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政治新闻中介入资源的对比分析*

2010-09-14 04:58赵瑞宁赵雪爱
外语与翻译 2010年2期
关键词:社论英汉语料

赵瑞宁,赵雪爱

(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陕西西安 710072)

英汉政治新闻中介入资源的对比分析*

赵瑞宁,赵雪爱

(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陕西西安 710072)

以评价体为理论基础,在评价系统介入理论的框架内分析了10篇英汉政治新闻中的介入资源。比较结果显示,介入资源中的扩展资源在英汉政治新闻中占有较大的比例。英汉政治新闻在报道中具有相似的规律。

评价体系;政治新闻;介入

评价系统是系统功能语言学在对人际意义的研究中发展起来的新词汇语法框架,它关注语篇中可以协商的各种态度。评价系统包括三大次系统:介入,态度,级差。它们又分别次系统化。态度次系统化为情感、判断和鉴赏。介入次系统化为自言和借言。介入包括表明语篇和作者的声音来源的语言资源,它关注的是言语进行人际或概念意义的协商方式。语言使用者利用介入手段调节其对所说或写内容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自评价体系创立以来它被运用来分析各个语类。新闻语篇作为一种特殊的语篇形式,也受到了很多重视。新闻语篇中可协商的态度也成为研究的焦点。许多学者对英语政治新闻中的各种评价资源分别进行研究。但是对于英汉新闻资源之间的对比研究较少。本文从评价体系介入的理论出发,利用UAM Corpus Tool对10篇英汉政治新闻中介入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其规律进行研究,以期更加深刻地了解政治新闻的语类和文体特点,有助于更好的理解和把握英汉新闻语言的特点,以及学会用批判性的眼光阅读新闻。

一、文献回顾

国内许多学者对于政治新闻从各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就文体学方面而言,杨雪燕(2001)通过对《华盛顿邮报》和《纽约时报》上的8篇进行量化分析,讨论和描述了社论英语的文体特征。刘晶(2008)则分析了社论语篇主位结构。也有从人对比角度进行研究。陈晓燕(2007)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基础,将英汉社论语篇中的态度资源对比分析,希望通过文章讨论来检验将评价系统理论应用于汉语语篇分析的可操作性,为英汉篇章对比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张琳(2008)对于英汉社论人际意义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英汉社论中情态动词的研究探讨了中西方社会文化的差异。柳淑芬(2008)对比了汉英社论篇章的修辞模式。从评价视角出发,郭志通,钟庆伦(2007)从评价理论透析了社论英语的态度评价体现。李国庆孙韵雪(2007)以新闻语篇的评价视角为出发点,运用评价理论探讨了社论的价值取向。李荣娟(2005)从评价理论视角出发,探讨了英语专栏语篇中的态度意义,发现这些态度表达方式表明这些专栏作家关注评价人类的行为和物质世界多于关注从情感领域进行评价。从批评语篇分析角度许丽芹,杜娟(2009)从批评语篇分析视角下解读新闻,揭示语篇是如何被意识形态所左右的,而这种意识形态如何通过貌似客观的叙述来掩盖社会矛盾。对于新闻资源的研究体现在各个方面,但以评价理论为基础,对于英汉政治新闻资源中的介入资源的研究较少。本文则主要探索英汉政治新闻中的介入资源的分布。

二、研究设计

(一)数据收集

本研究所选语料为刊登于《人民日报》、《纽约时报》2010年4月的10篇关于中国和美国的国内政治新闻,其中英汉语各5篇。这两份报纸是在读者中享有较高知名度和权威性的主流报纸。

(二)研究方法

在本研究进行过程中笔者利用UAM corpus tool对语料进行分析。UAM Corpus tool由计算机语言学家Dr.Mick O’Donnell所开发的一个文本和图像语言标注的工具集。用户制定一个“项目”,即一组文档,和应用于每一文档的分析规则。每一类“分析规则”可视为标注的“层系”。本文应用了评价体系中介入这一层系(如图1)。

图1

对于语料分析需通过以下几步完成。首先创建项目,然后给所建项目制定标注体系,对其文件标注,语料库查询,语料库统计。通过这些过程得到定量的数据。

(三)研究问题

1.英汉政治新闻中分别用到了那些介入资源?这些介入资源的分配特点是什么?

2.英汉政治新闻中介入资源分配有何异同?

三、研究结果及讨论

利用语料分析软件,笔者对语料按照介入理论框架进行分析得出以下图表(见图2~3)。

图2 英语语篇介入类型总体特征

图3 汉语语篇介入类型总体特征

从图2~3可见,不管是英语还是汉语介入资源中多声性被充分体现出来。在多声性的体现中英语语篇中有84个小句,汉语语篇中有54个小句。这与所选语料密切相关。作者在报道时要有自己的立场,还要有言语责任。这一语旨要求作者必需给自己的话语建构空间,承担自己的话语责任。

在多声性子系统中,分别有扩展和缩减资源。所谓扩展(Expansion),是指说话人在表达自己的观点、立场和态度时能容纳或接受,甚至鼓励对话人表述与自己不同的观点、立场和态度。换言之,说话人为对话人留有一定的话语空间。缩减(Contract)是指说话人在表达自己的观点、立场和态度时直接或间接地否定、反对或拒绝对话人不同的观点、立场和态度,缩小或剥夺对话人的话语空间(White 2003:268)。英汉新闻语篇都用到两种资源。且扩展资源占相当高的比例。英语语篇中占92.86%,汉语语篇占88.89%。而缩减资源占很小比例。英语中为7.14%汉语中为11.11%。这些资源的利用使得作者的话语更有伸缩性,在报道客观事实的同时,显示自己的观点。并且承担话语责任。

在扩展资源中,英汉语篇中归属资源占绝大部分比例。其中英语语篇中为96.25%,汉语语篇中为97.50%。而归属又体现为认同和疏远其中英汉语篇中认同资源分别为90.67%和76.92%,远远大于疏远资源。

四、结论

通过对10篇英汉新闻的对比分析,笔者发现本文所研究的英汉新闻在表达介入资源时主要用到了多声性资源,而在多声系统下扩展资源中的认同资源占相当大的比例。此外通过对英汉新闻语篇的对比分析,笔者发现这10篇英汉新闻语料拥有相同的规律和特点。不仅在表达介入系统时所用的主要资源相同,而且在该资源系统分部上也基本相同。新闻是对客观事实的报道,而在报道中作者有其倾向性,这一倾向性在为国家利益服务同时,也是作者自己意识形态的自然流露。通过对介入资源的对比,发现中西方新闻报道中的特点,从而正确解读新闻准确把握作者意图。

[1]陈晓燕.英汉社论语篇态度资源对比分析[J].外国语,2007,(3).

[2]许丽芹,杜娟.批评语篇分析视角下的新闻解读[J].外语教学, 2009,(4).

[3]李荣娟.英语专栏语篇中态度意义的评价理论视角[J].山东外语教学,2005,(4).

[4]杨雪燕.社论英语的文体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5).

[5]李国庆,孙韵雪.新闻语篇的评价视角——从评价理论的角度看社论的价值取向[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4).

[6]张琳.英汉社论人际意义的对比分析[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7]刘晶.社论语篇主位分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3).

[8]郭志通,钟庆伦.从评价理论透析社论英语的态度评价体现[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9).

[9]柳淑芬.汉英社论篇章的修辞模式比较[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10]James R Martin,Peter R R White.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Appraisal in English[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2010-04-17

赵瑞宁(1983-),女,陕西宝鸡人,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社论英汉语料
从构词词源看英汉时空性差异
关于社论报道的批评话语分析综述
基于语料调查的“连……都(也)……”出现的语义背景分析
新中国成立前后《人民日报》社论如何引导舆论
《苗防备览》中的湘西语料
国内外语用学实证研究比较:语料类型与收集方法
浅谈音乐风格对英汉歌曲翻译的制约
Reliability assessment consideringdependent competing failure process and shifting-threshold
英汉反身代词长距离约束的语用分析
英汉校园小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