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教育及其他类型继续教育的比较分析*

2010-09-09 01:51曾海军马国刚范新民
中国远程教育 2010年19期
关键词:非学历函授普通高校

□曾海军 马国刚 范新民

高校网络教育及其他类型继续教育的比较分析*

□曾海军 马国刚 范新民

本文基于高校网络教育发展规模比较分析了近十年来网络教育及函授、夜大、脱产班、电大、自考、培训等各类高等继续教育的发展情况,探讨了其发展趋势.

继续教育;网络教育;函授;夜大;脱产班;电大;自考;培训

前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继续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的教育活动,特别是成人教育活动,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上涵盖了除普通全日制教育之外的所有教育形式.目前,我国高等继续教育体系包括1500多所普通高校的继续教育机构(如继续教育学院和网络教育学院等)、近400所独立成人高校、广播电视大学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系统,以及社会培训机构等,开展了成人高等教育、网络教育、自考和非学历培训等(见表1).近年来,相关"规划"和"计划"都提及发展继续教育(见表2),这也是教育部历年工作要点任务之一(见表3).

一、函授教育被网络化

近十年来,函授教育的招生规模基本上是平稳增长,普通高校举办的函授招生规模从1998年的30多万人增长到2009年的100多万人(见图1).但是,函授面临生源竞争、成本上涨、师资紧缺、工学矛盾、教学质量和社会声誉下降等难题.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函授"被网络化"是大势所趋,这也是教育部有关文件倡导的(见教高[2007]9号和教发函[2008]169号文件).

表1 2009年各类高等继续教育发展情况(万人)

函授和网络教育的模式很类似,但后者代表一种更先进技术手段和模式的发展趋势.不过,函授未必会突然被替代或"废止",因为其具有历史悠久、社会知名度和认可度较高、收费较低和容易获证等吸引力,从其规模上可以看出目前社会上对其需求仍然不减.如果网络教育迟迟不能放开审批,函授这种第二代远程教育形式也许还将继续发挥着作用,但应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革其教学模式、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

表2 相关"规划"和"计划"中有关继续教育及网络教育的任务

表3 教育部历年工作要点中有关继续教育及网络教育的任务

二、夜大学推行混合式学习模式

夜大学(在教育统计中按业余类型统计)的学习者主要利用夜晚、周末和假期等业余时间,由主办院校在其所在地开设班级,绝大部分都由本校教师或研究生上课,学习者能享受到主办学校的优质资源,且收费不高,因此,主办校所在地一些生源愿意选择夜大学.近年来,教育部要求普通高校停招成人脱产班,夜大学规模总体呈上升趋势,年增长超过15%, 2009年的在校生187万人、招生77万人,这是十年前的6倍(见图2).但是,由于普通本专科扩招,教室和教师紧缺,一些高校的夜大学教学已经转移到校外甚至外地,有的与社会机构合作办学,给夜大学的教学质量和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

夜大学生为何愿意把一部分时间花在上学路上,而不选择更方便的网络教育方式?估计有夜大学费低的原因,也可能有人更期待和适应校园里的学习生活.夜大学这种利用业余时间的学习方式,能够充分利用但并不过分挤占校内优质教育资源,学习形式受欢迎,教学质量有保证,如果能充分辅以网络方式,推行混合式学习模式,估计会更有竞争力和市场.

三、成人脱产班的需求或被网络教育填补

教育部从2007年开始要求普通高校逐步"停招脱产班",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脱产班的招生规模已经由高峰时的46万人,下降到2008年的15万人, 2009年开始趋零(见图3).但这是由招生计划决定的,并不是完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

仍有部分人认为成人脱产班是有需求的:一是质量和认可度相对高一些;二是有的家长更希望把学生"圈"起来教育和管理;三是成人脱产班的学费相对高一些;四是有些行业系统仍希望采用脱产班的形式培训和培养在职员工.教育部停止成人脱产班,也许因为:成人脱产班挤占普通教育资源;部分高校放松对成人脱产班管理,导致成人脱产班出现了一些稳定问题;成人脱产班不易解决"工学矛盾";一些脱产班的学生毕业后,还涉及解决就业问题.考虑国情和文化、社会与经济发展情况,以及高等教育扩招情况,停成人脱产班是大势所趋,对于仍然存在的需求则可以引导由网络教育等代替.

近年来,由于"关、停、并、转",独立成人高校数逐年减少,但其招生规模相对较稳定,特别是成人脱产班仍有较大规模,年招生仍有10万人左右(见表4),迎合了普通高校停招后留下的部分空间.

表4 独立成人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教育(1998-2009年)

上述函授、夜大和成人脱产班都需要招生计划,并通过"成人高考"的方式招生,属于统一"入口".从总体规模上看,近十年来普通高校和独立成人高校的成人高等教育稳步发展,需求和市场空间仍然很大(见图4).但近年来成人高考录取分数越来越低,有的省份和学校存在"计划数大于报名数"现象,入学考试流于形式,已经被认为是"宽进宽出"了,文凭含金量也就慢慢贬值了.设想一下,当成人脱产班全部停招、函授被网络化改造后,只剩下业余学习形式的时候,是不是得考虑变革整个成人高等教育的招生、统考、教学、管理、服务、技术和证书等制度?

四、从广播电视大学到开放大学

诞生于上世纪70年代末的广播电视大学是邓小平同志"两条腿走路"发展教育思想的成功实践,目前已发展成为一个由中央电大、44所省级电大、933所地市级电大和1829所县级电大,以及中央电大西藏学院、残疾人教育学院、八一学院、总参学院和空军学院等组成的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远程教育系统. 30年来,电大系统高等学历教育毕业生累计约800万人(远程开放教育毕业生约310万人),各类非学历培训累计超过4000万人次.1999年之后,电大抓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机遇,远程开放教育逐步成为电大办学的主要形式,占其学历教育的93%以上(见表5).

表5 广播电视大学1998年、2006年和2009年学历教育规模

电大始终坚持面向基层、行业、农村、边远和民族地区,肩负着"扩大高等教育机会,努力使人人享有优质教育"的使命,践行着"平民进步的阶梯"、"全民终身学习平台"、"教育公平的砝码"、"学习者充实自我和增进动力的补给站"等理念,如近年来招收"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25万多人,士官远程教育13万多人,残疾人远程教育2600多人.

电大既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产物,也是其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颂橘&劳人,2008).开放教育试点探索形成了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以及相应的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新的历史时期,"办好开放大学"将是其第四次飞跃.对此,需要研究开放大学体系的性质、定位、职责、总体框架、办学功能、任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

五、自考探索建立网络公共助学支持服务体系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是"没有围墙的大学"和全球最大的开放与远程学习体系(丁兴富, 2007),实行分级管理(见图5).自考采取"宽进严出"的方式,其开放入学门槛、有教无类的原则,对于实现教育的民主化和保证教育的公平性有着特殊的意义,并先行探索终身学习的"立交桥".近年来,自考还提出"三个五工程"、题库建设、特色教材建设、非学历教育"4321"工程、综合改革试验区、学习服务中心、网络助学等改革创新措施(戴家干, 2008;王海东&鲁欣正,2007),也有专家呼吁建立自考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体系和公共助学支持服务体系(丁兴富,2008;武法提&王建民,2008).

截至2009年底,全国累计共有2.1亿人次参加自学考试;学历教育累计报考5420万人,毕业学生920万人;非学历教育累计报考2900万人次,约1000万人获得各种非学历证书(中新网,2009). 2009年学历和非学历报考规模均超过1000万人次(见图6).

自考与网络教育有很多的相似处:具有最广泛的开放性(几乎没有入学门槛);学习方式灵活(工学矛盾少);费用低(如不参加自考助学班,自考几乎是零成本);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宽进严出,国家统考)等.我们设想,如果自考用上网络手段,加上数字化学习支持服务,配送数字化学习资源,即整合自考和函授教育、电大远程开放教育、高校网络远程教育,优势互补,也可能就是"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宽进严出的学习制度、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和"学分银行"制度的发展趋势.

六、行业企业青睐网络远程培训

与学历教育不同,非学历培训更相信品牌的力量.近年来,高校培训市场持续火暴,特别是名校的"金字招牌"成为招徕生源的重要手段.2009年,全国在高校内接受各种非学历高等教育的学生结业532万人次、注册289万人次(见图7).

非学历培训主要有面授为主、远程与面授相结合、远程学习为主等方式.其中,以远程学习为主的方式又可分为依托课件、互联网、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卫星通讯系统等.目前,大型行业企业青睐网络远程培训,如中国邮政网络培训学院、中国电信网上大学、中国工商银行网络大学、华为网上学校、思科网络技术学院、中国能源培训网等,自成体系并开展了大规模网络远程培训.

七、高校网络教育从试点迈入主流

教育部1999年启动的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主要任务包括开展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探索网络教学模式和教学工作的管理机制,建设网上资源等.同时赋予试点高校自主确定年度招生计划和招生区域,自行确定入学条件、考试和录取方式,自行决定毕业证书的形式,按教育成本制定收费标准等办学自主权.截至2009年底,68所试点普通高校网院和中央电大的网络本专科累计招生约950万人,毕业生约500万人,其中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约占三分之二. 2009年,网络本专科在读生417万人;招生162万人;毕业生98万人(见图8);普通高校、中央电大及公共服务体系设立校外学习中心(点)8000多个.初步建立了高校网络教育的办学、教学、管理、服务和技术等模式,建设了一批数字化学习资源、学习平台和学习中心,吸引了十多万从业者和数百家企业投身这个行业,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教育办学体系、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及产业链.

有人认为,与美国远程高等教育进入主流的潮流相比,我国网络教育在院校模式、招生对象、人才培养定位等方面保持着太多的"特定性",与"主流、正规"院校教育可谓泾渭分明,"进入主流"似乎还很遥远(蒋国珍,2008).我们认为我国高校网络教育就在主流之中,首先,网络高等学历教育是国家予以承认的学历文凭;本科层次毕业生必须参加部分公共基础课全国统一考试;能够进行电子注册;符合条件的授予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其次,需求巨大,社会声誉在逐步提高,68所普通高校和中央电大的网络本专科生规模已相当于2000多所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的成人本专科生规模;68所试点普通高校的函授规模已只相当于其网络教育的十分之一,其中还有10多所试点普通高校已停招函授学生.

试点十年,网络教育经历了初创、发展、规范和转型等阶段,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的转变,从"规范办学"转向"规范教学".总体来说,网络教育的办学体系、服务体系、政策体系和监管体系已初步建立.而且,试点工作的成果和经验正在被校内教育、行业系统等分享.当然,网络教育在优质资源共享、支持服务及体系建设、教学质量、教师和管理队伍建设、规范管理等方面也还面临着一些的新问题,对其未来发展仍然存在诸多争议.

从SWOT的角度分析,网络教育的优势在于其技术和服务模式,随着技术革新,更方便快捷的多样化、个性化服务及推送、自适应、智能和移动服务正在成为可能;虽然网络教育资源日渐丰富,但资源共享与公共支持服务存在瓶颈,对于技术促进学习的效果仍然存在争议(黄荣怀,等,2007;2009);网络学历教育和非学历培训的社会需求和生源空间仍然很大,庞大的网络人群(网民3.84亿人、宽带网民3.46亿人、手机上网网民2.33亿人)是网络教育的正在或潜在服务人群(CNNIC,2010),网络高等学历教育带来的收入约占我国网络教育市场整体规模352亿元的85%~90%(iResearch,2009);但相关配套政策措施仍需进一步完善,教育部出台了有关网络教育审批、招生、证书、注册、统考、检查和评估等政策文件100多个,但审批办法和管理办法一直没有出台,教学管理规范没有公布,教学评估工作没有启动,招生文件和阳光招生服务平台仍未能完全杜绝违规,年报年检工作的初衷目的没有完全实现,构建"学分银行"的弹性学制和学分制没有完全推行.

结论

综上所述,函授教育因成本和技术问题无法提供学习支持服务,将被网络化改造;夜大学将辅助网络手段提供学习支持服务并推行混合式学习模式;成人脱产班这种"普教化"的继续教育形式已不被倡导, "被停办"留下的需求空间或将被网络教育填补;电大构建开放大学、建立远程开放学习制度和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是今后的发展重点;面向行业企业的网络远程培训形式受到普遍欢迎;自考开始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体系和数字化公共助学支持服务体系;网路教育"是一项朝阳事业",从试点迈入主流,建设以卫星、电视和互联网等为载体的远程开放继续教育及公共服务平台(见表6).这些发展趋势诠释了技术手段、教学模式和学习支持服务在其发展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表6 不同类型继续教育的特色比较

在终身学习需求日益高涨的背景下,继续教育的对象、类型、重点和方式等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根据"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可能呈现如下发展趋势:一是继续教育办学机构将享有更充分的办学自主权,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分层分类办学和服务;二是网络教育及数字化学习公共服务体系将放开审批,服务终身学习的继续教育办学及服务体系将呈现主体多元化、类型多样化的格局,无论是"并行"还是"趋同",都将实现沟通衔接;三是继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导向灵活多样的混合式学习和网上无缝学习,重视学习支持服务;四是持续推进和引导优质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探索建立"学分银行"和"学分银联"制度;五是构建立体化、数字化、社会化的全面质量保证体系,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内部自律与社会监督结合;六是政策法规体系逐步完善,由行政导向转为制度和市场需求导向.

[1]戴家干.推进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科学发展[J].教育研究,2008,(8).

[2]丁兴富,李烁.加快优质教育资源和公共助学支持服务体系建设---再论将自学考试建成全球最大的开放与远程学习体系[J].开放教育研究,2008,(3).

[3]丁兴富.我国自学考试的基本定位和本质属性[J].中国远程教育, 2007,(7).

[4]黄荣怀,张振虹,陈庚,徐琤.网上学习:学习真的发生了吗? ---跨文化背景下中英网上学习的比较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 2007,(6):12-24.

[5]黄荣怀,陈庚,张进宝,陈鹏,李松.关于技术促进学习的五定律[R].开放教育研究,2010,(1).

[6]蒋国珍.中国远程高等教育何时进入主流[J].中国远程教育, 2008,(3).

[7]颂橘,劳人.电大与中国高等教育改革[J].中国远程教育,2008, (1/2/3).

[8]王海东,鲁欣正.论构建面向广大自考生的网上学习社区[J].开放教育研究,2007,(4).

[9]武法提,王建民.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网络助学模式的构建和实施[J].开放教育研究,2008,(3).

[10]严继昌.远程开放教育在学习型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R].在"构建高校与行(企)业网络培训对接高端研讨会"上的报告,2009-6-25.

[11]艾瑞网(IResearch).2008-2009年中国网络教育行业发展报告[OL].http://news.iresearch.cn/viewpoints/95409.shtml.2009-6-11.

[1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OL].http://research.cnnic.cn/html/ 1263531336d1752.html.2010-1-15.

[13]中新网.中国累计已有2.1亿人次参加自学考试[OL].http:// www.chinanews.com.cn/edu/edu-zkzx/news/2010/05-08/2270323. shtml.2009-5-8.

马国刚,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257061).

范新民,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350007).

责任编辑 池塘

G420

B

1009-458x(2010)10-0012-06

*本文是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高校网络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创新模式、机制及监管研究" (FFB090699)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远程与继续教育研究课题"石油石化行业数字化学习支持服务创新体系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2010-06-30

曾海军,北京师范大学知识工程研究中心(100875).

猜你喜欢
非学历函授普通高校
RCEP对我国非学历教育市场的影响及对策
让非学历教育监管“长牙齿”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高质量发展视角下的非学历教育实践
自学
回忆《诗歌报》函授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探析
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探讨
《电镀技术》及《电镀故障处理》函授培训班招生信息
试论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甬台高校学生交流(非学历生)的实践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