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加工工业标准体系构建研究

2010-09-12 01:06王瑞霞胡春雷尹青云
中国棉花加工 2010年5期
关键词:副产品技术标准棉花

■ 王瑞霞胡春雷尹青云

〔1郑州棉麻工程技术设计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4〕

〔2中国棉花协会棉花加工分会,北京100035〕

棉花加工工业标准体系构建研究

■ 王瑞霞1胡春雷2尹青云2

〔1郑州棉麻工程技术设计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4〕

〔2中国棉花协会棉花加工分会,北京100035〕

阐述了棉花加工工业标准体系建设的意义、构建原则与构成。在对相关标准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按照标准化工作规范要求,结合我国棉花加工工业现状和国际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建立了我国棉花加工工业标准体系,对促进我国棉花加工工业健康快速发展将起到标准化引领作用。

棉花加工工业;标准体系;构建研究

0 前言

棉花加工工业包括籽棉收购、棉花加工、棉花检验、棉花包装及棉花流通信息化、棉花加工机械设备制造和棉副产品精深加工利用等主要内容,是整个棉花产业链的关键组成部分。我国棉花加工工业标准工作的发展与棉花加工工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棉花加工工业标准体系,有利于推动我国棉花加工产业占领国际市场制高点,对棉花加工工业及相关标准的制修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1 我国棉花加工工业标准现状

五十多年来,我国棉花加工标准的制修订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粗到细,从行业标准到国家标准的发展过程。在标准制修订过程中,一直按照促进生产、结合我国棉花加工的实际情况、兼顾国家、农民和消费者利益等原则。1998年7月,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棉花加工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在这之前就开始从事棉花加工工业标准化工作。工作重点是棉花加工机械设备标准化工作,发布实施了相关的产品标准。但这些标准发布时间较早,普遍存在标龄过长的问题,有些标准需要修订。2008年10月成立的全国棉花加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已经开始着手修订这些标准。

目前,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的实施使棉花加工企业规模和信息化程度得到了提高。按照改革的要求,我国参加改革的加工企业已经在加工现场实时采集棉包的重量、回潮率等信息,现场实时打印条码并以条码对棉包、棉样进行标识,在棉花加工厂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在棉花加工环节实行包包取样,所取棉样交由专业纤维检验机构实施仪器化的包包检验,通过条码和棉花检验信息管理系统将加工、检验信息汇总在国家检验机构的数据库中,可以随时查询、统计棉花的数量、质量。通过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已经建立起了棉包的基本信息和质量信息,为后续的仓储、流通打下了信息基础。可以看出,棉花加工信息管理、传输正向现代化和科技化方向发展,但这一方面的标准化基础薄弱、建设滞后、工作分散。因此建立科学的信息管理标准体系,制定管理信息标准中长期发展规划,有利于加快工业标准化的工作进度,为棉花加工自动化信息传输实施标准战略奠定基础。

棉籽深加工是棉副产品精深加工的一个方面,经过多年的棉籽深加工技术推广和经营,已经形成了一个“棉籽深加工工业”,产品涉及饲料、养殖、油脂、食品、保健品、药品和发酵等多个领域,并有部分产品在相关产业形成规模销售。但棉副产品标准化基础薄弱,标准严重缺失,急需制定相关标准。

2 棉花加工工业标准体系建设的意义

棉花加工工业标准体系的建设,立足我国棉花加工业的长远发展,面向全球范围,着力提高棉花加工工业技术水平,增加棉花加工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对保障我国“三农”政策和振兴规划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2.1 满足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的需要,为棉花流通体制改革提供支撑

2005~2010年,我国正在推行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棉花流通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是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采用科学、统一、与国际接轨的棉花检验技术标准体系,在棉花加工环节实行仪器化、普遍性的权威检验,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与国际通行做法接轨、科学权威的棉花质量检验体制。为了保证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必须对涉及改革的棉花加工工业标准体系等标准进行研究,促进高新技术在棉花加工工业的应用,以规范引导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2007年以前,相关工作有的尚处空白,有的难度较大,无人问津。我国棉花加工工业现行的技术标准大多数已不能适应现阶段棉花流通经济体制不断改革的需要,因此,开展棉花加工工业重要技术标准及相关性能指标、检测方法、基础数据等研究已迫在眉睫。

棉花加工工业标准体系包括棉花加工成套设备安装、棉花加工自动化信息传输、棉副产品精深加工技术、棉花加工机械安全使用等领域的技术标准,它是棉花流通经济市场运行机制的制度保障,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必要手段,是促进我国棉花产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基础,是提高我国棉花产业整体国际竞争力的技术支撑。

2.2 是推动工业科技进步和棉花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棉花加工工业标准体系的发展推动着棉花加工工业的科技进步。随着棉花加工成套设备安装、棉花加工自动化信息传输、棉副产品精深加工技术、棉花加工机械安全使用等领域的技术标准的不断提高,引导棉花加工工业集中力量突破技术难关,加快生产技术和设备的更新速度,加强质量管理,提高棉花加工机械设备质量和技术水平,从源头上保证了棉花加工质量,推动了棉花加工工业的科技进步。

2.3 是实现我国棉花加工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手段

先进的棉花加工工业技术标准将对社会产生良性的技术导向作用,引导资金流向和市场取向,有助于经济结构调整目标的实现。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颁布的 《全国棉花加工业更新改造规划意见》,我国的棉花加工企业的数量将按照产业规划保持在2400家。国家通过提高棉花加工业的技术标准,提高市场准入门槛,使目前大量的小作坊式的棉花加工企业逐步退出市场,通过提高棉机设备技术标准,使落后的棉机产品无法进入市场,促使落后的技术和装备被淘汰。因此,对棉花加工工业标准体系进行研究,运用标准的手段,将有利于淘汰落后的产品、设备、技术和工艺,压缩过剩的棉花加工能力,推广先进技术和加工工艺,促进国家产业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合理布局,从而实现国家棉花产业结构的战略调整。

2.4 促进国际贸易,保障我国棉花加工工业利益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快,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迅速接轨,技术标准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日益显现。在国际贸易中,以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为主要内容的“技术壁垒”代替关税壁垒,并成为合理、有效的贸易保护措施。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已演变为技术标准的竞争。由于我国棉花加工整体技术水平还比较低,棉花加工质量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只有整合和提高我国棉花加工工业技术标准,才能促进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应用。

综上所述,棉花加工工业标准体系建设,有利于完善标准体系的结构和布局,整体提高标准的质量和水平,全面提升我国在国际标准化领域的地位和实力。

3 棉花加工工业标准体系的构建原则

标准体系要做到系统性、协调性、适用性、前瞻性等四个方面。棉花加工工业标准体系是对棉花加工工业现有、应有和将要制订的一系列国家标准、工业标准经过研究、分析以后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形成一个技术先进、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系统配套的图表,是我国棉花加工工业标准化工作的基础。编制《棉花加工工业标准体系表》既要遵守制定标准体系表的原则也要考虑棉花加工工业本身的技术特点以及应用特点,本体系表的编制尤其遵循了以下几个特点。

3.1 系统性

系统分析棉花加工工业的各个环节中所应用到的技术,提出完整的标准体系。在一段时间内,根据棉花加工工作需要,标准体系表应包括现有的、应有的和预计发展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3.2 协调性

棉花加工工业标准体系表中的子体系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子体系间有边界,也有交叉。同一标准不能列入两个子体系中。

3.3 适用性

棉花加工工业准体系表,应该能够适应现代棉花加工业对标准的需求,强调并突出发展现代棉花加工业需要制定和推广的关键的标准,并能指导棉花加工工业标准化的发展方向。

3.4 可扩展性

棉花加工工业标准体系表充分考虑了棉花加工业的发展,尤其是仓储物流信息技术、棉副产品深加工的发展。标准体系框架既充分考虑了传统棉花加工业的发展,也充分考虑了物流信息技术、棉副产品深加工的发展,为将来增加新的标准留有余地。当前有些物流信息技术、棉副产品深加工技术正处在研发和推广阶段,这些技术的标准化对于推广其应用以提高我国棉花加工业的整体水平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对于这些尚未成熟的新技术在标准体系表中也应给出相应的位置,列出了标准体系的框架,以便于将来推广。

4 棉花加工工业标准体系构建说明

4.1 目的

4.1.1 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棉花及棉花加工标准化工作的要求;

4.1.2 适应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的要求,为促进棉花加工工业结构调整、棉花加工仓储物流信息化和提高棉花加工工业经济效益提供技术保障好支撑;4.1.3 提供棉花加工质量和棉花及棉副产品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促进棉花加工及棉副产品技术现代化和科技进步;

4.1.4 为棉花加工工业业标准化工作描绘一个全面蓝图,为今后棉花加工工业标准制修订中长期规划和短期计划提供一个可靠的技术依据。

4.2 构建模式

按照棉花加工工业标准体系建设项目的方案和技术路线,组织现行重点领域标准及其支撑标准的适用性和执行情况调研,初步搭建现行标准之间的关系构架。对国内外棉花加工行业现状和技术标准进行充分的调查和研究,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现状分析,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分析,标准体系结构和布局分析,标准数量和质量分析,标准子体系之间或标准之间的协调性分析,标准的缺失和滞后分析,标准的适用性和时效性分析等,创新性地提出了“标准基团——标准核+标准元”标准体系的构建模式。

4.2.1 GB 6975-2007《棉花包装》标准基团

4.3 体系表框架结构

棉花加工工业标准体系分了三个层次 (详见棉花加工工业标准体系体系框架图)。第一层是大的分类,共分成了四大类,分别为基础标准、方法标准、管理标准。

4.3.1 基础标准分了三个小类,名词术语、信息分类与编码、图形代号与符号;

4.3.2 产品标准分了八个小类,棉花收获机械产品标准、棉花加工机械产品标准、棉副产品及加工设备标准、棉花加工信息采集设备及仪器标准、棉花检验仪器产品标准、棉种加工机械产品标准、棉花包装材料产品及加工设备标准、其他棉花加工产品标准;

4.3.3 方法标准分了四个小类,棉花加工方法标准、棉副产品加工方法标准、棉花加工信息方法标准、棉花加工气力输送标准;

4.3.4 管理标准分了三个小类,棉花加工管理标准、棉花加工信息管理及软件标准、棉副产品管理标准。

5 结语

完善标准体系,既要考虑国内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和棉花加工工业现状,又要收集分析国际先进技术标准成果,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符合国情的棉花加工行业标准化战略和标准体系建设规划。我们应继续加强棉花产业链关键环节技术标准的研究制定,加快完善以重点产品为核心的标准体系,做到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各有侧重、协调互补。我们要从战略高度认识和把握完善标准体系的重要意义,不断研究和更新棉花加工标准体系,支撑行业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副产品技术标准棉花
浅析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
棉花是花吗?
杨柳青年画的“副产品”——春宫图
棉花
深海采矿船技术标准的研究与制订
对特高坝抗震设计及相关技术标准的探讨
梅西耶天体
——彗星猎手的副产品
“食物将成为副产品”:爱尔兰农民创造环境友好型田地
杨柳青年画的“副产品”——春宫图
网络文学IP化的“技术标准”——以《琅琊榜》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