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新疆纺织业竞争力问题研究

2010-09-12 01:05龚新蜀
中国棉花加工 2010年5期
关键词:纺织业竞争力纺织

■ 田 砚 龚新蜀

〔石河子大学经济贸易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3〕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新疆纺织业竞争力问题研究

■ 田 砚 龚新蜀

〔石河子大学经济贸易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3〕

近年来,新疆加大棉花资源的开发力度,将棉花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纺织业的竞争优势,有力地推动了新疆经济的发展。本文在构建新疆纺织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从定量研究的角度探讨了新疆纺织业的竞争力水平,最后提出了提升新疆纺织业竞争力的有效对策,以促进新疆纺织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新疆;纺织业;产业竞争力;研究

进入新世纪以来,尤其是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加大优势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并最终形成竞争优势,培育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纺织、绿色食品加工产业体系等支柱产业成为新疆发展的目标和重点。新疆地域广阔、资源丰富,棉花是新疆的优势资源和产品,因此,加大棉花开发利用的程度,进一步促进纺织业的发展以及打造纺织业的竞争优势就随之成为新疆各地区、州、市目前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所在。同时正确评价特色优势农产品加工业竞争力的强弱对新疆区域竞争力的提升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新疆纺织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产业竞争力的分析方法总体上可以粗略地划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类,其中定量分析方法由于有数据作为支撑,因此更具有说服力,近些年来使用较广。本文拟采用以定量分析为主的产业竞争力量化评价方法,具体来说拟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新疆纺织业的竞争力进行量化评价。

鉴于对纺织产业竞争力内涵和评价指标的认识,我们认为评价新疆纺织业的竞争力至少应该从国内及国际市场开拓能力、产业效益以及生产能力及未来的扩张潜力等四个方面加以考虑。同时,评价指标的选取要遵循数据的合理性、可得性与典型性三大原则。综上考虑,本文选取的指标有产品销售收入(万元)、利润总额(万元)、资产总额(万元)、出口交货值(万元)以及从业人员人数(人)。其中,销售收入和出口交货值分别反映了新疆各地州的国内及国际市场开拓能力;利润总额说明了一个产业的产业效益;资产总额及从业人员人数则反映其生产能力及未来的扩张潜力。

2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新疆纺织业竞争力评价

2.1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新疆纺织业竞争力实证分析

我们在构建以上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SPSS13.0的强大功能,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2008年新疆16个地州市纺织业的竞争力水平,以此对新疆纺织业的竞争力水平进行量化评价,具体步骤如下。

2.1.1 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首先对构建指标体系中的五个指标依次按顺序命名为X1,X2……X5。由于各个指标的量纲不同,必须进行标准化处理以保证最后结果的准确性。在这里采用Z-score法,即用指标值减去其平均值再除以标准差,对2008年5个指标的基础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2.1.2 相关系数矩阵及主成分分析的检验

本文从2009年新疆统计年鉴中收集到2008年全疆纺织业经济指标的原始数据,把这些数据输入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相关系数矩阵

表1是相关系数矩阵,从表1可以看出,这五个原始指标相互之间的相关系数较大,表示这些指标代表的信息有较大的重复,可以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到简化的主成分变量。

在SPSS 13.0的输出结果中,KMO统计量=0.524>0.50,球形检验卡方统计量=104.740,单侧p=0.000<0.01,表明适用于进行主成分分析。

2.1.3 主成分的提取

对于确定提取主成分的个数,我们采用特征值准则与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相结合的方法,即选取特征值大于或等于1的主成分作为初始因子,同时因子个数满足方差累计贡献率达到80%以上。通过SPSS计算,我们求得特征值与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8.086%<80%。为使方差累计贡献率达到80%以上,在SPSS软件中指定因子个数为2,再次求得特征值与累计方差贡献率如表2所示。

表2 方差分解主成分提取分析表

从表2可以看出,提取了2个主成分,2个主成分的方差累计贡献率达到了96.944%,反映了原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可以作为评价的综合指标。

2.1.4 对主成分经济意义的解释

为了便于主成分对实际问题的解释,我们选用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的方法,对主成分的特征向量进行旋转,旋转后的主成分结果提取见表3。

表3 旋转后的主成分结果提取表

从表3可以看出,资产总额、出口交货值以及从业人员人数3个指标均有较大的负荷系数;第二主成分对产品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2个指标均有较大的负荷系数。第一主成分主要反映新疆纺织产业竞争力水平在生产能力和开拓能力方面的影响因素,可以称之为动力因子;第二主成分主要反映新疆纺织产业竞争力水平在产业效益方面的影响因素,可以称之为效益因子。上述分析表明,影响新疆纺织业竞争力水平高低的最关键因素首先是生产能力及开拓能力,其次是产业的生产效益。

2.1.5 主成分得分与综合指数得分

在计算综合指数得分的过程中,我们采用公式F=∑Fi×ωi进行计算。其中,Fi代表各个主成分的得分,由于各主成分为原来各指标的线性组合,所以可以根据各主成分得分信息表所提供的各主成分得分系数作为原来各指标的系数,由SPSS软件计算所得,以F1表示第一个主成分得分,F2表示第二主成分的得分;ωi代表各主成分的权重,以旋转后各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累计贡献率替代。两个主成分的权重分别是52.945 5%、47.054 5%。

经计算,主成分F1和主成分F2的表达式为:

其中:ZX1……ZX5为标准化后的数据。

如果以F表示总得分,则综合得分值即竞争力表达式为:

由上可得出2008年新疆各地州纺织业各个指标的得分以及竞争力指数和排名,见表4。

表4 各指标得分、综合竞争力及排名

2.2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新疆纺织业竞争力水平的结果分析

由表4可见,位于新疆纺织业竞争力水平前四位的地州市分别是乌鲁木齐市、石河子市、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其竞争力指数都为正,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并且高于新疆纺织业的整体平均水平,其中乌鲁木齐市和石河子市的纺织业竞争力指数均大于1,代表这两个市的纺织业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其余地区的纺织业竞争力指数都为负,但是均大于-1,具有微弱的竞争优势。

现在以乌鲁木齐市和阿克苏地区的各项指标为例进行具体说明。乌鲁木齐市的各项指标分别为:销售收入2.552,利润0.454,资产合计2.582,出口交货值3.425,从业人员2.661,综合得分为1.897。除了利润总额这一项指标之外,其他各项指标及综合得分均排在首位,并且很大程度上领先于其他地区,说明在新疆各地州市中,乌鲁木齐市的纺织业在市场开拓能力、生产能力和未来的扩张潜力方面均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利润总额排在第二位,说明其在产业效益方面也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乌鲁木齐的纺织业在各方面所具有的竞争优势均与其作为新疆的首府密切相关。作为新疆的省会城市,乌鲁木齐是新疆的政治、经济、交通中中心,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为纺织业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是与东部其他省市的纺织业相比,还是具有很大的差距,应该注重在加大技术创新、人力资本投入力度和延伸产业链等方面的进一步发展。

阿克苏地区的各项指标分别为:销售收入0.027,利润-0.026,资产合计0.160,出口交货值0.484,从业人员0.688,综合得分为0.217。由于大多数指标均为正,但小于1,说明其纺织业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高于新疆平均水平。阿克苏地区的纺织业在市场开拓能力、生产能力、未来的扩张潜力以及产业效益方面均不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这与阿克苏地区棉花资源丰富、是新疆的产棉大区这一现状不符,说明该地区未能加大棉花的开发利用程度,将棉花的资源优势很好的转变为纺织业的竞争优势,也说明该地区在纺织业的发展上缺乏动力,缺乏相应的人力资源和技术创新以及品牌单一等都成为限制该地区纺织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3 提升新疆纺织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3.1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纺织业是初加工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纺织品的成本和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受原料、工资费用高低的影响,而新疆在原材料和劳动力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首先,新疆棉花资源丰富,是我国最大的产棉区和商品棉基地,棉花生产量占全国的1/3,新疆棉花种植面积、总产量、单产量、国内销售量、出口量等均连续11年居全国首位。其次,随着土地、电力和管理成本大幅上升,福建、广东等沿海纺织服装强省开始进行纺织业的产业转移,有不少企业在陕西、新疆等西部省份投资设厂。因此,政府要抓住机遇,正确引导,吸引沿海地区的企业来新疆投资建厂,从而带动全省纺织产业升级以及纺织经济的蓬勃发展。

3.2 加强技术创新,提升品牌效应

要高度重视产品的研发,主动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开发品质优良、消费者喜欢的新产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的路子,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广泛采用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纺织业。要在产品的精、深、细上做文章,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同时要强化纺织业的品牌意识,改进生产方式,调整产业品种结构,改进环保技术和相关产品标准,进一步打造新疆知名品牌,从而扩大纺织品和服装出口,提高出口的附加值,提升新疆纺织业的整体竞争力。

3.3 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

针对目前新疆纺织业人才短缺的状况,应积极实施人才战略,加强产、学、研相结合,加大纺织产业人力资本的投资力度。首先,要恢复疆内各大高校的纺织专业以及相关课程,培养纺织专业人才。其次,推动产、学、研相结合,将各纺织企业和纺织学校、纺织研究所联系起来,鼓励大学和相关的科研院所直接参与产业集群的创新活动。再次,新疆各纺织企业也应该多从内地引进纺织人才、技术工人,对企业现有工人和新招聘工人进行定期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企业工人的整体素质。

3.4 建立纺织产业集群

纺织业的竞争力不强使新疆成为一个单纯的原料供应地,这不仅容易使产业链条割裂,而且利益流失也相当严重。因此,必须要把新疆从全国性的棉花基地建设成为全国性的纺织工业基地,延长棉花产业链,在借鉴我国其它纺织工业发达地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建立纺织业产业集群。政府要加强对集群经济的引导,通过建设工业园区和重点城镇,依靠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引导纺织产业及相关产业向工业园区和重点城镇聚集,利用本地的特色资源和既有的企业基础,有意识地培育和发展纺织产业集群。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新疆统计年鉴2009[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2]侯景新,尹卫红.区域经济分析方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3]李创,王丽萍.中国纺织产业国际竞争力实证研究[J].纺织科技发展,2007,(1).

[4]李双燕.河南省纺织业竞争力问题分析研究[J].中原工学院学报,2008,(6).

[5]马惠.关于新疆建立纺织业产业集群的探讨[J].新西部,2008,(4).

猜你喜欢
纺织业竞争力纺织
澳洋纺织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纺织业两人入围工程院院士增选第二轮
丹东纺织业新引擎
纺织业觅路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日本竞争力
科尔:“走出去”带动纺织业升级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在联合中提高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