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芬太尼在气管插管全麻中的应用

2010-09-08 00:32沈振逵
中国当代医药 2010年35期
关键词:肾素醛固酮全麻

沈振逵

(广州市番禺何贤纪念医院,广东广州 511400)

瑞芬太尼是新型镇痛药,为芬太尼类μ型阿片受体激动剂,其起效快,作用时间短[1],在人体内1 min左右迅速达到血-脑平衡,其与其他芬太尼类似物明显不同。本文通过对等剂量的瑞芬太尼和芬太尼进行全麻插管,观察并分析其两者在插管前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浆血管紧张素、肾素活性和醛固酮水平上的差异,明确瑞芬太尼在气管插管全麻中的应用,评价其对心血管反应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收集了2007年8月~2010年8月本院收治的需进行气管插管全麻的患者1 000例,其中,男553例,女447例;年龄14~85岁,平均47.7岁。全部入选患者均为ASAⅠ~Ⅱ级,没有精神疾病、神经病史以及内分泌功能障碍、心功能不全、控制不良或未受控制的高血压和长期服用镇痛药的病史。临床看来没有插管困难。将1 0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0例,对照组500例。

1.2 方法

治疗组:于麻醉前30 min进行地西泮10 mg、东莨菪碱0.3 mg肌内注射。并于进入手术室后开放上肢静脉,进行林格液8 ml/kg输入,同时进行面罩吸氧3 min后开始诱导全麻。使用咪唑安定0.1 mg/kg,异丙酚1.5 mg/kg,阿曲库铵0.5 mg/kg进行静脉推送,同时以瑞芬太尼 2 μg/kg,以 12 μg/(kg·h)的速度进行靶控输注[2]。

对照组:于麻醉前30 min进行地西泮10 mg,东莨菪碱0.3 mg肌内注射。并于进入手术室后开放上肢静脉,进行林格液8 ml/kg输入,同时进行面罩吸氧3 min后开始诱导全麻。使用咪唑安定0.1 mg/kg、异丙酚1.5 mg/kg、阿曲库铵0.5 mg/kg进行静脉推送,同时以芬太尼 3 μg/kg,以 3 μg/(kg·h)的速度进行靶控输注[2]。

在手术过程中,观察并记录插管前、后3 min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及脉搏血氧饱和度。同时,抽取上肢静脉血,使用放射免疫法对血浆血管紧张素,肾素活性及醛固酮的水平进行测定。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插管前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变化都有明显升高,但治疗组升高的幅度比对照组更为显著,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同时两组插管前后的血浆血管紧张素、肾素活性及醛固酮的水平也都有明显升高,但治疗组升高比对照组更显著,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 2。

表1 两组插管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变化对比(±s)

表1 两组插管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变化对比(±s)

组别 观察时间 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平均动脉压(mmHg)心率(/min) P 值治疗组对照组插管前插管后3 min插管前插管后3 min 139±16 141±23 137±18 152±24 67±11 70±14 66±12 79±18 97±19 101±10 98±13 119±15 85±8 90±10 86±9 102±11<0.05<0.05<0.05<0.05

表2 两组插管前后血浆血管紧张素、肾素活性及醛固酮水平变化情况对比(±s)

表2 两组插管前后血浆血管紧张素、肾素活性及醛固酮水平变化情况对比(±s)

组别 观察时间 血浆血管紧张素(ng/ml)肾素活性[ng/(ml·h)]醛固酮(pg/ml) P 值治疗组对照组插管前插管后3 min插管前插管后3 min 32.4±5.6 35.5±4.6 32.6±5.8 41.5±5.6 4.5±1.7 4.9±1.4 4.6±1.4 5.9±1.9 216±23 231±23 216±25 251±28<0.05<0.05<0.05<0.05

3 讨论

手术期麻醉所带来的应激反应是比较难于处理的临床问题,其轻则导致机体循环、内分泌及代谢出现不稳,重则出现心律失常、高凝状态及免疫抑制[3-4],使得临床并发症发病率及死亡率升高。在诱导全麻过程中,容易引起肾上腺系统亢进,改变了血流动力学系统,因此如何选择用药非常重要[5-6]。

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瑞芬太尼对插管时心血管的应激反应的抑制作用明显要比芬太尼强,因此两组在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浆血管紧张素、肾素活性和醛固酮的水平相比,瑞芬太尼均优于芬太尼。

而且瑞芬太尼镇痛效果比芬太尼强5~10倍[7-8],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对心血管的影响小,恢复及时,呼吸抑制轻等优点。同时其对维持诱导期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稳定比较有利。因此应当在临床予以广泛使用。

[1]丁耀茂,林红,丁伟.舒芬太尼、瑞芬太尼、芬太尼对全麻患者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的影响[J].当代医院,2010,10(3):103-105.

[2]邬子林,佘守章,刘继云,等.瑞芬太尼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手术麻醉的临床观察[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4,20(8):493.

[3]杨泉涌,薛富善,许亚超,等.等效小剂量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对经口气管插管小儿血流动力学反应的比较[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23(23):89-92.

[4]Chung F,Mukier JP,Scholz J,et al.A comparison of anaesthesia using remifentanil combined with either isoflurane,enflurane or profofol in patients undergoing gynaecological laparoscopy,varicose vein or arthroscopic surgery[J].Acta Anaesthesiol Scand,2004,44(10):213-214.

[5]陈兴东,史正山,林宁,等.舒芬太尼和芬太尼麻醉对老年患者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6,22(8):614-615.

[6]陈景艳,王俊峰.舒芬太尼对全麻患者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刊,2009,36(1):68-69.

[7]袁勇.血管紧张素Ⅱ及其受体的拮抗剂[J].心血管病学进展,1998,19(2):83-86.

[8]姚群.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用于胆道镜胆总管取石术的比较[J].中国医药导报,2008,5(25):77-78.

猜你喜欢
肾素醛固酮全麻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探讨不同血浆肾素活性高血压伴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心率、血压的异同
肥胖与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相关性
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尿微量蛋白含量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中肾素的关系研究
基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评析新冠病毒致多脏器损伤作用及中药干预作用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β-类固醇脱氢酶2活性与肾素关系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评价卡托普利试验诊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价值
冠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梗患者脑利钠肽、醛固酮水平和近期预后的影响
两种麻醉镇静深度监测技术在全麻中的应用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