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名老中医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辨证治疗经验统计分析

2010-09-15 07:22郑丹文李际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510120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年17期
关键词:老中医风热外感

罗 翌 郑丹文 李际强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510120)

当代名老中医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辨证治疗经验统计分析

罗 翌 郑丹文 李际强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510120)

目的 整理分析期刊文献及著作中关于当代名老中医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辨证治疗的经验内容,发掘本病的证治规律,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将纳入的23篇文献及43本著作中涉及各当代名老中医辨证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期刊文献及著作共涉及41种证型,其中外感风寒、外感风热、气虚感冒、外感暑湿4个证型出现频次最多,针对这4个证型,使用频次最高的方剂分别为荆防败毒散、银翘散、参苏饮、新加香薷饮。结论 各当代名老中医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认同度加大的证型为外感风寒、外感风热、气虚感冒、外感暑湿4个证型,针对这4个证型,分别常选用荆防败毒散、银翘散、参苏饮、新加香薷饮等方剂。

名老中医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辨证治疗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当属中医学“感冒”、“外感发热”的范畴,从《黄帝内经》就已经开始对感冒病因病机、症状有了描述,后历代医家对其理论及实践均有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当代各名医对古人经验进行继承的同时又有了一定的发展。为探讨中医药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证治规律,对当代名老中医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辨证分型及主要证型的选方用药经验进行统计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总体方案:应用文献计量学、内容分析法等方法,系统收集、分析各名老中医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期刊文献及著作。

1.1 检索收集当代名老中医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期刊文献及著作

1.1.1 对象与范围 期刊文献从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1989-2009年(生物医药信息版)进行检索。名老中医相关著作从Worldcat图书馆目录进行检索。

1.1.2 检索策略与检索过程记录 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530名中,确定与本专业相关名医共43人。

期刊文献检索截止时间2010年3月20日。检索范围:全部期刊。检索时间:1989~2009年。检索条件:任意字段=“名老中医姓名”。检索结果:检中1086篇,选中与名医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经验相关文献23篇,获取全文23篇。

名老中医相关著作截止时间2010年3月20日。检索条件:(图书)任意字段=“名老中医姓名”。检索结果:检中215本,选中与名老中医治疗经验相关的著作83本,从各图书馆、书店进行相关著作的查阅,获取相关著作78本,最后选中与名老中医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经验相关的著作43本。

检索文献及著作共涉及名老中医29人。

1.2 资料信息采集

1.2.1 资料版权信息 期刊文献采集标题、摘要、作者、作者单位、出处等信息。著作采集书名、作者、出版社等信息。1.2.2 中医辨证分型的内容分析 期刊文献及著作均采集各名老中医关于中医辨证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采用的中医辨证体系及具体辨证分型。

2 结果

2.1 辨证分型 期刊文献及著作涉及辨证分型种类较多,为便于统计分析,再反复参考原文献中与证型对应的症状标书及其方药,在尊重作者及名老中医的基础上,尽量同类相附。同时诸多期刊文献、著作论述同一位名老中医的辨证分型经验,相同的辨证分型频次仅记录1次。最后将29位当代名老中医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辨证分型归纳为41种。(见表1)

表1 各期刊文献及著作涉及的证型统计

综合表1可见各名老中医使用频次最高的基本证型有外感风寒、外感风热、气虚感冒、外感暑湿4个证型。

2.2 辨证治疗 针对以上统计分析的外感风寒、外感风热、气虚感冒、外感暑湿4个常见证型,将期刊文献及著作涉及当代名老中医对此4各证型的选方经验进行归类统计,涉及19位当代名老中医。结果如下。(见表2-5)

表2 当代名老中医对外感风寒证的选方统计

表3 当代名老中医对外感风热证的选方统计

表4 当代名老中医对外感暑湿证的选方统计

表5 当代名老中医对外感风寒证的选方统计

综合表2-5可见各名老中医针对外感风寒、外感风热、气虚感冒、外感暑湿4个证型,使用频次最高的方剂分别为荆防败毒散、银翘散、参苏饮、新加香薷饮。

3 结论

各当代名老中医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认同度加大的证型为外感风寒、外感风热、气虚感冒、外感暑湿4个证型,针对这4个证型,分别常选用荆防败毒散、银翘散、参苏饮、新加香薷饮等方剂。

4 讨论

中医对“感冒”、“外感发热”的辨证认识,历代医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后世影响最深的当推张仲景的六经辨证及温病学派的卫气营血辨证,共同构成了热病辨证的两大理论支柱。当代医家对前人经验、理论继承的基础上,又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和理论,文中统计的证型、方药呈现多样化。不同医家的经验流派、学术思想和辨证角度的不同是其主要原因,同时与中医学“因人而异”的辨证论治思维模式也有一定的关系。

从统计分析结果来看,各当代名老中医对外感风寒、外感风热、气虚感冒、外感暑湿4个证型的认同度较大,其中,外感风寒、外感风热、外感暑湿等3个证型,与近年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证候分布调查大体相同[2-4],《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5]、《中药新药治疗感冒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6]等指南性质的参考标准对这3个证型也作了详细的描述。对于气虚感冒,在当代各医家的论治中涉及较多。当代各医家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上,除详辨外感六淫、时行疫毒外,也注重分清虚实、顾护正气,对疾病的治疗亦有奇效。

由于中医辨证的繁多,以及各医家经验流派、学术思想的差异,导致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的选方用药更加多样化。但是针对各医家认同度较大的以上4个证型,各医家的选方用药相对统一,认同度较大的方剂也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方剂,部分方剂已经制成中成药运用了临床治疗,如银翘散、新加香薷饮等。

而对于出现频次较少的证型、方药,同样应该值得重视,这些都是当代各名老中医临床经验的独到之处,当常规方法不效时,这些经验往往能启发临床用药治疗,见奇效。

中医药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确切,但是由于中医临床的特殊性,很难照搬循证医学的模式,因此各名医的临床经验就显得尤为可贵。对各名老中医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经验进行收集、整理,挖掘出更可靠实用的治疗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

[1] 罗翌,严夏,李际强等.2502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患者中医证候分析[J].浙江中医杂志,2005,40:5.

[2] 榍敏芳.辨证施治中药煎剂治疗感冒368例分析[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6,(1):3008.

[3] 李亮,林棉,缪英年.中山市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征和治疗回顾性分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5):1003-1004.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

[5]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58-59.

10.3969/j.issn.1672-2779.2010.17.128

1672-2779(2010)-17-0183-02

2010-07-30)

猜你喜欢
老中医风热外感
感冒,要分清风寒还是风热
足趾及耳尖放血治疗风热客睑型睑腺炎验案1则
风热感冒会出现5个症状
老中医教你睡眠养生
感冒,要分清风寒还是风热
老中医坐诊
老中医
止嗽散加减治疗外感咳嗽36例
周来兴老中医治疗疑难杂症的思路与经验
背部足太阳膀胱经走罐治疗外感高热30例