良好的传统体育文化氛围,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代表队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内容。

近年来,普通高校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精神,根据本校传统体育的基础和师资力量,对有一定运动特长的学生以及高水平运动员建立和发展了不同的民族体育项目运动队。经调研了解到,在所调查的38所高校中(综合性大学下属的体育学院专业组参赛活动除外),建立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运动队的高校有25所,占被调研总数的65.8%。在这25所设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运动队的高校中,共包括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运动队41个,涉及12个项目,其中武术队19个,是众多项目中最多的;龙舟队5个(其中2个龙舟队为香港浸会大学代表队和澳门大学代表队),珍珠球队3个,博克队2个,毽球队2个,毽绳队2个,摔跤队、陀螺队、木球队、龙狮队、中国象棋、围棋队各1个。有的学校同时设立了几个不同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运动队,如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以及几所民族大学。从运动队数量上和涉及的项目上,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队有了较好的发展基础。

以上各项目队分别代表本学校参加过国际、全国、省(直辖市、自治区)及地市四种不同级别的比赛。赛会多为全国和省市举行的大学生比赛,少数为国际邀请赛。从获取的比赛成绩和名次看,有许多高校达到了较高的运动水平,而且成绩骄人;如获得某项目的团体冠军、或某一单项的冠军等优秀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和学校领导重视,教师敬业,学生刻苦训练是分不开的,他们大都是一边学习本专业知识,一边参加运动训练,其中有许多学校运动队学生都是在较短的时间内,经过刻苦训练,获得了较好的运动成绩。如清华大学的博士生李清华在2006年第二届全国大学生中国式摔跤团体赛中获得男子74公斤级第3名的好成绩,就是利用业余时间训练的非体育专业的学生,经过教练的悉心指导和个人努力才获此殊荣的。这样的例子很多,不胜枚举。同时也提示我们普通大学的运动队的人员组成应加大一般大学生的比例,减少运动队中专业运动员的比例,保证我国普通高校运动队的“纯正”度。学校领导也应正确对待比赛成绩,重在参与,重在训练过程,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使普通高校大学生了解民族体育文化,培养积极进取,努力拼搏的精神和健康的体魄,这才应是我们最终的目的。

4 结论与建议

4.1 在我国普通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要从保护和发展中华民族文化瑰宝的战略高度去认识和重视

随着现代体育的全球化,民族体育受到越来越多的西方体育的冲击,部分项目已濒临消亡,作为民族中的一员,特别是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者和各级领导,对民族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发扬都肩负着历史重任。为此我们应积极采取措施,搞好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学校是其重要场所,而高校又是其重要领地。各普通高校都应积极努力挖掘地方资源和特色项目,大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使大学生受到传统文化教育和熏陶,深入了解和体验传统体育文化的深刻内涵,同时也要提升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在品质,让具有时代色彩和现代人文精神的民族传统体育,立足于世界文化之林。

4.2 以学校群体性活动为基础,加大民族传统体育的宣传力度

学校群体性活动参与人数多,设计内容广泛,有利于民族传统体育的宣传和开展。学校可根据民族传统体育不同项目的特点成立练习团队,如武术协会、太极拳协会、或某某项目表演队,形成学校自己的特色项目,形成良好的校园氛围。这样既能使学生在课堂上引起的学习兴趣在课外继续得到延伸和发展,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同时又是对民族传统体育进行宣传和发展的良机。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爱好进行选择,每周活动次数、时间、地点固定,由专业教师或学生骨干进行组织,引导学生积极投身协会锻炼。此外,对于民族传统体育中的武术项目可以考虑和武术段位挂钩,根据技术和理论的考核评定武术段位,以促进大学生民族传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再者,学校可每年举行一次校民族传统体育节或传统体育保健运动会,将课内和课外开展过的项目分为个人、班级、年级进行比赛,比赛的过程也是练习和提高的过程,通过比赛的形式既丰富了学生们的课外生活,又使得民族传统体育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4.3 以运动代表队为突破,积极参加各类比赛,带动高校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展

各高校应积极组建民族传统体育相关项目运动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活动。部分高校在某些项目上有基础有条件,形成了某个或某些项目运动队的传统校,应继续完善和发展,没有运动队的学校应创造条件,发挥自己的长处和优势,组建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代表队,并建立长效机制,积极组织训练,保证长期不间断训练,踊跃参加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民族传统体育竞赛活动,克服“锦标主义”,重在参与,重在训练过程,重在健身效果。一方面提高运动成绩,一方面以民族传统体育竞赛活动为龙头,大力宣传、推广和带动全体大学生参加到民族传统体育的锻炼中来。

4.4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改善民族传统体育课外活动和运动代表队训练环境,提高教学层次

学校的体育教学环境与场馆器材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体育教学工作和业余体育活动的开展,场地器材是体育教学正常进行的物质保证,各高校缺乏民族传统体育练习场馆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各高校领导应予足够的重视,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针对民族传统体育缺乏场馆的实际情况,加强体育场馆建设,以保证各项活动的正常进行,对于某些适宜在室内进行的项目应尽可能地提供室内场地,若资金确实困难的话,可以建立若干简易场馆,保证活动在风雨天气中仍能顺利开展。此外,在练习过程中还应保证辅助教学器材的提供,如音响、多媒体课件和技术录像等,这些对改善教学环境,保持活动氛围,提高教学层次,激发学生的参加积极性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1]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S].教体艺[2002]13号.

[2]国家民委、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的意见[S].民委发(2006)16号.

[3]郭志禹,谢建平,等.试论我国高校民族传统体育的特色[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2).

[4]李绍成,石 玫.民族传统体育与高校体育教育[J].科学经济社会,2000(4).

[5]韩英甲,等.关于在普通高校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必要性的探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3).

[6]黄银华.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版),2003(2).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s and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of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and Sports Teams in Ordinary Universities

Shan Jingyi
(P.E.Department,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ianjin 300193)

Extra-curricular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raditional sports in universities,and it is also continuityand supplements for it.It includes various group activities and some sports teams with higher levels.This paper selects 38 universities as the objects in accordance with regional distribution,in north China,east,northeast,central,southwest,northwest,south China,Hong Kong and Macao regions which are directly under National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some provinces and cities,to analyze the extra-curricular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 situations,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its future development.

ordinaryuniversities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 extra-curricula activity sports team

G85

A

1004—5643(2010)04—0072—03

单静怡(1980~),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

猜你喜欢
运动队代表队体育项目
2021中国香港代表队选拔考试
2020中国香港代表队选拔考试
我校被评为“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
2018中国香港代表队选拔考试
2017中国香港代表队选拔考试
初中体育项目练习中培养学生责任心的策略
中学创办二线运动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内蒙古高校运动队培训机制研究
集体性项目运动队的集体效能及其培养
体育项目的生态因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