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某区社区卫生人力现状及对策分析

2010-09-15 07:21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10288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年18期
关键词:社区卫生执业全科

陈 宇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10288)

广州市某区社区卫生人力现状及对策分析

陈 宇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10288)

目的 了解广州市某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力现状和需求,为合理配置社区卫生人力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广州市某区10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其人力现状进行调查。结论:某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存在专业人才数量不足、分布不平衡、受训不均衡等问题,建议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合理配置卫生人力资源,采取激活用人机制留住优秀人才、强化继续教育等措施培养人才和优化人才结构。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人力

社区卫生人力是指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卫生人力,是构筑社区卫生服务系统资源的第一要素[1],是开展社区卫生服务、部署落实公共卫生项目工作一切资源中最关键、最活跃、最积极的生产要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的服务,能否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主要取决于社区卫生人力资源的技能、综合素质和社区人力资源配置的合理程度。本文就广州市某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力资源进行分析,为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供科学依据,以有效提高社区社区卫生服务水平,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基本医疗需求。

1 资料来源

收集2009年度某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报表及广东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现况调查的调查问卷数据进行分析。

2 基本情况

2.1 抽查的行政街道10个,共设有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覆盖人口912156人,其中户籍人口448399人,常住人口463757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人口最多的行政街,最多的有224971人,最少的行政街40950人,相差5.5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共有卫生人员944人,其中正式657人,占70%;非正式287人,占30%。

平均每万人口有卫生人员10.35人,每千人口有卫技人员0.86人、防保人员0.04人。

2.2 卫技人员性别、年龄结构 据本次调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技人员779人,其中男234人,占30%;女545人,占70%;男女比例为1:2.3。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卫技人员的年龄分布情况,卫生人员主要集中在45岁以下,占73%。各年龄组中,25~34岁年龄组281人,所占比例最高,为36%,60岁及以上年龄组最低,仅16人,为2%,详见图1。

2.3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技术人员学历、职称结构 见表1。表1显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技术人员学历构成中,以专科和本科比例最高,分别占36.97%和30.80%;职称构成中,初级 551人,占70%(师级 312人,占40.05%;士级 211人,占27.09%);无专业技术职称28人,占3.59%;高中初三级职称比为:1:3:7。

图1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人员年龄构成

表1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技人员学历、职称构成

2.3 卫生人员专业背景情况 见表2。表2显示,专业构成中,护理专业占比例最高,为30.0%,其次是临床专业19.7%,再次是中医专业11.3%。

2.4 卫技人员执业构成情况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有348人,每万人口3.82人,其中公共卫生执业(助理)医师24人,平均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4人。

在全区各种具有执业资格的人员中,执业医师306人,占 45.9%;执业助理医师42人,占6.3 %;注册护士275人,占41.3%;执业药师43人,占6.5%。医护之比为1:0.8,其中最高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之比为1:1.1,而最低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则为1:0.3,比例严重失衡。

表2 某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人员学历背景结构

表3 某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技人员执业结构

表4 某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技人员执业分布

(将整群抽样的10个社区卫生服 务机构随机编号1-10)

2.5 卫生技术人员全科医学培训情况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数为896人,接受全科医学培训627人,培训率为70%。滨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培训率最高,为94.3%,而官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培训率最低,为23.5%,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全科医学培训情况见表5。

3 讨论

3.1 从上述调查结果可以看到广州市某区社区卫生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表现在卫生人力注入了活力,年龄结构基本合理,以青壮年居多,高学历人员比例有所上升,卫生技术人员接受全科医学培训率较高。但是距离国家、省市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人力资源的组成结构仍有不合理的地方,总体素质还有待提高。

表5 海珠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全科医学培训情况

3.1.1 专业学历层次偏低 《中国2001-2015年卫生人力发展纲要》提出,到2015年医生要全部达到大专以上学历,依照目前卫生人员中以大专和中专为主的学历现状,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积极吸收本科及以上学历的青年医务人员[3],并加强对低学历人员的培训和鼓励其参加再继续教育,提高总体学历水平。

3.1.2 卫技人员总量不足 目前按抽样调查的结果,某区每万人口有执业(助理)医师3.82人,根据广州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标准要求,辖区每万人口必须配备5名执业医师(含中医、公共卫生医师等),按此需求推算全区存在一定的缺口。由于编制所限,造成卫技人员总量的不足,直接影响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未能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要与需求,造成社区卫生服务内涵建设未能取得突破。

3.1.3 非正式人员比例偏高 非正式人员占30%,临时聘用人员比例逐年增高,虽然降低了人力资本投入,但非正式人员同工不同酬,多干少得,严重影响了非正式人员的积极性,存在临时思想,短期行为,一有比现在条件好的地方就马上跳槽,由于流动性大,不稳定,也直接影响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连贯性、质量和技术水平。

3.1.4 医护比例失衡,预防保健人员短缺 医护之比为1:0.8,与国家推荐的医护比例1:1有差距,更与世界上许多国家所规定的不得低于1:2的标准有较大差距,比例严重失衡。

作为“健康守门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等基本公共卫生功能是其重要内容,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平均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4人。如按每万人口计算,防保人员仅有0.5人,远远不能适应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

3.1.5 人才分布不平衡 WHO对中等发达国家中制定的标准为高、中、初三级卫生技术人员比例为1:3:1[2],这样的结构利于平衡工作人员的情绪,发挥工作积极性。本次调查显示某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技人员中职称构成中,初级 551人,占70%(师级 312人,占40.05%;士级 211人,占27.09%);无专业技术职称28人,占3.59%;高中初三级职称人数比为:1:3:7。更由于编制所限,社区医技人员很难看到晋升的空间,存在大量把社区作为跳板的人员,一拿到执业资格就跳槽到其他医疗机构,造成社区中心医务人员学历和职称普遍偏低,医护人员业务素质和业务水平不高,缺乏高素质的真正意义上的全科医生,难以承担社区“守门人”的角色。

3.1.6 部分卫技人员全科医学受训率低 目前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大多数是专科医生, 无论在服务理念、业务知识结构、还是实际动手能力等方面,都不能很好适应社区卫生服务的需要,只有经过培训才能逐步转岗,调查显示,目前还有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培训率较低,由于未接受全科医学培训,这些人员普遍缺乏社区卫生知识与技能,尤其是预防保健专业知识与技能。

4 建议

4.1 尽快落实人员入编制度 稳定服务人才队伍 按照《关于印发<城市社区卫生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央编办发[2006]96号)提出的配置标准,原则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每万居民配置2~3名全科医师,1名公共卫生医师,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医师总编制内配备一定比例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全科医师与护士的比例,目前按1:1的标准配备,其他人员不超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编制总数的5%;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员编制应结合现有基层卫生机构的转型和改造,首先从卫生机构现有人员编制中调剂解决,同时相应核销有关机构的编制”。编制部门应该根据情况适当核增编制,重点用于接收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具有全科医师资格的人员,逐年提高全科医师的岗位设置比例[4]。

4.3 增加投入,继续实施全科医师、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对新进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医学院校毕业生或未接受全科医学培训的,实行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在实行社区卫生服务实践培训的基础上,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加强转岗培训。开办适宜技术培训班、开展基层骨干医生培养工作,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培养人才。如条件允许,建立综合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专业人员双向流通机制。

4.4 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吸引社区卫生人才队伍有关部门和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改革社区卫生服务收入分配制度,实行以岗位绩效工资为主要内容的收入分配办法,包括福利薪酬制度、奖励制度等。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研究制定优秀医务人员到社区工作的激励机制,对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予以表彰。鼓励和吸引退休的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依照有关规定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完善分配制度,逐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收入水平,稳定社区卫生人才队伍。

4.6 提高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道德 加强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医德医风教育,设计各种有效载体,引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打造具有社区卫生特色的“中心文化”,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使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确立全心全意为社区居民服务的意识,树立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文明行医的卫生行业新风尚。

[1] 郎晓东,李曼春.社区卫生人力资源的现状与需求探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6,16(10):4-5.

[2] 贾利高,王芳,林良强,等.湖北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社区卫生杂志,2007,24(1):35-37.

[3] 常继乐,李兰芝,金中杰,等.兰州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人力现状及需求调查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107-108.

[4] 段勇,孙振球.我国基层卫生人才队伍现状、问题与对策[J].实用预防医学,2010,17(4):813-814.

10.3969/j.issn.1672-2779.2010.18.116

1672-2779(2010)-18-0142-03

2010-06-15)

猜你喜欢
社区卫生执业全科
全科医生培养还需添柴加油
突显独特之美 发挥全科价值
芜湖:社区卫生机构公办民营
医师多点执业松绑
说说护士多点执业
社区卫生发展“老大难”还在
全科专业招生“遇冷”
农村社区卫生机构试试“托管制”
满足全科化和规范化的新要求
医师怎么看多点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