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增收难问题探析

2010-09-02 07:59刘家用
关键词:欠发达农民收入农民

刘家用

新形势下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增收难问题探析

刘家用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统筹城乡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民收入低、增长慢,增加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民收入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和难点。要增加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收入,新形势下必须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依靠科技兴农;加大农业投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提高乡村干部素质。

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增收;困难;对策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农民收入问题,农民收入的提高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和核心。我国农村各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较大,江、浙、沪、粤等经济发达地区农民的收入较高,广大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的收入水平较低,新时期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重点是着力提高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的收入。

一、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增收难原因分析

影响农民增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方面的,也有农民自身方面的,还有技术、信息、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因素。在现阶段,影响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增收的原因主要有:

(一)农民素质较低,农业劳动生产率不高

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文盲、半文盲还占很大比重,据统计,贫困地区文盲、半文盲高达35%[1]。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民,大都对新的农业技术了解甚少,他们大都固守传统的生产模式。有相当一部分农民的观念陈旧,思想保守,小富即安。他们缺乏市场经济的竞争观念和风险意识,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很难预见和化解市场风险。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农民的素质关系到农业的生产状况,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民素质较低,必然导致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低下。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业生产工具也非常落后,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不高。我国农业的科技应用水平不高,科技进步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只有35%左右[2],经济欠发达地区科技的贡献率就更低。由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的素质较低,农民致富和增收的能力较弱,增加农民收入的难度较大。由于农业劳动生产率不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上不去,化肥、农药、种子等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又很高,现在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基本被农业生产成本的上升所抵消。

(二)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农民就业不充分

目前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比重大,第二、三产业比重小。在第一产业内部,种植业比重大,在种植业中,传统农作物的比重大。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不仅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各产业内部产品结构和同类产品的品质档次也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即使农民增产也不一定增收。在当前形势下,单靠传统农业来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农业效益低的问题是不可能的。近年来,农村的人口增加很多,土地的供给弹性几乎为零,耕地面积并没有增加甚至有的地方出现了下降,经济欠发达地区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新形势下我国农村乡镇企业所处的整体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乡镇企业效益下滑,不少乡镇企业已破产关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乡镇企业不仅没能增加吸收就业人员,反而还减少了大批从业人员。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第三产业不发达,也无法吸收更多的剩余劳动力。农民在本地无法就业,只有外出打工这一条路了。与此同时,城乡二元结构使得城市的就业门槛较高,没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外出打工也越来越难。

(三)农村基础设施落后,信息闭塞

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的路、水、电等基础设施非常落后,农业生产基本上还处于靠天吃饭的状况。有些贫困地区的农田水利设施非常落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旱涝灾害频繁发生。有些贫困地区缺水少电,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非常困难。经济欠发达地区不仅基础设施落后,而且信息闭塞。现代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已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资源。通过信息沟通和传递,农民可以了解市场需要什么,同时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物品。由于信息闭塞,农民对市场的变化了解甚少,几乎承担着全部的市场风险,当风险增大时,农民的利益往往缺乏有效的保障。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的落后和信息的闭塞大大制约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四)农村基层组织薄弱,乡村干部能力不强

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有些乡镇干部不团结、不廉洁、不民主、作风不实;一些农村党支部班子软弱涣散;一些乡村财务不公开、管理混乱;一些村没有办公用房,党员没有活动场所。农村基层组织和干部是农民致富的领头羊,许多富裕地方的农村之所以比较富,都是在农村基层干部的带领下取得的。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基层干部不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带领农民脱贫致富上,而是放在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上。有些乡村干部不从实际出发,超越农民的承受能力搞形象工程。有些乡村干部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不能体谅农民的疾苦。有些乡村干部贪图享受,缺少对农民发展经济的引导、指导和服务,较少地去思考如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农民收入。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基层组织的薄弱和乡村干部的素质大大影响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二、新形势下增加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收入的对策

农民增收问题已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着力提高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民收入。

(一)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依靠科技兴农

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业科技非常落后,科技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很低。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党中央、国务院一再强调农业发展要实施科技兴农。增加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民收入,当务之急就是要大力提高农民素质,走科技兴农之路。科技要靠人去掌握、去运用,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是落实科技兴农的关键。我国长期对农民的教育重视不够,农民的教育问题现在已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3]。国家已取消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和书本费,对农民的技能培训也予以资金支持。提高农村人口素质要从娃娃抓起,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必须全面落实九年制义务教育,农村中小学要注重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农村青少年的素质和能力。经济欠发达地区要积极发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技术教育,紧密结合生产实际,聘请有关专家讲授先进实用的农业技术。对务工农民要加强岗位培训,提高其知识水平、专业技能和安全生产知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要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建立符合本地实际的义务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专门技能、知识培训相结合的立体的农村教育体系。

(二)加大农业投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

针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国家必须加大投入,多方筹集资金,解决落后地区的道路、水电、通讯等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大问题。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已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中央2008年的“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专门就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做出了部署。经济欠发达地区要加大投入,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奠定必要的物质基础。旱涝灾害历来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经济欠发达地区要加快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国家和地方要加大对农村道路建设的投入,全面改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交通状况。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还要注意控制农业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等对土地和水资源造成的污染,依法保护耕地和森林资源,加强水土保持、水源涵养,防止土壤沙化碱化,保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拓宽农民就业渠道

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农村经济必须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经济欠发达地区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本地的优势,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发展适销对路的农产品和农副产品的深加工。随着社会化生产的不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根据我国农村实际,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应将着力点放在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及流通业上,把农产品加工及流通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及储运、销售,一方面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另一方面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加快了农业现代化进程。在搞好农业的同时,经济欠发达地区要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要抓好龙头企业,继续走“公司+基地+农户”的路子,使农民与龙头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从而增加农民收入。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民就业不充分,只有使农民充分就业,农民收入才能增加。开发宜垦荒地、宜林荒山荒坡、宜草牧地及尚待开发的水面和滩涂等农业后备资源,可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大力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发展花卉、蔬菜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吸收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强小城镇建设、组织好劳务输出也是新形势下经济欠发达地区扩大农民就业、带领更多的农民发家致富的好路子。

(四)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提高乡村干部素质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对做好农村工作至关重要。着力拓宽农村基层干部来源,提高他们的素质,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注重从农村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外出务工返乡农民中选拔村干部。引导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鼓励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优秀年轻干部到村帮助工作。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和选任乡镇领导干部力度。探索村党组织书记跨村任职。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和党费补助等途径,形成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村干部报酬和养老保险、党员干部培训资金保障机制。整合培训资源,广泛培训农村基层干部,增强他们带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基层干部要牢记党的宗旨,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切实解决落后地区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困难,真正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可以有计划地选派一些素质高、能力强的大学生等人才到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任职,增强农村领导班子的战斗力。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的基层干部工作非常辛苦,但待遇很低。农村基层干部也有正常人的衣食住行之需,收入太少,就无法满足这些基本生活需要,就没有精力去带领农民发家致富,因此,要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收入水平,为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基层干部,虽然很苦很累,但看到自己带领更多的农民过上了好日子,心里一定会很甜很甜。

[1]史贤华,陈明.对当前农民收入增长趋缓原因的调查及建议[J].科学社会主义,2007(4).

[2]吴彩虹,陈黔珍.构建和谐农村的经济学思考[J].科学社会主义,2007(4).

[3]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4.

book=50,ebook=349

C915

A

1673-1999(2010)21-0050-02

刘家用(1972-),男,安徽宿州人,法学博士,中共武汉市委党校(湖北武汉430023)马基部副教授。

2010-07-30

猜你喜欢
欠发达农民收入农民
陕西农民收入:一路爬坡过坎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人在干什么?增收不单靠出门打工——搬迁后农民收入来源报告
“十三五”期间中国农民收入年均增长6.5%
欠发达地区如何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别让欠发达地区的新能源项目成摆设
农民收入增长周期的多尺度分析
欠发达地区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
欠发达地区经济报道策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