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平喘活血方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56例

2010-09-15 09:53石建军李红兵李林辉马卫平四川省阆中市中医医院637400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年17期
关键词:肺源平喘肺心病

石建军 李红兵 李林辉 马卫平 四川省阆中市中医医院(637400)

自拟平喘活血方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56例

石建军 李红兵 李林辉 马卫平 四川省阆中市中医医院(637400)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56例,采用自拟平喘活血方和西药联合治疗;对照组54例,采用单纯西药治疗。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本方对肺心病具有化痰平喘,化瘀通络,强心利尿,联合应用优于单用西药治疗。

平喘活血方 肺心病急性发作期 中西医结合疗法

笔者在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二年中,以自拟中药平喘活血方配合西药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56例,同时与单用西药治疗54例临床观察对比,其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现报道如个: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110例患者均为本院住院病人,并符合 “1980年全国第三次肺心病专业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1]”和“新药(中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诊断标准[2];其中治疗组56例中,男43例,女13例;年龄45~78岁,平均65岁;病程4~20年。对照组54例中,男45例,女9例;年龄46~77岁,平均67岁;病程5~15年。两组临床资料基本相同,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基础疾病、NYHA分级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其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修正[3]。①咳喘,咯痰白稠或黄;②心悸气短,不耐劳累;③食少便溏,腹胀水肿;④胸闷心痛,唇指青紫;⑤畏寒或发热,口苦,尿短或赤;⑥舌淡红或兼瘀斑瘀点,苔白或腻,或黄白相间,脉沉弱细数或结代。

1.2 治疗及观察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西药①控制感染;③解痉平喘;②低流量持续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④扩管降低肺静脉压;⑤纠正呼衰、心衰;⑥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⑦营养支持。

1.2.2 治疗组 在采用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以外,加口服自拟平喘活血方:炙麻黄10g,杏仁10g,茯苓12g,法夏12g,陈皮12g,桔梗10g,地龙10g,当归10g,丹参15g,桃仁10g,红花10g,川芎15g,苏子10g,葶苈子15g,炒白术15g,厚朴12g,百部12g,砂仁10g炙甘草6g。并根据病情随证加减:热盛:加连翘12g,黄芩12g,鱼腥草15g,瓜蒌皮15g。痰多不平卧:桑白皮12g,制胆星12g,海浮石12g,射干12g。身倦多汗:生黄芪30g,牡蛎20g,龙骨20g,五味子12g。畏寒肢冷:肉桂10g,制附子10g。血瘀重紫绀明显:三七10g,益母草15g,泽兰12g,。肿甚:沉香3g,泽泻15g,牵牛子10g。水煎服,每日1剂,14天为1个疗程。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标准 参照“新药(中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有关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综合疗效判定标准[2]拟定。①显效:间断咳嗽,痰为白色泡沫粘痰,易咯出,两肺偶闻罗音,肺部炎症大部分吸收,心肺功能改善达Ⅰ—Ⅱ级;②有效:阵咳,痰为粘脓痰,不易咯出,两肺有散在罗音,肺部炎症部分吸收,心肺功能改善达Ⅱ级;③无效:未达上述标准,或病情恶化。

2.2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性别,基础疾病,有效率采用卡方检验。年龄采用均数的t检验。

2.3 治疗结果 见表1。其两组治疗结果显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3 讨论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在我国较为常见,是由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发展而来,其患病人数多,死亡率高,社会经济负担重,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其在全球占死亡原因的第四位。肺心病的急性发作常因肺部感染引起,其为一慢性疾病,在长期慢性支气管炎的过程中,支气管粘膜反复充血、水肿、炎性渗出物增多,出现慢性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在长期缺氧状态下引起骨髓造血功能旺盛,致使红细胞代偿性增多,继发红细胞增多,红细胞压积增高,全血粘度增高。缺氧、酸中毒可使红细胞内粘度增高,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导致红细胞聚集。在病程后期,特别是在合并呼吸道感染时,支气管阻塞加重,引起二氧化碳潴留,产生呼吸性酸中毒、呼吸衰竭,导致肺性脑病,故治疗以控制感染、改善心肺功能,降低肺动脉压,降低血粘滞度,改善通气等。通常使用抗生素、祛痰药、利尿剂、氧疗等。由于肺心病患者多为反复感染,细菌对很多种抗菌素已产生耐药性,其单纯西药治疗费用大,时间长,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用中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本病属于祖国医学中医的“咳嗽”“喘症”“肺胀”“心悸”“肺痿”等范畴,久病而至心肺脾肾亏虚,致寒热错杂、瘀血内阻、痰瘀互阻、虚实并见、互相影响。终为本虚标实,痰瘀互结之证,故其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我们采用自拟平喘活血方以宣肺平喘,化痰祛瘀之法,方中麻黄、杏仁,宣畅肺气,茯苓、法半夏、陈皮燥湿化痰,桔梗、甘草祛痰外出,苏子、葶苈子消痰平喘,白术、砂仁、陈皮健脾化湿,以祛生痰之源,地龙平喘化痰,当归、丹参、桃仁、红花、川芎化瘀通络,临床并结合症状随症加减,以起到宣肺化痰平喘,化瘀通络,强心利尿的作用。在现代的药理学研究中认为,麻黄、地龙具有解除支气管痉挛的作用,麻黄并具有肾上腺素样作用,兴奋心肌,增加心输出量;还有显著利尿作用;地龙使血小板聚集性显著降低,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降低,可阻滞组胺受体,对抗组胺使气管痉挛及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作用,起解痉平喘的作用;桔梗具有增加支气管粘膜分泌亢进从而使痰液稀释,易于排出,并有镇咳作用,有增强抗炎和免疫作用,能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强中性白细胞的杀菌力,提高溶菌酶活性;法夏具有化痰、止咳抗炎的作用,茯苓、白术具有利尿、升高白细胞增强细胞免疫作用。苏子有抗菌抗氧化作用。葶苈子强心利尿作用,能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减慢,对衰弱的心脏可增加输出量,降低静脉压。当归主要有保护心脏降低耗氧量,减轻心肌损伤,对心肌细胞缺氧性损伤有保护作用,并能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能抗血小板聚集,抗炎作用,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川芎具有抗炎、利尿、降低心肌氧耗、抑制缺氧引起的肺血管收缩等;红花、桃仁有扩血管、抗血小板聚集、抗炎作用。丹参具有强心、加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脏功能,不增加心肌耗氧量,扩张血管,增加心肌血流量;抑制血小板聚集,提高血小板内cAMP水平抑制TXA2合成,并能降低血粘度降低,改善微循环,降低肺动脉高压,缓解平滑肌痉挛,从而达到改善心肺功能的作用。

故通过临床的应用,在常规西药治疗上加上中药能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减轻患者费用。对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治疗上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比单纯的采用西药治疗更能提高临床疗效,提示中西药联合治疗本病的优势特点,为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提出了一条新路,值的推广运用。

[1] 戴瑞鸣.内科疾病诊断标准[S].上海:上海科学教育出版社,1991:197-198.

[2] 王净净,龙俊杰.中医临床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332-336.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4.

10.3969/j.issn.1672-2779.2010.17.013

1672-2779(2010)-17-0022-01

2010-07-27)

猜你喜欢
肺源平喘肺心病
平喘止咳汤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分析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伴2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
千年古方三拗汤,止咳、化痰、平喘
地龙生姜平喘
蒙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作期66例临床观察
探讨舒适护理干预在肺心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葶苈大枣泻肺汤合三子养亲汤治疗肺心病的可行性研究
120例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分析
不同通气模式在重症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
从中西医结合角度探讨肺心病中医病名的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