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客家体育与学校体育有机结合的研究

2010-09-08 00:52黄继珍李梁华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客家人有机体育课

黄继珍,李梁华,梁 艳

(1.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体育部,广东 广州 510225;2.华东交通大学 体育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广东省客家体育与学校体育有机结合的研究

黄继珍1,李梁华2,梁 艳2

(1.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体育部,广东 广州 510225;2.华东交通大学 体育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实地考察、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当前广东省客家人主要居住地区学校体育的开展情况进行调查,同时了解该地区学校的整体场地设施、器材以及在体育课中使用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情况。经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学校普遍存在:场地设施不够齐全;器材不足;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也体现出了学校体育与客家体育结合不够深入,学校体育改革的力度不够等问题。有必要将学校体育与客家体育充分地有机结合,推动学校体育的改革。

学校体育;客家体育;有机结合

广东省是我国客家人最多的省份之一,其中以梅州、韶关、河源一带最多,并且其体育文化具有相当的典型性和独特性。同时这些地区处于经济不发达的一个大环境中,具有的多样地理环境和复杂的种族、宗教等社会因素,构成了其特有的社会文化。而这些地区同时也是客家人的发祥地和客家民系形成的摇篮,拥有数量众多的客家人,与闽、港、台有独特的亲缘、人缘、地缘关系和长期稳定的交往[1]。所以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客家人聚居地,客家体育在经过了数百年的发展,已经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健康教育是客家体育的本质功能,同时,客家体育的教育与娱乐功能在今天逐渐地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在教育改革社会背景下,学校体育为更好地丰富学生体育生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也在不断地探求更好的教育方式,因此将学校体育与客家体育实现有机结合成为趋势,并努力使二者产生积极的影响,在此影响下衍生出有利于双方的优势互补。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广东省客家人主要居住地不同层次的20所中学为研究对象(韶关市的中学为:第五中学、田家炳中学、第九中学、曲江中学、南雄中学、黄坑中学、北江中学、翁源中学;河源市的中学为:和平中学、光明中学、田家炳中学、东源中学、娴兰中学、紫金中学、东江中学、第二中学;梅州市的中学为:曾宪梓中学、乐育中学、东山中学、学艺中学)。

1.2 研究方法

运用专家访谈、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查阅了近年的有关客家体育和学校体育的相关文献,向体育领域和教育领域的专家和学者请教,听取他们对客家体育与学校体育进行有机结合的相关意见和建议。向广东省客家人主要居住地的中学学生和体育教师发放问卷,其中向学生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85份,有效172份,有效率86%。向体育教师发放问卷30份,回收28份,有效26份,有效率86.7%。问卷经效度和信度检验均符合要求。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学校体育开展情况

2.1.1 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分析 当前,学校体育场馆设施情况能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学生体育是否进行得足够顺利,学校体育是否开展得成功,所以通过调查后,发现调查地区中学的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十分有限(见表1)。只有篮球场地和田径场地数量基本能够满足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以及满足学校体育工作的顺利开展。而其他一些体育项目,诸如羽毛球,足球,排球等项目很难正常开展,因为最起码的场地都不能够保证。这样必然严重制约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样也不能提升学生的体育技能。而学校体育的顺利开展,可能仅仅只能依靠篮球场、田径场来满足。

表1 学校体育场馆设施情况

2.1.2 学校体育课开设项目情况 学校体育课的开设情况体现了学校体育在开展过程中的具体实践情况。通过调查发现(见表2),调查地区中学体育课一般开设仰卧起坐、立定跳远、铅球、足球、乒乓球排球课、跑步等项目,而其中以跑步、立定跳远和仰卧起坐为主,而我们不难看出跑步、立定跳远和仰卧起坐都是一些比较容易操作的体育项目,而且受场地和器材限制比较小的项目。此外一些诸如羽毛球,足球等项目由于受场地的限制,无法在大部分中学顺利开展,这些都体现出学校体育在具体开展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阻碍,体育课的开展同样进行得不是很顺利。

表2 学校体育课开设项目情况

2.2 客家体育的功能

客家体育是指广泛流传在客家民间约定俗成的体育活动。客家体育是客家人在长期进行生产劳动后,形成独特的体育形式。它有相对固定的、长久的活动群体,而且这个群体也是整个社会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客家体育体现的是客家人勇于拼搏、积极进取、热情勤劳等优秀的品质,同时在很大程度上能反映出客家人团结、友爱、互助等高尚的道德情操。客家体育还有教育功能、娱乐健身等功能。尤其是客家体育的教育功能可以与学校体育最紧密的结合起来,因为客家体育源于劳动,源于生活,因而在劳动中接受教育,在生活中感受教育,也使得两者能够最终站在一个层面上,彼此共融产生出有利于双方的多重效益。另外,客家体育以娱乐健身为本,体现了客家体育的健身娱乐功能。也正是这因为这一功能使其深受群众的喜爱,使得客家体育能够历经数百年的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

2.3 学校体育与客家体育有机结合分析

学校体育是是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而客家体育本身能体现出客家人勇于拼搏、积极进取、热情勤劳等优秀的品质,同时在很大程度上能反映出客家人团结、友爱、互助等高尚的道德情操。而这些对学校体育的教育功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可以很好的提升学校体育的教育功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实现身心双丰收。客家体育与学校体育的有机结合不仅能凸显出客家体育与学校体育单个个体的鲜明个性,而且更能促进学校体育教学方式方法的革新,并且增加体育教学内容,最终使学校体育与客家体育的有机结合达到可以进一步夯实传统的体育课理论基础的目的和提升学生能力的目的。

表3 学生对于将客家体育的项目与学校体育相结合的态度情况

学校体育与客家体育的有机结合离不开教师因素和学生因素。因为教师和学生都是体育课的参与者,一个是教授对象,一个是接受对象。而他们对于学校体育与客家体育进行有机结合所持的态度是十分重要的。从调查结果来看(见表3和表4),体育教师和学生大多数对学校体育与客家体育进行结合持肯定态度,表示支持两者的有机结合,希望在体育课中增加客家体育的项目,将客家体育中的一些项目加入进学校体育的体育课程中来。

表4 体育教师对于将客家体育的项目与学校体育相结合的态度情况

此外,客家体育与学校体育在结合的过程中,如何将客家体育更好地与学校体育结合起来,如何把客家体育中的各类体育项目与学校体育相结合是最为关键的。通过调查发现(见表5),大部分学生更倾向于将客家体育中游戏类和跑跳类的项目与学校已经开设的项目结合。而对其他类的客家体育的项目没有表现出太强烈的意向。

表5 客家体育的项目与学校体育相结合的情况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客家体育以娱乐健身为本,深受人们群众的喜爱,综观客家体育的发展史,它着重于人的身心需要和情感愿望的满足。体现的是终极的人文关怀,所以从这个层面来看,客家体育是比较容易与学校体育进行有机结合。

3.2 建 议

(1)客家体育与学校体育的结合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而且在结合的过程中应该更加注意强调学校体育和客家体育的共性,注重娱乐性、健身性、活力性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找准两者进行有机结合的关键着力点。

(2)要做到充分利用客家体育典型的跑、跳、投射等传统的体育方式结合现在学校体育中一些项目的技术特点,以达到发展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中学生的运动能力和在生活中运动的习惯。因而在传统的劳动技能中接受教育,在学校中发展教育,在生活中感受教育,也使得两者能够最终站在一个层面上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形成有利于彼此的强劲合力。

(3)要使客家体育与学校体育进行有机的结合应该更多地注意利用好现有的体育资源,充分的发挥场地器材的作用,在体育课中引进客家传统体育中的体育项目和一些生活中的器械,利用一些比较容易与学校体育结合的传统趣味性强的项目来提升整体学生的体育运动水平的目的。

[1]王俊奇.江西民俗体育文化[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9: 113-127.

[2]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4: 267-289.

[3]张允蚌,等.赣南闽西客家体育文化初探[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07, (3) : 35-36.

[4]罗 勇.关于赣南客家文化研究和利用的几个问题[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0, (4) : 21-22.

[5]沈黄胜.客家农村体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 2006, (7): 37-39.

[6]吴玉华,等. 客家体育的特征与功能[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05, (12) : 78-79.

[7]刘 霞,等.客家体育的开发利用与农村体育发展的对策研究[J]. 辽宁体育科技,2006, (4) : 78-79.

[8]田 菁,等.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原则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8, (4) : 86-89.

Research on the Organized Integration of Hakka's Sports and School Sports in Guangdong Province

HUANG Ji-zhen1, LI Liang-hua2, LIANG Yan2
(1.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Zhongkai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 Guangzhou 510225, Guangdong China; 2.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East China Jiaotong University,Jiangxi, 330013, Nanchang China)

This article uses the literature material law,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procedure, research techniques and so in-the-spot investigation law, expert interview law, mathematical method of average,carry on the investigation to the current the guangdong area Simultaneously understood that the area Majority of Schools the overall location facility, the equipment situations and so on teaching method which used in the physical education. Finally ,it was found that the area Majority of School universal existence: The location facility is not very complete; Equipment insufficiency; Teaching method obsolete and so on questions, also manifested the school sports and the Hakkas sports union is not very thorough, school sports reform dynamics insufficient and so on question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combine the school sports and the Hakkas sports fully organic synthesis, impels the school sports the reform.

School sports; Hakkas sports; Organic synthesis

G807.0

A Article ID: 1008-2808(2010)04-0028-03

book=2010,ebook=100

G807.0

A

1008-2808(2010)04-0028-03

2010-04-22;

2010-06-08

黄继珍(1965-),女,副教授,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客家人有机体育课
有机旱作,倚“特”而立 向“高”而行
客家人
九十九分就是不及格——有机农业,“机”在何处?
体育课
喝有机
有机心不如无机心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一堂遗憾的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