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运动常见错因分析

2010-09-06 10:22江苏省东海县第二中学222300尹中峰
地理教学 2010年14期
关键词:错因环流风向

江苏省东海县第二中学(222300) 尹中峰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解答各种地理模拟题时难免出错,但若能对错误原因进行分析,并通过针对性的训练,是可以更好地备战高考地理的。本文试对大气运动部分考生常见错因作归类分析和解法点拨,意在让莘莘学子获得“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有益教训。

错因一:大气运动的原因不明

【例1】全球气压带中,由热力原因形成的是( )

①赤道低气压带。②副热带高气压带。③副极地低气压带。④极地高气压带。⑤夏威夷高压。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④ D.②③

【解析】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太阳辐射,直接原因是近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冷热不均虽可引起大气运动,产生高低不同的气压场,但气压场的高低并非全是热力原因引起的,还有因气流运动原因形成的气压场。比如副热带高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就是动力原因引起的,影响我国的夏威夷高压就属于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一部分。下表为常见气压中心比较:

?

错因二:气压高低比较的前提条件不清楚

【例2】读某地近地面与高空气压值分布雷达图,据此回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NPQ点中表示近地面的是PN点

B.PMNQ点中表示高空的是MQ点

C.若MNPQ四点形成热力环流圈,则气流方向为M→N→Q→P

D.PMNQ点中,气温最高的点为M点

近地面与高空气压值分布图

【解析】气压的高低比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同一水平面上不同地点气压高低的比较,二是同一地点不同海拔高度上气压高低的比较。解答此类习题的关键是:同一地点不同海拔高度上的气压是递变的,由近地面向高空递减。而不同地点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是有高低差异的。本题中依据气压高低可以判断出PM(气压高)位于近地面,NQ位于高空,且同一水平面上气流总是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因此四点若形成热力环流,则气流方向依次为PMNQ。而近地面气温高,气流上升形成低压;气温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故M点气温偏高,P点气温偏低。答案:D

错因三:等压面图中有效信息解读不准

【例3】下图为某地热力原因形成的高空等压面分布状况示意图,叙述正确的是( )

A.气压:①<②<③

B.气温:甲地<乙地

C.气流:乙地流向甲地

D.天气:乙地比甲地更易形成阴雨天气

【解析】等压面是空间气压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由于同一高度,各地气压不相等,等压面在空间不是平面,而是象地形一样起伏不平。等压面凸起的地方,表示在同一高度上,气压比四周高,即高压区。等压面凹下则为低压区。如上图所示:甲图中的等压面上凸,其上凸区对应等压线图中的高值区,即为高气压区;乙图中的等压面下凹,其下凹处对应等压线图中的低值区,即为低气压区。并且高空气压场和近地面气压场相反,因此高空等压面和近地面等压面的弯曲方向也相反。

等压线图反映海拔高度相同,但气压不同。而等压面图反映的是气压相同,但海拔高度不同。因此从等压面图上是可以读出海拔高度的变化的,更能读出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值的大小。本题依据等压面“凸高凹低”和“高低空气压场相反”规律,在高空①处等压面上凸,表明其气压高于相同海拔高度的两侧;③处反之,所以气压值为②>①=③。根据热力环流规律,可知近地面甲处因受热空气上升形成低压,气流在上升过程中多成云致雨;乙处因冷却气流下沉形成高压,多出现晴朗天气。由于同一水平面上,乙处气压高于甲处,因此气流从乙地流向甲地。答案:C

错因四:风向的判定缺乏技巧

【例4】下图阴影部分表示林地,空白部分表示均是裸地。若此时反映的是北半球中纬度某地区的冬季情况。图中B、D两处的风向分别是 ( )

A.西北风和东南风 B.西风和东风

C.东南风和西北风 D.西南风和东北风

【解析】风向的判定:(1)有等压线时,利用等压线数值大小和南北半球的位置关系绘制,也可以根据已知点两侧的气压大小绘制。具体分两步:①根据等压线数值的大小,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并经过某点绘制垂直于等压线的水平气压梯度力;②依据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偏转特点,向右或向左偏转绘制风向。其中,若在高空,绘制的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并偏右或偏左;若在近地面,绘制的风向可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有30-45°的交角,并偏右或偏左。(2)无等压线时,利用全球风带的分布规律确定各纬度带的风向,也可以利用城市功能区的合理规划确定等。本题的解题关键是要抓住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即冷热不均这一特性。林地与裸地两种下垫面的热力差异表现为:冬季时裸地降温快,气温偏低;林地降温慢,气温偏高。这样两者之间就形成了小区域的热力环流,近地面气流从A流向C和从E流向C。结合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可以判断出B、D两地的风向。答案:A

错因五:风频图信息获取不到位

【例5】读下图四幅风频玫瑰图,结合气候有关知识回答(1)-(2)题。

(1)下面有关四图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甲图至丁图对应的地方可能为伦敦、加尔各答、上海、中山站。②乙图城市建设火电厂,最佳区位布局在城市的东南方向。③丙图城市若建机场,其跑道走向是西北—东南走向。④丁图若在南极,此处营地建筑的门窗最不适宜朝向西北方向。

A.①③ B.②④ C.③ D.①②③

(2)当孟买受最大风频的风向的影响最频繁时,正是( )

①南极臭氧层空洞最大时刻。②澳大利亚小麦—牧羊带的小麦生长季节。③去黄山旅游的最佳季节。④可以观赏挪威北部正午的满天繁星。

A.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②④

【解析】风频图的东西南北表示方位;虚线为等频率线,数值向外增大;1-6等点的风向为该点与图示中心的连线并指向中心的方向,如1点的风向为东北风。并且该点与中心的连线越长,表示该方向上的风频越大。

本题,利用风频图判读方法,可知甲乙丙丁四地的主导风向分别为西南风、西南风和东北风、西北风和东南风、东南风。以地区看,甲最可能分布在北半球中纬度西风影响的区域内,乙最可能分布在南亚东南亚地区,丙地最可能分布在东亚地区,丁地最可能分布在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或极地东风带内。因此(1)选D。第2题,孟买地区的最大风频为西南风,出现在北半球的夏季,而①出现在南半球的春季,②出现在北半球的夏季,③出现在北半球的夏季,④出现在北半球的冬季。因此(2)选B。

错因六:气压带和风带移动规律模糊不清

【例6】若6月份太阳直射点位于19°N,则此时全球气压带和风带( )

A.向南移动 B.向北移动

C.可能向南移动也可能向北移动 D.难以确定

【解析】很多考生依据教材中的“就北半球来说,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就错误地认为气压带和风带存在季节移动,夏季向北移,冬季向南移。其实气压带和风带并不完全是“夏季向北移,冬季向南移”。因为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是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的,自冬至至夏至都是向北移动的,自夏至到冬至都是向南移动的。在夏至前后既可能向北移动,也可能向南移动,这需要辨析其具体的日期。本题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大约一个月移动8个纬度,因此太阳直射点位于19°N时,离23°26′N差4°26′,从移动的时间看需半个多月。既然此时为6月,就只能在6月22日之前,否则就只能出现在7月了。因此在题干要求下,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应向北移动。答案:B

错因七:大气运动中的环流图判读要点不清

【例7】(北京高考题)读下图回答下题:

(1)如果该图为大气环流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

A.E处气温比H处高

B.F处气压比G处低

C.气流②自西向东运动

D.E处的高度可达120千米

(2)若该图表示热力环流示意图,则G、H、E、F四处气压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此时H处的天气状况为_______,G、H两处昼夜温差较小的是______。

(3)若该图表示城郊环流侧视图,则为城区的是________,为郊区的是________(填字母)。若②处为绿地,则通过此环流对城市空气质量所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 。

(4)若该图为海滨地区白天的海陆风模式图,则G为________,H为________。

(5)若该图表示低纬大气环流模式,则G表示________,H表示________。②的风向为偏________风。若该图表示中纬大气环流模式,则G表示________,H表示_______。②的风向为偏_______风。若该图表示高纬大气环流模式,则G表示________,H表示________。②的风向为偏________风。

(6)若该图表示东亚季风环流模式,G为陆地,则此时北京的气候特征为________。

【解析】大气运动中环流模式图的判读要点主要包括下列两点:

(1)判读大气环流模式图,一般多从下垫面状况、气压和气温高低、天气状况、风向、季节等角度切入。

(2)判读步骤:①先确定近地面和高空,同时要确定下垫面状况。②判断冷热与阴晴状况。可用口诀确定:热升冷降气温变,热阴冷晴有牵连。③确定气压高低。也可用口诀判断:升则低,降则高,低空总是要超高。④判断风向时要考虑模式图反映的半球位置和海拔高度。分析时要关注地转偏向力和近地面以及高空风向的影响因素及偏转角度。⑤判断季节:可根据近地面气压高低、气温高低或风向判断。

本题解答时,可有效利用这两个要点:

(1)E与H比,E处海拔高,气温和气压低;F与G比类似与E、H比。气流②总的运动方向是向南,但由于半球位置不确定,因此难以确定是偏东还是偏西向南运动。同样,因为纬度位置不能确定,因此对流层顶的海拔高度也很难确定(对流层顶海拔高度:低纬17-18km、中纬10-12km、高纬8-9km)。答案:B

(2)分析热力环流的不同部位气压大小,可先比较近地面GH两处,后比较高空EF两处。依据上述口诀,可以确定F< E< H <G;H处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昼夜温差较小。

(3)若为城郊环流模式:因无论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都是城市气流上升,郊区气流下沉,据此可判断H为城市,G为郊区。城郊间的绿地对大气主要起净化、增湿的作用。

(4)若为海陆风,则需要考虑白天还是夜晚。白天陆地增温快气流上升,海洋增温慢气流下沉,海陆间吹海风,夜晚则相反。据此可判断出G为海洋,H为陆地。

(5)三圈环流中每一圈环流都由一高一低两个气压带和一个风带组成,其中低纬环流由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信风带组成,中纬环流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中纬西风带组成,高纬环流由极地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东风带组成。其中近地面②的风向还需考虑该环流模式的半球位置和环流位置。

(6)若是季风环流,陆地温度低气流下沉时为冬季,反之为夏季。本题反映的就是东亚冬季环流状况,故北京的气候特征为寒冷干燥。

错因八:描述天气系统影响时不能关注其动态发展趋势

【例8】假设图示的冬季天气系统以120千米/日的速度向东移动。读下图回答:试简要说明A地在未来30小时内风向、风力及气温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不考虑地形的影响)。

【解析】解答本题需要有动态的观念。考生可以先在图上根据等压线绘制A点风向,然后把等压线整体向东移动,再绘制A点的风向,就可以轻松判断出A点未来30小时风向的变化了。至于风力大小可根据A点等压线疏密判断,气温变化可根据气流运动方向判断(中纬度地区:一般从高纬流向低纬的气流较为寒冷,从低纬流向高纬的气流较为温暖),如下图所示。答案:A地未来30小时内因高压脊(或天气系统)东移,风向将由偏北转为东北风,再转为东风和东南风,同时随着等压线间距缩小(或气压梯度加大),风力略有增加。随着风向由偏北转向南,A地气温也会略有上升。

猜你喜欢
错因环流风向
内环流控温技术应用实践与发展前景
深究错因 把握本质
反思错因正确解答
理清错因,让“幂”运算强起来
逆风歌
热盐环流方程全局弱解的存在性
CeMAT Asia 2017:聚焦“智慧物流”引领行业风向
谜底大揭秘
行业统计带来哪些风向?
两相坐标系下MMC环流抑制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